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向不同生长模式对上气道位置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安氏Ⅱ类均角错畸形汉族男性患者40例,按照78.5°≤SNA角≤86.8°为上颌正...目的评价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向不同生长模式对上气道位置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安氏Ⅱ类均角错畸形汉族男性患者40例,按照78.5°≤SNA角≤86.8°为上颌正常、76.2°≤SNB角≤84.0°为下颌正常标准,将患者分为上下颌正常组(A组)12例、上颌正常下颌后缩组(B组)10例、上颌前突下颌正常组(C组)9例、双颌后缩组(D组)9例。分析患者术前颅面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片。结果上下颌不同生长型组ANB角、FMA角、下颌骨总长、下颌骨体长、ad1-PNS、ad2-PNS、ANS-PNS to PPW、AAO-PNS、P-PP、PH-PPH、ANS-PNS to P角、P-SN及M-SN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各组间比较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向不同生长模式间口咽部及软腭部形态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生长模式的不同运用合适的矫治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呼吸。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的矫正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940医院安宁分院口腔科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128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的矫正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940医院安宁分院口腔科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128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金属托槽进行矫正治疗。于治疗14个月后通过由上牙槽座点、鼻根点及蝶胺中心所构成的角(SNA)由下牙槽座点、鼻根点及蝶胺中心所构成的角(SNB),由鼻根点、下齿槽座点、上齿槽座点构成的角(ANB),下颌平面角(MP-SN)、关节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AR-A),关节点到B点之间的距离(AR-B),关节点到颏前点之间的距离(AR-Pg)以及下中切牙长轴和下颌平面之间的夹角(IMPA)比较两组患者矫正前后牙齿复合情况,并比较下颌后缩情况及矫正后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矫正后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ANB [(4.24±0.64)°vs (5.83±1.19)°]比较,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SNA [(79.75±6.57)°vs(77.15±5.31)°]、SNB [(75.64±5.73)°vs (71.63±4.24)°]、AR-B [(94.58±7.41) mm vs (91.25±5.98) mm]及AR-Pg (103.28±9.36) mm vs (97.83±7.74) mm],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关节上间隙[(2.80±0.79) mm vs (2.49±0.54) mm]、关节后间隙[(1.57±0.48) mm vs (1.37±0.37) mm]、髁突高度[(3.89±095) mm vs (3.59±0.72) mm]比较,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可改善患者牙齿复合及下颌后缩,矫正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向不同生长模式对上气道位置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安氏Ⅱ类均角错畸形汉族男性患者40例,按照78.5°≤SNA角≤86.8°为上颌正常、76.2°≤SNB角≤84.0°为下颌正常标准,将患者分为上下颌正常组(A组)12例、上颌正常下颌后缩组(B组)10例、上颌前突下颌正常组(C组)9例、双颌后缩组(D组)9例。分析患者术前颅面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片。结果上下颌不同生长型组ANB角、FMA角、下颌骨总长、下颌骨体长、ad1-PNS、ad2-PNS、ANS-PNS to PPW、AAO-PNS、P-PP、PH-PPH、ANS-PNS to P角、P-SN及M-SN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各组间比较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向不同生长模式间口咽部及软腭部形态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生长模式的不同运用合适的矫治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呼吸。
文摘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的矫正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940医院安宁分院口腔科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128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金属托槽进行矫正治疗。于治疗14个月后通过由上牙槽座点、鼻根点及蝶胺中心所构成的角(SNA)由下牙槽座点、鼻根点及蝶胺中心所构成的角(SNB),由鼻根点、下齿槽座点、上齿槽座点构成的角(ANB),下颌平面角(MP-SN)、关节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AR-A),关节点到B点之间的距离(AR-B),关节点到颏前点之间的距离(AR-Pg)以及下中切牙长轴和下颌平面之间的夹角(IMPA)比较两组患者矫正前后牙齿复合情况,并比较下颌后缩情况及矫正后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矫正后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ANB [(4.24±0.64)°vs (5.83±1.19)°]比较,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SNA [(79.75±6.57)°vs(77.15±5.31)°]、SNB [(75.64±5.73)°vs (71.63±4.24)°]、AR-B [(94.58±7.41) mm vs (91.25±5.98) mm]及AR-Pg (103.28±9.36) mm vs (97.83±7.74) mm],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关节上间隙[(2.80±0.79) mm vs (2.49±0.54) mm]、关节后间隙[(1.57±0.48) mm vs (1.37±0.37) mm]、髁突高度[(3.89±095) mm vs (3.59±0.72) mm]比较,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可改善患者牙齿复合及下颌后缩,矫正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