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沼泽与高寒草甸草地退化对生长期CO_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俊峰 王根绪 +1 位作者 王一博 李元寿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554-1560,共7页
采用静态箱-便携式红外色谱法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沼泽草甸和高寒草甸两类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期内两类生态系统之间及同一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的退化程度之间CO2排放通量均存在较大差异.沼泽草甸CO2排放通量... 采用静态箱-便携式红外色谱法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沼泽草甸和高寒草甸两类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期内两类生态系统之间及同一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的退化程度之间CO2排放通量均存在较大差异.沼泽草甸CO2排放通量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逐渐降低,而高寒草甸除5月份之外,CO2排放通量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逐渐提高;未退化沼泽草甸较高寒草甸CO2的排放通量同比高出65.1%-80.3%:中度退化沼泽草甸较高寒草甸CO2的排放通量同比高出22.1%。67.5%:然而,严重退化的高寒草甸比沼泽草甸CO2的排放通量反而高出14.3%~29.5%.5cm处土壤水分、5cm处土壤温度和地上生物量与CO2排放通量显著相关,是控制CO2排放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风火山 沼泽草甸 高寒草甸 CO2排放通量 退化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腹地不同退化程度高寒沼泽草甸生长季节CO2排放通量及其主要环境控制因子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俊峰 王根绪 吴青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8-414,共7页
采用静态箱~便携式红外色谱法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3种不同退化程度高寒沼泽草甸CO2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内3种不同退化程度沼泽草甸均表现为正排放,排放高峰集中在7—8月份,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高达111.48mg... 采用静态箱~便携式红外色谱法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3种不同退化程度高寒沼泽草甸CO2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内3种不同退化程度沼泽草甸均表现为正排放,排放高峰集中在7—8月份,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高达111.48mg·m^-2·d^-1(未退化)、77.28mg·m^-2·d^-1(中度退化)和38.12mg·m^-2·d^-1(严重退化).不同退化程度沼泽草甸之间CO2排放通量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未退化〉中度退化〉严重退化.气温、5cm土壤温度和湿度与3种不同退化程度高寒沼泽草甸CO2排放通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是控制CO2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排放通量 沼泽化草甸 退化 青藏高原 风火山
下载PDF
青藏高原沼泽及高寒草甸生长期内CO_2排放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俊峰 王根绪 +1 位作者 王一博 李元寿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23,共7页
采用静态箱—便携式红外色谱法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沼泽草甸和高寒草甸两类生态系统CO_2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期内两类生态系统之间及同一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的退化程度之间CO_2排放通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未退化沼泽草... 采用静态箱—便携式红外色谱法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沼泽草甸和高寒草甸两类生态系统CO_2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期内两类生态系统之间及同一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的退化程度之间CO_2排放通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未退化沼泽草甸较高寒草甸CO_2的排放通量同比高出65.1%~80.3%;中度退化沼泽草甸较高寒草甸CO_2的排放通量同比高出22.1%~67.5%;然而,严重退化的高寒草甸比沼泽草甸CO_2的排放通量反而高出14.3%~29.5%。对于同类型高寒草地,未退化沼泽草甸CO_2的排放通量分别是中度退化和严重退化的1.12~1.69倍和1.41~3.86倍;严重退化高寒草甸CO_2的排放通量分别是未退化和中度退化的1.11~1.78倍和1.04~1.7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风火山 沼泽草甸 高寒草甸 二氧化碳 排放通量
下载PDF
青藏铁路风火山段晚第四纪断裂活动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吴中海 吴珍汉 +3 位作者 韩金良 张永双 胡道功 江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1-188,共8页
地表地质调查发现,第四纪期间在风火山逆冲-褶皱构造带以发生近东西向的伸展变形为特征.在该构造带中形成切割早期近东西向挤压变形构造带、指示近东西向伸展变形、整体沿北60°东向展布的二道沟断陷盆地.断裂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 地表地质调查发现,第四纪期间在风火山逆冲-褶皱构造带以发生近东西向的伸展变形为特征.在该构造带中形成切割早期近东西向挤压变形构造带、指示近东西向伸展变形、整体沿北60°东向展布的二道沟断陷盆地.断裂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表明,控制该盆地晚第四纪断陷的主边界断裂位于其北缘,是一条断续延伸达24 km左右、可能兼具左旋走滑性质的正断层.根据该区晚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和时代,并对断裂所错动的晚第四纪地质-地貌体进行初步的年代学分析,可以初步断定该断裂的晚第四纪垂直活动速率应该介于0.2~0.4 mm/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风火山 第四纪 伸展变形 活动断层
下载PDF
青藏高原风火山流域坡面尺度活动层土壤水热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海鹏 吕明侠 +3 位作者 王一博 杨文静 刘鑫 白炜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58-1168,共11页
以风火山流域某阴坡坡顶、坡底和阳坡坡底活动层土壤水热及气象资料为基础,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壤水热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融化阶段,除表层5cm外,阴坡坡底各深度土壤开始融化日期均比坡顶早,比阳坡... 以风火山流域某阴坡坡顶、坡底和阳坡坡底活动层土壤水热及气象资料为基础,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壤水热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融化阶段,除表层5cm外,阴坡坡底各深度土壤开始融化日期均比坡顶早,比阳坡坡底晚;阴坡坡脚各深度土壤含水量均大于坡顶和阳坡坡底。在冻结阶段,开始冻结日期在阴坡坡底均比坡顶早,但比阳坡坡底晚;阴坡坡底各深度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坡顶相应土层的含水量,在20cm、100cm、160cm深处高于阳坡相应土层的含水量,但在5cm、50cm深处,稳定冻结后两者的含水量差异较小。在整个冻融过程中,阴坡坡底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弱于坡顶及阳坡坡底,但其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强于坡顶及阳坡坡底。植被生长发育受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制约,不同地形条件下水热时空变化差异将影响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在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上坡位植被可能因为水分胁迫而退化,出现荒漠化现象,而下坡位由于受侧向流的影响,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强烈,植被不会发生显著退化;在不同坡向之间,同一坡位阳坡植被退化程度可能大于阴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层 地形 植被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风火山
下载PDF
雁石坪,小河沟和沼泽地
6
作者 张文敬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版)》 2024年第6期30-33,共4页
这个地方就叫雁石坪吧格拉丹东峰海拔6621米,是沱沱河的主源,也是长江最主要的源头。5月中旬,我们抵达沱沱河附近一个叫雁石坪的地方,准备从这里进山,进入长江源头进行科学考察。说起雁石坪,还有一个小故事。当年修筑青藏公路时,沿线大... 这个地方就叫雁石坪吧格拉丹东峰海拔6621米,是沱沱河的主源,也是长江最主要的源头。5月中旬,我们抵达沱沱河附近一个叫雁石坪的地方,准备从这里进山,进入长江源头进行科学考察。说起雁石坪,还有一个小故事。当年修筑青藏公路时,沿线大部分地方都没有地名,慕生忠将军根据当地的情况取了许多好名字。五道梁,就是一连五座山梁。风火山,无风时太阳一会儿就可以将人的脸炙烤得脱皮起泡,可一阵大风刮来,气温可能会骤降到零下十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沱沱河 慕生忠 长江源头 沼泽地 科学考察 青藏公路 风火山 五道梁
原文传递
多年冻土区下垫面条件对坡面关键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郭林茂 王根绪 +2 位作者 宋春林 李阳 李金龙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1-415,共15页
为从整体上认识多年冻土流域水循环过程基本规律及其对下垫面条件变化响应,以长江源区风火山小流域为例,基于2016—2019年的水文气象要素的野外观测与计算,分析了坡面尺度上水分入渗、蒸散发、活动层内部水热条件以及冻结层上地下水等... 为从整体上认识多年冻土流域水循环过程基本规律及其对下垫面条件变化响应,以长江源区风火山小流域为例,基于2016—2019年的水文气象要素的野外观测与计算,分析了坡面尺度上水分入渗、蒸散发、活动层内部水热条件以及冻结层上地下水等关键水循环过程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下垫面条件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①风火山小流域生长季实际蒸散发的多年平均值为472.1±42.9 mm,实际蒸散发的气象影响因子排序为:净辐射(敏感系数S_(Rn)=1.22,相关系数R=0.93)>气温(S_(T_(a))=0.33,R=0.84)>相对湿度(S_(H_(R))=0.32,R=0.46)>风速(S_(U)=-0.25,R=-0.27),坡面尺度上实际蒸散发与植被覆盖度以及海拔高度正相关;②初始和稳定入渗速率均随坡位的升高而增大,对于稳定入渗率,初始融化期、完全融化期和初始冻结期,坡顶(1.07 mm/min、0.63 mm/min、0.88 mm/min)>坡中(0.29 mm/min、0.45 mm/min、0.21 mm/min)>坡底(0.11 mm/min、0.30 mm/min、0.10 mm/min),而植被覆盖度对入渗速率的影响在不同冻融阶段表现出差异;③阴、阳坡面和不同坡位冻融起始时间差异体现在土壤水分、地下水位变化上,解释了多年冻土流域产流区从阳坡发展至阴坡,从低海拔发展至高海拔的时空差异原因;④50 cm深度以下的活动层冻融状况显著影响着地下水位动态,地形、植被和土壤质地差异对热量传输的影响共同导致了坡面尺度上冻结层上地下水动态的空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活动层 下垫面 水循环过程 风火山
下载PDF
风火山地区铜矿床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志勇 张开诚 +1 位作者 宋忠宝 刘淑英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4-32,共9页
风火山地区铜矿床位于我国著名的“三江”有色和贵金属成矿带的西段,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从而影响了人们对该矿床成矿环境及成因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地勘工作特别是地质大调查资源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初步查明了区内风火山群沉积环境... 风火山地区铜矿床位于我国著名的“三江”有色和贵金属成矿带的西段,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从而影响了人们对该矿床成矿环境及成因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地勘工作特别是地质大调查资源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初步查明了区内风火山群沉积环境、沉积序列及含矿层位,建立了构造格架及构造变形序列。笔者根据野外实践,对该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风火山铜矿床属于砂岩型铜矿床,构成砂岩型铜矿的各铜矿化带,均呈夹层产于风火山群砂泥岩中,含矿层岩性均为浅灰—灰绿色厚—中厚层状细粒(含砾)岩屑石英砂岩夹深灰色薄层碳质泥岩。整个风火山成矿带上各矿化带的形态、矿化体特征基本一致,均呈层状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火山 矿床地质 矿床成因 砂岩型铜矿床
下载PDF
青海省风火山地区砂岩铜矿成矿时代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祖龙 张德全 +1 位作者 佘宏全 丰成友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93-297,共5页
风火山盆地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包括下部连续沉积的早始新世—早渐新世风火山群和早渐新世雅西措群,以及不整合其上的早中新世五道梁群。风火山地区的砂岩铜矿全部产于风火山群1岩组的灰(绿)色砂岩层中。采自风火山群1岩组含矿层和非含... 风火山盆地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包括下部连续沉积的早始新世—早渐新世风火山群和早渐新世雅西措群,以及不整合其上的早中新世五道梁群。风火山地区的砂岩铜矿全部产于风火山群1岩组的灰(绿)色砂岩层中。采自风火山群1岩组含矿层和非含矿层中的3个磷灰石样品,分别获得了(22.5±2.3)Ma、(33.1±6.0)Ma和(28.0±3.6)Ma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其中33.1~28.0 Ma代表了该地区砂岩铜矿的成矿年龄.22.5 Ma则代表了成矿后构造热事件的年龄。风火山砂岩铜矿的成矿年龄处在其上覆的雅西措群沉积年龄范围内.显示砂岩铜矿是盆地早期沉积物压实脱水流体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铜矿 成矿年龄 裂变径迹 风火山
下载PDF
婺源古建筑述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爱中 《东南文化》 CSSCI 1994年第4期99-102,共4页
婺源古建筑述略陈爱中凡是到过婺源山区的人,无不被这里举目可见的词堂、官邸、民舍、书斋、戏台、廊桥、亭阁、宝塔等古建筑所吸引。婺源,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乐安江上游,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建县,时隶歙州。宋... 婺源古建筑述略陈爱中凡是到过婺源山区的人,无不被这里举目可见的词堂、官邸、民舍、书斋、戏台、廊桥、亭阁、宝塔等古建筑所吸引。婺源,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乐安江上游,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建县,时隶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属徽州。元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婺源 占地面积 万象更新 方柱石 风火山 图案 石库门 砖雕 天井
下载PDF
西藏:我的前世今生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剑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2-104,共3页
《文艺争鸣》杂志的朱竞老师让我写一篇关于散文创作的体会,我想了想,还是不敢多谈。虽然近年来,我写了几十万字的散文作品,也获得了一些好评,但让我最难忘、体会最深的还是我写完《东方哈达》这部作品时的感受。记得当我敲下《东方哈... 《文艺争鸣》杂志的朱竞老师让我写一篇关于散文创作的体会,我想了想,还是不敢多谈。虽然近年来,我写了几十万字的散文作品,也获得了一些好评,但让我最难忘、体会最深的还是我写完《东方哈达》这部作品时的感受。记得当我敲下《东方哈达》最后一个句号后,我仿佛从昆仑山、唐古拉远行归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青藏高原 青藏现代强烈隆起区 散文作品 历史时空 拉萨 日光城 雪山杜鹃 西藏 唐蕃古道 冥冥之中 风火山 文成公主 莽昆仑 天路 可可西里 青海 作家
原文传递
青藏铁路——50年的故事 被引量:1
12
作者 向以华 《党史天地》 2004年第3期14-19,共6页
2002年6月29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被誉为“青藏铁路第一桥”的北线青海省格尔木市南山口大桥上正式铺轨架梁。然而,当我们走进高原的昨天,走进被冰雪覆盖了的历史,才惊讶地发现,这项凝结了党的三代领导人心血的伟大工程,它... 2002年6月29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被誉为“青藏铁路第一桥”的北线青海省格尔木市南山口大桥上正式铺轨架梁。然而,当我们走进高原的昨天,走进被冰雪覆盖了的历史,才惊讶地发现,这项凝结了党的三代领导人心血的伟大工程,它的最初蓝图,产生于建国之初的五十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进藏铁路 青藏高原 毛泽东 铁道兵 青藏铁路建设 冻土研究 青藏线 风火山 党的三代领导人
原文传递
砥砺前行二十载 继往开来辟新路--记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武小鹏
13
作者 户万 《科学中国人》 2022年第11期78-79,共2页
鏖战雪域高原,攻坚青藏铁路常年积雪、风寒刺骨,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一条天路穿山而过,这就是青藏铁路,是通往拉萨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多年冻土铁路。“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是青藏铁路建... 鏖战雪域高原,攻坚青藏铁路常年积雪、风寒刺骨,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一条天路穿山而过,这就是青藏铁路,是通往拉萨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多年冻土铁路。“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三大技术难题。1961年,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的第一批科研工作者在海拔4950米的风火山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高原多年冻土 雪域高原 高寒缺氧 建筑工程学院 嘉兴学院 生态脆弱 风火山
下载PDF
归晓峰 一位无臂书画家的古镇生活
14
作者 冯欢 张和勇(摄影) 《三月风》 2020年第5期44-51,共8页
冬日的南浔古镇,淅淅沥沥地下着薄雨.石桥相连两岸,河埠石阶、排柱廊檐,白墙黛瓦,连同隐约的倒影、渔舟桨声,涂抹成一片氤氲.归晓峰甩着衣袖,走得很快.他个头中等,有着南方人典型的圆脸,光头却无匪气,一双眼睛格外清亮.说起话来直冲冲... 冬日的南浔古镇,淅淅沥沥地下着薄雨.石桥相连两岸,河埠石阶、排柱廊檐,白墙黛瓦,连同隐约的倒影、渔舟桨声,涂抹成一片氤氲.归晓峰甩着衣袖,走得很快.他个头中等,有着南方人典型的圆脸,光头却无匪气,一双眼睛格外清亮.说起话来直冲冲的干脆,又很爱笑,一笑露出两个酒窝,让这张脸倍加生动.路过笔铺,他闻着木香,停下脚,让我们瞧瞧湖笔,走进“百间楼”,又讲起骑楼券门,风火山墙,如数家珍.近二十年,归晓峰的生活半径几乎都在古镇了,这里的一桥一水,一景一物,漫不经心,又点点滴滴,入了心,也入了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人 近二十年 归晓 风火山 古镇
原文传递
张鲁新:36年与冻土“对话”
15
作者 文贻炜 《神州》 2006年第6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张鲁 冻土区 铁路建设 高原铁路 青藏高原 建设者 冻土研究 世界性难题 风火山
下载PDF
青藏线风火山越岭隧道方案比选
16
作者 梁醒平 《科技交流》 2008年第2期84-86,共3页
青藏铁路是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全线重点工程风火山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多年冻土区隧道.本文简要阐述了风火山越岭隧道方案的选取.
关键词 青藏线 风火山 越岭隧道 方案比选
原文传递
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
17
作者 李慧玲 《党的建设》 2006年第10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青藏铁路 风火山 青藏线 铁路建设 历史 格尔木至拉萨段 勘测 设计师 观测站 科研事业
原文传递
筑路人与动物们一起生活
18
《绿色视野》 2006年第8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野生动物 筑路工人 青藏铁路 风火山 野驴 人与动物 青藏公路 高原 猎隼 师傅
原文传递
青藏铁路建设工程中的碎块石调温路基——物理与国家重点工程专题之三
19
作者 牛富俊 童长江 《物理通报》 2004年第3期41-42,共2页
  自然条件下的路基填料,粗颗粒土如砂砾石、碎石、块石等的导热系数都大于细颗粒土如粉质土、粉质黏土、黏土等,前者大约是后者的1.3~2倍,所以,多年冻土区的粗颗粒土的冻结、融化深度也大于细颗粒土.……
关键词 碎块石 阴阳坡 块石路基 多年冻土区 风火山 年平均地温 重点工程
下载PDF
天路时从梦中来
20
作者 李木生 原瑞伦 《报林》 2007年第8期16-18,共3页
又见到青海湖.已是32年之后的2006年仲春之际。四月里.寒着的高原已经有了隐隐的暖意.从冰封里解放了的不尽的波浪,正从远远的夕阳下面.急切地向我扑来。那是在22岁的年纪上,作为修建青藏铁路的一员.就与这片湖泊朝夕相守了。那样一个&q... 又见到青海湖.已是32年之后的2006年仲春之际。四月里.寒着的高原已经有了隐隐的暖意.从冰封里解放了的不尽的波浪,正从远远的夕阳下面.急切地向我扑来。那是在22岁的年纪上,作为修建青藏铁路的一员.就与这片湖泊朝夕相守了。那样一个"革命"的年代.还有飘泊不定的生计与事多抵捂的现实迫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路 青藏铁路建设 终生难忘 作品研讨会 交通运输工程 西行 风火山 三上 十年 企业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