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下液与脉络膜血流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曾巧珠 姚昱欧 +1 位作者 涂书 赵明威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7-306,共10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黄斑下液(SMF)与脉络膜血流状态的关系。方法去回顾性研究。2021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CSC患者29例31只眼纳入研究。根据末次随访时SMF是否完全吸...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黄斑下液(SMF)与脉络膜血流状态的关系。方法去回顾性研究。2021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CSC患者29例31只眼纳入研究。根据末次随访时SMF是否完全吸收,将患眼分为完全吸收组、非完全吸收组,分别为14、17只眼。采用图湃(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BM400KBMizar行黄斑区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扫描速率1536A扫描×1280B扫描,扫描范围24mm×20mm。设备自带软件记录上、上方、鼻上、题侧、中心凹区、鼻侧、下、下方、鼻下共9个分区的脉络膜厚度(CT)、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流密度、三维脉络膜血管指数(CVI)、单位面积(每1mm^(2))平均脉络膜血管体积(mCVV)、单位面积(每1mm^(2))平均脉络膜基质体积(mCSV)。对于完全吸收组、非完全吸收组之间的比较,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MF完全吸收的相关因素。结果基线时,非完全吸收组患眼上区域CT(Z=2.859,P=0.004)、mCVV(t=2.514,P=0.018)、mCSV(Z=2.958,P=0.003)显著高于完全吸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基线时比较,末次随访时,完全吸收组涡静脉不对称百分比显著下降(χ^(2)=6.000,P=0.014),题上、鼻上、题侧、中心凹、鼻侧、下、鼻下区域CVI(t=-4.125、t=-3.247、Z=-3.213、t=-2.994、t=-3.417、t=-3.733、t=-3.795,P=0.001、0.006、0.001、0.010、0.005、0.003、0.002)、9个分区mCVV(t=-2.959、t=-2.537、t=-2.235、t=-3.260、t=-3.022、t=-2.796、t=-2.747、Z=-2.107、t=-2.935,P=0.011、0.025、0.044、0.006、0.010、0.015、0.017、0.035、0.012)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完全吸收组,非完全吸收组脉络膜血流变化区域较局限,末次随访时上方区域CT反而显著升高(t=2.272,P=0.037),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中心性浆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黄斑 脉络膜血流
原文传递
巩膜扣带术后持续性黄斑下液的类型及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陈燕云 周丹 +3 位作者 李蕾 何雷 于洁 史翔宇 《眼科》 CAS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巩膜扣带术后存在持续性黄斑下液(PSF)的不同类型及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行巩膜扣带术并一次获得视网膜成功复位后存在PSF的RRD患者50例(50眼)。方法...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巩膜扣带术后存在持续性黄斑下液(PSF)的不同类型及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行巩膜扣带术并一次获得视网膜成功复位后存在PSF的RRD患者50例(50眼)。方法本研究的手术方式遵循最小量巩膜扣带术设计。术后黄斑区视网膜下液超过1个月,即定义为PSF。术后1、3、7天,1个月及之后每个月复查,直到PSF吸收为止,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眼压、OCT。基于术后1个月时PSF的OCT图像特征,将患眼分为单泡型组、多泡型组和弥漫型组,观察三组患者术前BCVA≥0.05者比例、术前病程1个月以内比例、高度近视情况、术中是否联合环扎、术中是否放液、末次随访BCVA≥0.5者比例、末次随访视网膜外层椭圆体带连续性等情况并进行比较。主要指标PSF类型、PSF吸收时间、视力。结果50例(50眼)中,单泡型组6眼(12%),多泡型组12眼(24%),弥漫型组32眼(64%)。术后PSF在随访中由多泡型变成单泡型者9眼,由弥漫型变成多泡型和单泡型至吸收者25眼。三组间术前BCVA≥0.05(χ^(2)=2.13,P=0.345)、高度近视(χ^(2)=1.64,P=0.441)、病程1个月以内(χ^(2)=2.10,P=0.350)、术中放液(χ^(2)=0.44,P=0.803)、手术方式联合环扎(χ^(2)=2.47,P=0.291)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PSF吸收时间在单泡型组、多泡型组和弥漫型组中分别为4.50(2.75,5.25)个月、6.00(3.00,8.75)个月、7.50(4.25,9.75)个月(H=5.26,P=0.072)。末次随访BCVA在单泡型组、多泡型组和弥漫型组中分别为0.20(0.10,0.33),0.10(0.00,0.45),0.15(0.10,0.50)(H=1.16,P=0.560)。三组间末次随访时OCT视网膜外层椭圆体带连续性无统计学差异(χ^(2)=0.87,P=0.648)。结论巩膜扣带术后PSF的不同类型可在随访中发生转变,多泡型PSF是介于弥漫型和单泡型的中间过程。不同类型PSF在吸收时间、视力预后、黄斑区视网膜外层椭圆体带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持续性黄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