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鬧”
1
作者 曾晓梅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22-124,共3页
古代字书"鬧"字首见于《说文新附》,一般以为产生于唐代。本文利用出土汉简材料,考证了"鬧"字至迟产生于西汉,并且其本义不是一般的嘈杂义,而是争斗义。可以弥补语文辞书的不足,并为汉语史研究提供证据。
关键词 产生时代 本义
下载PDF
“闹”字产生的时代及相关词义问题
2
作者 陈朝阳 胡建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30-31,共2页
一般认为“闹”字产生于唐代,通过对出土文献考察,该字至迟在西汉时代便已经产生;同时讨论与“闹”相关的词义问题;对汉字史和词汇史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产生时代 词义
下载PDF
誰在“鬧學”——《牡丹亭》創作藝術探索之一
3
作者 黄天驥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7年第1期1-16,共16页
湯顯祖的《牡丹亭》,曾被人認爲非'場上之曲',不適舞臺演出。本文通過剖析作爲全劇矛盾契機的《閨塾》一齣,説明它以喜劇化的手段,對封建教育進行入骨的諷刺;説明它在情節結構、細節處理、人物語言等方面,都具有强烈的戲劇性和... 湯顯祖的《牡丹亭》,曾被人認爲非'場上之曲',不適舞臺演出。本文通過剖析作爲全劇矛盾契機的《閨塾》一齣,説明它以喜劇化的手段,對封建教育進行入骨的諷刺;説明它在情節結構、細節處理、人物語言等方面,都具有强烈的戲劇性和動作性。它表面上是明寫春香在鬧學,實際上是處處暗寫杜麗娘在鬧學。它脱胎於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一段平淡的叙述,却做了全新的創造,從而深化了整部戲的題旨。這一切,表明湯顯祖已是純熟地掌握戲劇藝術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閨塾 杜麗娘 春香 關關雎鳩
下载PDF
陽醜·鬼王與神堂——論《慶豐年五鬼鬧鍾馗》的造神過程
4
作者 劉燕萍 《人文中国学报》 2014年第1期253-289,共37页
《慶豐年五鬼鬧鍾馗》是有記載最早的'五鬼鬧判'戲,然而'五鬼鬧鍾馗'式的故事,至少在明萬曆三十年(1602)前,已在民間廣泛流傳。約寫於明隆慶二年(1568)至萬曆三十年(1602)間的《金瓶梅詞話》六十五回,李瓶兒死後,演出... 《慶豐年五鬼鬧鍾馗》是有記載最早的'五鬼鬧判'戲,然而'五鬼鬧鍾馗'式的故事,至少在明萬曆三十年(1602)前,已在民間廣泛流傳。約寫於明隆慶二年(1568)至萬曆三十年(1602)間的《金瓶梅詞話》六十五回,李瓶兒死後,演出百戲便包括'五鬼鬧判'。《慶豐年五鬼鬧鍾馗》一劇,與此前鍾馗文本不同處,在於鍾馗在劇中需要對付衆多鬼魅,並具備完整的由人到鬼至成神的造神過程。鍾馗在劇中,並非具備神通或有神助,卻能成神,强調的是其人格美。本文的重點,在探討鍾馗作爲醜神的'陽醜':外貌醜與人格美的不協調(incongruity)。鍾馗成爲鬼王,必須降伏有如寓言人物(allegorical figure)的鬼魅。查劇中出現的大小耗鬼和五鬼,乃首次出現於鍾馗故事中。本文追查所提及鬼類的由來,以見鍾馗降伏大小耗鬼和五鬼,與登上鬼王位置的重要性。此外,神堂的獲得乃鍾馗成神的關鍵。《慶豐年五鬼鬧鍾馗》封鍾馗前文本作出'創造性背叛'(creative treason),一反鍾馗爲唐明皇'服務'——驅鬼的'傳統',改爲替殿頭官驅鬼,以强化士人懷才不遇及官員奸貪的主題。本文通過對鬼(大小耗鬼、五鬼)、神(鍾馗和五道將軍)元素的探討,展示明代首次出現完整的成神過程的鍾馗文本,女口何達至成熟的階段,並對後世鍾馗作品産生重要影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鬼鍾馗 造神 陽醜 人格美 不協調 創造性 背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