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法测定白背叶中3个黄酮碳苷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9
1
作者 谢巍 杨立佼 +3 位作者 周伟娥 刘泉 刘吉成 蒋受军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白背叶药材中葫芦巴苷Ⅱ、异夏佛托苷、夏佛托苷3个黄酮碳苷类成分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0.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白背叶药材中葫芦巴苷Ⅱ、异夏佛托苷、夏佛托苷3个黄酮碳苷类成分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0.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36 nm。结果:葫芦巴苷Ⅱ、异夏佛托苷、夏佛托苷3个成分的色谱峰均达到基线分离,其进样量分别在0.026 6∽5.32、0.024 4∽4.88、0.024 2∽4.8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7.3%、100.1%、103.0%;不同批号的白背叶药材葫芦巴苷Ⅱ、异夏佛托苷、夏佛托的含量分别为0.73∽7.48、1.25∽7.58、1.03∽5.89 mg·g-1。结论:本文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验证适于白背叶药材的质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 黄酮苷类成分 葫芦巴苷Ⅱ 异夏佛托苷 夏佛托苷 HPLC 方法验证 药材质量检测
原文传递
一测多评法测定白背叶中3个黄酮碳苷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3
2
作者 成林 谢巍 +1 位作者 朱斌 蒋受军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52-1157,共6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白背叶药材中3个黄酮碳苷成分葫芦巴苷Ⅱ、夏佛托苷和异夏佛托苷的含量,并验证其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0.1%乙酸水溶液,...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白背叶药材中3个黄酮碳苷成分葫芦巴苷Ⅱ、夏佛托苷和异夏佛托苷的含量,并验证其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0.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36 nm。以葫芦巴苷Ⅱ为内参物,建立其与夏佛托苷和异夏佛托苷的相对校准因子,计算白背叶药材中夏佛托苷、异夏佛托苷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白背叶药材中3个黄酮碳苷成分的量,比较计算值与测定值之间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在测定中的准确性及可行性。结果:在一定线性范围内,葫芦巴苷Ⅱ与夏佛托苷、异夏佛托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315、1.022。一测多评法测得6批样品中葫芦巴苷Ⅱ的含量范围为0.75~7.51 mg·g^(-1),夏佛托苷的含量范围为1.24~7.56 mg·g^(-1),异夏佛托苷的含量范围为1.03~5.99 mg·g^(-1),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所建立的同时测定葫芦巴苷II、夏佛托苷和异夏佛托苷含量的一测多评法准确、可行,可用于白背叶药材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 黄酮苷类成分 芹菜素结构母核 葫芦巴苷Ⅱ 夏佛托苷 异夏佛托苷 一测多评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