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6
1
作者 王留根 范杰诚 +1 位作者 王健 姜鑫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IOE)法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疗效,为该类病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人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入IOE组和鼻胃管(NGT)组,每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在... 目的: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IOE)法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疗效,为该类病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人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入IOE组和鼻胃管(NGT)组,每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在控制基础疾病、干预可控危险因素和脑卒中预防用药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在治疗期间,两组病人分别采用IOE法和NGT法给予肠内营养(EN)支持。同时,对两组病人入院24 h内和治疗6周后的营养指标和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IOE组病人在治疗6周后营养指标和吞咽功能与NGT组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E法较NGT法更有利于促进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人的吞咽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吞咽障碍
下载PDF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董小方 刘延锦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26期3367-3370,共4页
目的 通过质性研究深入挖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使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的真实体验,为比较传统留置胃管与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的优缺点提供资料和信息,也为临床推广使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15... 目的 通过质性研究深入挖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使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的真实体验,为比较传统留置胃管与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的优缺点提供资料和信息,也为临床推广使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住院的1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进行深入访谈并记录,采用Colaizzi现象学资料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经洼田饮水试验评估,10例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情况为吞咽障碍Ⅲ级2例、Ⅳ级5例、Ⅴ级3例.保留自尊、提高舒适度、改善吞咽功能、提高依从性和期望得到更多信息支持是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使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后的体验.结论 传统的留置胃管存在一定的弊端和并发症,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作为一项新技术,有效避免了传统留置胃管的弊端,但尚需进一步在临床推广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 质性研究
原文传递
经鼻留置胃管与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婷玮 胡瑞萍 +7 位作者 邰佳慧 范顺娟 刘佳怡 朱玉连 吴毅 田闪 沈莉 吴军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23-1029,共7页
目的:基于软管喉镜吞咽功能评估(flexible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FEES),比较经鼻留置胃管管饲(nasal indwelling gastric tube feeding,NGT)与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ntermittent oro-esophageal tube feeding,IOE)在... 目的:基于软管喉镜吞咽功能评估(flexible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FEES),比较经鼻留置胃管管饲(nasal indwelling gastric tube feeding,NGT)与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ntermittent oro-esophageal tube feeding,IOE)在减少鼻胃管综合征发生率、改善咽期吞咽功能和气道保护功能方面是否存在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4例,根据营养摄入方式分为NGT组28例,IOE组26例。其中NGT组中有14例患者由NGT转变为IOE,将这些患者归为NGT-IOE亚组,另外14例继续沿用NGT,为NGT-NGT亚组。采用FEES评定各组患者的咽喉部生理结构情况,包括会厌形状、杓状软骨黏膜水肿程度、声带运动能力;咽喉部分泌物情况,包括分泌物严重程度分级(Murry secretion severity scale,MSS);咽期吞咽功能-喉部感觉功能、吞咽反射能力、食物残留等级(Yale pharyngeal residue severity rating scale,YPR-SRS)、Rosenbek渗漏/误吸等级(penetration-aspiration scale,PAS),并使用吞咽功能性交流测试评分(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measure swallowing,FCM)评定患者整体的吞咽能力。结果:NGT组与IOE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比较,NGT组患者的MSS、PAS、FCM评分显著低于IOE组(P<0.05),且会厌形状异常和杓状软骨黏膜水肿程度显著高于IOE组(P<0.05)。NGT-IOE亚组患者拔管后MSS、YPR-SRS(会厌谷)、YPR-SRS(梨状窝)、PAS、FCM评分较拔管前显著提高(P<0.05),提示存在鼻胃管综合征的会厌形状异常情况、杓状软骨黏膜水肿和声带外展受限均较拔管前显著降低(P<0.05),另外,喉部感觉功能也较拔管前显著改善(P<0.05)。NGT-NGT亚组两周前、后的各项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NGT相比,IOE可以减少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综合征的发生率,并改善咽期吞咽和气道保护功能,故对于长期留置鼻饲胃管的患者,有必要尽早考虑转变为IOE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留置胃管管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 软管喉镜吞咽功能评估 鼻胃管综合征
下载PDF
改良管饲法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玉环 李月兰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管饲效果。方法将 8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 0例。对照组行常规管饲营养 ;观察组采用早插管引流胃液 ,管内注入胃粘膜保护剂、止血剂、胃肠动力药物 ,并在管饲的温度、速度、食物量、餐次、体位... 目的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管饲效果。方法将 8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 0例。对照组行常规管饲营养 ;观察组采用早插管引流胃液 ,管内注入胃粘膜保护剂、止血剂、胃肠动力药物 ,并在管饲的温度、速度、食物量、餐次、体位上进行观察与调整。结果观察组病人并发消化道出血、肺炎及胃肠功能障碍明显低于对照组 (均 P<0 .0 5 ) ,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 (均 P<0 .0 1)。结论改良管饲营养可减少脑卒中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革新 改良管 预后 影响
下载PDF
管饲方法与临床病人耐受性和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新宜 陈艳秋 +1 位作者 宗敏 陈霞飞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2年第2期75-76,共2页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管饲方法与临床病人耐受性和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 8例老年鼻饲病人作为期 4个月 (灌注、滴注各 2个月 )的自身对照 ,观察其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及肠内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缓慢滴注法喂饲大大降低了因灌注...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管饲方法与临床病人耐受性和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 8例老年鼻饲病人作为期 4个月 (灌注、滴注各 2个月 )的自身对照 ,观察其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及肠内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缓慢滴注法喂饲大大降低了因灌注法喂饲操作不当引起的吸入性肺炎 ,以及腹泻、腹胀、呕吐等一系列胃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并且亦使病人的各项生化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结论 :与灌注法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并发症 营养状况 耐受性
下载PDF
间歇性经口至胃管饲法在高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凌霄 胡智艳 +1 位作者 熊琳 娄玲娣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10期1237-1240,共4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经口至胃管饲法在高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老年康复科住院的高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鼻... 目的探讨间歇性经口至胃管饲法在高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老年康复科住院的高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鼻胃管管饲法,试验组实施间歇性经口至胃管饲法,比较两组患者误吸程度、吞咽功能疗效及营养状况。最终完成研究的共60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均为Ⅰ~Ⅱ度误吸,对照组Ⅲ度及以上误吸患者有3例,两组误吸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27,P<0.05)。两组吞咽功能康复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58,P<0.0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47.17±3.28)g/L、前蛋白(0.32±0.08)g/L,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500、3.677;P<0.05)。结论间歇性经口至胃管饲法能够提高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误吸程度,改善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高龄 间歇性经口至胃管 鼻胃管管
原文传递
康复训练联合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与观察 被引量:19
7
作者 安广隶 杨鸿媚 +1 位作者 董美燕 金霞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选取在我院康复医学科采用康复治疗干预的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康复手法常规训练吞咽功能。...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选取在我院康复医学科采用康复治疗干预的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康复手法常规训练吞咽功能。实验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训练吞咽功能,内容包括康复吞咽评定、进食体位护理、吞咽置管康复指导等。然后对比两组洼田饮水以及患者吞咽功能。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间歇口腔食管管饲法对脑卒中有吞咽障碍的患者,给予科学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重大,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减轻家庭负担,值得临床实施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口腔管 IOE 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训练
下载PDF
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脑卒中后行吞咽障碍治疗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乐琳 郭君 +2 位作者 郭钢花 李哲 王颖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6-430,共5页
目的:研究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脑卒中后行吞咽障碍治疗患者吞咽功能、营养水平、生活质量、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入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其中观察组采取间歇... 目的:研究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脑卒中后行吞咽障碍治疗患者吞咽功能、营养水平、生活质量、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入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其中观察组采取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照组采取持续鼻-胃管管饲法,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变化情况,比较吞咽障碍程度评分(VGF)、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情况,并统计治疗期间置管成功情况(一次成功、二次成功、插管失败)及并发症(吸入性肺炎、消化道出血、鼻腔黏膜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MI、HB、TP、ALB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GF评分、WHOQOL-BREF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行吞咽障碍治疗患者使用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可保证营养供给,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对于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间歇口-胃管管 营养指标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对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付伟锋 张媛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9期3495-3498,共4页
目的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对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12月确诊的60例脑卒中致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现代康复... 目的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对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12月确诊的60例脑卒中致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现代康复基本技术对吞咽功能进行训练,对照组患者在基本训练基础上采用持续留置鼻饲方法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基本训练基础上采用口腔营养管给予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营养支持。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状况和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BMI、TSF、Hb、ALB、TP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周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OE能有效改善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间歇口胃管及鼻胃管在吞咽障碍患者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比较 被引量:17
10
作者 龚淑梅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424-1425,共2页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及脑外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9.0%~60.4%,并以假性延髓麻痹多见。表现为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的过程中出现运动障碍或传送延迟,导致患者饮水呛咳、进食困难,常可引起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及脑外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9.0%~60.4%,并以假性延髓麻痹多见。表现为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的过程中出现运动障碍或传送延迟,导致患者饮水呛咳、进食困难,常可引起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为了确保患者必需的营养物质供应,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神志清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口胃管管 间歇性鼻胃管管 吞咽障碍
下载PDF
间歇口-胃管饲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龚淑梅 李国荣 曾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8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间歇口-胃管饲法在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同步实施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训练中实施间歇口-胃管饲法,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留置鼻胃管饲法。于训练前及训... 目的探讨间歇口-胃管饲法在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同步实施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训练中实施间歇口-胃管饲法,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留置鼻胃管饲法。于训练前及训练30d后采用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同时比较2组患者对不同管饲法的接受程度。结果实验组吞咽功能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管饲法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间歇口-胃管饲法是一种吞咽障碍患者依从性良好,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脑卒中 间歇口-胃管 吞咽训练
下载PDF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赖红宇 王留根 +1 位作者 李和平 曾西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7-1120,共4页
目的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对重型颅脑损伤伴气切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重型颅脑损伤伴气切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营养神经、抗感染、物理因子治疗、针灸及运动干预等,观察组患... 目的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对重型颅脑损伤伴气切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重型颅脑损伤伴气切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营养神经、抗感染、物理因子治疗、针灸及运动干预等,观察组患者入科评估后采用IOE管进行间歇置管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入科后采用鼻胃管管饲法(NGT)进行营养支持。于入组时、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气切套管拔管时间和拔管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含量[分别为(119.69±12.85)g/L、(40.30±3.43)g/L和(234.88±46.31)mg/L]及体重指数[(20.71±2.38)kg/m^(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同时观察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气切套管拔管率(87%)、气切套管保留时间[(16.93±3.64)d]及GCS评分[(8.65±1.9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IOE较NGT能更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伴气切患者营养状况及意识水平,有助于尽早拔除气切套管及抑制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 重型颅脑损伤 营养不良 气管切开
原文传递
生物秸秆对肉鸡表观代谢能的影响及替代玉米适宜比例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常娟 尹清强 +3 位作者 姜义宝 郑秋红 左瑞雨 李淑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57-1563,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鸡对生物秸秆的表观代谢能及其替代玉米的适宜比例。生物秸秆代谢能的测定试验选择24只42日龄健康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8只鸡。处理1饲喂含8%生物秸秆的基础饲粮,处理2饲喂以30%的生物秸秆代替...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鸡对生物秸秆的表观代谢能及其替代玉米的适宜比例。生物秸秆代谢能的测定试验选择24只42日龄健康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8只鸡。处理1饲喂含8%生物秸秆的基础饲粮,处理2饲喂以30%的生物秸秆代替基础饲粮中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的饲粮,处理3采用强饲法进行测定。生物秸秆代替玉米的试验选择150只42日龄健康的AA肉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用4%、8%、12%生物秸秆代替玉米(代谢能按照差量法计算结果 12.46 MJ/kg计)及8%生物秸秆代替玉米(代谢能按照强饲法计算结果5.30 MJ/kg计,添加豆油,使其代谢能水平与对照组相同)。结果表明:1)基础饲粮的代谢能为12.63 MJ/kg,采用差量法推算出肉鸡对生物秸秆的表观代谢能为12.46 MJ/kg,而采用套算法和强饲法测定生物秸秆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4.38和5.30 MJ/kg。2)与对照组相比,4%和8%的生物秸秆代替玉米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代谢率显著升高(P<0.05),而12%的生物秸秆代替玉米组表观能量的代谢率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套算法和强饲法低估了生物秸秆的表观代谢能,而差量法更能准确反映生物秸秆的表观代谢能;在肉鸡饲粮中生物秸秆可以替代4%~8%的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秸秆 套算 差量 肉鸡 代谢能
下载PDF
经口间歇性管饲法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在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黄倩玲 冯云 +2 位作者 陈锦玲 程江波 冯梦卉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口间歇性管饲法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在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1日~2018年7月31日收治的80例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营... 目的:探讨经口间歇性管饲法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在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1日~2018年7月31日收治的80例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营养支持采用留置胃管鼻饲法,观察组采用经口间歇性管饲法;比较两组吞咽功能(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舒适度、干预前后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变化[包括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健侧上臂中部肌围(AMC)、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Hb、ALB、PA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观察组SF-36中生理功能、心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经口间歇性管饲法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有助于其恢复吞咽功能,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间歇性管 吞咽功能训练 中重度吞咽障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3
15
作者 肖侥侥 钟建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将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1-09—2022-05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IOE组、NGT组、rTMS+IOE组3组,IOE组采用IOE+假经颅磁... 目的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将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1-09—2022-05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IOE组、NGT组、rTMS+IOE组3组,IOE组采用IOE+假经颅磁刺激,NGT组采用经鼻留置胃管管饲法+假经颅磁刺激,rTMS+IOE组在IOE基础上加用真实rTMS治疗。3组均干预4周,在干预前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观察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情况,配合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和表面肌电图(s EMG)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SSA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rTMS+IOE组在SSA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优于其余2组(P<0.05)。在营养状况方面,治疗前3组TSF、ALB、TP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rTMS+IOE组在ALB、TP高于其余2组(P<0.05);在TSF指标rTMS+IOE组仅高于NGT组(P<0.05),与IOE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VFSS和AEMG方面,治疗前3组VFSS和AEMG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rTMS+IOE组在VFSS三项评价指标(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均低于其余2组(P<0.05);在AEMG指标rTMS+IOE组仅高于NGT组(P<0.05),与IOE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rTMS调控神经中枢,以IOE进行外周吞咽训练和保障能量摄入,其“中枢-外周”相结合,能更加有效改善吞咽障碍和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 重复经颅磁刺激 吞咽障碍 营养状况 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留置鼻食管管饲法及鼻胃管管饲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郭君 马改丽 方明珠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42-645,共4页
目的比较留置鼻胃管管饲法(CNG)和留置鼻食管管饲法(CNE)两种方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留置管饲方法的不同,将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NG组和CNE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针灸、电... 目的比较留置鼻胃管管饲法(CNG)和留置鼻食管管饲法(CNE)两种方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留置管饲方法的不同,将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NG组和CNE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针灸、电疗及吞咽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在此基础上,入院后CNG组采用传统的CNG管饲法为患者提供营养,而CNE组则采用CNE管饲法为患者提供营养,直至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经吞咽治疗师评价能够安全进食即可拔除胃管,经口进食。分别于置管前和置管30 d后,观察2组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吸入性肺炎、便秘等并发症的情况,并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置管前,CNG组和CNE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10.00%和6.67%)、胃食管反流(13.33%和13.33%)、吸入性肺炎(26.67%和20.00%)、便秘(23.33%和16.67%)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30 d后,CNG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0.00%、33.33%和43.33%)较组内置管前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的发生率(50.00%)明显高于组内置管前(P<0.05)。而CNE组患者置管30 d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3.33%、10.00%、13.33%和16.67%)均较组内置管前有所降低(P>0.05),且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明显低于CNG组(P<0.05)。CNG组和CNE组置管前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分别为(2.73±0.87)和(2.80±0.96)分;置管30 d后,CNG组和CNE组的FOIS评分分别为(3.57±0.63)和(3.60±0.93)分,较组内置管前均有明显增高(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NG管饲法相比,CNE管饲法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还可减少吞咽障碍患者管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鼻胃管管 留置鼻食管管 吞咽障碍
原文传递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鲁娟娟 张伟 +1 位作者 黄振英 刘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第7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31日~2020年5月31日收治的13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31日~2020年5月31日收治的13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持续经鼻胃管管饲治疗,观察组给予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治疗,两组均持续15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总蛋白(TP)、体质量指数(BMI)]、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GQOL-74)]及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情况、吞咽障碍改善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S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障碍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Hb、ALB、TP、BMI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GQOL-74中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降低SAP、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 吞咽康复训练 脑卒中吞咽障碍 卒中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木聚糖酶在蛋鸡饲料中代谢能当量值的评定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何丽霞 呙于明 +1 位作者 赵剑 袁建敏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5,共4页
试验通过蛋公鸡排空强饲法研究了2种木聚糖酶在5种能量饲料和6种产蛋鸡日粮中代谢能的当量值。结果表明:2种木聚糖酶都显著提高了蛋鸡对小麦和玉米小麦豆粕、玉米小麦豆粕棉粕、玉米小麦豆粕菜粕型日粮的代谢能(AME和TME)(P<0.05);酶... 试验通过蛋公鸡排空强饲法研究了2种木聚糖酶在5种能量饲料和6种产蛋鸡日粮中代谢能的当量值。结果表明:2种木聚糖酶都显著提高了蛋鸡对小麦和玉米小麦豆粕、玉米小麦豆粕棉粕、玉米小麦豆粕菜粕型日粮的代谢能(AME和TME)(P<0.05);酶A显著提高了小麦麸的代谢能(P<0.05);酶B对次粉、玉米豆粕、玉米豆粕棉粕型日粮的代谢能都有显著提高的趋势(P=0.089,P<0.05,P=0.070)。除酶A的代谢能当量值在小麦麸上为ME1.22 MJ/kg外,2种木聚糖酶的代谢能当量值在ME0.21-0.53MJ/kg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空强 表观代谢能 真代谢能 代谢能当量值 木聚糖酶
下载PDF
带有气脉冲发生器的经口营养管对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郑茶凤 邹田子 +1 位作者 邵秀芹 方萍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探讨带有气脉冲发生器的经口营养管对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7)和实验组(n=28),两组均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对照组采用传统经口营养管实施间... 目的探讨带有气脉冲发生器的经口营养管对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7)和实验组(n=28),两组均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对照组采用传统经口营养管实施间歇经口管饲予营养支持,实验组采用带有气脉冲发生器的经口营养管实施间歇经口管饲予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置管成功例数和置管所需时间,同时比较两组入院24 h内和治疗1个月后的吞咽功能和体重指数(BMI)。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5.7%和59.3%,两组置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总体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较治疗前BM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带有气脉冲发生器的经口营养管能够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态,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患者安全进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 气脉冲感觉刺激技术
下载PDF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对脑小血管病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俊锋 陈亚男 +5 位作者 高伟琪 张佳 叶望琳 李和平 王留根 曾西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94-697,共4页
目的: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对脑小血管病(CSVD)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CSVD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实验组采用IOE,对照组采用鼻胃管饲法(NG)。入... 目的: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对脑小血管病(CSVD)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CSVD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实验组采用IOE,对照组采用鼻胃管饲法(NG)。入院24 h(治疗前)和2周时(治疗2周时),对两组患者的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分级、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肺炎发生率、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FSS评分、FOIS分级、BMI、Alb、Hb、肺炎发生率、MBI及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治疗后VFSS评分[(8.22±2.20)分]、FOIS分级、BMI[(19.1±1.5)kg/m 2]、Alb[(36.0±4.1)g/L]、Hb[(117.1±10.2)mg/L]、肺炎发生率、MBI[(50.3±14.3)分]及WHOQOL-BREF评分[(62.5±9.6)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E较NG更能改善CSVD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吞咽功能,有助于提高其ADL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 吞咽障碍 肠内营养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