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超联合肿瘤标志物对卵巢黏液性肿瘤恶变的预测价值研究
1
作者 嵇梦颖 李雨荆 +2 位作者 陈醒 戴辉华 孙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022-3027,共6页
背景卵巢黏液性肿瘤(MOT)根据病理结果可分为良性肿瘤如黏液性囊腺瘤(MCA)、交界性肿瘤如黏液性交界性肿瘤(MBT)及恶性肿瘤如黏液性癌(MC),最终确诊需依靠手术病理检查,术前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提高术前诊断效能对于医生的诊断及患者治疗... 背景卵巢黏液性肿瘤(MOT)根据病理结果可分为良性肿瘤如黏液性囊腺瘤(MCA)、交界性肿瘤如黏液性交界性肿瘤(MBT)及恶性肿瘤如黏液性癌(MC),最终确诊需依靠手术病理检查,术前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提高术前诊断效能对于医生的诊断及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目的探讨MOT恶变的高危因素,评估B超联合肿瘤标志物对MOT恶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2020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14例MO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分为三组:MCA组(305例)、MBT组(79例)和MC组(30例)。收集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B超表现(卵巢肿瘤大小、性质、是否有乳头、是否可探及血流信号、是否为多房肿瘤)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和D-二聚体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OT恶变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B超联合肿瘤标志物对MOT恶变的预测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结果三组患者B超表现及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卵巢肿瘤最大径≥10 cm〔OR=1.947,95%CI(1.066,3.556),P=0.030〕,肿瘤内有实性成分〔OR=9.862,95%CI(4.465,21.782),P<0.001〕、乳头〔OR=2.320,95%CI(1.100,4.893),P=0.027〕、血流信号〔OR=2.289,95%CI(1.104,4.747),P=0.026〕,肿瘤表现为多房〔OR=5.722,95%CI(3.034,10.789),P<0.001〕及CA125≥35.0 U/mL〔OR=4.307,95%CI(1.963,9.452),P<0.001〕、CA199≥39.0 U/mL〔OR=2.227,95%CI(1.030,4.816),P=0.042〕是MOT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B超联合肿瘤标志物预测MOT恶变的AUC为0.868〔95%CI(0.825,0.912),P<0.001〕,最佳截断值为0.354,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90.8%。结论当卵巢肿瘤最大径≥10 cm,B超提示肿瘤内有实性成分、乳头、血流信号,肿瘤表现为多房及患者CA125≥35.0 U/mL、CA1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生物标记 肿瘤 卵巢黏液肿瘤 黏液交界肿瘤 黏液 超声检查 B超 CA-125抗原
下载PDF
卵巢高分化黏液性癌患者中MMP-2、MMP-9、S100A14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倩倩 严浩 李盛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10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高分化黏液性癌(highly differentiated Ovarian mucinous carcinoma,HDOMC)患者中MMP-2、MMP-9、S100A14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0例正常卵巢组织、43例卵巢黏液性肿瘤(Ovarian mucinous tumor,OMT)、80... 目的:探讨卵巢高分化黏液性癌(highly differentiated Ovarian mucinous carcinoma,HDOMC)患者中MMP-2、MMP-9、S100A14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0例正常卵巢组织、43例卵巢黏液性肿瘤(Ovarian mucinous tumor,OMT)、80例HDOMC患者中MMP-2、MMP-9、S100A14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HDOMC患者中S100A14表达与MMP-2、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MP-2、MMP-9、S100A14在正常卵巢组织、OMT、HDOM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呈递增趋势,且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分析:HDOMC患者中S100A14表达与MMP-2、MMP-9表达水平两两呈正相关(P<0.05)。MMP-2、MMP-9、S100A14表达水平与HDOMC患者手术-病理分期(FIGO)、CA-125水平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MMP-2、MMP-9、S100A14表达水平升高与HDOMC发生、进展、早期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早期联合筛查这些指标对HDOMC病情演变及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 表达水平 联合筛查 病理分期 相关
下载PDF
卵巢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合并高分化黏液性癌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小晓 倪海春 +2 位作者 刘立红 谢永辉 章宏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9-500,共2页
患者女性,68岁,绝经20年,于1个月前出现下腹胀痛不适,期间无不规则阴道出血。体检:子宫右前方可扪及一直径15 cm的包块,质中,活动欠佳,上缘达脐水平。经阴道子宫、附件彩超示:子宫前上方巨大混合回声区(以囊性为主,少部分为实性),大小12... 患者女性,68岁,绝经20年,于1个月前出现下腹胀痛不适,期间无不规则阴道出血。体检:子宫右前方可扪及一直径15 cm的包块,质中,活动欠佳,上缘达脐水平。经阴道子宫、附件彩超示:子宫前上方巨大混合回声区(以囊性为主,少部分为实性),大小12.2 cm×7.6 cm×10.9 cm,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实性部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呈“蜂房”样,无回声区内可见少量细密点状回声。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和CA199均未见明显异常。术中右侧卵巢增大直径约14 cm,囊实性,实性组织约占1/3,色灰白,质硬,部分呈乳头状,部分呈蜂房样,内为淡黄色黏液,未见明显腹水。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盆腔)混合性上皮性肿瘤,部分为恶性Brenner瘤,部分为黏液性上皮性肿瘤伴上皮增生。行经腹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部分大网膜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神经内分泌 黏液 病例报道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癌与黏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4
作者 刘家君 张宏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39-41,共3页
分析卵巢浆液性癌、黏液性癌病理特征,辅助病变的合理诊治干预。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选择121例卵巢癌的患者,根据临床病理组织特征,分为浆液性癌(n71)、黏液性癌(n50),对纳入研究者,均是做对应的治疗干预,分析不同类型卵巢癌病理... 分析卵巢浆液性癌、黏液性癌病理特征,辅助病变的合理诊治干预。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选择121例卵巢癌的患者,根据临床病理组织特征,分为浆液性癌(n71)、黏液性癌(n50),对纳入研究者,均是做对应的治疗干预,分析不同类型卵巢癌病理特征以及生存情况。结果:在年龄、BMI与受教育程度不同卵巢癌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癌与黏液性癌在临床表现上均以盆腔包块与腹痛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癌临床分期以Ⅲ、Ⅵ期为主,黏液性癌临床分期以Ⅰ、Ⅱ期为主,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癌组织分化程度低,黏液性癌组织分化程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癌2年生存率77.46%低于黏液性癌96.00%的生存率(P<0.05)。结论:卵巢癌不同类型的病理特征存在差异,其中浆液性癌分期比黏液性癌灶高,分化程度比黏液性癌低,黏液性癌生存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浆液 黏液 临床病理 生存
下载PDF
腹膜后黏液性癌1例及文献复习
5
作者 吕玉琼 李鲁宏 +1 位作者 黄双英 周丽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7期2984-2986,共3页
原发于腹膜的黏液性上皮肿瘤位于腹膜或腹膜后,临床患病率较低,其临床特点之一是虽然肿瘤直径较大,但却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本病例患者就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在体检的时候发现了包块而进行手术。因其生长的位置位于盆腔腹膜后且可往盆... 原发于腹膜的黏液性上皮肿瘤位于腹膜或腹膜后,临床患病率较低,其临床特点之一是虽然肿瘤直径较大,但却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本病例患者就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在体检的时候发现了包块而进行手术。因其生长的位置位于盆腔腹膜后且可往盆腹腔方向生长,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往往容易误诊为妇科的卵巢囊肿。临床、影像及病理医师应重视原发性腹膜后黏液性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期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 黏液 手术切除
下载PDF
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连花 马强 +1 位作者 付萍 马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ISM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5岁,体检发现HPV16型阳性。大体上... 目的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ISM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5岁,体检发现HPV16型阳性。大体上,于子宫颈处见一暗褐色菜花样新生物,大小2.0 cm×2.0 cm,似侵犯肌层。镜下肿瘤细胞类似于复层产黏液性上皮内病变(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intraepithelial lesion,SMILE),肿瘤排列呈巢团状,在间质内浸润性生长,可见促纤维增生性反应及炎细胞浸润。肿瘤周边可见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成分。肿瘤表面可见SMILE成分,局部可见SMILE累及腺体成分。PAS及AB染色阳性。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7、p16及CEA弥漫强阳性,CK5/6及p63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80%。结论ISMC是近年来提出的组织学形态类似于SMILE的浸润性肿瘤,尚未收入WHO(2014)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一种新的病理学实体肿瘤,易误诊为其他类型的癌,确诊需要结合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等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浸润复层产黏液 复层产黏液上皮内病变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检测对黏液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宋元平 石杨杨 +4 位作者 申震 朱靖 卫莹 周颖 吴大保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0期2913-2916,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检测对黏液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组织病理学方法,将128例黏液性卵巢肿瘤患者分为卵巢黏液性囊腺瘤(MCO)组52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BOMC)组36例,卵巢黏液性癌(MOC)组40例,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血清中糖类...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检测对黏液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组织病理学方法,将128例黏液性卵巢肿瘤患者分为卵巢黏液性囊腺瘤(MCO)组52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BOMC)组36例,卵巢黏液性癌(MOC)组40例,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血清中糖类抗原(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人附睾蛋白4(HE4)的水平差异。结果BOMC组CA125、CA199水平明显高于MOC组和MCO组,MOC组HE4水平明显高于MCO组和BOMC组,BOMC组CA199阳性值水平明显高于MCO组和MO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阳性值对鉴别BOMC、MO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57(95%CI:0.35~0.79,P=0.516),当CA199的cut off值为758.65U/mL时,其对应的敏感度为0.417,特异度为0.842。结论血清CA125、CA199、HE4检测对黏液性卵巢肿瘤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黏液囊腺瘤 卵巢交界黏液囊腺瘤 卵巢黏液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99 胚抗原 甲胎蛋白 人附睾蛋白4
下载PDF
11例宫颈胃型黏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朱亚宁 张连美 +1 位作者 周武碧 张媛媛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6期1187-1191,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胃型黏液性癌(gastric - type mucinous carcinoma,GA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1例宫颈GAS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等进行观察。结果:患者年龄37~69(平均42.4)岁。大多有白带增多或水... 目的:探讨宫颈胃型黏液性癌(gastric - type mucinous carcinoma,GA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1例宫颈GAS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等进行观察。结果:患者年龄37~69(平均42.4)岁。大多有白带增多或水样白带史,其中1例伴有阴道流血,无一例伴有高危型HPV感染。肉眼观病灶多位于子宫颈和宫颈管,大多数肿瘤向上累及子宫肌层,宫颈外口光滑或糜烂。镜下见结构简单、单管状,胃型分化的腺体,杂乱的分布于宫颈间质中。免疫组织化学显示11例p16均阴性,MUC6阳性或局部阳性,6例p53呈错义模式表达,1例无义模式表达,4例为野生型模式表达。结论:宫颈GA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与HPV感染无关的高侵袭性宫颈腺癌,它的发生可能与p53基因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胃型黏液 病理学
下载PDF
5例宫颈胃型黏液性癌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9
作者 孙睿 罗成燕 +3 位作者 姜旖 周树林 冯明明 程文俊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30-734,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胃型黏液性癌(GAS)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例GA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结果:GAS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宫颈胃型黏液性癌(GAS)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例GA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结果:GAS临床表现以阴道排液和盆腔痛多见。盆腔核磁共振表现为短T1、长T2的多发囊样信号,囊壁不规则强化。大体特征为宫颈壁增厚,颈管内囊实性病灶,囊内清亮黏稠液体。术后病理提示2例伴卵巢转移; 3例伴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伴神经和脉管浸润。GAS镜下表现为大量黏液腺体,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分化包括高、中、低三种。免疫组化PAX8、CK7、MUC6、CEA、Ki-67、CK20等阳性表达,ER、PR、P16、CA125等阴性表达。5例患者均行不保留生育功能的根治性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开腹、腹腔镜、达芬奇辅助腹腔镜。平均随访(11.8±6.9)月(3~21月),1例未控,术后5月出现肝转移; 1例术后12月复发。结论:GAS临床表现以阴道排液、腹痛多见。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和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早诊断、早治疗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胃型黏液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宫颈复层产黏液性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孟苹 徐佳佳 +2 位作者 王国庆 赵雪寒 张丽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6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SMC)的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ISMC和1例单纯复层产黏液上皮内病变(SMILE),并结合相关文献对ISMC和SMIL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HPV基因分型及...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SMC)的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ISMC和1例单纯复层产黏液上皮内病变(SMILE),并结合相关文献对ISMC和SMIL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HPV基因分型及临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肿块切面多为灰白、灰黄色,实性,质中或稍硬。镜下ISMC肿瘤细胞排列呈复层,巢团状、实性片状,无明显腺样结构,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胞质内含多少不等的黏液,瘤巢中央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p16、CK7弥漫强(+),CEA、IMP3(+),CK5/6局灶(+),Ki-67增值指数25%~70%;p40、ER及PR(-)。HPV检测显示,1例为高危型HPV-16(+),3例为高危型HPV-18(+),余1例未进行检测。结论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具有特征性组织学改变的浸润性癌,发病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目前研究认为,属于浸润性腺癌的特殊类型,治疗和预后与普通型腺癌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肿瘤 浸润复层产黏液 复层产黏液上皮内病变
下载PDF
螺旋CT对黏液性胃癌和非黏液性胃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仲 吴成章 何胜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评价螺旋CT通过对增厚的胃壁检查来鉴别黏液性和非黏液性胃癌的能力。方法47例病理证实的黏液性胃癌(16例)和非黏液性胃癌(31例)病人,均进行了CT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病变的大体表现、强化形式、强化程度及明显增厚的胃壁层。采取Fis... 目的评价螺旋CT通过对增厚的胃壁检查来鉴别黏液性和非黏液性胃癌的能力。方法47例病理证实的黏液性胃癌(16例)和非黏液性胃癌(31例)病人,均进行了CT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病变的大体表现、强化形式、强化程度及明显增厚的胃壁层。采取Fisher精确检验法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两种癌最常见的大体表现类型为蕈伞型,75%的黏液性胃癌和59%的非黏液性胃癌的病例为这种类型,其次为非黏液性癌的溃疡型(19%)和黏液性癌的弥漫浸润型(25%)(P=0.01)。非黏液性癌最常见的强化形式为均匀强化(占非黏液性癌的65%),黏液性癌最常见的强化形式是分层强化(62%)(P=0.001)。增强扫描非黏液性癌增厚的胃壁最常见的表现为内层或全层高密度(90%),而黏液性癌表现为中层或外层低密度(56%)。只在2例黏液性癌中见到粟粒状钙化。结论螺旋CT根据肿瘤的强化形式、增厚的胃壁层、大体表现分型和钙化对鉴别黏液性和非黏液性胃癌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黏液 黏液
下载PDF
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幼玉 潘冰川 史连国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808-811,815,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SMC)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分析2例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年龄均为39岁,发病部位均为宫颈,临床均有HPV感染,其中ISMC合并...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SMC)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分析2例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年龄均为39岁,发病部位均为宫颈,临床均有HPV感染,其中ISMC合并普通型中分化腺癌1例,ISMC合并产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MILE)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1例。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巢团状及腺管状排列,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及柱状,细胞胞质丰富,部分嗜碱性,部分胞质空亮,内见黏液,核异性明显,核分裂象及凋亡小体易见。免疫组化:2例肿瘤细胞CK7、CEA、p16均弥漫(+),Ki-67高增殖指数,1例CK5/6及p63为(-),另1例CK5/6及p63为局灶(+)。结论 ISMC是新近认识的一种罕见的女性生殖道肿瘤,与HPV感染相关,容易出现误诊及漏诊,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诊断主要依赖于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浸润复层产黏液 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海凤 林维真 +1 位作者 周璐 张娜娜 《新医学》 2020年第11期850-855,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子宫颈ISM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子宫颈ISMC的细胞学、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表达特点。以“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复层产黏液上... 目的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子宫颈ISM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子宫颈ISMC的细胞学、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表达特点。以“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复层产黏液上皮内病变”“子宫颈肿瘤”及“病理诊断”为检索词(包括中英文),对2020年3月前发表在PubMed、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收集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该例女性患者50岁,因阴道排液、出血就诊,盆腔MRI示子宫颈局部肿物考虑子宫颈癌,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提示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18型阳性。病理活组织检查肿瘤呈乳头状增生并局部呈实性巢片状浸润性生长,细胞有异型性,核分裂像易见,胞浆透亮,可见黏液空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细胞角蛋白7(CK7)及P16弥漫强阳性,CK5/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MP3)部分阳性,P40、P63阴性,Ki67约90%阳性,黏液染色(阿尔新蓝染色)阳性,病理诊断为子宫颈ISMC。文献复习22例,多数病例中出现阴道流液、出血等症状,发病年龄29~66岁、中位年龄48岁,随访1.5~126个月,其中5例因疾病进展死亡,4例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ISMC是组织学形态类似于复层产黏液上皮内病变的浸润性癌,子宫颈ISMC非常罕见,正确识别及诊断子宫颈ISMC对临床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浸润复层产黏液 复层产黏液上皮内病变 病理诊断
下载PDF
卵巢黏液性癌的诊治进展
14
作者 李桐 杨慧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卵巢黏液性癌(mucinous ovarian cancer,MOC)是卵巢上皮性癌的一种罕见病理学类型,临床上治疗多参考卵巢浆液性癌(serous ovarian cancer,SOC)的相关指南,但由于MO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SOC显著不同,因此诊断和治疗均需... 卵巢黏液性癌(mucinous ovarian cancer,MOC)是卵巢上皮性癌的一种罕见病理学类型,临床上治疗多参考卵巢浆液性癌(serous ovarian cancer,SOC)的相关指南,但由于MO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SOC显著不同,因此诊断和治疗均需仔细鉴别。手术联合辅助化疗为目前治疗MOC的标准方案,但由于其患病率低,临床试验难以开展,循证医学证据缺乏,术中阑尾切除指征、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等均缺乏共识。此外,还需进一步转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临床前研究,以利于MOC的精准诊断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卵巢黏液 诊治进展
下载PDF
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
15
作者 李君 刘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359-360,356,共3页
宫颈复层产黏液上皮内病变(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intraepithelial lesion,SMILE)由Park等^([1])于2000年首次报道,遂后报道非常少,直至2014年第4版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把SMILE归属于宫颈原位腺癌(AIS)的一种亚型^([2])。宫... 宫颈复层产黏液上皮内病变(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intraepithelial lesion,SMILE)由Park等^([1])于2000年首次报道,遂后报道非常少,直至2014年第4版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把SMILE归属于宫颈原位腺癌(AIS)的一种亚型^([2])。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nvasive stratified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是一种少见的宫颈浸润性癌,由Lastra等^([3])于2016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与SMILE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特征,被认为是SMILE的浸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浸润复层产黏液 宫颈复层产黏液上皮内病变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子宫颈胃型黏液性癌1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新敏 杨安强 +3 位作者 陈慧萍 周秋媛 赵晓延 李文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胃型黏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子宫颈胃型黏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免疫表型特征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4~64岁,平均48岁。临床表现:7例... 目的探讨子宫颈胃型黏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子宫颈胃型黏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免疫表型特征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4~64岁,平均48岁。临床表现:7例为阴道淋漓出血或接触性出血,7例为下腹痛,4例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眼观:13例子宫颈或子宫颈管内见明显肿物,5例未见明显肿物。镜检:低倍镜下大部分腺体分化较好,大小不一,部分区域腺体分化中等。高倍镜下见腺体被覆单层高柱状上皮,细胞异型性不明显,细胞核形态温和,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部。免疫表型:癌细胞中CEA(14/18)、CK7(18/18)、CK20(8/18)、p53(12/18)和p16(3/18)均阳性,18例ER、PR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5%~60%。结论子宫颈胃型黏液性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组织学形态多样,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胃型黏液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18例HER2扩增与PD-L1表达
17
作者 唐丹 付萍 赵连花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8-1023,共6页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HER2、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诊治的18例根治性宫颈I...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HER2、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诊治的18例根治性宫颈IS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同时进行了PD-L1、HER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HER2检测。结果患者年龄31~72岁,平均45岁;约占我院同期宫颈腺癌的8%;11例为纯ISMC,7例为混合型,混合成分为鳞状细胞癌及普通型腺癌;1例合并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活检明确诊断3例(3/18);浸润模式Silva B型5例,C型13例;3例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13例患者无病生存,1例合并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15例(15/18)PD-L1综合阳性评分≥1,7例(7/18)PD-L1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1%;1例HER23+和1例HER22+,均为FISH扩增阳性;2例HER21+,14例HER20。结论宫颈ISMC罕见,形态学谱系广泛,可与其他类型的宫颈癌混合存在,活检诊断准确率极低;PD-L1在大部分ISMC病例中呈阳性表达,HER2在少数病例中过表达及低表达,有望尝试针对PD-L1的免疫治疗及HER2的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基因 ERBB-2 浸润复层产黏液
原文传递
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18
作者 陈雪 曾郁 +1 位作者 毕小涵 张素霞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对一种新命名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的宫颈黏液腺癌——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SMC)进行病例分析,为这种罕见疾病提供更多临床和病理数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ISMC,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HPV基因分型及... 目的 对一种新命名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的宫颈黏液腺癌——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SMC)进行病例分析,为这种罕见疾病提供更多临床和病理数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ISMC,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HPV基因分型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 ISMC肿瘤细胞表现为结构模式和细胞形态的多样性。肿瘤细胞胞质内含多少不等的黏液,瘤巢内外均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3例均发现凋亡小体和有丝分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16和CK7呈弥漫强(+),PAX8、p40和CK5/6巢周少量(+)。结论 ISMC是一种少见、具有广泛形态学谱的HPV相关腺癌。PAX8、CK5/6和p40独特的表达模式使其可以作为ISMC诊断的有效标志物。ISMC预后较差,即便检测到少量ISMC成分也应在诊断中注明其占比,此点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复层产黏液 组织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卵巢浆黏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晨 陈小岩 +1 位作者 陈新 郑建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 探讨卵巢浆黏液性癌(ovarian seromucinous carcinomas,OSMC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预后特点,以及与卵巢胃肠型黏液性癌(ovarian gastrointestinal mucinous carcinomas,OGIMCs)的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 目的 探讨卵巢浆黏液性癌(ovarian seromucinous carcinomas,OSMC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预后特点,以及与卵巢胃肠型黏液性癌(ovarian gastrointestinal mucinous carcinomas,OGIMCs)的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所有癌组织中CK7、CK20、CDX2、WT1、p53、ER、PR、和ARID1A的表达,分析比较15例OSMCs和33例OGIMCs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结果 OSMCs组平均年龄与OGIMC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FIGO分期,OSMCs中Ⅱ~Ⅳ期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OGIMCs组(P〈0.05);OSMCs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OGIMCs组(P〈0.05);两组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MCs组中子宫内膜异位症比例高于OGIMCs组(P〈0.05);OSMCs比OGIMCs更多见双侧卵巢累犯(P〈0.05);OSMCs平均肿瘤直径小于OGIMCs组(P〈0.05)。OSMCs组织学形态和细胞学形态复杂多样,但均可见典型的子宫颈管型黏液上皮癌和低级别浆液性癌区域;以乳头状结构为主,还可见腺样、微小腺样分化,实性生长;部分病例见子宫内膜样癌分化。OSMCs比OGIMCs更多见破坏性浸润。OSMCs均表达CK7,不表达CDX2,ER(80.0%)和PR(66.7%)阳性率均高于OGIMCs组(P〈0.05),而ARID1A阳性率(40.0%)低于OGIMCs组(P〈0.05)。结论 OSMCs比OGIMCs组织细胞学形态更复杂多样,以浸润性破坏为主,OSMCs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密切相关。OSMCs与OGIMCs的组织细胞起源可能不同。OSMCs中ARID1A失活可能与ER和PR表达上调有关。OSMCs是一种比OGIMCs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黏液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肝脏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的磁共振表现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滨 金延方 +3 位作者 刘洪亮 马中宁 杜雪梅 李昕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5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诊断肝脏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intrabiliary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 of liver,IPMC-L)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例经病理证实并行MR检查的IPMC-L患...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诊断肝脏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intrabiliary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 of liver,IPMC-L)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例经病理证实并行MR检查的IP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的发病部位、形态、生长方式、MR信号及强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发病部位:肝顶1例,肝脏左叶4例。MR表现:肿瘤实体呈结节样或菜花样改变,沿扩张胆管内壁生长,T_1W序列呈稍低信号,T_2W序列呈稍高信号,在动态扫描各期均呈持续性较低水平增强,其内可见小囊泡样无强化黏液积聚区。在黏液背景的衬托下,实性瘤体与扩张胆管相通是其特征性改变。结论 IPMC-L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以实性瘤体与扩张胆管相通的MR表现为著,可为IPMC-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胆管内乳头状黏液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