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用国Ⅲ/国Ⅳ/国Ⅴ柴油公交车的颗粒物质量及固态PM_(2.5)数量排放特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志远 磨文浩 +2 位作者 宋博 谭丕强 楼狄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26-1432,共7页
利用法规认证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以及满足精度要求的颗粒物排放分析系统,运行GB/T 19754—2005《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推荐的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CCBC),分析了在用国Ⅲ/国Ⅳ/国Ⅴ柴油公交车以及在用国Ⅲ柴油... 利用法规认证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以及满足精度要求的颗粒物排放分析系统,运行GB/T 19754—2005《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推荐的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CCBC),分析了在用国Ⅲ/国Ⅳ/国Ⅴ柴油公交车以及在用国Ⅲ柴油公交车进行DOC(氧化催化转化器)+CDPF(催化型颗粒捕集器)改造后的颗粒物质量、固态PM2.5数量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国Ⅲ、国Ⅳ、国Ⅴ柴油公交车的颗粒物质量排放因子分别为63.77、63.20和14.42 mg/km,固态PM2.5数量排放因子分别为3.87×1013、3.10×1013和2.77×1013km-1.与国Ⅲ柴油公交车相比,国Ⅳ柴油公交车的颗粒物质量、固态PM2.5数量排放因子分别降低了1%和20%;国Ⅴ柴油公交车分别降低了77%和28%;进行DOC+CDPF改造的国Ⅲ公交车颗粒物质量、固态PM2.5颗粒数量排放因子分别为1.78 mg/km和3.19×1011km-1,比未改造前分别降低了97%和99%.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的低速(0-21.8km/h)、中低速(0-37.5 km/h)、中高速(0-51.7 km/h)和高速(0-60.0 km/h)4类行驶工况中,低速行驶工况的固态PM2.5数量排放因子最高,约是整个循环的2倍;在加速、匀速、减速、怠速4种行驶模式中,加速行驶模式产生的固态PM2.5单位时间排放量最高,其分别为减速和怠速行驶模式下的10和6倍.研究显示,提高柴油公交车的平均车速,降低加速行驶比例有利于降低其颗粒物排放;DOC+CDPF可显著降低国Ⅲ柴油公交车的颗粒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公交车 颗粒物质量 固态PM2.5数量 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
下载PDF
DOC+CDPF对重型柴油车颗粒物道路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楼狄明 李泽宣 +1 位作者 谭丕强 胡志远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94,共5页
基于道路试验,通过车载排放测试系统研究DOC+CDPF对重型柴油车颗粒物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原车排放中,颗粒物质量(PM)大部分是聚集态颗粒物,其占总颗粒物质量的97.5%;颗粒物数量(PN)大部分是核膜态颗粒,其占总颗粒物数量的93.8%... 基于道路试验,通过车载排放测试系统研究DOC+CDPF对重型柴油车颗粒物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原车排放中,颗粒物质量(PM)大部分是聚集态颗粒物,其占总颗粒物质量的97.5%;颗粒物数量(PN)大部分是核膜态颗粒,其占总颗粒物数量的93.8%。对于粒径分布,原车排放颗粒物数量与质量均呈对数双峰状,安装DOC+CDPF后处理装置后,粒径分布图变为三峰状。其中DOC+CDPF对聚集态颗粒质量的减排率为85%~90%,对聚集态颗粒数量、核膜态颗粒质量与数量的减排率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油车 实际道路 DOC+CDPF 颗粒物质量 颗粒物数量
原文传递
缸内直喷汽油车颗粒物数量及可溶性有机组分排放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志远 夏孝程 +1 位作者 宋博 全轶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95-1101,共7页
以一辆国V排放缸内直喷汽油车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了NEDC、FTP-75和WLTC对该车颗粒物质量、23nm~2.5μm固态颗粒物数量、5.6~560nm超细颗粒数量及粒径分布、颗粒物有机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EDC、FTP-75、WLTC颗粒粒径分布基本相同,均... 以一辆国V排放缸内直喷汽油车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了NEDC、FTP-75和WLTC对该车颗粒物质量、23nm~2.5μm固态颗粒物数量、5.6~560nm超细颗粒数量及粒径分布、颗粒物有机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EDC、FTP-75、WLTC颗粒粒径分布基本相同,均呈对数双峰分布,在9nm和60nm两个粒径处出现峰值;5.6~23nm颗粒物数量排放占5.6~560nm颗粒物数量的43.1%~57.7%;与NEDC比较,加减速比例高、瞬态性强的FTP-75、WLTC循环的颗粒物质量、23nm~2.5μm固态颗粒数量、5.6~560nm颗粒数量排放增大;缸内直喷汽油车的颗粒物可溶性有机物组分占颗粒物的20.5%~27.9%,可溶性有机物主要为C16和C18的脂肪酸、C20~C29烷径和5环以上的高分子量多环芳烃,测试循环对颗粒SOF排放及组分产生影响,瞬态性强的FTP-75、WLTC的PAHs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型汽油车 颗粒物质量 颗粒物数量 粒径分布 可溶性有机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排气颗粒物测量技术进展
4
作者 赵亮 苏牛旺 +2 位作者 吴春玲 景晓军 刘卫林 《汽车实用技术》 2023年第2期194-199,共6页
汽车发动机排气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排放浓度高,对环境伤害大,颗粒物的准确测量是发动机排放检测与后处理评价的重要前提。排放标准促进了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也推动了排气颗粒物测量技术的发展。目前,对... 汽车发动机排气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排放浓度高,对环境伤害大,颗粒物的准确测量是发动机排放检测与后处理评价的重要前提。排放标准促进了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也推动了排气颗粒物测量技术的发展。目前,对发动机排气的颗粒物测量已经由过去较为粗略的烟度测量转向更为精准的颗粒物(PM)质量以及粒子数量(PN)的测量,欧七提案中更是对10 nm超细粒子数量的测量提出了要求;测量方式也由定点、定量测量向在线连续测量发展的趋势。文章综述了汽车发动机排气颗粒物测量技术的发展,从烟度、颗粒物质量和粒子数量等方面重点介绍了主要发展的几种测量技术仪器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状况,并展望了未来非尾气排放颗粒物测量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烟度 颗粒物质量 粒子数量 测量技术 发动机排气
下载PDF
柴油机颗粒后处理技术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吉喆 王燕军 +6 位作者 谢琼 原彩红 马永利 付云芳 马冬 郝春晓 黄志辉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年第6期73-76,共4页
本文利用一台满足国Ⅲ排放标准的电控共轨柴油发动机,研究了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燃油催化剂型的壁流式颗粒捕集器(FBC-DPF)和带有DOC的壁流式颗粒捕集器(DOC+DPF)三种不同的柴油机颗粒物净化装置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 本文利用一台满足国Ⅲ排放标准的电控共轨柴油发动机,研究了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燃油催化剂型的壁流式颗粒捕集器(FBC-DPF)和带有DOC的壁流式颗粒捕集器(DOC+DPF)三种不同的柴油机颗粒物净化装置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定量研究了不同转速和负荷下,这三种后处理装置前后颗粒物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研究显示:DOC对颗粒物的净化效率大约在20%~30%之间,FBC-DPF对颗粒物的净化效率大约在90%.98%之间,DOC+DPF对颗粒物的净化效率也超过了90%。结果表明壁流式的颗粒捕集器对柴油机颗粒物有较高的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后处理装置 颗粒物数量 颗粒物质量 排放
下载PDF
某2037型轻型汽车排放Ⅰ型试验不确定度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叶松 余海涛 +2 位作者 曹宁 邱建岗 李玲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18年第5期7-11,共5页
对某2037型压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进行5次排放Ⅰ型试验,根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和中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对不确定度的定义及其评定方法和表述方式,灵敏系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对该组试验结果中除气态污染物外的颗粒物质量及粒子数... 对某2037型压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进行5次排放Ⅰ型试验,根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和中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对不确定度的定义及其评定方法和表述方式,灵敏系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对该组试验结果中除气态污染物外的颗粒物质量及粒子数量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及评定,尝试各影响因素的灵敏系数并将该系数应用于不确定度评定计算过程中,从而得到更加客观全面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汽车 Ⅰ型试验 不确定度 灵敏系数 气态污染 颗粒物质量 粒子数量
下载PDF
轻型汽车排放Ⅰ型试验不确定度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叶松 李玲 +1 位作者 靖苏铜 石则强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17年第5期9-13,共5页
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估,是一种评价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重要方法。根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和中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对不确定度的定义、评定与表示,按照来源分别对排放Ⅰ型试验影响因素进行A类、B类评定,提出了一种计... 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估,是一种评价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重要方法。根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和中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对不确定度的定义、评定与表示,按照来源分别对排放Ⅰ型试验影响因素进行A类、B类评定,提出了一种计算排放Ⅰ型试验结果测量值扩展不确定度的方法,合成后得到其扩展不确定度和置信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实例验证其可行性,并对颗粒物质量及粒子数量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汽车 Ⅰ型试验 气态污染 颗粒物质量 粒子数量 不确定度
下载PDF
轻型车颗粒物质量测试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朋 杨正军 温溢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29,共5页
为提高轻型车颗粒物质量测试精度,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称重环境、滤纸预处理时间、背景颗粒物质量和空气浮力等因素对颗粒物质量测量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称重室内相对湿度越靠近45%,颗粒物质量测量的偏差越小,结果越稳定;在6~10 h... 为提高轻型车颗粒物质量测试精度,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称重环境、滤纸预处理时间、背景颗粒物质量和空气浮力等因素对颗粒物质量测量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称重室内相对湿度越靠近45%,颗粒物质量测量的偏差越小,结果越稳定;在6~10 h的预处理时间段对滤纸进行称量,既能节约时间成本,又能保证测量精度;适当增加日常背景颗粒物测量频率,并绘制背景颗粒物质量变化图,能及时修正背景颗粒物的影响;空气浮力对颗粒物质量的影响主要是由大气压力的波动造成的,应及时对试验前、后滤纸质量进行浮力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车 颗粒物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轻型车颗粒物质量排放测量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潘朋 杨正军 温溢 《标准科学》 2016年第11期74-78,82,共6页
本文通过对称重环境、滤纸预处理时间、背景颗粒物质量和空气浮力等因素进行对比试验,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对颗粒物质量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湿度越靠近45%,颗粒物质量测量的偏差越小,结果越稳定;在6-10小时的预处理时间... 本文通过对称重环境、滤纸预处理时间、背景颗粒物质量和空气浮力等因素进行对比试验,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对颗粒物质量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湿度越靠近45%,颗粒物质量测量的偏差越小,结果越稳定;在6-10小时的预处理时间段对滤纸进行称量,既能节约时间成本,又能保证测量精度;适当增加日常背景颗粒物测量频率,并绘制当Et背景颗粒物质量变化图,能及时修正背景颗粒物影响;空气浮力对颗粒物质量的影响主要是由大气压力的波动造成的,应及时对试验前后滤纸质量进行浮力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车 颗粒物质量 测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与能见度的关系 被引量:48
10
作者 姚剑 王广华 +6 位作者 林俊 范雪波 耿彦红 位楠楠 单健 李燕 刘卫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年第4期17-21,共5页
大气能见度成为当前区域大气环境研究的重要指标,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有显著的区别。在线连续监测了2008年11月—2009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粒子数浓度的日变化,同步收集了相同区域空气水平能见度... 大气能见度成为当前区域大气环境研究的重要指标,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有显著的区别。在线连续监测了2008年11月—2009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粒子数浓度的日变化,同步收集了相同区域空气水平能见度的数据。比较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与空气水平能见度和颗粒物消光系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值粒径为0.4μm和0.65μm的大气颗粒物对上海嘉定空气水平能见度的影响最显著;中值粒径为0.17、0.26、0.40μm和0.65μm的大气颗粒物对颗粒物的消光系数影响较大。该相关系数的分布趋势与各种组分(SO42-、NO3-、NH4+、OC和EC)的粒径分布十分一致,证明了这5种组分是影响大气颗粒物消光系数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空气水平能见度 相关性 消光系数
下载PDF
苏州城区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剑 刘红年 +3 位作者 唐丽娟 朱焱 周志恩 蒋维楣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82-987,共6页
利用苏州市2009年9月─2010年5月的颗粒物(包括黑碳,PM2.5和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气温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苏州城区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及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ρ(黑碳),ρ(PM2.5)和ρ(PM10)与能见度... 利用苏州市2009年9月─2010年5月的颗粒物(包括黑碳,PM2.5和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气温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苏州城区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及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ρ(黑碳),ρ(PM2.5)和ρ(PM10)与能见度的r(相关系数)分别为-0.465,-0.359和-0.238,这3种颗粒物中,能见度与ρ(黑碳)的相关性最显著.当相对湿度≤60%时,ρ(黑碳),ρ(PM2.5)和ρ(PM10)与能见度的r分别为-0.675,-0.411和-0.364.相对湿度较低时,颗粒物与能见度相关性较好.能见度与温度、风速的r分别为0.132和0.188,与相对湿度的r为-0.632.用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气象要素建立的能见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效果不好,在该模型基础上用ρ(黑碳),ρ(PM10)和相对湿度建立了能见度的多元二次回归模型,R(复相关系数)达到0.865,R2(复决定系数)达到0.7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颗粒物质量浓度 相关性 回归模型 苏州
下载PDF
激光雷达在城市交通污染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董云升 刘文清 +5 位作者 刘建国 陆亦怀 韩道文 张天舒 赵雪松 黄书华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5-320,共6页
机动车排放造成的城市空气污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分析机动车排放对北京市大气污染的影响,于2007年8月在北京市健翔桥附近利用米氏(Mie)散射激光雷达,对交通排放的颗粒物进行了长时间连续立体监测。实验选取2007年8月16日... 机动车排放造成的城市空气污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分析机动车排放对北京市大气污染的影响,于2007年8月在北京市健翔桥附近利用米氏(Mie)散射激光雷达,对交通排放的颗粒物进行了长时间连续立体监测。实验选取2007年8月16日至21日机动车限行前后的典型数据进行分析,对激光雷达系统及其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讨论,反演了近地面层颗粒物质量浓度,与车流量和黑炭浓度进行了比对分析。把机动车限行期间与限车前后的观测数据分析比较,发现颗粒物质量浓度与车流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限车期间颗粒物质量浓度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证明了机动车限行减排是一项减轻城市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大气气溶胶 大气颗粒物 机动车排放 颗粒物质量浓度
原文传递
用光学粒子计数器测颗粒物质量浓度和能见度 被引量:16
13
作者 阎逢旗 胡欢陵 虞统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8-102,共5页
2001年夏季和冬季,在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利用光学粒子计数器、能见度仪和颗粒物质量监测器对近地面大气气溶胶粒子数密度、大气能见度、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PM2.5和PM1.0)等进行了联合观测实验,取得了大量相关资料。本文通过对不同... 2001年夏季和冬季,在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利用光学粒子计数器、能见度仪和颗粒物质量监测器对近地面大气气溶胶粒子数密度、大气能见度、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PM2.5和PM1.0)等进行了联合观测实验,取得了大量相关资料。本文通过对不同尺寸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数密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及大气能见度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给出了利用粒子数密度计算PM10、PM2.5、PM1.0和大气能见度的经验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粒子计数器 大气气溶胶 粒子数密度 大气能见度 颗粒物质量浓度
下载PDF
沈阳一次雾霾天气颗粒物浓度及光学特征变化 被引量:16
14
作者 赵胡笳 马雁军 +1 位作者 王扬锋 朱轶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88-1296,共9页
利用2011年10月17~22日连续在线观测沈阳地区大气能见度、颗粒物质量浓度ρ(PM10)、ρ(PM2.5)、ρ(PM1.0)、以及通过太阳光度计测量数据反演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ngstrom波长指数、气溶胶粒子谱分布数据,结合相对湿度、风速、温度等... 利用2011年10月17~22日连续在线观测沈阳地区大气能见度、颗粒物质量浓度ρ(PM10)、ρ(PM2.5)、ρ(PM1.0)、以及通过太阳光度计测量数据反演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ngstrom波长指数、气溶胶粒子谱分布数据,结合相对湿度、风速、温度等气象资料,分析了2011年秋季沈阳一次雾霾天气过程中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及气溶胶光学特征变化.结果表明:相对温度偏高、小风天气以及颗粒物质量浓度累积是造成沈阳能见度下降、引发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雾霾期间细粒子所占比例较高,ρ(PM10)、ρ(PM2.5)、ρ(PM1.0)平均值分别为138.8、103.3、94.9μg/m3,比雾霾过程前均增加约2倍左右,PM2.5/PM10和PM1.0/PM10分别为74.7%和68.6%;当RH<80%时,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相关性显著(R2>0.90),RH>80%时,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间的相关性减弱;雾霾期间气溶胶光学厚度明显增加,雾霾前气溶胶光学厚度和Angstrom波长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82和0.94,雾霾期间气溶胶光学厚度和Angstrom波长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42和1.25;雾霾天气过程中,细模态粒子的峰值浓度约是雾霾前细粒子浓度的2倍,说明沈阳地区大气污染物以细粒子为主,进而影响气溶胶光学特征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颗粒物质量浓度 气溶胶光学特性 雾霾
下载PDF
珠三角秋冬季节长时间灰霾污染特性与成因 被引量:15
15
作者 区宇波 岳玎利 +3 位作者 张涛 周炎 袁鸾 谢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20,共5页
利用珠三角大气超级站2012年10月与2013年1月能见度、不同粒径颗粒物与BC质量浓度、气溶胶光散射系数、O3、相对湿度等在线监测数据,分析秋冬季节2次持续时间超过10 d的长时间灰霾过程污染特性与成因。结果表明,冬季灰霾过程中气溶胶吸... 利用珠三角大气超级站2012年10月与2013年1月能见度、不同粒径颗粒物与BC质量浓度、气溶胶光散射系数、O3、相对湿度等在线监测数据,分析秋冬季节2次持续时间超过10 d的长时间灰霾过程污染特性与成因。结果表明,冬季灰霾过程中气溶胶吸光系数和光散射系数对大气总消光系数的贡献分别为13%和67%;PM2.5、PM1占PM10质量浓度分别为66%和39%;较高的PM2.5与BC日均浓度相关系数(R2=0.88)体现了一次排放对颗粒物质量浓度及能见度的显著影响。秋季灰霾过程中气溶胶吸光系数和光散射系数对大气总消光系数的贡献分别为11%和69%,由BC导致的吸光效应较冬季下降了约20%;PM2.5和PM1占PM10质量浓度比例分别为68%和45%,均高于冬季;O3浓度日最大小时值的平均值接近冬季的2倍;二次来源对PM2.5浓度升高和能见度下降起主导作用。来自不同方向的2种气团在珠三角僵持,大气扩散条件差是导致这2次灰霾过程的重要外在条件,应成为灰霾预报预警的重点关注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颗粒物质量浓度 消光系数 大气氧化性 气团来源
下载PDF
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5
16
作者 程穆宁 崔云霞 +4 位作者 陆春松 沈众 何卿 程钟 顾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6-151,168,共7页
文章利用江苏省常州市和苏州市PM2.5质量浓度、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和相对湿度的观测资料,研究了能见度与PM2.5质量浓度、PM10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对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能见度随着PM2.5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减小的速度越来... 文章利用江苏省常州市和苏州市PM2.5质量浓度、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和相对湿度的观测资料,研究了能见度与PM2.5质量浓度、PM10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对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能见度随着PM2.5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减小的速度越来越慢,为了定量描述这种现象,文章定义了一个新的敏感性参数。能见度的减小速度存在一个临界点,该临界点把能见度与PM2.5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分为2部分。这2部分的敏感性参数在常州相差27倍,在苏州则相差16倍。由于颗粒物吸湿增长的作用,临界点所对应的能见度和PM2.5质量浓度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减小,临界点两侧敏感性参数的差异增大。因此,相对湿度大的地区(如沿海地区)能见度的治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也拥有更好的机遇。此外,与粗粒子相比,细粒子对能见度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质量浓度 能见度 相对湿度 敏感性参数 临界点
下载PDF
卫星数据和地面观测结合的珠三角地区颗粒物质量浓度统计估算方法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良富 陈水森 +2 位作者 钟流举 陶金花 王子峰 《热带地理》 2015年第1期7-12,共6页
利用卫星观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和模式模拟数据,与地面颗粒物观测资料结合,探讨近地面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估算方法。具体包括:利用区域气侯模式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拟的边界层高度对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垂直订... 利用卫星观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和模式模拟数据,与地面颗粒物观测资料结合,探讨近地面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估算方法。具体包括:利用区域气侯模式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拟的边界层高度对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垂直订正,获得近地面颗粒物消光系数;利用模式模拟的相对湿度和颗粒物吸湿增长经验模型对消光系数进行湿度订正,获得近地面颗粒物干消光系数;并基于干消光系数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地面站点资料建立的统计关系估算获得每个像元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利用地面站点观测的颗粒物浓度资料验证表明,基于卫星资料可以获得近地面颗粒物质量浓度,而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具有更好的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气溶胶光学厚度 消光系数 颗粒物质量浓度 边界层 RAMS模式
下载PDF
北京奥运前期典型天气喇曼激光雷达观测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佟彦超 刘文清 +4 位作者 赵南京 刘建国 伍德侠 董云升 陆亦怀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9-283,共5页
以自行研制的双波长三通道拉曼激光雷达、振荡天平(PM10、PM2.5)、碳黑(BC)气溶胶分析仪及能见度仪相结合对"好运北京"2008年奥运会前期典型天气状况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给出了北京奥运主场馆上空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垂直分布及其... 以自行研制的双波长三通道拉曼激光雷达、振荡天平(PM10、PM2.5)、碳黑(BC)气溶胶分析仪及能见度仪相结合对"好运北京"2008年奥运会前期典型天气状况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给出了北京奥运主场馆上空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垂直分布及其时空变化关系,计算了气溶胶的消光散射比,并分析了灰霾天气条件下大气能见度、气溶胶颗粒物PM10、PM2.5、BC及气溶胶消光系数垂直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灰霾天气条件下,大气能见度、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气溶胶颗粒物消光系数之间具有直接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激光雷达 气溶胶 消光系数 颗粒物质量浓度 能见度
下载PDF
基于GRNN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气溶胶消光系数和气象要素评估颗粒物质量浓度 被引量:7
19
作者 莫祖斯 卜令兵 +5 位作者 王勤 林雪飞 Samuel A.Berhane 杨彬 邓晨 李智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25-135,共11页
大气颗粒物是最重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会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激光雷达探测是实现颗粒物分布高精度测量的可行手段。气溶胶消光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气溶胶质量浓度的相对大小,气象要素对消光系数和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容忽视。本团... 大气颗粒物是最重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会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激光雷达探测是实现颗粒物分布高精度测量的可行手段。气溶胶消光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气溶胶质量浓度的相对大小,气象要素对消光系数和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容忽视。本团队利用反演得到的消光系数,结合地面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地面气压等地面气象要素,与PM_(2.5)、PM_(10)质量浓度建立数据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数据特征,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对PM_(2.5)、PM_(10)质量浓度建立评估模型。GRNN模型得到的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的评估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85,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58μg/m^(3)和10.84μg/m^(3),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81μg/m^(3)和1.53μg/m^(3)。将GRNN模型应用于激光雷达扫描模式下,对南京市浦口区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水平分布进行了评估,评估值和实际站点测量值的一致性较好,进一步验证了GRNN模型用于颗粒物质量浓度评估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气溶胶消光系数 颗粒物质量浓度 神经网络 气象要素
原文传递
2023年北京沙尘天气视程障碍现象仪观测分析
20
作者 尹佳莉 常晨 +3 位作者 乔晓燕 戴健 宋甫 张成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4期5-9,共5页
文章使用北京20个国家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综合比对了2023年3月三次沙尘天气过程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数据,分析了新部署的视程障碍现象仪的设备稳定性、与原大气成分观测设备的观测差异,以及地理位置邻近站点间的数据一致性。结果... 文章使用北京20个国家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综合比对了2023年3月三次沙尘天气过程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数据,分析了新部署的视程障碍现象仪的设备稳定性、与原大气成分观测设备的观测差异,以及地理位置邻近站点间的数据一致性。结果表明:除个别站点设备气泵损坏或通信不稳外,其余各站设备都获取到了完整连续的质量浓度观测数据,设备运行稳定性较好;同过程设备观测数据对比,地理位置邻近但海拔或站址周边环境差异大的站点,质量浓度峰值相差较大,地理位置邻近或海拔差异小的站点极值相近、波动相似;同址原大气成分设备与视程障碍现象仪观测数据对比,在沙尘过境前,两设备PM_(10)观测值接近或原大气成分设备略偏高。在沙尘过境时段,原大气成分设备数据明显高于视程障碍现象仪数据,极值偏高2~10倍,在沙尘持续及后续一段时间,原大气成分站数据保持在较高值,回落较慢,在沙尘过境整个时段,原大气成分设备PM_(2.5)观测值均高于视程障碍现象仪,极值偏高1~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沙尘 视程障碍现象仪 颗粒物质量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