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扩缩前方牵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伟涛 周彦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6,共8页
目的:以传统Hyrax扩弓器上颌单次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的方法为对照,研究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前方牵引治疗的效果,探讨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前方牵引的适应征范围。方法:选择34例上颌后缩儿童,随机分为两组:A组18例,Hyrax扩弓... 目的:以传统Hyrax扩弓器上颌单次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的方法为对照,研究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前方牵引治疗的效果,探讨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前方牵引的适应征范围。方法:选择34例上颌后缩儿童,随机分为两组:A组18例,Hyrax扩弓器上颌单次快速扩弓前方牵引;B组16例,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前方牵引。对所有病例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B组A-Np和A-"纵轴"分别增加2.53mm和2.78 mm,大于A组(1.86 mm和2.0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组较对照组上颌前移量大。两组LLC-"纵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组下颌软组织后移(1.63 mm)较对照组(2.82 mm)少。结论:使用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前方牵引的方法治疗上颌后缩患者,可以获得比传统Hyrax扩弓器单次扩弓前方牵引的方法更大的上颌前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 颌后缩 腭扩张术
下载PDF
下颌后缩型Ⅱ类错畸形的矫治 被引量:4
2
作者 夏惠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15期172-173,共2页
目的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患者用功能矫治进行矫治,观察矫治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用双垫功能矫治器(twin-block)对15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矫治,分析比较矫治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患者除SWA角无明显变化外... 目的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患者用功能矫治进行矫治,观察矫治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用双垫功能矫治器(twin-block)对15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矫治,分析比较矫治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患者除SWA角无明显变化外,SNB角增大,ANB角减小,前牙的覆盖(is/r-ii/r)减小,磨牙关系(ms/Y-mi/Y)在矢状方向变化明显。结论对于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患者应在早期用功能矫治器进行第一期治疗,主要纠正骨骼的矢状关系不调。第二期用固定矫正器,对牙位及关系作精细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后缩 双颌垫矫治器 功能矫治
下载PDF
钛板种植体支抗牵引治疗唇腭裂上颌后缩畸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新桂 叶金梅 +1 位作者 崔颖秋 王洪涛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8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评价用上下颌骨钛板种植体支抗牵引治疗唇腭裂上颌后缩畸形患儿的疗效。方法2014-2016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科6例唇腭裂术后上颌后缩畸形患儿,采用上下颌钛板种植体支抗,口内Ⅲ类颌间牵引治疗,对牵引前后的头颅侧位x... 目的评价用上下颌骨钛板种植体支抗牵引治疗唇腭裂上颌后缩畸形患儿的疗效。方法2014-2016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科6例唇腭裂术后上颌后缩畸形患儿,采用上下颌钛板种植体支抗,口内Ⅲ类颌间牵引治疗,对牵引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牵引前后面部组织变化。结果经过平均15个月牵引后,A点平均前移3.80mm,SNA角平均增加2.75°,ANB角增加3.10,Wits值增加4.52mm,上唇到E线平均减少2.8mm,这些指标牵引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钛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稳定。结论上下颌钛板种植体支抗前方牵引治疗混合牙列晚期及恒牙列早期唇腭裂上颌后缩患儿,能有效地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从而改善面部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颌后缩 牵引术 钛板种植体
原文传递
安氏Ⅱ类下颌后缩儿童应用Twin-block矫治器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变化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史建陆 董丽玲 +1 位作者 李芸 贺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下颌后缩儿童患者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的三维变化。方法: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儿童患者,拍摄其矫治前后的锥形束CT,应用Dolphin 11.5软件进行三维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功能矫治前后...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下颌后缩儿童患者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的三维变化。方法: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儿童患者,拍摄其矫治前后的锥形束CT,应用Dolphin 11.5软件进行三维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患者上气道的总体积、腭咽、舌咽、喉咽、口咽体积,软腭尖平面(SP)、会厌顶平面(TE)上气道的截面积,口咽段最小截面积,SP矢状径、横径,TE横径均显著增大(P<0.05);气道形态在SP趋于圆形,而在TE趋于扁平(P<0.05)。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能使下颌后缩儿童上气道增大,改善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CBCT) 上气道 颌后缩 功能矫治
下载PDF
骨性二类错患者上、下颌骨矢状结构病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赵迪 曹军 +1 位作者 李小燕 于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我国骨性二类错患者的病因机制是以上颌前突为主,还是下颌后缩为主,根据其病因机制找出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在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上,以ANB角大于5°作为判定标准,随机选取56例骨性二类错患者为研究样本,以SNA、SNB为... 目的:研究我国骨性二类错患者的病因机制是以上颌前突为主,还是下颌后缩为主,根据其病因机制找出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在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上,以ANB角大于5°作为判定标准,随机选取56例骨性二类错患者为研究样本,以SNA、SNB为分析指标,分析上、下颌在矢状方向上的突、凹程度代表的结构特征,以分析骨性二类错形成的病因机制。结果:所研究的骨性二类错患者中92.9%的患者不存在上颌前突病因机制,67.9%的患者存在下颌后缩病因机制,而且这种上、下颌骨病因机制方面的差异性是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我国骨性二类错患者是以下颌后缩为主要机制的,提示要注重对于这种骨性二类错患者的早期下颌前移矫治,而在对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已过的患者,要注意使用能代偿这种下颌后缩骨性机制的矫治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二类错[牙合] 上颌前突 颌后缩 病因机制
下载PDF
两种不同扩弓方法结合上颌前方牵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伟涛 周彦恒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09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索反复快速扩弓回缩结合上颌前方牵引的可行性和方法,对比上颌单次快速扩弓和反复快速扩弓回缩结合前方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例上颌后缩患者,每组10例。A组:上颌单次快速扩弓加前方牵引,B组:上颌反复快速扩弓回缩加前... 目的探索反复快速扩弓回缩结合上颌前方牵引的可行性和方法,对比上颌单次快速扩弓和反复快速扩弓回缩结合前方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例上颌后缩患者,每组10例。A组:上颌单次快速扩弓加前方牵引,B组:上颌反复快速扩弓回缩加前方牵引。对治疗前及前方牵引6个月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扩弓并前方牵引6个月后上颌显著前移和逆时针旋转,下颌向后下方旋转,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两组间对比:反复扩弓回缩组前方牵引后上颌前移量(A点3.56mm)显著大于单次扩弓组(A点2.12mm)。结论使用上颌反复扩弓回缩结合前方牵引的方法治疗上颌后缩患者是可行的,其对前移上颌的效果优于单次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扩弓 前方牵引 颌后缩
原文传递
口呼吸对颅面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7
作者 严冬 车晓霞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13-115,共3页
颅面部的生长发育受遗传因素和功能刺激的双重影响,而呼吸是口颌系统很重要的功能活动之一。口呼吸患者异常的呼吸方式,影响了颅面部的生长发育,导致错颌畸形的发生。本文从口呼吸的病因、诊断及口呼吸对颅面生长发育的影响作一综述。
关键词 生长发育影响 错颌畸形 呼吸方式 口颌系统 腺样体肥大 扁桃体肥大 头影测量 上颌骨发育 颌后缩 上颌前突
下载PDF
安氏Ⅱ类骨性下颌后缩患者Twin-Block矫治前后下颌骨变化的三维测量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天丛 李贵凤 +2 位作者 何冬梅 林梓桐 季骏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观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病例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前后下颌骨的三维变化,探讨Twin-Block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替牙晚期、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骨性下颌后缩病例10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矫治前、后拍摄CBCT,应用Mimics ... 目的:观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病例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前后下颌骨的三维变化,探讨Twin-Block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替牙晚期、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骨性下颌后缩病例10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矫治前、后拍摄CBCT,应用Mimics 17.0软件进行下颌骨三维重建后定点测量,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下颌骨综合长度、下颌体、下颌升支长度增长明显,有统计学差异,但是髁突宽度及喙突长度无明显变化。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可以促进安氏Ⅱ类骨性下颌后缩患者下颌骨长度及升支高度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颌后缩 下颌骨 CBCT
原文传递
骨性Ⅱ类错畸形颌骨生长模式与上气道相关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莉 邓海艳 +2 位作者 张红妤 韩蓓蕾 刘海霞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评价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向不同生长模式对上气道位置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安氏Ⅱ类均角错畸形汉族男性患者40例,按照78.5°≤SNA角≤86.8°为上颌正... 目的评价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向不同生长模式对上气道位置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安氏Ⅱ类均角错畸形汉族男性患者40例,按照78.5°≤SNA角≤86.8°为上颌正常、76.2°≤SNB角≤84.0°为下颌正常标准,将患者分为上下颌正常组(A组)12例、上颌正常下颌后缩组(B组)10例、上颌前突下颌正常组(C组)9例、双颌后缩组(D组)9例。分析患者术前颅面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片。结果上下颌不同生长型组ANB角、FMA角、下颌骨总长、下颌骨体长、ad1-PNS、ad2-PNS、ANS-PNS to PPW、AAO-PNS、P-PP、PH-PPH、ANS-PNS to P角、P-SN及M-SN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各组间比较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向不同生长模式间口咽部及软腭部形态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生长模式的不同运用合适的矫治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呼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 上气道形态 生长型 颌后缩 上颌前突 颌后缩
原文传递
功能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下颌骨生长作用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牛亦睿 周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388,共5页
目的 系统分析经过功能性矫治器治疗的骨性Ⅱ类患者下颌骨的生长变化是否大于未治疗的Ⅱ类患者。方法以骨性Ⅱ类错为关键词,先通过网络数据库检索后再用手工方法查找原文献,获得全文。从收集到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中提取需... 目的 系统分析经过功能性矫治器治疗的骨性Ⅱ类患者下颌骨的生长变化是否大于未治疗的Ⅱ类患者。方法以骨性Ⅱ类错为关键词,先通过网络数据库检索后再用手工方法查找原文献,获得全文。从收集到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中提取需要的数据资料,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并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共19篇。Meta分析显示:SNB(Activator组,Twin-block组,Herbst组)、Go-Gn、Co-Pg、Co-Gn、Co-Go与未治疗组相比,其增加有统计学意义,而SNB(Fr覿nkel-Ⅱ组)、Go-M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矫治器可以增加下颌的生长量,刺激下颌向前生长,而下颌的生长主要是由下颌升支的生长造成的,下颌体绝对长度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 颌后缩 功能矫治器 循证医学
下载PDF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陆玲 汤佰枫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的矫正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940医院安宁分院口腔科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128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的矫正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940医院安宁分院口腔科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128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金属托槽进行矫正治疗。于治疗14个月后通过由上牙槽座点、鼻根点及蝶胺中心所构成的角(SNA)由下牙槽座点、鼻根点及蝶胺中心所构成的角(SNB),由鼻根点、下齿槽座点、上齿槽座点构成的角(ANB),下颌平面角(MP-SN)、关节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AR-A),关节点到B点之间的距离(AR-B),关节点到颏前点之间的距离(AR-Pg)以及下中切牙长轴和下颌平面之间的夹角(IMPA)比较两组患者矫正前后牙齿复合情况,并比较下颌后缩情况及矫正后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矫正后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ANB [(4.24±0.64)°vs (5.83±1.19)°]比较,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SNA [(79.75±6.57)°vs(77.15±5.31)°]、SNB [(75.64±5.73)°vs (71.63±4.24)°]、AR-B [(94.58±7.41) mm vs (91.25±5.98) mm]及AR-Pg (103.28±9.36) mm vs (97.83±7.74) mm],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关节上间隙[(2.80±0.79) mm vs (2.49±0.54) mm]、关节后间隙[(1.57±0.48) mm vs (1.37±0.37) mm]、髁突高度[(3.89±095) mm vs (3.59±0.72) mm]比较,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可改善患者牙齿复合及下颌后缩,矫正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锁托槽矫治器 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 牙齿复合 颌后缩 矫正 效果
下载PDF
Forsus矫治器治疗发育高峰后期下颌后缩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颖萍 周洪 +1 位作者 邹敏 闵丽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评价Forsus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高峰后期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效果、颅面软硬组织的改变。方法:应用Forsus矫治器对15例生长发育高峰后期的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畸形患者进行矫治,进行上、下颌尖牙及磨牙间宽度测量,填写问卷调查表和治疗... 目的:评价Forsus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高峰后期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效果、颅面软硬组织的改变。方法:应用Forsus矫治器对15例生长发育高峰后期的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畸形患者进行矫治,进行上、下颌尖牙及磨牙间宽度测量,填写问卷调查表和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侧位片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SNB增加1.42°,ANB角减小1.65°,面突角减小2.12°,颏唇沟深度减小2.27mm,覆盖减小4.98mm,磨牙关系改善3.78mm。上切牙内收,下切牙唇倾;牙弓宽度增大。基本无异物感,不影响口腔功能。结论:Forsus矫治器能够有效促进下颌生长、改善磨牙远中关系及Ⅱ类软组织面型,适用于生长发育高峰后期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SUS矫治器 颌后缩 问卷调查 头影测量
下载PDF
不同功能矫治器早期矫治Ⅱ类骨性错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牛亦睿 周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4-368,共5页
目的:对不同功能矫治器早期矫治骨性Ⅱ类错的疗效进行比较,了解其临床矫治特点。方法:用循证学方法,网络检索数据库MEDLINE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搜集治疗Ⅱ类错的临床试验以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文献,采用Review 4.2软... 目的:对不同功能矫治器早期矫治骨性Ⅱ类错的疗效进行比较,了解其临床矫治特点。方法:用循证学方法,网络检索数据库MEDLINE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搜集治疗Ⅱ类错的临床试验以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文献,采用Review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文中报道了5种矫治器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结果:SNA:Activator与Bionator减小量无统计学意义,Twin-block>Herbst。SNB:Frnkel-Ⅱ增大量在Twin-block和Activato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erbst>Bionator。ANB:减小量Twin-block>Activator>Bionator>Herbst>Frnkel-Ⅱ。Overjet:减小量Twin-block>Herbst>Frnkel-Ⅱ。U1-NA:减小量Frnkel-Ⅱ>Activator>Herbst。U1-PP:减小量Twin-block>Frnkel-Ⅱ>Bionator。IMPA:Acivator与Frnkel-Ⅱ增大量无统计学意义,Herbst>Bionator>Twin-block。结论:对于骨性问题较重的患者不应使用Frnkel-Ⅱ,而应使用Twin-block及Activator。对下前牙需要唇倾的患者以及配合性不好的患者,宜选用Herbst。Bionator与Activator相比,对于Ⅱ类的骨性矫治效果小,而对下前牙唇倾度大,对上前牙的内收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 颌后缩 功能矫治器 循证学研究
下载PDF
MRC功能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下颌后缩患者软组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黄优 姚东平 +2 位作者 陆史俊 潘永初 王林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6期375-380,共6页
目的 观察应用MRC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下颌后缩错[牙合]畸形患者所引起的软组织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20例处于生长发育期、替牙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MRC功能矫治,分别对矫治前、后的面像... 目的 观察应用MRC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下颌后缩错[牙合]畸形患者所引起的软组织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20例处于生长发育期、替牙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MRC功能矫治,分别对矫治前、后的面像进行软件测量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前后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侧面软组织角度中OE-Prn-Pos角,OE-N'-B'角,OE-N'-Pos角,OE-Prn-N'角,Cm-Sn-UL角,N'-Sn-Pos角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E-Sn-UL角,Sn-N'-B'角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面软组织线距中Sn-H线,UL-E线,LL-E线的距离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MRC功能矫治器可以改善鼻唇部软组织、上下唇部软组织、以及颏唇部软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善患者的前突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C矫治器 颌后缩 软组织 面部侧貌 肌功能治疗
下载PDF
下颌后缩患者上气道三维结构和舌骨位置的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车蓓 顾月光 +3 位作者 马俊青 张阳 倪媛媛 张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2-535,共4页
目的:观测下颌后缩对上气道结构和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测量患者ANB和SNB角,筛选下颌后缩患者102例和正常对照117例,拍摄锥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采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上气道宽度、体... 目的:观测下颌后缩对上气道结构和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测量患者ANB和SNB角,筛选下颌后缩患者102例和正常对照117例,拍摄锥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采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上气道宽度、体积、与颅底角度以及舌骨位置。结果:相对于正常组,下颌后缩患者的口咽下端宽度(LP3)、口咽气道体积(VOP)、气道总体积(VP)显著减小,口咽部气道明显后倾,舌骨向下向后移位,舌骨矢状向位置(H-VPS)与LP3、VOP、VP显著相关。结论:下颌后缩患者口咽部气道的体积和角度以及舌骨位置均有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后缩 上气道 舌骨 CBCT
下载PDF
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的骨牙效果 被引量:9
16
作者 方义玉 李江宁 +1 位作者 陈阳萍 陈扬熙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51-452,共2页
目的 分析牙及骨的改变量对改正Ⅱ类错牙合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用 2 8例生长发育高峰期Ⅱ类 1分类错牙合患者 ,用Activator、Frankel等功能矫治器将其矫治至中性或中性偏近中 ,用Pancherz法分析头侧位片上牙和骨的改变。结果 下颌骨... 目的 分析牙及骨的改变量对改正Ⅱ类错牙合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用 2 8例生长发育高峰期Ⅱ类 1分类错牙合患者 ,用Activator、Frankel等功能矫治器将其矫治至中性或中性偏近中 ,用Pancherz法分析头侧位片上牙和骨的改变。结果 下颌骨长度增加 ,上切牙内收 ;前牙覆盖减小 ,其中骨因素占 70 % ,牙因素占 3 0 % ;磨牙关系改善 ,其中骨因素占 96% ,牙因素占 4 %。结论 功能矫治器矫治Ⅱ类 1分类错牙合可刺激髁突和关节窝的改建 ,促进下颌骨的生长 ,内收上切牙 ;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头影测量 治疗 颌后缩 骨牙效果 Ⅱ类1分类 错HE
下载PDF
头帽-肌激动器与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亚文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7期411-412,共2页
目的:观察头帽-肌激动器和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头帽-肌激动器(A组)与Twin-block(T组)联合固定矫治器分别对26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病例进行矫治。治疗前后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 目的:观察头帽-肌激动器和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头帽-肌激动器(A组)与Twin-block(T组)联合固定矫治器分别对26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病例进行矫治。治疗前后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A组平均治疗时间(20.1±2.1)月。T组平均治疗时间(19.5±2.2)月。两组病例治疗后,患者下颌后缩面型显著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明显减小。磨牙和尖牙关系矫正为Ⅰ类关系。以上测量项目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头帽-肌激动器与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均可以有效地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协调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显著改善Ⅱ类磨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头帽-肌激动器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安氏Ⅱ类下颌后缩
原文传递
功能性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洪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595-599,共5页
结合矫治下颌后缩畸形的常用功能性矫治器在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现状,简要阐述了此类矫治器的分类、特点、工作原理、矫治效果及适应证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临床如何合理选用功能性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畸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颌后缩 功能性矫治器 安氏Ⅱ类错畸形
原文传递
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的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戴娟 段银钟 葛尚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3-566,共4页
目的 :量化评估经Herbst矫治器治疗的生长期患者的颌骨和牙列的矢状和垂直方向变化。方法 :采用国产Herbst矫治器对 17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进行临床矫治 ,并以 10例未经治疗的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 目的 :量化评估经Herbst矫治器治疗的生长期患者的颌骨和牙列的矢状和垂直方向变化。方法 :采用国产Herbst矫治器对 17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进行临床矫治 ,并以 10例未经治疗的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Herbst矫治器治疗 6~ 8个月 (平均 7个月 )后 ,Ⅱ类磨牙关系矫治为Ⅰ类关系 ,覆盖减少了 7.2mm ,SNB角、下颌升支高度 (Co Go)、下颌总长度 (Co Pg)、下颌体长度 (Go Pg)以及Pg到OLP平面的距离均显著增加。上颌骨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SNA角、A到OLP平面的距离均显著减少。在垂直方向上 ,前全面高 (N Me)、前下面高 (ANS Me)、后全面高 (S Go)、后下面高 (Ar Go)治疗后均明显增加。结论 :Herbst矫治器治疗促进下颌骨生长 ,抑制上颌骨生长 ,下颌骨长度增加 ;上颌牙列远中移动 ,下颌牙列近中移动 ,Ⅱ类错牙合得以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BST矫治器 安氏Ⅱ^1错He 颌后缩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下颌后缩的颜面美学变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青 莫水学 +2 位作者 李志华 陈雨雪 陈扬熙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4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 分析经Activator、Frankel等功能矫治器治疗后的安氏Ⅱ类 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 ,面部侧貌软组织的变化量及其与颌面部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 ,以揭示下颌前伸后引起颜面美观变化的因素。方法 选取生长发育高峰期下颌后缩患者 32例 ,采... 目的 分析经Activator、Frankel等功能矫治器治疗后的安氏Ⅱ类 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 ,面部侧貌软组织的变化量及其与颌面部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 ,以揭示下颌前伸后引起颜面美观变化的因素。方法 选取生长发育高峰期下颌后缩患者 32例 ,采用Activator、Frankel等功能矫治器矫治至磨牙达中性或中性偏近中关系 ,前牙覆盖 <4mm。采用Holdaway、Pancherz等方法 ,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侧位片上的软硬组织变化量 ,并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除了面角和上唇基厚度 ,下颌平面角 (MP SN)和上颌基骨位置 ,其余软硬组织指标治疗后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P <0 .0 5 ) ;下列软硬组织的变化存在相关性 :唇颏高和后面高 (r =0 .5 4 ) ,颏部软组织厚度和前上面高 (r =0 .5 5 ) ,上唇长度和下切牙位置 (r=0 .5 2 ) ,颏唇沟深度和下切牙 (r =0 .6 0 )、下颌基骨的矢状位置及上下基骨的矢状关系 (r =0 .4 7)相关。结论 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 ,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颜面美观 ,而软组织侧貌的变化 ,主要源于下切牙位置的改变、下颌前伸及由此引起的面高和上下颌骨矢状关系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治疗 儿童 颌后缩 颜面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