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宋之争与清代文笔之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再华 《求索》 CSSCI 2003年第6期205-208,共4页
清代经学领域中汉学与宋学的矛盾斗争在文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反映就是文笔之辨的重提。以阮元为代表的朴学家们企图通过对“文”、“笔”的区分 ,重新界定文学的性质与范围 ,为骈文争正统。而随着论争的不断展开 ,与汉宋调和论成为经学... 清代经学领域中汉学与宋学的矛盾斗争在文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反映就是文笔之辨的重提。以阮元为代表的朴学家们企图通过对“文”、“笔”的区分 ,重新界定文学的性质与范围 ,为骈文争正统。而随着论争的不断展开 ,与汉宋调和论成为经学发展的主流相对应 ,骈散合一论逐渐成为影响晚清散文发展的主导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宋 宋学 文笔之辨 合一
下载PDF
徐望之“公文尚散文”辨——兼谈古代公文写作对骈散之争的消解作用及其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晨 《秘书》 2018年第4期11-17,共7页
在文书学经典著作《公牍通论》中,徐望之下了"公文尚散文"的论断,这符合对于公文写作的通俗、平实的要求;但是,这一论断提出于白话文运动持续发酵的民国时期,实非顺应时代潮流之举。更重要的是,徐望之忽视了长久以来骈文之于... 在文书学经典著作《公牍通论》中,徐望之下了"公文尚散文"的论断,这符合对于公文写作的通俗、平实的要求;但是,这一论断提出于白话文运动持续发酵的民国时期,实非顺应时代潮流之举。更重要的是,徐望之忽视了长久以来骈文之于古代公文写作的深刻影响,所给出的若干论据非但不能证明其观点,反而显示出骈体公文在古代公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事实,并启示关于骈散对立、互融的关键历史时间节点的相关研讨。骈散之争不该是公文语体选择的诱因,而观照中国古代公文写作,其对骈散之争反而存在消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望之 《公牍通论》 合一 公文写作
下载PDF
论清代中期的骈散合一思想
3
作者 张作栋 《河池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1-28,共8页
清代中期的骈散合一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是论述骈散文并存的必然性,其次是强调骈散文"道通为一",第三是主张骈句与散句"相杂迭用"。这三方面内容,较清初均有明显的深化。影响有二:一是下开晚清标举效法魏、晋... 清代中期的骈散合一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是论述骈散文并存的必然性,其次是强调骈散文"道通为一",第三是主张骈句与散句"相杂迭用"。这三方面内容,较清初均有明显的深化。影响有二:一是下开晚清标举效法魏、晋文的风气,二是在骈散合一的探讨中,发展了骈文文气理论,在骈文文论中"气"的概念从辞章之论发展为气韵之说的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乾嘉道 文论 选本 合一 对立
下载PDF
汪中骈文地位之反思
4
作者 吕双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3,166-167,共10页
处在儒士与文人之间的汪中,生前没有以"四六"或"骈体"之名获得赞赏,也没有留下骈文批评话语。去世后,其骈文虽获得了某些赞誉,但多与其古文、诗歌并列,或与胡天游、洪亮吉、袁枚等并举,并无独尊地位。在骈文意识高... 处在儒士与文人之间的汪中,生前没有以"四六"或"骈体"之名获得赞赏,也没有留下骈文批评话语。去世后,其骈文虽获得了某些赞誉,但多与其古文、诗歌并列,或与胡天游、洪亮吉、袁枚等并举,并无独尊地位。在骈文意识高扬和创作中兴的乾隆时代,汪中对骈文无动于衷,正是他为文不专一体的结果。其文多以四言行文,少用六言,句式整齐却不求工整对偶,基本不用四六隔句对;语言精炼,骈散兼行;意蕴深厚,风格雅洁,具有东汉魏晋之文的特征。在乾嘉时代,这种文章不被视为骈文正宗,因而较少入选当时的骈文选本。道咸以来,随着骈散兼行、骈散交融思想的深入,汪中的骈文地位才逐渐提高,但极少独尊。然而,建国后的中国文学史和骈文史,绝大部分将其视为清代骈文成就最高者,赋予其独尊地位,个中原因值得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中 不专一体 兼行 合一
下载PDF
论孙德谦“骈散合一”思想
5
作者 张作栋 袁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29,共5页
作为骈文理论的集大成者,孙德谦全面继承了有清一代"骈散合一"的思想,但侧重于"骈散兼行",即骈句与散句并用。在孙德谦看来,"骈散兼行"能使骈文具有舒缓的气韵,而这种舒缓之气正是骈文区别于散文的本质... 作为骈文理论的集大成者,孙德谦全面继承了有清一代"骈散合一"的思想,但侧重于"骈散兼行",即骈句与散句并用。在孙德谦看来,"骈散兼行"能使骈文具有舒缓的气韵,而这种舒缓之气正是骈文区别于散文的本质特征。孙德谦"骈散合一"思想既能融合骈句、散句各自的优势,又保持了骈文、散文各自的特色,解决了以往"骈散合一"论者既要骈句、散句合域,又要骈文、散文分疆的矛盾,这是其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德谦 合一 兼行 气韵
下载PDF
从李兆洛看乾嘉时期的“骈散合一”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维 《龙岩师专学报》 2005年第1期55-57,共3页
“骈散合一”理论是清代骈、散之争的产物,在乾、嘉文坛中颇具影响。而在众多“骈散合一”论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兆洛。正是他,明确提出了“骈散合一”的理论,并对它作了阐述。本文试图从李兆洛入手,探讨清代骈文派、桐城派、阳... “骈散合一”理论是清代骈、散之争的产物,在乾、嘉文坛中颇具影响。而在众多“骈散合一”论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兆洛。正是他,明确提出了“骈散合一”的理论,并对它作了阐述。本文试图从李兆洛入手,探讨清代骈文派、桐城派、阳湖派的“骈散合一”理论及与李兆洛理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对该理论兴起的原因及影响作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兆洛 乾嘉时期 合一
下载PDF
论李兆洛的“骈散合一”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作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21-27,共7页
李兆洛的"骈散合一"思想,就是在骈散同源的基础上,从"宗两汉"、"相杂而迭用"、骈散兼作三方面来调和骈散对立的思想。针对当时古文之弊和骈文之失,李兆洛提倡"宗两汉",在语言上要求骈句与散句&... 李兆洛的"骈散合一"思想,就是在骈散同源的基础上,从"宗两汉"、"相杂而迭用"、骈散兼作三方面来调和骈散对立的思想。针对当时古文之弊和骈文之失,李兆洛提倡"宗两汉",在语言上要求骈句与散句"相杂而迭用",在文体上要求骈散兼作。李兆洛"骈散合一"思想是全面、彻底地调和骈散对立的批评思想,不仅在当时为骈散的调和树立了鲜明旗帜,对后来的骈文批评家如曾国藩、谭献、朱一新、孙德谦等人也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兆洛 文(古文) 合一
下载PDF
李详的扬州学派论
8
作者 刘珊珊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20-25,共6页
李详自觉梳理论述扬州学派之源与流,有意提高扬州学派的《文选》研究在清代《文选》研究的地位。同时又向汪中、阮元等扬州学派前贤取法学习,形成自然高妙为宗、单复相间为体的骈文创作主张。而且通过其论文书信,可见其对扬州学人创作... 李详自觉梳理论述扬州学派之源与流,有意提高扬州学派的《文选》研究在清代《文选》研究的地位。同时又向汪中、阮元等扬州学派前贤取法学习,形成自然高妙为宗、单复相间为体的骈文创作主张。而且通过其论文书信,可见其对扬州学人创作之推崇,这既体现出当时以李详、孙德谦等为代表的文选派骈散合一的骈文观,也透露出其有意识地对扬州学派,尤其是对其文学成就的继承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详 清代《文选》学 扬州学派 合一
下载PDF
试论谭献文章的审美风尚及其影响
9
作者 刘红红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5-9,共5页
晚清文学家谭献的文章骈散合一,其文追慕汉魏六朝,同时又传承常州学派张惠言等人的文风。其文章笔法灵活,论说巧妙,呈现出气韵遒古、典丽媕雅、文辞清新的艺术风貌,表现出自然流畅的美学情趣。谭献对章太炎、徐珂等人的文风影响深远。
关键词 谭献 合一 自然流畅
下载PDF
论清代前期的骈散合一思想
10
作者 张作栋 袁虹 《凯里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3-56,共4页
在骈散文均开始兴盛且相互对立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清初骈散合一思想较以往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为骈文存在的合理性辩护;二是骈散相间,在文章创作中骈句与散句交替使用;三是从更高的层面来统摄骈文与散文,淡化二者形... 在骈散文均开始兴盛且相互对立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清初骈散合一思想较以往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为骈文存在的合理性辩护;二是骈散相间,在文章创作中骈句与散句交替使用;三是从更高的层面来统摄骈文与散文,淡化二者形式上的区别。尽管清初骈散合一思想仍表现出骈文对散文的攀附,但为骈文在乾嘉时期的全面复兴做了理论上的支撑,也为乾嘉时期骈散合一思想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康雍 合一
下载PDF
清代骈文话编撰的冷清与“骈散合一”观探析
11
作者 蔡德龙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61-65,86,共6页
清代骈文创作兴盛,名家名作纷呈,而骈文话的撰写却少人问津,总数只在十部左右。这与当时普遍流行的"骈散合一"的观念有关:清人关于骈文的讨论,更多地被置于古文话之中,希冀以此验证骈、散文理论的相通,而专门的骈文话反而少... 清代骈文创作兴盛,名家名作纷呈,而骈文话的撰写却少人问津,总数只在十部左右。这与当时普遍流行的"骈散合一"的观念有关:清人关于骈文的讨论,更多地被置于古文话之中,希冀以此验证骈、散文理论的相通,而专门的骈文话反而少人撰著。对于这种现象的揭示和原因的探析,也有助于深入理解批评文体的编撰与文艺思潮二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一 清代文话 古文话 合流
下载PDF
试论谭献的骈文批评理论
12
作者 刘红红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0年第2期332-351,共20页
谭献是晚清骈文大家,其骈文批评理论内容丰富,包括骈散合一,回归汉魏的骈文思想;推崇"于绮丽丰缛之中,能存简质清刚之制"的骈文风格论;重视骈文潜气内转的文气论;梳理骈文发展流变的骈文史论;清代骈文作家论及选本批评等方面... 谭献是晚清骈文大家,其骈文批评理论内容丰富,包括骈散合一,回归汉魏的骈文思想;推崇"于绮丽丰缛之中,能存简质清刚之制"的骈文风格论;重视骈文潜气内转的文气论;梳理骈文发展流变的骈文史论;清代骈文作家论及选本批评等方面。谭献的骈文批评理论具有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献 合一 潜气内转
原文传递
“士大夫之学”视野下的曾国藩“奇偶互用”说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慧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曾国藩在奠定“士大夫之学”学术规模的过程中,根植《易传·系辞》的宇宙观和张载的辩证观,依据韩愈“孔墨相用”说而提出“奇偶互用”说。相较清中叶以来“奇偶相生”“奇偶相杂迭用”“骈散相成”“奇偶相间”“奇偶相参错综”等... 曾国藩在奠定“士大夫之学”学术规模的过程中,根植《易传·系辞》的宇宙观和张载的辩证观,依据韩愈“孔墨相用”说而提出“奇偶互用”说。相较清中叶以来“奇偶相生”“奇偶相杂迭用”“骈散相成”“奇偶相间”“奇偶相参错综”等说,“奇偶互用”说确立“奇”为本位、以“奇”兼“偶”的体用关系,主要从行气运辞、天授人事的角度记述奇偶,重塑韩愈古文在学术分途中的连接作用与在文体演变中的典范价值。该说完善并发展了姚鼐“文分阴阳”说,试图纠正桐城理论阴阳分判、偏于阳刚,而创作失之阴柔的流弊。曾国藩大胆接受富有争议的“孔墨相用”说,体现了其在晚清大变局中,借助韩愈归本经子、博学于文的“大贤君子之道”,复兴修己治人、经世致用的大人之学的淑世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晚清 士大夫之学 合一 韩愈
下载PDF
谈洪亮吉的“骈散合一”与“注重性情”
14
作者 傅清宇 《魅力中国》 2013年第8期367-367,共1页
乾嘉年间考据学的发展达到鼎盛,梁启超曾说:“乾、嘉间之考证学,几乎独占学界势力。虽以素崇宋学之清室帝王,尚且从风而靡.其他曼不必说了。所以稍为时髦一点的阐官乃至富商大贾,都要‘附庸风雅’,跟着这些大学者学几句考证的内... 乾嘉年间考据学的发展达到鼎盛,梁启超曾说:“乾、嘉间之考证学,几乎独占学界势力。虽以素崇宋学之清室帝王,尚且从风而靡.其他曼不必说了。所以稍为时髦一点的阐官乃至富商大贾,都要‘附庸风雅’,跟着这些大学者学几句考证的内行话。”骈文依托汉学凌越古文独盛一时。清束民初的徐珂认为“乾嘉以还。骈文体格始正。作者亦始极盛。”随着骈文创作的兴盛,骈文理论也丰富起来,洪亮吉身为考据学者兼文学家,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并行不悖,其骈文观不囿于宗派。不欲袭前人牙慧,别具一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亮吉 合一 注重性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