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骶前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8例报告) 被引量:18
1
作者 郑朝纪 张振寰 张建希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61-363,共3页
骶前间隙肿瘤比较少见,作者医院从1980年至1991年共收治这类肿瘤28例,多数为先天性类型(上皮样囊肿,畸胎瘤和脊索瘤),9例无症状,经查体肛门指检发现。B型超声和CT对骶前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本组肿瘤完全切除者... 骶前间隙肿瘤比较少见,作者医院从1980年至1991年共收治这类肿瘤28例,多数为先天性类型(上皮样囊肿,畸胎瘤和脊索瘤),9例无症状,经查体肛门指检发现。B型超声和CT对骶前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本组肿瘤完全切除者23例,部分切除者2例。作者对骶前肿瘤的诊断和外科处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骶前肿瘤手术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崔龙 孟荣贵 +5 位作者 王中川 陈卫 陈大伟 杨明 杜鹏 徐佶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骶前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骶前肿瘤患者27例,21例初发,6例为复发。均行肛指检查、CT和(/或)MRI作出诊断。肿瘤直径平均6.3(2.4~10.3)cm。单纯经腹手术2例,单纯经骶手术20例,经腹经骶联合手术5例... 目的探讨骶前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骶前肿瘤患者27例,21例初发,6例为复发。均行肛指检查、CT和(/或)MRI作出诊断。肿瘤直径平均6.3(2.4~10.3)cm。单纯经腹手术2例,单纯经骶手术20例,经腹经骶联合手术5例。结果切口一期愈合21例。病理类型:皮样囊肿7例,表皮样囊肿6例,畸胎瘤4例(1例恶变),平滑肌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脂肪瘤1例,感染形成脓肿3例,皮脂腺囊肿1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14个月。3例经骶手术复发,其中2例为皮样囊肿切除后引流不畅形成积液,再行手术切除引流治愈;1例畸胎瘤手术后复发,再行经骶切除后成功。1例感染形成的脓肿复发,经加强局部引流后愈合。结论骶前肿瘤诊断并不困难,CT等检查可指导手术方式。大多数肿瘤都可以采用经骶入路切除,手术后引流通畅是保障愈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下载PDF
原发骶尾部肿瘤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贾新建 张筱骅 叶国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96-597,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成年人骶前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军红 李诗杰 +2 位作者 王晨宇 杨德生 任学群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20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成年人骶前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诊治的24例成年人骶前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直肠指检及影像学检查明确定位诊断,经旁骶尾入路17例,经腹入路4例,经腹经骶联合入路... 目的探讨成年人骶前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诊治的24例成年人骶前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直肠指检及影像学检查明确定位诊断,经旁骶尾入路17例,经腹入路4例,经腹经骶联合入路3例。结果切口一期愈合22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经换药后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24例中有20例术后随访3—17个月,1例经腹入路患者术后复发,再行手术切除治愈。结论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是成年人骶前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可指导手术方式,大多数肿瘤都可以采用经旁骶尾入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外科手术 肿瘤
原文传递
任东林教授中西医结合防治肛肠疾病的学术理念及其临床经验撷菁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访 苏丹 +8 位作者 林宏城 陆立 张恒 胡邦 张迪 万星阳 周茜 邹齐 任东林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3年第2期151-157,共7页
肛肠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疾病,病种繁多,常见的包括痔、肛周脓肿、肛瘘、直肠炎、直肠脱垂、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肿瘤、骶前肿瘤、肛门畸形等,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甚者危及患者的生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状况的关... 肛肠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疾病,病种繁多,常见的包括痔、肛周脓肿、肛瘘、直肠炎、直肠脱垂、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肿瘤、骶前肿瘤、肛门畸形等,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甚者危及患者的生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状况的关注度增加,这使得良性肛肠疾病的受重视程度增加。同时,借助于不断更新发展的诊疗技术,科研工作者与临床工作者在肛肠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肠疾病 结直肠息肉 肛周脓肿 结直肠肿瘤 肿瘤 直肠脱垂 直肠炎 肛瘘
下载PDF
成人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治策略 被引量:9
6
作者 陈伟国 尹路 +2 位作者 林谋斌 黄梁 张浩波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23例原发性骶前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骶前肿瘤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B超、CT有助于明确诊断。本组病人中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5例。肿瘤完...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23例原发性骶前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骶前肿瘤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B超、CT有助于明确诊断。本组病人中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5例。肿瘤完整切除21例,2例仅作活检。经腹途径手术15例、腹会阴联合途径6例、经骶尾途径2例。获随访的19例肿瘤完整切除的病人中,复发6例,死亡4例。仅行活检的2例均已死亡。结论:原发性骶前肿瘤一旦确诊均冝首选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进路,并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骶尾入路手术治疗骶前肿瘤 被引量:8
7
作者 袁航 屠世良 +2 位作者 董全进 胡鑫晔 戴俏琼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2-463,共2页
目的探讨骶前肿瘤的特点及采用经骶尾入路手术治疗骶前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于1995年1月至2015年8月经骶尾入路手术治疗的12例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经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 目的探讨骶前肿瘤的特点及采用经骶尾入路手术治疗骶前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于1995年1月至2015年8月经骶尾入路手术治疗的12例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经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早期无特殊临床表现,均经骶尾入路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病理诊断8例囊肿,2例神经鞘瘤,1例脊索瘤,1例畸胎瘤:手术时切除尾骨8例,切除骶3以下骶骨2例;术中平均出血量85(50~200)ml,无术中输血;2例患者有直肠损伤,手术时予以修补。、术后切口10例一期愈合.2例出现感染,经引流后愈合。无直肠瘘、尿潴留、排粪困难等其他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引流量为55(20—150)ml,引流管平均拔除时间为3(1.9)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3~12)d。术后平均随访15.6(12.0~24.0)月,排粪、排尿均无障碍.均未她复发或死亡。结论经骶尾入路手术治疗骶前肿瘤安全可靠,恢复快,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尾入路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骶前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8
8
作者 代秀臣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1期247-248,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畸胎瘤 尾部 外科手术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小儿骶前肿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7
9
作者 范淼 彭谦 +2 位作者 王晓燕 孟悛非 李子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0-424,共5页
背景与目的:小儿骶前肿瘤有不同于成人骶前肿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而CT和MRI检查对于术前了解肿瘤的位置、内部成分、周围侵犯等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分析小儿骶前肿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对小儿骶前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 背景与目的:小儿骶前肿瘤有不同于成人骶前肿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而CT和MRI检查对于术前了解肿瘤的位置、内部成分、周围侵犯等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分析小儿骶前肿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对小儿骶前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骶前肿瘤的CT和MRI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骶前肿瘤中,囊性占位病变6例,病灶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病灶有多个囊腔;增强扫描囊壁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病理证实均为良性病变。实性占位病变5例,肿块均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证实均为恶性肿瘤。囊实混杂或实性成分内明显坏死囊变13例,其中7例为囊实性畸胎瘤,内可有条状钙化、软组织及脂肪密度,病理4例为良性肿瘤、3例为恶性肿瘤;5例为内胚窦瘤,呈蜂窝样强化;1例为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内部可见大片状坏死,肿瘤部分伸入椎管,骶骨受侵犯。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楚者共5例,其中畸胎瘤3例,横纹肌肉瘤及内胚窦瘤各1例。侵犯骶骨者畸胎瘤、横纹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和淋巴管瘤各1例。结论:CT和MRI可清楚地显示小儿骶前间隙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其中多数肿瘤可以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畸胎瘤 内胚层窦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 小儿 诊断
下载PDF
骶前肿瘤临床病理及手术入路选择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谢锡驹 王锋 +1 位作者 华一兵 张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3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骶前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9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例骶前肿瘤的临床资料。19例骶前肿瘤患者,术前行直肠指检及影像学检查明确定位诊断,单纯经腹手术2例,单纯经骶手术15例,经腹经骶联合手术2例... 目的探讨骶前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9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例骶前肿瘤的临床资料。19例骶前肿瘤患者,术前行直肠指检及影像学检查明确定位诊断,单纯经腹手术2例,单纯经骶手术15例,经腹经骶联合手术2例。结果 19例患者全部为良性肿瘤,切口一期愈合17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经持续负压引流后二期治愈。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19例中有16例术后获随访5个月~14个月,2例经骶手术者复发,再行手术切除治愈。结论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是骶前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可指导手术方式;经骶途径切除骶前肿瘤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诊断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骶前肿瘤50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付海啸 邱磊 +1 位作者 宋军 徐为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53-454,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198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原发性骶前肿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检、B超、C...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198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原发性骶前肿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检、B超、CT、MRI等相关检查。手术采用经骶尾部入路22例,经下腹部正中入路22例,经腹、骶尾部联合入路6例。肿瘤被完整切除33例,行部分切除10例,未切除7例。并发症有术中出血、直肠损伤,术后切口感染、脓肿形成等。结论骶前肿瘤如无禁忌证均应行手术治疗。充分的术前评估、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多学科协作以及对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充分认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诊断 外科治疗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12例报告) 被引量:7
12
作者 谭建美 林红 +1 位作者 耿协强 吴承堂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75-276,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9~ 2 0 0 1年间收治的 12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直肠指诊、B超、CT检查阳性者分别为 10 /12、12 /12及 6/ 6;肿瘤完全切除者 9例 ,部分切除者 2例 ,...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9~ 2 0 0 1年间收治的 12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直肠指诊、B超、CT检查阳性者分别为 10 /12、12 /12及 6/ 6;肿瘤完全切除者 9例 ,部分切除者 2例 ,肿瘤未能切除仅行隐性乙状结肠造口术 1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 ,12例中畸胎瘤 4例 ,上皮样囊肿 5例 ,恶性淋巴瘤 1例 ,神经纤维瘤 1例 ,神经纤维肉瘤 1例 ;8例术后平均随访 14个月 ,治愈 6例 ,好转 2例 ,无手术死亡。结论 原发性骶前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 ,直肠指诊、B超及CT检查有助于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肿瘤 诊断 外科治疗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骶前肿瘤42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向明 陆森 +2 位作者 张国良 徐加鹤 林建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骶前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2例原发性骶前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中16例无明显临床症状,26例诉骶尾部或下腹部不适,或排便排尿... 目的探讨骶前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2例原发性骶前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中16例无明显临床症状,26例诉骶尾部或下腹部不适,或排便排尿困难。肛查指检发现病灶者38例,阳性率达90%(38/42)。42例患者中行手术治疗36例,接受放疗1例,放弃手术治疗5例。28例经腹手术,4例经骶手术,3例经腹经骶联合手术,1例经腹会阴联合手术。31例完整切除病灶,5例有肿瘤残留。术中发生骶前大出血3例,迟发性出血再次手术1例;切口感染经引流换药后好转2例;术后发生臀部或下肢麻木不适3例;高热不退1例,经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后好转。结论骶前肿瘤发病率低,早期发现较困难。直肠指检结合CT或MRI能够确诊,且均应接受治疗。实性或囊实性肿瘤需术前活检,以指导合理的术前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胎瘤 神经鞘瘤 平滑肌瘤 肿瘤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经骶尾部入路手术治疗良性直肠后肿瘤的比较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皎琳 吴斌 +8 位作者 邱辉忠 王琦璞 肖毅 林国乐 陆君阳 孙曦羽 牛备战 张冠南 徐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69-77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经骶尾部入路手术治疗良性直肠后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9月~2015年9月我科行腹腔镜(腹腔镜组,n=32)或经骶尾部入路(经骶尾入路组,n=36)手术治疗良性直肠后肿瘤的临床资料,对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经骶尾部入路手术治疗良性直肠后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9月~2015年9月我科行腹腔镜(腹腔镜组,n=32)或经骶尾部入路(经骶尾入路组,n=36)手术治疗良性直肠后肿瘤的临床资料,对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与骶尾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4±54)、(105±45)min,无统计学差异(t=-1.582,P=0.118);术中出血量中位数分别为30 ml(5~200 ml)、50 ml(10~800 ml),无统计学差异(Z=-1.575,P=0.115);迟发性直肠穿孔发生率分别为6.3%(2/32)、0(0/36),无统计学差异(P=0.218)。腹腔镜组切口感染率0(0/32),明显低于骶尾入路组16.7%(6/36)(P=0.026);术后住院时间(6±3)d,明显短于骶尾入路组(9±5)d(t=2.953,P=0.004)。2组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率分别为9.4%(3/32)、5.6%(2/36),无统计学差异(χ~2=0.019,P=0.891)。结论对于经过筛选的良性直肠后肿瘤,腹腔镜手术为传统经骶尾部入路手术提供一种可行的替代术式,具有肿瘤头侧显露好、解剖更精细、切口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后肿瘤 肿瘤 腹腔镜 尾部入路
下载PDF
经骶入路手术治疗骶前肿瘤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卫 廖秀军 +4 位作者 楼征 孟荣贵 于恩达 傅传刚 喻德洪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骶前肿瘤经骶切除的适应证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总结分析1990年11月至2006年5月间收治的36例骶前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6例骶前肿瘤包括13种不同的病理类型,良性肿瘤占72.2%,恶性肿瘤27.8%。其中经影像学检查肿瘤位于第... 目的探讨骶前肿瘤经骶切除的适应证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总结分析1990年11月至2006年5月间收治的36例骶前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6例骶前肿瘤包括13种不同的病理类型,良性肿瘤占72.2%,恶性肿瘤27.8%。其中经影像学检查肿瘤位于第4骶骨以下、并与周围重要脏器无粘连及指诊可触及瘤体一半、并排除其他手术禁忌证的23例入选经骶入路手术组。全组手术时间43~210(平均94)min;出血量为30~2000(平均350)ml;住院时间8~16(平均10.7)d。患者无术后死亡。无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其他手术并发症包括输尿管损伤1例和骶前脓肿1例,予再行乙状结肠造口并引流伤口后痊愈:骶部切口疝1例予补片疝修补术后痊愈。结论经骶入路切除低位骶前肿瘤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外科手术 切除
原文传递
旁骶尾入路治疗成人骶前肿瘤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桂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15期1864-1866,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骶前肿瘤的临床特点及经旁骶尾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成人骶前囊肿的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15患者最后诊断为:骶前囊肿11例,尾肠囊肿伴癌变、导管性腺癌、间质瘤和原发性腺癌各... 目的探讨成人骶前肿瘤的临床特点及经旁骶尾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成人骶前囊肿的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15患者最后诊断为:骶前囊肿11例,尾肠囊肿伴癌变、导管性腺癌、间质瘤和原发性腺癌各1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骶尾或会阴部疼痛伴肛门坠胀。术前MR I检查显示骶前囊肿呈均一影像学信号,T1加权为低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其他肿瘤表现为非均质信号影。手术采用经骶尾旁入路,15例肿瘤均完全切除。平均随访13个月,除1例尾肠囊肿伴癌变患者复发并接受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外,其他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骶前肿瘤常无典型临床表现,盆腔MR I检查应作为诊断的首选检查。旁骶尾入路可以治疗大多数骶前肿瘤,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磁共振成像 尾入路 手术
下载PDF
原发盆腔腹膜后肿瘤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比较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雪琰 赵孟玲 +3 位作者 付翰林 司露露 朱迎 郭瑞霞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及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收集2017年12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女性原发性...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及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收集2017年12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机器人组(采用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手术,33例)和腹腔镜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7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差异,并对影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相较于腹腔镜组,机器人组围术期总并发症少(9.1%vs 26.8%),术中并发症较少(3.0%vs 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性质、手术时间、中转其他术式、加权切除器官评分及手术方式与女性PPRT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性质、手术时间、加权切除器官评分及手术方式是女性PPRT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并发症少。肿瘤性质、手术时长、手术方式、加权切除器官评分是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 肿瘤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传统腹腔镜
下载PDF
骶前肿瘤的诊疗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璐 孙桂东 邵万金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509-513,共5页
骶前肿瘤(presacral tumor),又名直肠后肿瘤(retrorectal tumor),是位于骶骨前、直肠后“潜在”间隙的肿瘤,临床上较罕见,发病率约为1/40 000~1/60 000,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达2~15倍[1]。骶前肿瘤通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有的是... 骶前肿瘤(presacral tumor),又名直肠后肿瘤(retrorectal tumor),是位于骶骨前、直肠后“潜在”间隙的肿瘤,临床上较罕见,发病率约为1/40 000~1/60 000,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达2~15倍[1]。骶前肿瘤通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有的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有的表现为肛门坠胀、排便困难、反复发作的肛瘘或脓肿等,其生长隐匿,故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常出现误诊或漏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直肠后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1例骶前成熟囊性畸胎瘤病理成分见胰腺组织的病例报告
19
作者 魏建灿 苏丹 +2 位作者 任东林 张恒 张迪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3年第5期455-460,共6页
骶前畸胎瘤由于病灶生长部位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多呈隐匿性生长,而且肿瘤生长相对缓慢,加之通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中易漏诊、误诊。成熟囊性畸胎瘤分化潜能大,良性病变居多,恶变率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是畸胎... 骶前畸胎瘤由于病灶生长部位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多呈隐匿性生长,而且肿瘤生长相对缓慢,加之通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中易漏诊、误诊。成熟囊性畸胎瘤分化潜能大,良性病变居多,恶变率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是畸胎瘤恶变的预测指标。经查阅文献,分化见胰腺组织的骶前成熟囊性畸胎瘤罕见。笔者团队报道1例成年男性骶前成熟囊性畸胎瘤病理成分见胰腺组织的病例,与同道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成熟囊性畸胎瘤 胰腺组织
下载PDF
小儿骶前畸胎瘤术后小便失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范应中 王家祥 +3 位作者 宋东奎 张谦 张明宇 陈雨历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6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骶前畸胎瘤术后小便失禁的治疗方法。方法:6~14岁患儿6例,均为骶前畸胎瘤切除术后,表现为排尿异常、逼尿肌无反射、尿道压高于膀胱压。全部患儿均采用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回肠去粘膜带血管蒂浆肌层加强逼尿肌治疗。随... 目的:探讨小儿骶前畸胎瘤术后小便失禁的治疗方法。方法:6~14岁患儿6例,均为骶前畸胎瘤切除术后,表现为排尿异常、逼尿肌无反射、尿道压高于膀胱压。全部患儿均采用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回肠去粘膜带血管蒂浆肌层加强逼尿肌治疗。随访6个月~3年。结果:本组4例术后有明显改善,2例有改善。结论: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回肠去粘膜带血管蒂浆肌层加强逼尿肌是治疗骶前畸胎瘤术后小便失禁的一种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胎瘤 尿失禁 儿童 外科手术 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