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改变 被引量:11
1
作者 沈艳莹 刘强 +1 位作者 许雁萍 殷晓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2,206,共5页
目的研究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它们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目的研究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它们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7例MTSCC及10例PRCC中vimentin、RCC、CK7、CK19、34βE12、AMACR、CD10及CD117的表达,同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两种肿瘤中7号染色体的遗传学改变。结果(1)vimentin、RCC、CK7、CK19、AMACR、CD117及34βE12在两种肿瘤中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别;CD10在50%(5/10例)的PRCC中呈阳性表达,而在MTSCC中均呈阴性反应。(2)FISH结果显示:10例PRCC均存在7号染色体三倍体,而在MTSCC中未检测到这一遗传学改变。结论MTSCC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其某些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与PRCC相似,极易误诊。7号染色体的异常改变对MTSCC和PRCC的鉴别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管状细胞 乳头状肾细胞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爱娜 韩希年 +6 位作者 陆健 张学琴 缪小芬 张涛 李敏达 杨道华 刘胜楠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目的提高对。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3~61岁,平均49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包膜、钙化、CT密度、MRI... 目的提高对。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3~61岁,平均49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包膜、钙化、CT密度、MRI信号、增强扫描的强化方式与程度、肾周侵犯及远处转移等情况,并作文献复习。结果5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并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位于左肾,1例位于右肾;均呈类圆形,长径1.5~7.5cm,与肾组织分界清,3例有假包膜。CT平扫1例呈稍高密度,1例呈稍低密度,3例呈等密度,其中2例有钙化,1例有囊变。2例行MRI检查者,T1WI上1例呈稍低信号为主伴有更低信号,1例基本呈等信号,T2WI上1例呈稍高一高信号,另1例呈稍高一高信号为主夹杂少许低信号。CT、MRI三期增强扫描肿瘤强化均明显低于肾皮质,3例皮髓期、实质期其内见点状或小片絮状轻度强化,2例皮髓期、实质期呈较均匀轻度强化,排泄期均呈持续性强化。5例均无肾周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皮髓期、实质期其内小点状及片絮状强化及排泄期持续性强化的强化方式可能对它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细胞 黏液管状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初探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军 邢伟 +4 位作者 陈杰 丁玖乐 曹赟杰 陈铜兵 邢士军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85-890,共6页
目的 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of the kindey,MTSCC-K)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5例经病理证实的MTSCC-K患者的影像学资料.5例均行CT检查,其中4例... 目的 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of the kindey,MTSCC-K)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5例经病理证实的MTSCC-K患者的影像学资料.5例均行CT检查,其中4例同时接受常规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测量增强前、后(皮质期、实质期)肿瘤的CT值与MR信号强度及肿瘤与正常肾皮质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计算肿瘤MR强化率. 结果 5例MTSCC-K位于右肾2例,左肾3例;最大径3.2~7.1 cm;5例均为类圆形;4例有假包膜;5例边界清楚;3例有坏死囊变;1例有钙化;5例均无出血及脂肪,无周围侵犯.平扫:CT呈等密度或等、低密度,T1WI以等信号或等、高信号为主,T2WI呈等信号或低、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呈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实性成分DWI图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平扫、皮质期及实质期肿瘤平均CT值分别为32.6、46.5、66.5 HU,肿瘤与正常肾皮质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23×10^-3、2.31×10^-3 mm^2/s,皮质期、实质期肿瘤平均MR强化率分别为32.7%、104.9%. 结论 MTSCC-K的影像学特点为形态规则,有假包膜,边界清楚,部分有坏死囊变及钙化,无周围侵犯,恶性征象少,平扫CT呈等密度或等、低密度,T1WI以等信号或等、高信号为主,动态增强呈轻度渐进性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管状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仁亚 曾涛 +7 位作者 刘飞飞 任玉波 M Joe Ma 马洪军 许俊龙 赵丽华 刘建丽 林凡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SCC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4例MTSCCa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SCC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4例MTSCCa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该肿瘤好发于女性,发病年龄17~82岁(平均53岁),临床症状不明显。组织学: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色,肿瘤细胞形态呈双相(小管状和梭形细胞)或三相(小管状、梭形和脊索瘤样或黏液样)。其他组织学表现:泡沫样巨噬细胞聚集、典型的透明细胞和乳头状或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显示复合性免疫表型。结论MTSCCa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组织学谱系在不断扩大,免疫组化表型及组织学形态与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a)有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管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一例
5
作者 李平 唐朝朋 +3 位作者 吴鼎 葛京平 程文 徐晓峰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10-511,共2页
病人,女,32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十余天于2020年6月10日入院。2020年6月13日CT检查提示:左肾占位,肾盂癌可能。2020年6月28日超声检查提示:左肾癌。无腰痛、血尿、发热等症状。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左肾内低回声团块... 病人,女,32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十余天于2020年6月10日入院。2020年6月13日CT检查提示:左肾占位,肾盂癌可能。2020年6月28日超声检查提示:左肾癌。无腰痛、血尿、发热等症状。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左肾内低回声团块,界线清晰,可见包膜,内可见细小无回声区,周边见彩色血流信号环绕。超声造影检查提示肿块内造影剂进入晚于肾皮质,呈低增强,强化后可见筛孔样改变,退出与肾皮质基本同步。CT检查提示:左肾中极见一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尚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肿块压迫肾盂肾盏(图1)。MRI检查:左肾髓质区见团片状异常信号影,界线清晰,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稍低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图2)。于2020年7月10日行腹腔镜下左肾肿瘤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管状细胞 治疗
下载PDF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秦振邦 王冬冬 +3 位作者 杨盼 杜娥 徐勇 乔宝民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a)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MTSCCa的认识。方法:对5例确诊的MTSCC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例,女3例,体检发现肾脏占位病变4例,肉眼血尿伴患侧输尿管梗阻1例。结果:MTSCCa...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a)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MTSCCa的认识。方法:对5例确诊的MTSCC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例,女3例,体检发现肾脏占位病变4例,肉眼血尿伴患侧输尿管梗阻1例。结果:MTSCCa患者临床无特殊表现,多于体检时发现,或仅伴有腰痛、血尿。B超示肾实质中低回声,内可探及少量血流。CT示肾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延迟强化。5例患者手术方式均为根治性肾切除术且顺利完成,术后病理示梭形及小管状排列的细胞,间质富含淡染黏液,免疫组化结果多样。随访5例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MTSCCa是罕见的低度恶性肾肿瘤类型,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多数病人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管状细胞 诊断 病理学
下载PDF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表现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京刚 邢伟 +5 位作者 邱建国 陈杰 孙军 丁玖乐 顾正章 卢海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总结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CT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TSCC的CT表现。男6例,年龄为45~77岁,中位年龄52岁,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分析病灶的位置、大小,肿瘤内部密度,强化,周边... 目的总结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CT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TSCC的CT表现。男6例,年龄为45~77岁,中位年龄52岁,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分析病灶的位置、大小,肿瘤内部密度,强化,周边侵犯及转移等表现。结果左肾4例,右肾2例,最大径在3.1~11.2 cm之间。4例病灶密度欠均匀,以等低密度为主,其中3例病灶内见点片状高密度出血,2例呈均匀低密度。6例MTSCC病灶主体均位于肾内,其中3例有包膜。平扫时肿瘤的CT均值为33.4 HU,增强后肾皮质期、髓质期和延迟期分别为44.8 HU,57.1 HU,68.0 HU。6例均表现为渐进性强化。结论 MTSCC的CT表现有一些特征性,平扫密度不均匀,常伴囊变、出血,病灶主要位于肾内且有包膜,增强后早期轻度强化、然后呈渐进性强化,这些CT表现对提高该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黏液管状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附2例报道)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君广 陈俊波 +3 位作者 赵红 夏文评 张夏 周赵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81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及超声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以加深对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分析2例经病理确诊的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CT、超声影像...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及超声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以加深对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分析2例经病理确诊的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CT、超声影像资料。结果2例肿瘤表现为类圆形,其密度均匀一致,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影,CT值分别约32HU、34HU,增强后1例皮质期强化均匀,CT值增幅约7HU,1例肿瘤内散在条絮状异常强化区,CT值增幅约9HU,邻近动脉及肾盏受压呈弧形压迹,肿瘤与邻近肾实质分界清晰,未见明显血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常规超声检查提示肿瘤呈低回声,形态规则且边界清晰,周边点状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表现为15s后肿瘤内见造影剂进入,肿瘤显影高峰在24s,呈不均匀低增强,显影强度低于周围肾实质,造影剂灌注均匀。结论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管状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影像表现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梁欢欢 刘雅楠 +1 位作者 田晓娟 乔英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5-366,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67岁,因反复腰痛6月余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减轻,无脓尿,无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查体无阳性体征。影像检查如下(图1~3):CT检查示左肾下极见软组织结节伴钙化... 病例资料患者,女,67岁,因反复腰痛6月余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减轻,无脓尿,无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查体无阳性体征。影像检查如下(图1~3):CT检查示左肾下极见软组织结节伴钙化影,边界尚清楚,局部突出肾轮廓以外,大小约2.3 cm×2.0 cm,增强扫描见轻度强化,排泄期邻近输尿管起始处见轻度受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管状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小燕 林英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4期690-694,共5页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型细胞癌(MTSCC)的CT及MRI表现。方法分析8例MTSCC的CT及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假包膜,边界,肿瘤内部成分。结果 8例MTSCC均为单发,左肾5例,右肾3例。7例呈类圆形,1例呈不规则形,突入肾盂,见...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型细胞癌(MTSCC)的CT及MRI表现。方法分析8例MTSCC的CT及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假包膜,边界,肿瘤内部成分。结果 8例MTSCC均为单发,左肾5例,右肾3例。7例呈类圆形,1例呈不规则形,突入肾盂,见膀胱转移灶。4例见假包膜。CT平扫示3例密度不均匀(2例囊变、1例钙化),5例密度均匀。CT平扫、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平均CT值分别为(39.4±7.9)、(47.3±9.8)、(60.8±10.6)和(70. 5±9. 2) HU。MRI上T1WI以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为主,T2WI等信号或等、高、低混杂信号,MR、CT增强后均表现为渐进性强化。结论 MTSCC表现为单发、界清,平扫呈等密度,可见假包膜、囊变等,增强后为轻度、渐进性强化,且明显低于肾皮质,罕见淋巴结转移,偶见膀胱种植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管状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左肾巨大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琦 张建华 +1 位作者 王玉升 尹芬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0-141,共2页
我院2019年11月收治1例左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患者,女,75岁。肿瘤位于左肾上极,大小约23.3 cm×18.0 cm×21.8 cm,行经腹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后随访3年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发生在肾的MTSCC是罕见的低度恶... 我院2019年11月收治1例左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患者,女,75岁。肿瘤位于左肾上极,大小约23.3 cm×18.0 cm×21.8 cm,行经腹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后随访3年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发生在肾的MTSCC是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发展缓慢,边界清楚,很少发生浸润和转移,确诊依靠病理检查,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管状细胞 低度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分析
12
作者 马肖枫 傅钰涵 +1 位作者 张舒云 冯建钜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9期1375-1377,共3页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K)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11月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MTS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CT密度(有无坏死囊变、出血、钙化)、MR...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K)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11月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MTS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CT密度(有无坏死囊变、出血、钙化)、MRI信号、增强扫描特点、周围侵犯及远处转移等情况,并作文献复习。结果6例术前均行CT检查,位于右肾4例,左肾2例;最大径2.0~7.6 cm;6例边界均清楚;5例为类圆形,1例为楔形;3例有假包膜;CT平扫3例呈均匀等或低密度,3例密度不均匀(1例有出血,1例环形钙化,1例有出血、囊变及钙化),2例同时行MRI检查,T1WI序列等低或低信号为主,T2WI序列等高或高信号为主,1例见环形低信号,DWI呈高信号,ADC为低信号,增强:呈缓慢渐进性轻中度强化和平台强化相结合。结论MTSCC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且与病理密切相关,充分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MTSCC的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管状细胞 细胞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出树强 吴义娟 +2 位作者 吴春林 俞训彬 晋龙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7期436-439,444,共5页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MTSCC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中男女各2例;年龄58~74岁,平均65岁;...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MTSCC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中男女各2例;年龄58~74岁,平均65岁;1例出现肾区疼痛,余3例无症状;肿瘤直径2~13 cm,平均直径6 cm;肿瘤界限清楚,镜下以具有管状结构、梭形细胞区和黏液样间质为特征,肿瘤细胞核级别低,细胞异型性小。术后随访平均34. 5月,均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免疫组化显示4例患者CK7、vimentin均弥漫(+);CK8、CK18、CK19、EMA、CD117不同程度(+);Ki-67呈低表达;而CD10、Villin均(-)。结论 MTSCC属于罕见的肾脏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黏液管状细胞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14
作者 兰秋霞 张茜 +1 位作者 肖华亮 马强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18期2825-2829,共5页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MTSC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年龄33~76岁,平均61.8岁;女5例,男3例;6例为体检发现,2例因腰痛就诊发现。肿瘤最...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MTSC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年龄33~76岁,平均61.8岁;女5例,男3例;6例为体检发现,2例因腰痛就诊发现。肿瘤最大径0.9~9.0 cm。所有患者手术后未行进一步治疗,随访3~116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病理特点为肿瘤边界较清,肿瘤细胞排列呈小管状、条索状,可见梭形细胞区,间质黏液样变,3种成分比例不一。免疫组织化学显示,8例患者均表达PAX-8、CK7、Vimentin、P504S、CK8/18,EMA、CD10、RCC、CA9、TFE-3均不同程度表达,增殖指数(Ki-67)均≤10%,均不表达CD117。结论 MTSC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穿刺活检和不典型病例易漏诊误诊,应加强对该病变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黏液管状细胞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亚娟 鲁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16-1418,共3页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脏MTSCC患者资料,4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年龄50岁;腰痛2例,体检发现肾肿瘤3...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脏MTSCC患者资料,4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年龄50岁;腰痛2例,体检发现肾肿瘤3例。结果肿瘤最大径范围3.3~6.5 cm,平均4.86 cm。发生于右侧3例,左侧2例。2例行肿瘤剜除术,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肿瘤均位于肾实质内,界限清楚。3例为经典型,1例富于管状结构,1例富于梭形细胞。此外,含有比例不等的泡沫细胞、透明细胞、乳头状结构及坏死区域。细胞核无多形性,无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标记CD10、CD15、CK7、CK19、EMA、AMACR的阳性率分别为0、20%、80%、80%、100%、100%。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8.6个月,均存活。结论 MTSC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其预后较好。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黏液管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维娜 李赟 郭莉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9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左肾MTSCC合并肾盂输尿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特殊染色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临床症状明显,肿...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左肾MTSCC合并肾盂输尿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特殊染色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临床症状明显,肿瘤边界清楚,合并。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镜下表现肿瘤由紧密排列的小管构成,细胞异型性小,小管间为淡染黏液样间质并见梭形细胞区域。黏液样间质Alcianblue染色阳性。上皮样细胞区CK(+),EMA(+),AE1/AE3(+),Vimentin(+)。行肾癌根治术后恢复良好,未行辅助治疗,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脏MTSCC是一类低度恶性的肾上皮性肿瘤,组织形态温和,合并发育畸形者罕见。肿瘤边界清楚,可有假包膜,极少囊性变和坏死。预后较好,可长期生存。少数病例发生局部复发或淋巴结转移。正确诊断非常重要,早期手术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管状细胞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被引量:3
17
作者 秦桂萍 侯海娜 +2 位作者 华玉兰 齐淋喆 尹英爱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76-178,共3页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of kidney,MTSCC)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肾上皮性肿瘤,WHO(2004)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列为单独的亚型。目前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为提高对该肿瘤...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of kidney,MTSCC)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肾上皮性肿瘤,WHO(2004)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列为单独的亚型。目前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为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本文报道1例MTSCC并复习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1材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6岁。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5天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管状细胞 病理特征
下载PDF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伴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桂芳 张学平 +1 位作者 史传兵 施前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1-702,705,共3页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伴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renal carcinomas associated with Xp11.2 translocations/TFE3 gene fusions,Xp11.2 RCC)的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伴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renal carcinomas associated with Xp11.2 translocations/TFE3 gene fusions,Xp11.2 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TSCC伴Xp11.2 RCC的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0岁,增强CT检查示左肾中极见一直径约2.3 cm的圆形低密度区,界淸。镜下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由两种不同的形态组成:梭形细胞区和乳头状区。梭形细胞区肿瘤细胞梭形,胞质红染,可见紧密排列的小管结构;乳头状区肿瘤细胞乳头状排列,可见大量透明细胞及砂粒体。免疫表型:两种区域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CK7、CK19、RCC、CD10,乳头状区肿瘤细胞表达TFE3。结论 MTSCC及Xp11.2 RCC均是临床少见的肿瘤,两种肿瘤组成的混合型肾细胞癌罕见。诊断依据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细胞 黏液管状细胞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 临床病理
下载PDF
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邰艳红 韦立新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29-630,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和免疫表型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1岁,因无痛性血尿2周于2007年5月18日入院...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和免疫表型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1岁,因无痛性血尿2周于2007年5月18日入院行肾癌切除术。肿物3cm×2cm×2cm,界限清,切面灰白,质软,镜下可见索状、小管状和束状3种结构;肿瘤细胞为立方形和梭形,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罕见;肿瘤细胞表达CKpan、CK7、P504S、Vimentin。结论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须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诊断 鉴别 黏液管状细胞
下载PDF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润林 王小芳 +3 位作者 华结 杨解顺 王燕 王海峰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823-826,共4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回顾性分析4例肾脏MTSCC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4... 为了进一步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回顾性分析4例肾脏MTSCC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4例患者中,女3例,男1例。平均发病年龄54岁。1例发生于左肾,3例发生于右肾,肿瘤最大径2.5~7cm。镜下组织学特点为紧密排列的、小而狭长的小管和乳头构成,小管间为淡染黏液样结构,形态似平滑肌瘤或肉瘤,黏液样间质染色为酸性黏液,乳头表面被覆形态温和的立方上皮。免疫表型:广谱CK、CK(AE1/AE3)、vimentin、LCK、CK7、CK19、CK18、EMA、P504S、Ki67均阳性。特殊染色:黏液性基质AB/PAS染色为阳性。MTSC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为低度恶性,大多数预后较好,少部分瘤体可发生转移和复发,预后较差,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管状细胞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