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阿彭《高加索灰阑记》舞美设计始末:布莱希特舞台呈现的一个案例
1
作者 易艳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98,共21页
1954年,布莱希特在柏林剧团执导了《高加索灰阑记》,卡尔·冯·阿彭为作品设计的舞台美术享誉世界,其风格面貌、工作方法、剧场实操流程在国内未得到关注。本文根据《高加索灰阑记》舞台美术设计的文献资料,回顾其创作历程,探... 1954年,布莱希特在柏林剧团执导了《高加索灰阑记》,卡尔·冯·阿彭为作品设计的舞台美术享誉世界,其风格面貌、工作方法、剧场实操流程在国内未得到关注。本文根据《高加索灰阑记》舞台美术设计的文献资料,回顾其创作历程,探究其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舞台形态三者之间的关联,以求一窥布莱希特后期舞台美术的形式特点和工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史诗剧 卡尔·冯·阿彭 高加索 舞台美术
原文传递
布莱希特与中国古典戏曲 被引量:4
2
作者 丁扬忠 《戏曲艺术》 1980年第2期45-62,共18页
贝托特·布莱希特的名字对我国戏曲界也许比较陌生,然而这却是一位与中国戏曲关系密切的现代德国伟大戏剧家和诗人。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布莱希特 剧中人物 高加索 皮斯卡托 艺术方法 思想倾向 生活画面 四十年代 历史时代
原文传递
论《高加索灰阑记》的叙事性特征
3
作者 黄新记 《海外英语》 2023年第2期178-180,共3页
《高加索灰阑记》写于布莱希特叙述剧理论的成熟期。在这部戏剧中,以“间离效果”或称“陌生化效果”为核心的叙事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对故事原型的间离、“戏中戏”的运用、叙述歌谣的穿插以及叙事结构的拼接。通过对经典剧作的革命性改编... 《高加索灰阑记》写于布莱希特叙述剧理论的成熟期。在这部戏剧中,以“间离效果”或称“陌生化效果”为核心的叙事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对故事原型的间离、“戏中戏”的运用、叙述歌谣的穿插以及叙事结构的拼接。通过对经典剧作的革命性改编,布氏将古代故事与当代历史语境相联结,以非传统的戏剧美学方式实现了剧场的政治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高加索 叙事剧理论 间离效果 陌生化 戏剧美学
下载PDF
从《高加索灰阑记》看布莱希特式的社会主义想象 被引量:4
4
作者 郑杰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50,共12页
《高加索灰阑记》是布莱希特在1941至1947年流亡美国期间,受百老汇委托创作的一部戏剧,也是其唯一一部描写苏联社会主义社会(格鲁吉亚的两个集体农庄)的剧作。本文借助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和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通过对该剧历史创作背景的... 《高加索灰阑记》是布莱希特在1941至1947年流亡美国期间,受百老汇委托创作的一部戏剧,也是其唯一一部描写苏联社会主义社会(格鲁吉亚的两个集体农庄)的剧作。本文借助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和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通过对该剧历史创作背景的考察和文本细读,揭示布莱希特利用"戏中戏"的叙事结构,借用并改编"灰阑断案"这一伦理事件,来印证说明其社会主义政治理想蓝图的缘由,并探讨布莱希特晚期创作中的政治观念和伦理意识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布莱希特式的社会主义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高加索 政治观念 伦理意识
原文传递
跨文化戏剧中的中国古典戏曲元素呈现——以《高加索灰阑记》为例
5
作者 吴楠 吕世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0-46,共7页
在《高加索灰阑记》中,中国古典戏曲元素在文学创作和舞台表演等方面被吸收和借鉴。中国古典戏曲元素在跨文化戏剧中的呈现促进了布莱希特的戏剧改革,推动了世界戏剧艺术新形态的发展,同时亦成为中国戏曲“走出去”的新形式。
关键词 跨文化戏剧 布莱希特 高加索 中国戏曲“走出去”
下载PDF
中国戏曲对布莱希特的影响——以《高加索灰阑记》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偲 《艺术评鉴》 2022年第10期158-161,共4页
布莱希特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戏剧家之一,同时又是一名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他推动了世界戏剧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布莱希特在前苏联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观看了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表演,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这之后布莱希特便... 布莱希特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戏剧家之一,同时又是一名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他推动了世界戏剧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布莱希特在前苏联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观看了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表演,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这之后布莱希特便开始了对中国戏曲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提出的“陌生化效果”理论得以进一步丰富,此理论对西方的戏剧理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基于此,中国戏曲也在西方戏剧理论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就是根据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的基本情节写成的剧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中国戏曲 高加索 《包待制智勘
下载PDF
布莱希特创作中的中国情结 被引量:2
7
作者 易乐湘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2-75,共4页
布莱希特作为世界闻名的戏剧大师,其创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分析他的两部作品———《四川好人》及《高加索灰阑记》,揭示了中国文化、哲学思想在其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烙印。
关键词 布莱希特 中国情结 《四川好人》 高加索 中国文化 哲学思想 主题思想 人物塑造 艺术风格 艺术手法 东方文化 德国 戏剧
下载PDF
布莱希特戏剧的叙述性探究——以《高加索灰阑记》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智 周芳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布莱希特创立的以"间离-思考-行动"为核心模式的"叙事剧"戏剧理论要求把叙述性、评论性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主张"舞台叙述事件",从而引导观众进行理性的评判和自我反思。布莱希特成熟期所创作的《高加索灰... 布莱希特创立的以"间离-思考-行动"为核心模式的"叙事剧"戏剧理论要求把叙述性、评论性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主张"舞台叙述事件",从而引导观众进行理性的评判和自我反思。布莱希特成熟期所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是其叙事剧理论最彻底的体现,该剧从剧本结构、表演手法、戏剧功能等方面很好地实践了他以"间离效果"为核心的"叙事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高加索 叙事剧 间离效果
下载PDF
勇攀高峰的河北梆子艺术家刘志欣
9
作者 甄光俊 《天津档案》 2011年第4期53-54,共2页
前不久,天津河北梆子剧院演出新戏《灰阑记》。该戏借鉴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话剧《高加索灰阑记》,与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相互糅合、变化新编而成.上演后受到观众普遍好评。领衔主演这台戏的是优秀青年河北梆子艺术家刘志欣,... 前不久,天津河北梆子剧院演出新戏《灰阑记》。该戏借鉴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话剧《高加索灰阑记》,与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相互糅合、变化新编而成.上演后受到观众普遍好评。领衔主演这台戏的是优秀青年河北梆子艺术家刘志欣,她以深厚的表演功力和美妙动人的歌唱.再次引起各界人士瞩目。报纸上有评论文章称,从刘志欣的舞台表现看到了河北梆子的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梆子 刘志欣 艺术家 《包待制智勘 高加索 布莱希特 优秀青年
原文传递
简论元杂剧《灰阑记》改编中的再创造
10
作者 乔素英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1-93,共3页
从元代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到德国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又从《高加索灰阑记》到当代重庆戏剧院演出的《灰阑记》,这之间经过了两次大的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其中"灰阑故事"中的"灰阑断案"的框架... 从元代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到德国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又从《高加索灰阑记》到当代重庆戏剧院演出的《灰阑记》,这之间经过了两次大的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其中"灰阑故事"中的"灰阑断案"的框架被保留下来,但是剧本之间又有一些明显的改变,比如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等,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待制智勘 高加索 川剧《 变化
下载PDF
重庆版《灰阑记》的川戏意蕴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安平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0,共2页
阳晓根据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改编的中幕古装川剧《灰阑记》,经由重庆市川剧院2008年5月首演,反响热烈,值得议论。改编名著若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开辟视野,推陈出新:或者是思想意义有深度、有见地;或者是表现形式有创造、... 阳晓根据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改编的中幕古装川剧《灰阑记》,经由重庆市川剧院2008年5月首演,反响热烈,值得议论。改编名著若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开辟视野,推陈出新:或者是思想意义有深度、有见地;或者是表现形式有创造、有革新:或者是赋予其时代特色、审美倾向等等。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采用自由舒展的戏剧结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高加索 意蕴 布莱希特 思想意义 推陈出新 审美倾向
下载PDF
《灰阑记》在东西文化中的旅行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西艳 梁燕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二母争子"故事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故事类型之一,《灰阑记》的题材来源也众说不一。《灰阑记》在1646年就已传入江户时代的日本,对日本的"大冈断案"故事产生一定影响。自1832年传入欧洲以后,《灰阑记》不仅有... "二母争子"故事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故事类型之一,《灰阑记》的题材来源也众说不一。《灰阑记》在1646年就已传入江户时代的日本,对日本的"大冈断案"故事产生一定影响。自1832年传入欧洲以后,《灰阑记》不仅有法语、德语、英语等多种译本,而且被改编和创新。布莱希特改编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不仅在欧美有很大影响,而且先后被译成中文和日文等,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从古到今,《灰阑记》跨越地域和语言的界限,以多元的形态在东西文化中旅行,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加索 日本 欧美 文化旅行
原文传递
接受与创新:两部《灰阑记》的差异性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翁瑜 《安顺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0-45,共6页
20世纪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以元代李行道《灰阑记》为蓝本,创作了著名的《高加索灰阑记》。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阅读,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戏曲对布莱希特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因时代和文化环境的不同两者在主题思想内涵、人物形象、... 20世纪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以元代李行道《灰阑记》为蓝本,创作了著名的《高加索灰阑记》。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阅读,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戏曲对布莱希特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因时代和文化环境的不同两者在主题思想内涵、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表现手法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加索 差异性比较
下载PDF
我的“写意戏剧观”诞生前前后后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佐临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51-52,共2页
本文是作者特意为《我与写意戏剧观》一书所写的专文,历述作者提出写意戏剧观的历史过程、理论依据与艺术实践。
关键词 戏剧观 专文 艺术实践 历史过程 高加索 世界戏剧 李行道 萧伯纳 情与理 自然主义戏剧
原文传递
论布莱希特对中国戏剧的间离——对两部《灰阑记》的比较阅读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语丞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3-172,共10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元杂剧《灰阑记》和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的比较阅读,考察了布莱希特的"间离"理论,指出他其实是通过创造性地误读中国传统戏剧,"间离"了中国戏剧以纳入自己"间离效果"的理论框架,从而... 本文通过对中国元杂剧《灰阑记》和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的比较阅读,考察了布莱希特的"间离"理论,指出他其实是通过创造性地误读中国传统戏剧,"间离"了中国戏剧以纳入自己"间离效果"的理论框架,从而为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高加索 间离 陌生化 移情 接受
原文传递
“方法”与非现实主义风格——阿尔托、格洛托夫斯基和布莱希特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斯特拉斯堡 郑雪来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22,共19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瓦赫坦戈夫的发现的延续和巩固变成了“方法”的基础。对此我们加上了在演员表现力领域中的进一步的发现。确实,“方法”
关键词 格洛托夫斯基 布莱希特 现实主义风格 瓦赫坦戈夫 阿尔托 丹钦科 高加索 梅耶荷德 狄德罗 间离效果
原文传递
《高加索灰阑记》的陌生化处理研究
17
作者 王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90-193,共4页
德国作家布莱希特晚期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体现了其所提倡的陌生化理论。陌生化主要通过对于形式的新鲜感受来达到延长审美时间,进而达到对于理性思考和对社会功能改造的追求。在《高加索灰阑记》中,不仅通过对中国戏曲形式的借鉴达... 德国作家布莱希特晚期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体现了其所提倡的陌生化理论。陌生化主要通过对于形式的新鲜感受来达到延长审美时间,进而达到对于理性思考和对社会功能改造的追求。在《高加索灰阑记》中,不仅通过对中国戏曲形式的借鉴达到松散和间离的陌生化效果,同时在内容和人物塑造上也进行陌生化处理,并且脱离了“灰阑断子”中通过血缘断子的叙述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高加索 陌生化
下载PDF
论《包待制智勘灰阑记》与《高加索灰阑记》差异性的原因
18
作者 张玥鋆 《汉字文化》 2020年第18期110-111,共2页
13世纪中国作者李行道创作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与20世纪德国作家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虽然都讲述了“二母争子,灰阑断案”的故事,但二者在诸多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性的实质是不同时代、地域下不同审美趣味和政治倾向... 13世纪中国作者李行道创作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与20世纪德国作家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虽然都讲述了“二母争子,灰阑断案”的故事,但二者在诸多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性的实质是不同时代、地域下不同审美趣味和政治倾向的反映。在两种各具特色的美学思想的指导下,《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维护了封建宗法制度,教化民众在封建制度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高加索灰阑记》重新定义了血缘伦理关系,意在反思现有的社会秩序,以期改造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待制智勘 高加索 差异性
原文传递
共鸣与变奏——两部《灰阑记》的比较阅读
19
作者 刘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5年第4期106-110,共5页
从中国元代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到德国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灰阑断案的故事不断上演。同一个故事,跨越了数个世纪,从东方到西方,有共鸣之处,也会产生变奏,却演绎着同样的精彩。通过对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和布氏... 从中国元代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到德国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灰阑断案的故事不断上演。同一个故事,跨越了数个世纪,从东方到西方,有共鸣之处,也会产生变奏,却演绎着同样的精彩。通过对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和布氏剧《高加索灰阑记》的比较阅读,两剧在人物形象、结构手法和主题思想上有异同,《高加索灰阑记》受《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的影响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性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待制智勘 高加索 影响 创新
下载PDF
布莱希特的叙述体戏剧及其间离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立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48-51,76,共5页
布莱希特(1898——1956年),是本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戏剧家,他所创立的叙述体戏剧(也称史诗体戏剧)流派对欧美和世界戏剧文化领域愈益产生着较大的影响。 这里仅就他的叙述体戏剧及其间离效果,做一点介绍和研究。 两千多年来,西方戏剧理... 布莱希特(1898——1956年),是本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戏剧家,他所创立的叙述体戏剧(也称史诗体戏剧)流派对欧美和世界戏剧文化领域愈益产生着较大的影响。 这里仅就他的叙述体戏剧及其间离效果,做一点介绍和研究。 两千多年来,西方戏剧理论界一直把叙述件和戏剧性对立起来。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悲剧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取叙述法。”别林斯基说:“戏剧不允许史诗式地描述地点,事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体戏剧 布莱希特 间离效果 叙述法 别林斯基 传统戏剧 《诗学》 叙述性 高加索 狄德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