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菇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艺萌 李文芝 +2 位作者 钟瑞芳 刘瑞海 陈健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26,共8页
黑菇是一种常见的食药两用菌,目前对其活性成分尤其是多糖的研究较少。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黑菇多糖的提取工艺。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黑菇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6∶1(mL/g)、水温80℃、提取时间185 m... 黑菇是一种常见的食药两用菌,目前对其活性成分尤其是多糖的研究较少。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黑菇多糖的提取工艺。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黑菇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6∶1(mL/g)、水温80℃、提取时间185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9.42%。采用最优工艺提取并对产物进行脱色、脱蛋白、DEAE离子层析柱纯化处理,将所得黑菇多糖命名为RAP,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和抗氧化能力分析。结果表明:RAP分子质量为5763 Da,总糖含量为80.03%,蛋白质含量为0.17%,糖醛酸含量为13.20%,基本不含淀粉和核酸。RAP中主要含有的5种单糖比例为鼠李糖∶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5.53∶8.83∶10.62∶16.00,NMR的分析图谱表明RAP同时存在α和β两种糖苷构型,且α构型多于β构型。RAP的抗氧化活性与其质量浓度在0.25~8 mg/mL呈正相关,8 mg/mL的RAP对·OH清除率(78.32%)优于O 2-·(34.71%),表明RAP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响应面法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亚稀褶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和中毒机理探讨 被引量:17
2
作者 蒋盛岩 张志光 张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2,共2页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茶陵县亚稀褶黑菇中毒事件的调查 ,获得了详尽的临床资料 ,并通过分析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 ,首次探讨了亚稀褶黑菇的中毒机理。结果表明 ,亚稀褶黑菇毒素作为一种外界信号分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 ,引起细胞内Ca2 +浓度上...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茶陵县亚稀褶黑菇中毒事件的调查 ,获得了详尽的临床资料 ,并通过分析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 ,首次探讨了亚稀褶黑菇的中毒机理。结果表明 ,亚稀褶黑菇毒素作为一种外界信号分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 ,引起细胞内Ca2 +浓度上升 ,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稀褶 临床表现 中毒机理
下载PDF
湖南省桂阳县四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权义 陈作红 +2 位作者 张传禄 张平 张志光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 调查分析湖南省桂阳县 1996~ 2 0 0 2年发生的四起毒蘑菇中毒事件 ,了解导致中毒死亡的毒蘑菇种类 ,以防事故的再次发生。 方法 采用宏观形态和显微观察鉴定蘑菇。 结果 在这四起毒蘑菇中毒事件中 ,中毒人数93人 ,死亡 16人 ... 目的 调查分析湖南省桂阳县 1996~ 2 0 0 2年发生的四起毒蘑菇中毒事件 ,了解导致中毒死亡的毒蘑菇种类 ,以防事故的再次发生。 方法 采用宏观形态和显微观察鉴定蘑菇。 结果 在这四起毒蘑菇中毒事件中 ,中毒人数93人 ,死亡 16人 ,死亡者主要集中在 15岁以下和 5 0岁以上年龄组 ,占 13人 ,说明年龄小和年龄大的中毒者对蘑菇毒素的抵抗力明显低于身强体壮的中青年人 ;导致中毒死亡主要由两类蘑菇所引起 ,一类是鹅膏菌 ,主要由灰花纹鹅膏菌所引起 ,病程长 ,具有潜伏期 ;一类是红菇属 ,主要由亚稀褶黑菇所引起 ,发病快 ,病程短。 结论 灰花纹鹅膏菌和亚稀褶黑菇为剧毒蘑菇 ,由于它们与一些可食的种类极为相似 ,毫无识别毒菌经验者不要采食是预防毒菌中毒发生的最根本的方法 ,万一发生误食中毒要尽快进行催吐、洗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灰花纹鹅膏菌 亚烯褶 毒素 湖南 桂阳县
下载PDF
黑菇多糖对人白血病细胞系U_937的增殖及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季明春 居中华 童鲲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1-75,共5页
用黑菇多糖体外处理人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分化模型U937细胞,结果表明黑菇多糖明显抑制U937细胞体外增殖(IC50280μg/ml)并诱导细胞向终末方向分化。经黑菇多糖诱导后的U937细胞,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细... 用黑菇多糖体外处理人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分化模型U937细胞,结果表明黑菇多糖明显抑制U937细胞体外增殖(IC50280μg/ml)并诱导细胞向终末方向分化。经黑菇多糖诱导后的U937细胞,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标志和生化特征趋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U937细胞 诱导分化
原文传递
贵州省2起亚希褶黑菇中毒事件回顾性分析报告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亚娟 王娅芳 +1 位作者 朱姝 杨蕙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两起亚希褶黑菇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结果,为做好贵州省野生蘑菇中毒防控提供借鉴。方法:收集、分析贵州省2013年发生的两起毒蕈中毒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毒蕈样本形态学鉴定和临床救治资料。结果:经... 目的:分析贵州省两起亚希褶黑菇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结果,为做好贵州省野生蘑菇中毒防控提供借鉴。方法:收集、分析贵州省2013年发生的两起毒蕈中毒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毒蕈样本形态学鉴定和临床救治资料。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野生蘑菇形态学鉴定,及临床特征分析、判断,两起事件均为自采误食亚希褶黑菇所致毒蕈中毒事件。结论:自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是毒蕈类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防控毒蕈类食物中毒的主要措施是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希褶 中毒 调查
原文传递
亚稀褶黑菇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7
6
作者 龚庆芳 张玉梅 +1 位作者 谭宁华 陈作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36-438,共3页
从剧毒蘑菇─亚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 Hongo)子实体中分离出5个已知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4个麦角甾醇(22E,24R)-ergosta-7,22-diene-3β,5α,6α,9α-tetraol(1)、(22E,24R)-ergosta-7,22-dien-3β,5α,9α-trihydroxy-6-on... 从剧毒蘑菇─亚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 Hongo)子实体中分离出5个已知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4个麦角甾醇(22E,24R)-ergosta-7,22-diene-3β,5α,6α,9α-tetraol(1)、(22E,24R)-ergosta-7,22-dien-3β,5α,9α-trihydroxy-6-one(2)、(22E,24R)-ergosta-7,22-dien-3β,5α,6β-triol(3)、(22E,24R)-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4)和神经酰胺(2S,3S,4R,2′R)-2-(2′-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octadecane-1,3,4-triol(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稀褶 化学成分 麦角甾醇 神经酰胺
下载PDF
灵芝煎剂治疗亚稀褶黑菇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肖桂林 刘发益 +6 位作者 陈作红 李湘民 李子剑 邓化钊 张娟 李洁 金益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 :探讨灵芝煎剂对亚稀褶黑菇中毒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前一年同种中毒病例 11例为对照 (对照组给予输氧、输液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 1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灵芝煎剂口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反映肾脏损害的尿N 乙酰 β ... 目的 :探讨灵芝煎剂对亚稀褶黑菇中毒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前一年同种中毒病例 11例为对照 (对照组给予输氧、输液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 1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灵芝煎剂口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反映肾脏损害的尿N 乙酰 β D葡萄糖酐酶 (NAG)、尿红细胞和尿蛋白、反映肝脏损害的血清ALT、反映心脏损害的血清AST等各项指标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绝大部分病例尿红细胞在治疗 2 4h后完全消失 ,尿蛋白也明显减少 ,而 3项酶学指标第 3天上升达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对照组各项指标则呈持续进行性上升 ,两组在相同时间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灵芝煎剂对亚稀褶黑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能明显降低亚稀褶黑菇中毒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稀褶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 灵芝煎剂 N-乙酰-β-D葡萄糖酐酶 ALT AST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亚稀褶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赵群远 段宇珠 +4 位作者 陈安宝 胡强 李芳 黄绍伟 嫡娥姆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792-794,共3页
近年来亚稀褶黑菇(亚黑红菇)中毒事件发生率较高,王锐等根据中国2004-2011年22个省份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毒蕈中毒事件,统计稀褶黑菇、毒红菇、亚稀褶黑菇共发生中毒事件16起、中毒66例、死亡25例,死亡例数构成... 近年来亚稀褶黑菇(亚黑红菇)中毒事件发生率较高,王锐等根据中国2004-2011年22个省份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毒蕈中毒事件,统计稀褶黑菇、毒红菇、亚稀褶黑菇共发生中毒事件16起、中毒66例、死亡25例,死亡例数构成比16.4%,仅次于致命白毒伞(44.1%)。有关致命白毒伞的中毒机制及临床表现研究较多,故临床也较为重视。而关于亚稀褶黑菇中毒的报道相对较少,故对其中毒后临床表现认识不足,导致临床中不能早期识别,给诊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加之中毒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因此病死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稀褶 中毒 临床表现 横纹肌溶解 中毒机制
原文传递
严重亚稀褶黑菇中毒致横纹肌溶解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彭光明 唐元旭 +8 位作者 蔡德芳 陈斌 王斌 周俊 赖正芬 陶云坤 乐明虎 李应华 魏威 《云南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560-561,共2页
2013年7月12日-2013年7月14日,云南省华宁县盘溪镇发生一起严重野生蘑菇中毒事件,转入我院26人,4人死亡。引起中毒野生菌是亚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 Hongo),在分类学上属于同担子亚纲(Homobasidiae),伞菌目(Agaricales),... 2013年7月12日-2013年7月14日,云南省华宁县盘溪镇发生一起严重野生蘑菇中毒事件,转入我院26人,4人死亡。引起中毒野生菌是亚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 Hongo),在分类学上属于同担子亚纲(Homobasidiae),伞菌目(Agaricales),红菇科(Russulaceae),红菇属(Russula),别名亚黑红菇、火炭菌、假炭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稀褶 中毒 横纹肌溶解
下载PDF
亚稀褶黑菇的中毒表现 被引量:5
10
作者 毕煜 赵溯 +1 位作者 李加国 黄文丽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2期456-457,共2页
我国蘑菇种类品种多,资源丰富,其中可食用种类300余种,常引起中毒有20余种。亚稀褶黑菇是引起致死型中毒的毒蕈之一。日本曾于1955年报道3例,1983年在湖南某林场发生一起集体中毒事件。本文从亚稀褶黑菇的毒素特点、中毒临床表现以及治... 我国蘑菇种类品种多,资源丰富,其中可食用种类300余种,常引起中毒有20余种。亚稀褶黑菇是引起致死型中毒的毒蕈之一。日本曾于1955年报道3例,1983年在湖南某林场发生一起集体中毒事件。本文从亚稀褶黑菇的毒素特点、中毒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稀褶 中毒
下载PDF
亚稀褶黑菇提取液诱导小白鼠肝肾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盛岩 张平 +2 位作者 刘建强 张志光 陈作红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51-354,共4页
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亚稀褶黑菇提取液诱导小白鼠肝肾细胞凋亡 .结果显示 ,小白鼠亚稀褶黑菇抽提液中毒后 ,肝肾细胞 DNA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 180~ 2 0 0 bp整数倍的 DNA梯形带 ,19.0~ 2 8.5 g/ L范围内 ,亚稀褶黑菇提取液... 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亚稀褶黑菇提取液诱导小白鼠肝肾细胞凋亡 .结果显示 ,小白鼠亚稀褶黑菇抽提液中毒后 ,肝肾细胞 DNA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 180~ 2 0 0 bp整数倍的 DNA梯形带 ,19.0~ 2 8.5 g/ L范围内 ,亚稀褶黑菇提取液诱导肝肾细胞凋亡表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结果表明 ,亚稀褶黑菇提取液能诱导小白鼠肝肾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稀褶提取液 小白鼠 肝肾细胞 细胞凋亡 有毒蘑 毒理
下载PDF
应用rDNA-内转录间隔区分子条形码技术调查福建省亚稀褶黑菇中毒事件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锋 庄东铭 +5 位作者 黄信有 裴振义 高建龙 毛财凤 方勤美 傅武胜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调查福建省南平地区3个市县的3起野生菌食物中毒事件,为今后野生菌中毒调查和处置积累经验,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查阅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资料,前往中毒事件发生地采集引起中毒的可疑蘑菇样品,并采用r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 目的调查福建省南平地区3个市县的3起野生菌食物中毒事件,为今后野生菌中毒调查和处置积累经验,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查阅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资料,前往中毒事件发生地采集引起中毒的可疑蘑菇样品,并采用r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分子条形码鉴定技术进行种属鉴别。结果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中毒患者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变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结果表明,2017年8月的2起食物中毒事件均由亚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 Hongo)导致;根据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另一起中毒事件亦被推断为由亚稀褶黑菇引起;3起中毒事件中,蘑菇食用者为21人,发病17人,罹患率为81.0%,其中3人死亡,病死率为17.6%(3/17)。结论首次在福建省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别出由亚稀褶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亚稀褶黑菇广泛分布于福建山区,易被误采误食而引起中毒事件,且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稀褶 毒蘑 食物中毒 分子生物学鉴别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亚稀褶黑菇菌丝体最适培养基的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蒋盛岩 张志光 张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3-24,27,共3页
以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培养条件,pH5.6,26.2℃,45d,对亚稀褶黑菇菌丝体进行固体培养。通过对菌丝体直径的测定及分析,得到该菌种生长最适培养基配方为:(NH4)2HPO41g/1000mL,甘露糖15g/1000mL,KH2PO4,0.5g/1000mL;维生素B1100μg/... 以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培养条件,pH5.6,26.2℃,45d,对亚稀褶黑菇菌丝体进行固体培养。通过对菌丝体直径的测定及分析,得到该菌种生长最适培养基配方为:(NH4)2HPO41g/1000mL,甘露糖15g/1000mL,KH2PO4,0.5g/1000mL;维生素B1100μg/1000mL,并证明氮源为其生长的最重要营养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稀褶菌丝体 培养基 因素 水平
下载PDF
亚稀褶黑菇对小白鼠的毒性试验及其临床表现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源彬 刘我鹏 +3 位作者 张茂银 杜峻华 吴兆东 吴添维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亚稀褶 毒性试验 临床表现 食物中毒
下载PDF
灵芝煎剂对亚稀褶黑菇急性中毒大鼠肾脏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宫 熊军 +3 位作者 罗崇岱 杨可达 张平 肖桂林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灵芝煎剂对亚稀褶黑菇急性中毒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用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对照;模型组Ⅰ,采用亚稀褶黑菇毒素灌胃造模;模型组Ⅱ,采用亚稀褶黑菇毒素灌胃造模后,用灵芝煎剂灌胃治疗;灵芝... 目的探讨灵芝煎剂对亚稀褶黑菇急性中毒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用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对照;模型组Ⅰ,采用亚稀褶黑菇毒素灌胃造模;模型组Ⅱ,采用亚稀褶黑菇毒素灌胃造模后,用灵芝煎剂灌胃治疗;灵芝组,采用灵芝煎剂灌胃对照。观察大鼠的存活情况、活动情况、尿颜色、尿量、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蛋白、血液生化(尿素氮、肌酐)、NAG酶以及肾脏病理检查等指标。结果实验所观测的指标包括实验动物的存活情况、活动情况、尿颜色、尿量、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蛋白、血液生化(尿素氮、肌酐)、NAG酶等,模型组Ⅱ与模型组Ⅰ各项指标分别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提示,模型组Ⅱ的肾脏组织结构损害较模型组Ⅰ明显减轻。结论灵芝煎剂对亚稀褶黑菇中毒大鼠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煎剂 亚稀褶 SD大鼠 急性中毒 肾脏保护
下载PDF
rDNA-ITS分子条形码鉴定技术用于亚稀褶黑菇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傅武胜 唐昌东 +3 位作者 林锋 陈镜泽 宋涛 方勤美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4,34,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分子条形码标记技术,作为亚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中毒鉴定的有效方法。方法子实体中DNA被提取后,经过PCR扩增、克隆后再测序,得到ITS全序列;将DNA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进行BLAST比较,获得...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分子条形码标记技术,作为亚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中毒鉴定的有效方法。方法子实体中DNA被提取后,经过PCR扩增、克隆后再测序,得到ITS全序列;将DNA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进行BLAST比较,获得二者间的同源性,建立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分析。对模板DNA浓度、取样部位、烹调的影响等条件进行评价。结果在3个野生蘑菇样品中,引起中毒的蘑菇样品(R02)与GenBank中7个亚稀褶黑菇亚种的ITS序列同源性达99%,且系统发育树显示与这些亚种处在同一支,鉴定为亚稀褶黑菇,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另外两个样品不属于亚稀褶黑菇。结论建立了rDNA-ITS分子条形码鉴定方法,可用于亚稀褶黑菇的准确鉴定,将为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科学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亚稀褶(Russula subnigricans) 分子条形码 RDNA-ITS 毒蘑
原文传递
亚稀褶黑菇对小白鼠肝肾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盛岩 张志光 +1 位作者 陈作红 张平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对小白鼠用亚稀褶黑菇提取液进行毒性试验,测定了亚稀褶黑菇的半致死剂量LD50值;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小白鼠亚稀褶黑菇中毒后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亚稀褶黑菇的LD50值为2852.1mg/kg,电镜检查发现,亚稀褶黑菇毒素主要损害肾脏,引起肾细胞... 对小白鼠用亚稀褶黑菇提取液进行毒性试验,测定了亚稀褶黑菇的半致死剂量LD50值;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小白鼠亚稀褶黑菇中毒后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亚稀褶黑菇的LD50值为2852.1mg/kg,电镜检查发现,亚稀褶黑菇毒素主要损害肾脏,引起肾细胞核核膜肿胀,线粒体肿胀,溶酶体增多,肾细胞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稀褶 LD50值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灵芝煎剂对亚稀褶黑菇急性中毒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可达 谷永红 +1 位作者 肖宫 肖桂林 《中医药导报》 2010年第5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灵芝煎剂对亚稀褶黑菇中毒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用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1)空白组Ⅰ,采用生理盐水灌胃;(2)空白组Ⅱ,采用灵芝煎剂灌胃;(3)毒模组,采用亚稀褶黑菇毒素灌胃造模;(4)治疗组,采用亚稀褶黑菇毒素灌胃造模后... 目的:探讨灵芝煎剂对亚稀褶黑菇中毒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用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1)空白组Ⅰ,采用生理盐水灌胃;(2)空白组Ⅱ,采用灵芝煎剂灌胃;(3)毒模组,采用亚稀褶黑菇毒素灌胃造模;(4)治疗组,采用亚稀褶黑菇毒素灌胃造模后,再用灵芝煎剂灌胃治疗,检测大鼠的存活情况、行为积分、肝脏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改变等指标。结果:实验所观测的指标包括实验动物的存活情况、行为积分、肝脏生化指标等,治疗组均明显优于毒模组(P<0.01)。病理检查结果从病理形态学角度证明,治疗组较毒模组肝脏细胞和组织损害明显减轻。结论:灵芝煎剂对亚稀褶黑菇中毒大鼠肝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煎剂 亚稀褶 SD大鼠 急性中毒 肝脏保护
下载PDF
辨别毒蘑菇,民间传说不可信
19
作者 顾有容 《中国科技教育》 2015年第5期62-64,共3页
有媒体报道误食毒蘑菇致人死亡的悲剧,在慨叹草木无情之余,还往往会以"教你一招"的名义列举了一些辨别毒蘑菇的方法。殊不知,这些民间流传的辨别野生毒蘑菇的方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轻信并实践这些方法,反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毒蘑 致命白毒伞 误食中毒 鹅膏 亚稀褶 大型真菌 菌盖 菌托 鸡腿
下载PDF
一起亚稀褶黑菇中毒调查报告
20
作者 秦淑惠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1990年第2期49-50,共2页
我国菌类品种繁多,资源丰富。据报道,有可食蕈360种,毒蕈105种,引起中毒报道的20多种。亚稀褶黑菇是引起中毒的毒蕈之一。因误食毒蕈所致食物中毒,各地均有报告,在广大农村累见不鲜。现将我区一起误食亚稀褶黑菇中毒报告如下:1 中毒发... 我国菌类品种繁多,资源丰富。据报道,有可食蕈360种,毒蕈105种,引起中毒报道的20多种。亚稀褶黑菇是引起中毒的毒蕈之一。因误食毒蕈所致食物中毒,各地均有报告,在广大农村累见不鲜。现将我区一起误食亚稀褶黑菇中毒报告如下:1 中毒发生经过1988年8月21日,彭水县保家区凤鸣乡川尖村11组社员胡仁鹏的小孩在海拔1000米灌木丛中采回鲜“火炭”蕈约700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稀褶 中毒报告 凤鸣乡 胡仁 动物实验 彭水县 毒性试验 病理切片检查 水样变性 可信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