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扎贝特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1
作者 陈美霞 王华明 于浩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620-622,共3页
目的研究苯扎贝特降血脂治疗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将56例高甘油三脂(TG)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苯扎贝特组和安慰剂组。苯扎贝特200 mg Tid治疗8周与安慰剂组比较空腹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 目的研究苯扎贝特降血脂治疗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将56例高甘油三脂(TG)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苯扎贝特组和安慰剂组。苯扎贝特200 mg Tid治疗8周与安慰剂组比较空腹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苯扎贝特组TG、TC、LDL-C、IMT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苯扎贝特有效降血脂的同时有稳定甚至逆转动脉硬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贝特 动脉粥样硬化 高甘油三脂 颈动脉内-中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50例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4
2
作者 陈小敏 明淑萍 +1 位作者 张腾 丁砚兵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间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型患者10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每次20 mg,每晚1次口服...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间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型患者10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每次20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3、6个月后判定中医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6个月时,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0. 0%、90. 0%,均高于对照组的64. 0%、76. 0%。两组治疗6个月IMT及Crouse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 <0. 05);治疗6个月治疗组IMT、Crouse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血清TC、TG、L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0. 05)。两组治疗6个月较本组治疗3个月患者TC、TG、LDL-C均明显降低(P <0. 05)。治疗6个月治疗组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颈动脉粥样硬化 风痰阻络证 阿托伐他汀钙片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血脂
原文传递
多中心超声筛查中国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结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华扬 陶昀璐 +17 位作者 李梅 勇强 何文 赵晖 罗燕 张艳 彭涛 于德林 潘旭东 吴春霞 牛小媛 胡凤云 何香芹 袁建军 褚文 唐凤珍 艾红 崔进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617-623,共7页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我国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建立中国人群卒中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以早期防治卒中。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41家基地医院首次联合对我国6个省市40个项目区715286人进行...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我国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建立中国人群卒中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以早期防治卒中。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41家基地医院首次联合对我国6个省市40个项目区715286人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对其中6186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CDFI筛查,高危人群(暴露于≥3项危险因素)有49386例。筛查记录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情况、斑块数量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并对颈动脉IMT是否增厚、有无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率0~49%与≥50%)分别与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缺乏体育锻炼是颈动脉 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 =1.17,95%CI:1.12~1.22;心房颤动,OR=1.15,95%CI:1.09~1.21;吸烟,OR=1.13,95%CI:1.08~1.17;缺乏体育锻炼,OR=1.12,95%CI:1.08~1.16)。(2)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糖尿病是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50%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高血压:OR =1.55,95%CI:1.47~1.62;心房颤动:OR =1.13,95%CI:1.06~1.21;吸烟:OR=1.16,95%CI:1.11~1.22;糖尿病:OR=1.30,95%CI:1.24~1.37。颈动脉狭窄率≥50%,高血压:OR=1.78,95%CI:1.55~2.03;心房颤动:OR=1.59,95%CI:1.39~1.81;吸烟:OR=1.33,95%CI:1.20~1.48;糖尿病:OR=1.30,95%CI:1.17~1.45)。单纯肥胖不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OR分别为0.78、0.83,95%CI分别为0.75~0.82、0.75~0.92)。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作为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危险因素检测有价值的手段,对早期诊断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超声 筛查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陈霓红 周俊山 +3 位作者 蒋伏平 黄清 徐梦怡 周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59例合并有高脂血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加...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59例合并有高脂血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用12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时,检测患者的血脂,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统计治疗后12个月时脑梗死复发的例数。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12个月时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颈动脉IMT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0.01);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时则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无脑梗死复发,对照组脑梗死复发3例(10%)。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TC、LDL水平,长期治疗可降低颈动脉IMT和脑梗死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 血脂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电图和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裕文 李劲草 +2 位作者 徐艺坚 钟瑩华 简宝莹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电图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就诊的18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观察组(IMT≥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电图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就诊的18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观察组(IMT≥1. 3 mm,100例)和对照组(IMT <1. 3 mm,8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缺血性症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高血压病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心房颤动等各类异常心电图比例明显较多(P <0. 05);且随IMT的增加,异常心电图比例也逐渐增多(P <0. 05)。同时,观察组冠心病(62. 0%比14. 6%)和颈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比例(36. 0%比0)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 <0. 05)。此外,观察组发生心电图ST-T改变(42. 0%比1. 2%)、心绞痛(38. 0%比0)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2. 0%比3. 7%)明显多于对照组(均为P <0. 05)。结论颈动脉IMT与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及冠心病缺血性改变相关,其对心肌缺血和心血管发病危险性具有部分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巧薇 谭少华 李丽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61-2163,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探讨Hcy、hs-CRP、Fib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86例住院的中青年脑梗... 目的:通过测定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探讨Hcy、hs-CRP、Fib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86例住院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根据IMT厚度分为:内膜正常亚组19例,内膜增厚亚组31例,斑块形成亚组36例,另选中青年健康体检者56例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IMT和血Hcy、hs-CRP和Fib水平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Hcy、hs-CRP和Fib水平及IM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实验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Hcy、hs-CRP和Fib水平与IMT呈线性相关。结论 :Hcy、hs-CRP和Fib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和发展,在中青年脑梗死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中青年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超声评价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帅秀芳 郑慧 +6 位作者 王邦宁 江洁 靳松 姚文 姚翀 李晓金 王迪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并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超声诊断仪检测早期EH患者与正常对照者IMT、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的变化,并分析早期EH患... 目的探讨早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并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超声诊断仪检测早期EH患者与正常对照者IMT、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的变化,并分析早期EH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FMD)与IMT相关性。结果早期EH组基础内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变化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较正常对照组增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肱动脉FMD呈负相关(r=-0.679,P<0.01)。结论早期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IMT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增厚,FMD与IMT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高频超声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8
作者 杜锦 汪寅章 +2 位作者 智光 杨波 潘长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6期1328-1331,共4页
目的了解糖代谢异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并探讨影响IMT的因素。方法选择149例年龄30—70岁、无明确糖尿病病史但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行标准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75g OGTr),按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 目的了解糖代谢异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并探讨影响IMT的因素。方法选择149例年龄30—70岁、无明确糖尿病病史但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行标准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75g OGTr),按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n=45例)、糖耐量减低(IGT,n=60例)和糖尿病(DM,n=44例)3组,同时测定各组生化指标,采用超声检查测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了解血管壁情况。结果DM组及IGT组IMTCCA较NGT组显著升高(P〈0.05),DM组及IGT组颈动脉内膜不连续或不光滑者所占比率也较NGT组有显著升高(P〈0.05),DM组与IGT组各颈动脉指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hPG、餐后血糖峰差值、伴随疾病(高血压)是IMTCCA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耐量异常人群(包括糖耐量减低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IMT显著增加,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在糖耐量低减阶段就已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异常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相关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意义 被引量:22
9
作者 沈文 陈兰英 +1 位作者 张学林 杨庆华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051-1053,105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自愿者50例为对照组,2组受试者分别抽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生化分析仪测...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自愿者50例为对照组,2组受试者分别抽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纤维蛋白原(FIB)、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血管内径(VD)、平均血流速度(MF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不同性质CAS斑块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TG、TC、L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A、CRP、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A和CCA的VD显著小于对照组,MFV显著大于对照组,IMT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S斑块发生率及软斑、溃疡斑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生化指标的测定是一种简便、经济、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的方法,能够及时了解CAS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对预防及治疗ICVD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多普勒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颈动脉硬化30例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咸川 谢吟灵 +1 位作者 吴晨 范代丽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类中药治疗颈动脉硬化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中药(黄芪、当归、地龙、桑椹、丹参、茶树根、泽泻等组成),对照组单用西药氟伐他丁,疗程均为16周。结果:治疗组在临...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类中药治疗颈动脉硬化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中药(黄芪、当归、地龙、桑椹、丹参、茶树根、泽泻等组成),对照组单用西药氟伐他丁,疗程均为16周。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降低动脉硬化指数,降低血纤维蛋白元及缩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该方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中医药疗法 补气剂 活血祛瘀剂 化痰药 中药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颈动脉硬化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
下载PDF
针刺人迎穴联合中药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1
作者 郝媌 尹爱兵 丁元庆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5期526-529,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人迎穴联合中药干预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1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2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人迎穴"为... 目的观察针刺人迎穴联合中药干预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1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2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人迎穴"为主的针刺技术联合中药葛根芩连汤加减。两组均治疗10个周期,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及证候疗效,同时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和斑块面积、检测血压和血脂等水平。结果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中医证候改善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双侧IMT均下降,斑块面积均缩小,治疗组斑块面积缩小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且在血压下降幅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下降显著(P<0.01),且治疗组在降低T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改善病人临床症状、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及降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人迎脉积 人迎穴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斑块面积 眩晕
下载PDF
“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对高血压前期病人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左室质量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会娟 王文熠 +3 位作者 郭蕴萍 申鹏飞 刘佳琳 高鹤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1期1611-1613,共3页
目的 观察“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对高血压前期病人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左室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1例高血压前期病人分成治疗组(21例)及对照组(20例)。两组在健康生活方式干预下,针刺组予“活血散风、调... 目的 观察“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对高血压前期病人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左室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1例高血压前期病人分成治疗组(21例)及对照组(20例)。两组在健康生活方式干预下,针刺组予“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治疗8周,共40次。观察高血压前期病人血压进展情况及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左室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第6个月及第12个月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治疗前要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左室质量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劣于治疗前。结论 “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对缓解高血压前期进展为高血压的进程、改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左室质量指数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前期 针刺 活血散风 调和肝脾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左室质量指数 血压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马小秀 鲁建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20期2210-2216,共7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03-2017-03在咸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时收集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利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并记录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03-2017-03在咸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时收集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利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并记录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形态、管腔狭窄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22例IMT增厚,IMT平均厚度(1.06±0.86)mm,2组IMT增厚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IMT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中34例斑块形成,其中不稳定斑块19例,研究组斑块形成及不稳定斑块发生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中18例出现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而对照组只有7例出现管腔中重度狭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内-中膜显著增厚、存在不稳定斑块及中重度狭窄的患者更易出现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不稳定斑块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TSH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蓓蓓 陈新焰 +2 位作者 张杉杉 刘国庆 赵连礼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TSH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进行'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选择10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TSH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进行'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选择10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项目包括甲状腺功能、颈动脉超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等,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经过年龄等因素校正后,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大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斑块个数及低回声斑块所占比例及狭窄≥30%比例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TSH轻度增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组(4.81~9.9m IU/L)斑块个数、低回声斑块所占比例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在超重的2型糖尿病人群中(体重指数≥24.0 kg/m2),TSH同斑块个数,低回声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且经过年龄、性别、甘油三酯、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等因素进行校正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TSH轻度增高是形成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TSH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年龄、血脂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促甲状腺激素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低回声斑块 动脉狭窄 甘油三酯 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严丽洁 王丽霞 +3 位作者 段红艳 王山岭 李永强 杨海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影响。方法 200例研究对象根据IMT分为2组,IMT≥0.9mm者143例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组,IMT<0.9mm者57例为对照组。再将亚临床动脉粥样硬...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影响。方法 200例研究对象根据IMT分为2组,IMT≥0.9mm者143例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组,IMT<0.9mm者57例为对照组。再将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组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71例和非阿托伐他汀治疗组(B组)72例。对照组、B组仅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指导,A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临睡前口服,连续应用8周。比较3组治疗后IMT。结果治疗后,A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A组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IMT较B组降低(P<0.05),B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IMT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减缓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原文传递
不同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特点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志 李改 +1 位作者 李冰 刘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7-719,723,共4页
目的探讨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特点。方法 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吉林市中心医院及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入院的患者489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I)组204例、腔隙性脑梗... 目的探讨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特点。方法 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吉林市中心医院及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入院的患者489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I)组204例、腔隙性脑梗死(LI)组230例,心源性脑梗死(CI)组55例;以同期其他疾病就诊的患者50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排除既往脑卒中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超声检查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及颈内动脉IMT、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斑块发生率(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或颈内动脉)。结果研究组IMT以及IMT增厚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发生率AI组、LI组均显著高于CI组(均P<0.01);斑块形态分析显示,AI组、LI组多发斑块及不规则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CI组(均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基础;缺血性脑卒中AI与LI患者发病早期应高度关注;AI/LI斑块特点或许可以作为区别AI/LI患者与CI的参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 心源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腺水平情况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袁志娟 程志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4期56-59,共4页
目的研究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甲状腺激素(TH)水平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4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透析的非糖尿病患者68例为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对... 目的研究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甲状腺激素(TH)水平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4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透析的非糖尿病患者68例为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肾内科门诊随诊的53例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2~3期)患者。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组中,根据TH水平选取单纯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水平下降的27例患者作为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综合征组,29例TH水平正常的患者作为TH正常组。测定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TH、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舒张期血流峰值流速、斑块,计算颈动脉阻力指数。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t检验、相关性分析。观察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H水平与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组FT_3平均水平为(3.31±1.45)p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9±1.42)pmol/L(P=0.000)。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组低T_3综合征发生率为39.7%(27/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0%(9/53)(P=0.007)。TH正常组与低T3综合征组白蛋白、身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及颈动脉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FT_3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负相关关系(r=-0.419,P〈0.01)。结论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有TH水平的变化,其中以低T_3综合征最为常见。FT_3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负相关关系,与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 甲状腺激素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颈动脉硬化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血脂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丰平 陈民 +2 位作者 宋晓英 张程珑 贺静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血脂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血脂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组(34例)、HD+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lysis filtration,HDF)组(32例)、HD+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组(31例)。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以及CIMT。结果治疗6个月后,HD组患者的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HD+HP组、HD+HDF组患者的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HD+HP组、HD+HDF组患者的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HD组(P<0.05)。治疗6个月后,HD+HP组、HD+HDF组患者的T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TC、LDL-C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D+HDF组、HD+HP组患者的TG水平均显著低于HD组(P<0.05),且HD+HP组患者的TG水平均显著低于HD+HDF组(P<0.05)。治疗6个月后,HD组、HD+HDF组患者的CIMT均显著大于治疗前(P<0.05);HD+HP组患者的CIMT显著小于HD组(P<0.05)。结论HD+HDF与HD+HP均能较高效地清除炎症因子,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且HD+HP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TG水平,减小患者的CIMT,对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灌流 微炎症状态 血脂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瑜 孙晓靖 张向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4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冠心病组(n=79)与对照组(n=61),超声检测受试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4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冠心病组(n=79)与对照组(n=61),超声检测受试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AP),对冠心病患者进行Gensini评分。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进行颈动脉IMT、AP对冠心病的诊断性试验;并与冠脉Gensin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较对照组IMT明显增厚(1.08±0.28vs0.84±0.28,P<0.05),AP发生率明显增高(69.62%vs27.87%,P<0.05);颈动脉IMT、AP对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序列试验特异度为83.61%,平行试验敏感度为83.54%;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线性相关(r=0.41,P<0.05),且A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等级相关(rs=0.60,P<0.05)。结论颈动脉IMT及AP分级可用于无创辅助诊断冠心病及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冠状动脉疾病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岩 王亚珍 +3 位作者 郝志华 宋光耀 王丽红 焦丽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440-2444,共5页
目的:探讨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4500例,均无糖尿病病史。进行实验室检查〔HbA1c、空腹血... 目的:探讨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4500例,均无糖尿病病史。进行实验室检查〔HbA1c、空腹血糖( FPG)、血脂等〕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体质指数( BMI)。根据HbA1c、FPG水平,将患者分别分为5个亚组: HbA1c≤5.0%为Hb1组, HbA1c5.1%~6.0%为Hb2组, HbA1c6.1%~7.0%为Hb3组, HbA1c7.1%~8.0%为Hb4组, HbA1c>8.0%为Hb5组; FPG≤5.5 mmol/L为FP1组, FPG 5.6~6.0 mmol/L为FP2组, FPG 6.1~7.0 mmol/L为FP3组, FPG 7.1~8.0 mmol/L为FP4组, FPG>8.0 mmol/L为FP5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并计算斑块评分。分析颈动脉IMT的相关因素。结果(1)Hb2组年龄、LDL-C高于Hb1组而IMT低于 Hb1组; Hb3组年龄、 FPG、 TC 高于 Hb1组和Hb2组, BMI、 IMT、斑块积分高于 Hb2组,但LDL-C低于Hb2组; Hb4组年龄、 FPG、 IMT、斑块积分均高于Hb1组、 Hb2组、 Hb3组, TC、 LDL-C高于Hb1组和Hb2组, BMI高于Hb2组; Hb5组年龄高于Hb1组和Hb2组而低于Hb3组和Hb4组, FPG、 IMT、斑块评分高于其他4组, LDL-C高于Hb1组、 Hb2组和Hb3组, BMI、 TC高于Hb1组和Hb2组(P<0.05)。(2) FP2组年龄、 BMI、TC、 TG、 LDL-C、斑块积分高于FP1组; FP3组年龄、 BMI、 HbA1c、 TG、 LDL-C、 IMT、斑块积分高于FP1组和FP2组,而HDL-C低于FP1组和FP2组, TC高于FP1组; FP4组年龄、 IMT、斑块评分高于FP1组、 FP2组和FP3组, BMI、 TG高于FP1组和FP2组, HDL-C低于FP1组和FP2组, LDL-C低于FP2组和FP3组; FP5组年龄高于FP1组、 FP2组、 FP3组而低于FP4组, HbA1c、 TC、 IMT、斑块评分高于其他4组, BMI高于FP1组和FP2组, TG高于FP1组、 FP2组和FP3组, HDL-C低于FP1组和FP2组, LDL-C高于FP1组和FP4组但低于FP3组( P<0.05)。(3)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