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法分析高能电子束辐照对白芷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舒晓燕 周鑫 +3 位作者 蒋维 任玲 谢晓婷 侯大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43-250,共8页
为探究高能电子束辐照对白芷挥发性成分的影响,设置不同辐照剂量处理白芷样品,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其辐照前后主要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白芷经高能电子束1、3、5、7、10 kGy剂量辐照处理后,分别鉴定出5... 为探究高能电子束辐照对白芷挥发性成分的影响,设置不同辐照剂量处理白芷样品,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其辐照前后主要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白芷经高能电子束1、3、5、7、10 kGy剂量辐照处理后,分别鉴定出54、64、59、53、58种化合物,对照组(0 kGy处理)样品检测出17种化合物。辐照处理使样品挥发性成分增多,主要贡献风味的物质为醛类、酯烃类,同时辐照后样品产生了酮类化合物,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醛、酮类物质相对含量增加。利用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统计分析数据,将辐照样品分为0~3 kGy和5~10 kGy两类,即不高于3 kGy剂量的辐照处理对白芷气味无明显影响,高能电子束不同辐照剂量对白芷挥发性成分影响不相同。为高能电子束辐照处理白芷样品对其品质所产生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也为高能电子束在食药两用资源方面的辐照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电子束 白芷 挥发性成分 电子鼻 萃取-相色谱-质谱技术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学分析^(60)Co-γ射线辐照对川芎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2
作者 王艳 孟爱莲 +7 位作者 贾鑫 叶嘉伟 徐攀 张雁君 邱娅璐 何江 毛腾霄 高鹏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75-88,共14页
川芎挥发性成分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也是评价川芎药用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60)Co-γ射线辐照对川芎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吸收剂量处理川芎样品,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S-SPME-GC-MS),通过主... 川芎挥发性成分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也是评价川芎药用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60)Co-γ射线辐照对川芎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吸收剂量处理川芎样品,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S-SPME-GC-MS),通过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和聚类分析的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以期了解川芎辐照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电子鼻与GC-MS结果都表明:川芎气味主要由烷烃类、醇类、醛类、酮类贡献,10 kGy剂量以下的辐照处理对川芎挥发性气味成分影响不大;川芎经0 kGy(对照组)、3 kGy、7 kGy、10 kGy剂量辐照处理后,共鉴定出60种化合物,其中烃类23种,醇类12种,脂类10种,醛酮类4种,其他类11种;筛选到21种辐照前后的差异特征性指标物,它们在川芎挥发性成分中只占约12.92%,不是川芎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经10 kGy剂量以下的辐照处理后,川芎中没有新生成的物质被鉴定出来。研究结果提示经10 kGy以下剂量处理川芎不会影响其主要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辐照 挥发性成分 萃取-相色谱-质谱技术 多元统计学分析
下载PDF
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和果油气味特征及产品间相关性
3
作者 曾奥 许炳烨 +3 位作者 王雪 孟德豪 孙青占 吕兆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目的】通过对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及果油呈香物质进行分析,确定其气味特征及产品间相关性,为新疆大果沙棘制品的进一步开发和真伪鉴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对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和... 【目的】通过对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及果油呈香物质进行分析,确定其气味特征及产品间相关性,为新疆大果沙棘制品的进一步开发和真伪鉴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对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和果油这3种沙棘主要制品的香气进行研究,表征每种沙棘制品的呈香组分及其香气活度,探究3种沙棘产品的关键香气组分,对其进行归类和分析,明确每种沙棘产品的香气特征,并通过聚类热图和相关性分析初步探究3种沙棘制品的香气组分之间的关联性。【结果】3种新疆大果沙棘制品共有64种呈香物质,沙棘原浆最多,其次是沙棘果油,沙棘籽油最少;沙棘原浆和果油关键呈香物质以酯类为主,籽油以醇类为主。沙棘原浆与果油的香气特征相似,均以果味和酒味为主,沙棘籽油以果味、花香和油脂味为主。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和果油挥发性成分含量丰富,香气独特。沙棘原浆与果油相关性更高,沙棘籽油与另外两种制品相关性较低。【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沙棘产品深加工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产品 萃取-相色谱-质谱技术 呈香物质 特征 关联性
下载PDF
SPME-GC-MS结合ROAV分析腐乳中的主体风味物质 被引量:36
4
作者 樊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7-234,共8页
以自制腐乳(M1和M2)和市购腐乳(C1和C2)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4种腐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香气阈值和相对气味活度值对其进行主体风味成分评价。结果表明,从4种腐乳中共测出74种挥发性成分;相... 以自制腐乳(M1和M2)和市购腐乳(C1和C2)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4种腐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香气阈值和相对气味活度值对其进行主体风味成分评价。结果表明,从4种腐乳中共测出74种挥发性成分;相对气味活度值结果表明乙醇、苯酚、茴香脑、β-石竹烯、2-甲氧基-3-(2-丙烯基)苯酚、水杨酸甲酯、3-苯丙酸甲酯、3-苯丙酸乙酯、γ-壬内酯、癸酸乙酯、棕榈酸乙酯和油酸乙酯这12种物质是这4种腐乳香气成分的重要贡献者;对主体风味物质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确定茴香脑是M1和M2的最主要风味物质,乙醇是C1和C2的最主要风味物质。可见,自制腐乳和市购腐乳在主体风味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上存在差异,这可能是所用原辅料和加工工艺不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乳 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主体风味物质 味活度值
下载PDF
SPME-GC-MS结合组学技术分析发酵椰奶特征风味与风味物质相关性 被引量:20
5
作者 雷文平 周辉 +4 位作者 周杏荣 吴坤 吴霓 宋艳菲 刘成国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47,共6页
为了分析发酵椰奶特征风味与风味物质相关性,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分别对发酵椰奶、原味椰奶和酸牛奶中的风味成分进行测定,同时进... 为了分析发酵椰奶特征风味与风味物质相关性,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分别对发酵椰奶、原味椰奶和酸牛奶中的风味成分进行测定,同时进行感官评价;并且结合组学技术从感官和风味物质方面分析了发酵椰奶的特征风味。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椰奶感官风味特征在甜味、酸味、椰子味、奶香味、乳脂味以及醇香味感官评分较高,对发酵椰奶的喜好感主要受甜味、酸味、椰子味以及香草味的影响;而相比原味椰奶甜味过高,且伴随有较浓蒸煮味。从发酵椰奶中共检测出23种风味成分,比原味椰奶和酸牛奶分别多5种和2种;相比原味椰奶,发酵椰奶中酸类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减少了11.005%和11.670%,而醇类、酮类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6.015%,10.295%,1.975%;酸牛奶中酸类物质是其主要风味成分,比发酵椰奶相对含量高31.79%。发酵椰奶中2,3-戊二酮、3-羟基-2-丁酮等风味成分主要贡献了果香味、奶香味和焦糖气味,酯类物质主要贡献了香草味、甜味、椰子味和蒸煮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 椰奶 酸牛乳 主成分分析法 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应用气味指纹技术检测猪肉假单胞菌 被引量:18
6
作者 胡惠平 潘迎捷 +2 位作者 刘源 孙晓红 赵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27-332,共6页
研究从猪肉中分离的假单胞菌在胰酪胨大豆肉汤(TSB)纯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挥发性代谢产物(MVOCs)及其气味指纹,以为将来气味指纹技术应用于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电子鼻(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 研究从猪肉中分离的假单胞菌在胰酪胨大豆肉汤(TSB)纯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挥发性代谢产物(MVOCs)及其气味指纹,以为将来气味指纹技术应用于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电子鼻(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3株从猪肉中分离的假单胞菌在TSB中产生的挥发性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因子分析(DFA),E-nose能明显区分3株假单胞菌。进一步用HS-SPME-GC-MS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2-丁酮、氯二溴甲烷、异戊酸、2-甲基丁酸、2-甲基-5-(甲基硫)呋喃是铜绿假单胞菌(Pa)所产生的;3,5-二甲基辛烷、6-甲基-5-庚烯-2-酮、2-乙基己醇、十二烷烃、2,6,10-三甲基十二烷、(1E)-1-乙缩醛-1H-茚、1,5-二甲基萘是恶臭假单胞菌(Pp)所产生的;2-戊酮、甲硫醚、乙酸丁酯、硫代丁酸甲酯、1-环十二烷烯、戊基环丙烷、3-丙酰吡啶、3-苯基呋喃是荧光假单胞菌(Pf)所产生的;3株假单胞菌之间存在着差异。通过检测假单胞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E-nose和HS-SPME-GC-MS气味指纹技术能快速的将假单胞菌进行区分鉴别,表明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假单胞菌等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假单胞菌 生物挥发性代谢产物
下载PDF
葡萄冷藏时间对贮后货架期芳香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鹏 邵丹 +2 位作者 李江阔 颜廷才 陈绍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8-224,共7页
为明确冷藏时间对葡萄贮后货架期芳香物质的影响,以‘无核寒香蜜’葡萄为试材,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检测冷藏15... 为明确冷藏时间对葡萄贮后货架期芳香物质的影响,以‘无核寒香蜜’葡萄为试材,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检测冷藏15、45 d出库后常温货架期间(0、3、6 d)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并采用电子鼻对不同冷藏期(15、30、45、60 d)出库后常温货架的果实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酯类、醛类和醇类组成,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乙酸乙酯、青叶醛、正己醇、叶醇、香茅醇。冷藏45 d后常温货架期间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均低于冷藏15 d同期果实,醛类物质则较高。电子鼻结果表明,通过线性判别分析可以有效区分不同冷藏期的葡萄,贮后货架期间,除冷藏15 d出库后0、3 d货架重叠外,其余冷藏期货架期间均互不重叠,即随着贮后常温货架的延长,葡萄中挥发性成分变化较大,电子鼻区分效果越加明显;负荷加载分析分析得出,W1W(硫化氢、萜烯类)、W1S(芳香成分)、W2S(乙醇)传感器对挥发性气味的贡献较大,与HS-SPME-GC-MS分析相佐证。因此,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对葡萄冷藏时间及贮后货架期的芳香物质判别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芳香物质 冷藏时间 货架时间 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电子鼻
下载PDF
中高温浓香型大曲中挥发性香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明红梅 姚霞 +3 位作者 周健 许德富 王小军 刘禹孟 《酿酒科技》 2015年第6期73-79,共7页
分析中高温浓香型大曲的挥发性香味物质,为进一步量化评价大曲香气及完善大曲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检测大曲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并对各挥发性香味物质进行半定量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分析中高温浓香型大曲的挥发性香味物质,为进一步量化评价大曲香气及完善大曲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检测大曲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并对各挥发性香味物质进行半定量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15组大曲样品中鉴定出31种挥发性香味物质,包括酯类18种,吡嗪类5种,醇类2种,醛类3种,烯类1种,芳香族类2种,其中,酯类物质和吡嗪类物质的含量占大曲中香味物质总含量的51.13%。各种类香味物质对大曲香气贡献的大小依次为酯类>吡嗪类>烯类>醇类>醛类>芳香族类,这些化合物中的十四酸乙酯、9-十六碳烯酸乙酯等酯类物质,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3,5,6-四甲基吡嗪等吡嗪类物质,以及1-石竹烯、苯乙醇为浓香型大曲的主要香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浓香型大曲 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香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挥发产物的杀线虫活性评价及成分鉴定(英文)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玮玮 季静 +2 位作者 王超 慕卫 刘峰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4-309,共6页
寄生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许多作物和蔬菜的重要病原物。本研究进行的密封皿内测定结果表明,由枯草芽孢杆菌BL02和G8产生的挥发物能够强烈地抑制D.destructor(24h杀虫活性均达100%)。经挥发物处理后,大部分线虫在1~12h内活动... 寄生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许多作物和蔬菜的重要病原物。本研究进行的密封皿内测定结果表明,由枯草芽孢杆菌BL02和G8产生的挥发物能够强烈地抑制D.destructor(24h杀虫活性均达100%)。经挥发物处理后,大部分线虫在1~12h内活动逐渐减弱,24h后完全停止活动。经固相微萃取并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一步鉴定,挥发物包括烷烃、醇、酯、酮、酸、胺、肟、酚及杂环类。本研究为微生物活性挥发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并预示了细菌挥发物在未来植物线虫病害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杀线虫活性 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电子鼻结合GC-MS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罗非鱼片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罗静 李敏 +2 位作者 张莹 刘岩 关志强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5-143,共9页
为了解不同干燥方式对罗非鱼片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为罗非鱼片加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经超声波辅助聚葡萄糖渗透热泵干燥(UAPOHPD)、热泵干燥(HPD)、超声波辅助... 为了解不同干燥方式对罗非鱼片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为罗非鱼片加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经超声波辅助聚葡萄糖渗透热泵干燥(UAPOHPD)、热泵干燥(HPD)、超声波辅助聚葡萄糖渗透真空冷冻-热泵联合干燥(UAPOVFHPCD)和真空冷冻干燥(VFD)所得罗非鱼片干制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不同干制品的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确定不同干制品的关键风味成分。结果表明,电子鼻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罗非鱼片干制品。其中,新鲜罗非鱼片有3种关键风味成分,UAPOVFHPCD制品有4种关键风味成分,而UAPOHPD、HPD和VFD制品均有5种关键风味成分。HPD制品挥发性气味物质的综合得分最高,其后依次为UAPOHPD、VFD和UAPOVFHPCD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片干制品 干燥方式 挥发性风味物质 电子鼻 萃取结合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HS-SPME-GC-MS技术解析乌牛早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15
11
作者 汤莎莎 芦晨阳 +4 位作者 周君 韩姣姣 张红燕 崔晨茜 苏秀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23-230,共8页
为探究乌牛早的嫩叶和老叶在不同温度下挥发性物质成分,本文利用电子鼻测试不同温度下乌牛早茶叶的气味差异,并结合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灵敏地检测到不同温度处理条件... 为探究乌牛早的嫩叶和老叶在不同温度下挥发性物质成分,本文利用电子鼻测试不同温度下乌牛早茶叶的气味差异,并结合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灵敏地检测到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嫩叶和老叶的气味变化,主成分分析(PCA)显示各个样品间差异明显。通过GC-MS分析在常温和处理温度40、60、80、100℃的乌牛早嫩叶中分别检测出15、20、14、17、17种挥发性物质,其主体风味成分主要有花果香味的芳樟醇、橙花醇等醇类物质。同时,在相同温度处理条件下的老叶中分别检测出21、21、19、18、27种挥发性物质,其主体风味成分主要有清新叶草香味的水杨酸甲酯等酯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牛早 温度 电子鼻 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主体风味成分
下载PDF
12种单丛茶香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函殷 刘晓辉 +1 位作者 罗龙新 何群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34-239,共6页
选取银花香、茉莉香、雪片、柚花香、黄枝香、杏仁香、芝兰香、蜜兰香、鸭屎香、锯朵仔、白叶单丛、肉桂香12种单丛茶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感官评价法,研究不同香型单丛茶的主要呈香物质及香气... 选取银花香、茉莉香、雪片、柚花香、黄枝香、杏仁香、芝兰香、蜜兰香、鸭屎香、锯朵仔、白叶单丛、肉桂香12种单丛茶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感官评价法,研究不同香型单丛茶的主要呈香物质及香气物质的差异。结果显示,12种单丛茶样中鉴定出包括醇类、酮类、醛类、酯类、含氮化合物等47种香气化合物,其中醇类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含氮类。浓花型单丛茶主要香气组分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橙花叔醇、吲哚、苯乙腈、己醛、顺-茉莉酮为主;花蜜协调型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1-乙基-2-甲酰基吡咯、柠檬烯、1-乙基吡咯、苯乙腈为主;浓蜜型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柠檬烯、1-乙基-2-甲酰基吡咯、1-乙基吡咯、6-甲基-5-庚烯-2-酮、水杨酸甲酯为主。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是所有茶样的主要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为22.14%~68.42%。随着蜜香增强,具有花香青香的橙花叔醇、己醛、吲哚和苯乙腈相对含量降低,吡咯类、柠檬烯的相对含量增加。同一类型茶样中主要成分相对含量的差异,形成各自特征香气。感官审评的结果与香气物质的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丛茶 物质 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不同加热处理对浆水挥发性成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多佳 贠建民 +3 位作者 姚博 严海娇 白杰 艾对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5-121,共7页
以发酵成熟的未加热处理原浆水为对照,将其分别在65℃/30 min、100℃/3 min和121℃/5 s加热处理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 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 以发酵成熟的未加热处理原浆水为对照,将其分别在65℃/30 min、100℃/3 min和121℃/5 s加热处理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 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检测其挥发性成分,根据气味活度值分析了浆水的主体风味成分及其变化,并对浆水风味品质进行了感官评价,旨在探讨不同加热处理条件对浆水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原浆水主体风味成分有双戊烯、4-萜烯醇、α-松油醇、β-环柠檬醛;加热处理后的浆水挥发性成分变化较大,主要表现在醛类、酯类和含硫氮化合物的增多,且浆水主体风味成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新增的反式-2-癸烯醛、反式-2-辛烯醛、2-庚烯醛等醛类以及异硫氰酸烯丙酯对加热处理后浆水的风味贡献较大,这些物质的增加很有可能是导致浆水风味发生劣化的主要原因。感官评定结果表明,相比其他2种热处理方式,65℃/30 min的加热处理对浆水风味的保持较好,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处理 浆水 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电子鼻结合HS-SPME-GC-MS分析辐照对甲鱼预制菜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远芳 张祺玲 +5 位作者 黄高柳 周毅吉 郭峰 李文革 杨常林 彭玲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53-1963,共11页
为了探究辐照对甲鱼预制菜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采用0、4.7、7.1、9.9 kGy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甲鱼预制菜,通过感官评定并利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辐照前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 为了探究辐照对甲鱼预制菜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采用0、4.7、7.1、9.9 kGy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甲鱼预制菜,通过感官评定并利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辐照前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5 kGy以内剂量辐照对甲鱼预制菜的感官品质无明显影响,高于5 kGy会影响其气味和滋味,进而可能产生异味。辐照对甲鱼预制菜特征气味引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传感器响应值较高的芳香成分和有机硫化物、氮氧化合物、甲烷、醇类和醛酮类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能够有效区分经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的甲鱼预制菜。4.7 kGy组与对照组气味差异较小,7.1、9.9 kGy组与对照组差异相对较大。不同剂量辐照后甲鱼预制菜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增加,醛类、酸类相对含量降低,烃类、芳香族类、酮类、酯类相对含量升高,醇类、含氮含硫及杂环类相对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结果表明,壬醛、癸醛、辛醛、己醛、庚醛、1-辛烯-3-醇和2-戊基呋喃是甲鱼预制菜的关键风味成分,苯甲醛、苯乙醛、(E,E)-2,4-癸二烯醛对其风味具有重要修饰作用。辐照后辛醛、己醛、1-辛烯-3-醇对甲鱼预制菜总体风味的贡献率降低,庚醛、2-戊基呋喃的贡献率先降低后增加,苯乙醛的贡献率增加并成为关键风味成分。因此,建议采用不超过5 k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甲鱼预制菜,在杀菌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持其原有风味。本研究结果为辐照技术在甲鱼预制菜杀菌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鱼预制菜 辐照 电子鼻 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SPME-GC/MS联用分析六堡茶茶花香气成分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颖瑞 龙启发 +4 位作者 蒋小华 高丽梅 龚庆芳 苏孔武 岑铭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89-1395,共7页
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六堡本地三种茶树花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叶种茶树花中共鉴定出香气成分37种,主要为苯乙酮、4-甲基-1,5-庚二烯、苯甲酸甲酯、愈创木二烯、顺式芳樟醇氧化物、雪松烯... 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六堡本地三种茶树花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叶种茶树花中共鉴定出香气成分37种,主要为苯乙酮、4-甲基-1,5-庚二烯、苯甲酸甲酯、愈创木二烯、顺式芳樟醇氧化物、雪松烯、水杨酸甲酯、D-杜松烯、1-氨基-环戊醇、除虫菊酮,占总相对含量的89.48%;中叶种共鉴定出32种成分,主要为苯乙酮、紫苏烯、顺式-3-蒈烯、顺式α-榄香烯、苯甲酸乙酯、塞瑟尔烯、α-蒎烯、新丁香三环烯、衣兰烯、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占总相对含量的83.88%;小叶种的茶树花中共鉴定出45种香气成分,主要为苯乙酮、紫苏烯、罗勒烯、顺式α-榄香烯、2-异丙基-5-甲基-9-亚甲基-二环[4.4.0]癸-1-烯、荜澄茄油烯醇、α-菖蒲二烯、α-红没药烯、衣兰烯、苯甲酸乙酯、白菖油萜和α-杜松烯,占总相对含量的82.34%。苯乙酮为三种茶树花共有的主要成分,分别占总相对含量的60.70%、42.46%和39.91%,这成分与其他成分一起构成了3个品种明显不同的茶树花花香。该研究结果为六堡茶树花的深加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茶树花 成分 六堡
下载PDF
模糊数学评价三种配制新疆葡萄蒸馏酒工艺及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宋晶晶 李宁 +7 位作者 佟文杰 赵昊 王伟雄 张海军 杨华峰 刘秀海 卢丕超 武运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9-260,共12页
基于模糊数学评价法对枸杞甘草配制葡萄蒸馏酒的3种不同加工工艺进行评价,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比较3种加工工艺对... 基于模糊数学评价法对枸杞甘草配制葡萄蒸馏酒的3种不同加工工艺进行评价,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比较3种加工工艺对葡萄蒸馏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探究枸杞甘草配制葡萄蒸馏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浸提工艺加工的枸杞甘草配制葡萄蒸馏酒总体得分最高,香气种类丰富,特征性风味突出,HS-SPME-GC-MS检测结果与模糊数学评价结果一致,因此确定枸杞甘草配制葡萄蒸馏酒的最佳加工工艺为枸杞甘草浸提法;经检测3种配制葡萄蒸馏酒及基酒有72种挥发性物质,采用主成分分析对3种配制葡萄蒸馏酒的17种共有挥发性物质和5类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酯类、醇类、酸类和醛类4类化合物是影响枸杞甘草配制葡萄蒸馏酒香气的重要成分,对应的香气化合物为: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己酸乙酯、月桂酸乙酯、异戊醇、苯乙醇、辛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甘草配制葡萄蒸馏酒 模糊数学评价 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品种葡萄皮渣蒸馏酒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宋晶晶 王犁烨 +5 位作者 赵昊 王浩臣 张娜 王伟雄 申雪 武运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132,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3种葡萄(贵人香、雷司令、霞多丽)皮渣蒸馏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葡萄皮渣蒸馏酒中共检测出114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包括酯类40种、醇类23种、酸类...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3种葡萄(贵人香、雷司令、霞多丽)皮渣蒸馏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葡萄皮渣蒸馏酒中共检测出114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包括酯类40种、醇类23种、酸类8种、醛类4种、酮类2种、酚类2种、萜烃类24种、其他类11种,其中酯类、醇类和萜烃类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且贵人香皮渣蒸馏酒的香气成分种类更为丰富。为进一步研究香气化合物与葡萄皮渣品种的关系,对3种葡萄皮渣蒸馏酒样共有的22种香气成分和8类香气化合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经综合评价得出贵人香葡萄皮渣蒸馏酒香气品质最佳,雷司令葡萄皮渣蒸馏酒次之,霞多丽葡萄皮渣蒸馏酒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皮渣 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蒸馏酒 成分
下载PDF
谢瓦散囊菌CICC 41584产香特性及在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崔香香 白飞荣 +4 位作者 于学健 白秀彬 许玲 于盼盼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60-67,共8页
将分离自白酒大曲中的产香谢瓦散囊菌(Eurotium chevalieri)CICC 41584应用到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中,以期改善大曲风味特征。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并结合感觉阈值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 将分离自白酒大曲中的产香谢瓦散囊菌(Eurotium chevalieri)CICC 41584应用到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中,以期改善大曲风味特征。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并结合感觉阈值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探讨菌株在液体摇瓶发酵培养基及固态发酵大曲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Eurotium chevalieri CICC 41584液体发酵液关键性风味化合物(ROAV≥1)为1-辛烯-3-醇、芳樟醇(里哪醇)、癸醛和香茅醇,其中1-辛烯-3-醇和芳樟醇的ROAV值分别为100和26.87,对发酵液整体风味贡献巨大,呈现青草香或绿茶青香风味;通过Eurotium chevalieri CICC 41584固态发酵大曲的关键风味物质为1-辛烯-3-醇、芳樟醇、异戊醛、4-乙基愈创木酚、乙酸和异戊酸,ROAV值分别为100、19.83、19.38、11.39、6.88和3.93,呈现了以1-辛烯-3-醇和芳樟醇为主导的茶香型风味。可见,Eurotium chevalieri CICC 41584可以改善白酒大曲风味,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瓦散囊菌 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味活度值 风味物质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不同品种苹果酿造蒸馏酒中香气成分及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志兵 连琛 +2 位作者 詹瑞玲 刘美玉 安贵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1-195,共5页
以不同品种苹果为原料酿造苹果蒸馏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分析其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种苹果蒸馏酒共检测出50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酯类28种、醇类8种、酸类4种、醛类3种、烷烃类7种。延长红、澳洲... 以不同品种苹果为原料酿造苹果蒸馏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分析其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种苹果蒸馏酒共检测出50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酯类28种、醇类8种、酸类4种、醛类3种、烷烃类7种。延长红、澳洲青萍、长富2号苹果蒸馏酒中酯类分别为22种、21种、15种,相对含量分别为39.43%、38.44%、46.28%;醇类分别为7种、6种、8种,相对含量分别为42.90%、42.42%、37.11%;酸类分别为4种、0种、1种,相对含量分别为1.65%、0、0.27%;醛类分别为3种、1种、1种,相对含量分别为9.58%、9.98%、14.32%;烷烃类分别为5种、6种、5种,相对含量分别为4.01%、4.39%、3.81%。综上所述,延长红苹果蒸馏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种类丰富,含量较高,是酿造苹果蒸馏酒的良好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品种 苹果蒸馏酒 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成分
下载PDF
曲霉型豆豉快速发酵工艺生产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对比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文鹤 查双龙 +3 位作者 胡祥飞 张盼文 杨慧林 王筱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39-246,共8页
豆豉是中国传统发酵食品,为探究曲霉型豆豉快速发酵工艺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C-MS,SPME-GC-MS)对蒸煮、制曲、洗曲及后酵4阶段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豆豉是中国传统发酵食品,为探究曲霉型豆豉快速发酵工艺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C-MS,SPME-GC-MS)对蒸煮、制曲、洗曲及后酵4阶段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包括酯、酮、酚、醇、醛、酸、吡嗪、呋喃、芳香族等九大类化合物;蒸煮阶段共检测出6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醇、酚和醛等,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为1-辛烯-3-醇、正己醇、甲基麦芽酚,其中1-辛烯-3-醇是豆腥味的主要来源;制曲阶段共检测出7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醇、芳香族、酸和呋喃等,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为1-辛烯-3-醇、苯乙烯、2-正戊基呋喃,并发生了轻度的美拉德反应;洗曲阶段共检测出6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酸、醇、芳香族和呋喃等,大量1-辛烯-3-醇被水洗掉;后酵阶段共检测出8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醛、酸、酚和吡嗪等,该阶段美拉德反应剧烈,苯甲醛、可卡醛、愈创木酚、2,5-二甲基吡嗪、2-甲基吡嗪等挥发性成分大量形成。研究表明,快速发酵工艺曲霉型豆豉生产过程中,无论是从挥发性成分的种类还是从含量来看,在制曲阶段仅形成少量挥发性成分,后酵阶段是豆豉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主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曲霉型豆豉 快速发酵工艺 挥发性成分 蒸煮 制曲 洗曲 后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