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守正创新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炜 刘进 庞海芍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9,共7页
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既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表征,也具有时代紧迫性。新时期,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必须突出本土国情与中国特色,关键是要对教育理念进行守正创新,做好两方面的转变,即从不自觉到自觉,要实... 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既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表征,也具有时代紧迫性。新时期,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必须突出本土国情与中国特色,关键是要对教育理念进行守正创新,做好两方面的转变,即从不自觉到自觉,要实现理论立场的转变;从不自信到自信,要实现文化立场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话语体系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强国 中国特色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核心要义与建构理路
2
作者 姜嘉伟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8,共15页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坚持民族理想、推动国家治理、促进知识发展、开展对外交流的关系性实践。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经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成长期,形成了以“救国”“革命”“改革”“复兴”为代表的高等教...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坚持民族理想、推动国家治理、促进知识发展、开展对外交流的关系性实践。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经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成长期,形成了以“救国”“革命”“改革”“复兴”为代表的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土化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逐渐成形的关键线索,民族图像的大众化、国家权力的人民性、知识建构的自主性以及对外交流的平等性则在话语主体、话语权力、话语知识、话语秩序四个方面构成其核心要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通过提升话语主体的民族自信、夯实话语意识形态的思想根基、提升高等教育的治理效能、激发话语知识的内生动力、重塑话语秩序的国际格局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本土化转型,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现代性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全面增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理论概括力、实践生命力、现实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话语体系 高等教育话语体系 本土化 中国式现代化
困局·破局·布局:现代性与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振天 肖瑜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0,共10页
现代性的发展将具有本土性和民族性的中国高等教育带向了世界,同时,现代性的异化又造成了中国高等教育话语在世界舞台消失的困局。一方面,现代性推动的全球化塑造了普世主义,并在西方全球扩张过程中演变为西方中心主义,导致中国对西方... 现代性的发展将具有本土性和民族性的中国高等教育带向了世界,同时,现代性的异化又造成了中国高等教育话语在世界舞台消失的困局。一方面,现代性推动的全球化塑造了普世主义,并在西方全球扩张过程中演变为西方中心主义,导致中国对西方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被动接受和依附;另一方面,在现代性衍生出的工具理性之下量化和标准化指标盛行,使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并入以西方话语体系为主导的轨道。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需要对异化的现代性进行反思和调适,破除对西方话语体系的盲目崇拜,走出二元对立的困境,面向多元共生,从工具理性回归价值理性。要通过提升高等教育办学实力来夯实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基础,为人民发声、为中国发声、为世界发声。更要把握好现代性与西化、现代性与政治、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张力平衡,处理好中外关系、古今关系,既做到博采百家,又最终做到自成一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特色 高等教育话语体系 失语 重构
下载PDF
数智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困境与重建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冰 李彦冰 《北京教育(高教)》 2023年第10期27-29,共3页
数智化升级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而急迫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建设面临三个现实困境:话语内涵的工具理性困境、话语主体的协同困境、话语体系数智化的“智能鸿沟”困境,数智化重建是解决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卡脖子”... 数智化升级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而急迫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建设面临三个现实困境:话语内涵的工具理性困境、话语主体的协同困境、话语体系数智化的“智能鸿沟”困境,数智化重建是解决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卡脖子”问题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高等教育话语体系 困境 重建
原文传递
我国借鉴苏联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逻辑(1949—1956)
5
作者 王为洋 朴雪涛 《煤炭高等教育》 2022年第4期88-96,共9页
借鉴苏联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逻辑对推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守正创新具有深刻的参考价值。大卫·菲利普斯的教育政策借鉴分析模型共有“跨国吸引—决策—实施—本土化”四个步骤。“以苏为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借鉴苏联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逻辑对推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守正创新具有深刻的参考价值。大卫·菲利普斯的教育政策借鉴分析模型共有“跨国吸引—决策—实施—本土化”四个步骤。“以苏为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时代抉择,经历了从自主选择到全面学习苏联的演变历程,突显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借鉴逻辑,深刻地变革了中苏话语体系交融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等教育 苏联高等教育 教育政策借鉴理论 高等教育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江苏高教》2019年总目录
6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0-156,共7页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话语体系 “双一流”建设 《江苏高教》
下载PDF
文明实践与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笔谈) 被引量:1
7
作者 鲍嵘 包开鑫 +2 位作者 单可 江璐 杨宁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共15页
高等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与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探索,是知与行的一体两面,是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相互融通。绵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为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广阔空间与强劲动力,然而在西方术语、概念和范畴成为现代... 高等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与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探索,是知与行的一体两面,是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相互融通。绵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为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广阔空间与强劲动力,然而在西方术语、概念和范畴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原型化理论”的背景下,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思想不贯通,以及学界对中国高等教育本土经验的总结有限,中国高等教育理论还难以实现高等教育精神上的独立自主。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构建需要中西文明互鉴下的文明自觉,需要在漫长的文明历史中(不能仅限于近现代历史)来诠释中国高等教育精神的自觉,回答高等教育“宅兹中国”“何以中国”,从而构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自觉。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要能辨识西方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哲学基础及其文明根性,需要实现方法论、思想语境的转变,即要以能判定“本体论—形而上学”的道(体)论为思想框架,以道用不离的思维评判西方高等教育知识与价值两离的本体论。基于古老文明返本开新的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构建和自我主张,需要坚持文明比对、文明融通和领悟文明的“文明自觉”。通过对高等教育核心术语的逻辑学与语用学规范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高等教育传统话语和高等教育核心术语具有统摄性、文明根性、时代性和交互性等多重特征。西方高等教育的“理性”话语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性理”话语造成巨大冲击,理性话语的中西融合是构建全面理性话语的一条思路。而高等教育的异化现象表明,高等教育话语权需要进行现代性批判,促使高等教育主体话语权的回归,从而为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赋予新动力。中华文明实践蕴藏着丰富的高等教育的价值认同与思想遗产,它们包括却不限于“中和位育”的高等教育目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 高等教育核心术语 高等教育文明自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