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绪十三至十四年黄河郑州决口堵筑工程述略 被引量:7
1
作者 申学锋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8-102,共5页
光绪十三年(1887年)八月,黄河于河南郑州决口,这是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兰阳铜瓦厢改道后最严重的一次水患。为堵筑决口,清政府不惜斥资千万,并先后撤换两名河督。与以往历次河决相比,郑工之决造成的灾害尤重,但其堵筑是相对成... 光绪十三年(1887年)八月,黄河于河南郑州决口,这是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兰阳铜瓦厢改道后最严重的一次水患。为堵筑决口,清政府不惜斥资千万,并先后撤换两名河督。与以往历次河决相比,郑工之决造成的灾害尤重,但其堵筑是相对成功的,其中之经验教训颇具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13-14年 黄河郑州 决口堵筑工程 治河工程
下载PDF
建设幸福河的实践探索与启示——以郑州黄河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艾广章 马小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3-15,共3页
综合近期研究,探讨了幸福河的内涵及评价标准:建设幸福河实际上是处理人与河流之间的关系,保持人与河流之间的良性互动;幸福河可以概括为在维持河流自身生态健康的基础上,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人与河流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综合近期研究,探讨了幸福河的内涵及评价标准:建设幸福河实际上是处理人与河流之间的关系,保持人与河流之间的良性互动;幸福河可以概括为在维持河流自身生态健康的基础上,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人与河流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总结梳理了郑州黄河在建设幸福河进程中面临的问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水资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难度大,水利信息化建设滞后,黄河文化保护传播不充分。探讨了郑州黄河建设幸福河的实现路径。技术层面上: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安澜河;坚持"节水优先",建设"畅流河";抢抓水生态修复,建设"生态河";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智慧河";保护传播黄河文化,建设"文脉河"。制度层面上:健全河长制框架下的联防联控联治,吸纳公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幸福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河 内涵 问题 实现路径 黄河郑州
下载PDF
基于SPR模型的黄河郑州段滩区生态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雨衡 郭红 +3 位作者 常艳 张廉昀 胡新培 白建华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12期54-58,共5页
黄河郑州段滩区是黄河流域中下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开展黄河郑州段滩区生态脆弱性评价可为保障黄河滩区生态系统稳定、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提供数据支撑。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 黄河郑州段滩区是黄河流域中下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开展黄河郑州段滩区生态脆弱性评价可为保障黄河滩区生态系统稳定、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提供数据支撑。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构建黄河郑州段滩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分析2000—2015年黄河郑州段滩区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黄河郑州段滩区整体以轻度脆弱为主,其次是中度脆弱;(2)2000—2015年黄河郑州段滩区整体从轻度脆弱变为中度脆弱,微度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呈下降趋势,而中度脆弱和重度脆弱面积呈增加趋势,尤其是2010年和2015年黄河郑州段滩区上中游地区重度脆弱和中度脆弱面积明显增加;(3)2000—2015年位于黄河郑州段滩区上中游的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金水区段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需要控制建设用地的过度开发,保护和恢复区域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SPR模型 空间分布 滩区 黄河郑州
下载PDF
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网防根石走失技术的应用
4
作者 马平召 尚青松 +1 位作者 董其华 石红波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7-18,28,共3页
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亲水"式生态护堤固岸技术,在黄河中下游郑州河段河道整治工程中,构筑河道坝垛根石及河床立体防护网,并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回访。
关键词 黄河郑州 河道整治 透水框架 立体防护网 根石加固
下载PDF
黄河沿线郑州段遗产廊道空间格局构建路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芳 吕锐 +3 位作者 张波 唐永 焦家如 孟寒冬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为实现黄河沿线区域系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基于国内外基础研究和实践经验,构建黄河沿线郑州段遗产廊道空间格局框架并提出实现路径。针对空间边界相对明确的遗产廊道,其构建路径包括4个阶段:以全流域视角进行区域总体价值认知;在宏观尺... 为实现黄河沿线区域系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基于国内外基础研究和实践经验,构建黄河沿线郑州段遗产廊道空间格局框架并提出实现路径。针对空间边界相对明确的遗产廊道,其构建路径包括4个阶段:以全流域视角进行区域总体价值认知;在宏观尺度上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空间信息技术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网络格局;在中观尺度上运用GIS核密度分析、层次分析法开展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景源综合评价并识别优先发展空间单元;综合考量生态安全网络格局和组团集群式分布的优势景源空间,构建“先底后图”的保护-发展空间格局,从生态空间、文化遗产空间、人居景观空间角度提出针对性策略,促进规划落地实施。借此丰富遗产廊道的规划理论与技术,以期为我国黄河流域同类型地区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空间格局 构建路径 黄河沿线郑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