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戰國楚簡看《説文解字》形義分合的類型
1
作者 楊建忠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2期149-167,235,236,共21页
文章討論了戰國楚簡及古文字中“梪/■/樹、穜/種、御/馭”三組形義關係。由戰國楚簡等出土文獻知,“尌=■=樹”,許慎分“尌”爲動詞、“樹(■)”爲名詞;“穜、種”在出土文獻中爲異體,可同表“種子、種植”義,許慎分“穜”表種植、“... 文章討論了戰國楚簡及古文字中“梪/■/樹、穜/種、御/馭”三組形義關係。由戰國楚簡等出土文獻知,“尌=■=樹”,許慎分“尌”爲動詞、“樹(■)”爲名詞;“穜、種”在出土文獻中爲異體,可同表“種子、種植”義,許慎分“穜”表種植、“種”表種子;“御/馭”在商周時是不同的兩個字,有“使馬”義的是“馭”而非“御”,至戰國二字因聲符相同而相混,致“御”有“使馬”義,許慎以“馭”爲“御”之古文而合二爲一。以上三組例子形成形義分合的三種類型:“尌、樹”屬一字分化型;“穜、種”屬異體分化型;“御、馭”屬音近混同型。文章有助於漢語字詞關係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戰國楚簡 《説文解字》 形義分合
下载PDF
漢魏六朝石刻專用字類型、特點及與類化字的區別
2
作者 鄧章應 張永惠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9年第1期212-221,共10页
隸楷階段的漢魏六朝石刻文獻中也存在專用字。專用字最大的特點是具有專指性,相對於通用字而言,所記錄語義指稱範圍縮小。專用字是在通用字基礎上添加或改換形符而成,在結構上更具有理據性。但專用字的使用具有相對性。專用字與類化字... 隸楷階段的漢魏六朝石刻文獻中也存在專用字。專用字最大的特點是具有專指性,相對於通用字而言,所記錄語義指稱範圍縮小。專用字是在通用字基礎上添加或改換形符而成,在結構上更具有理據性。但專用字的使用具有相對性。專用字與類化字是從不同角度出發定義的不同概念,不宜將專用字當作類化字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專用字 特點 化字
原文传递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直音》的音注類型及音注特徵
3
作者 侯俊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3年第2期127-141,共15页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直音》作爲《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的音注材料,屬於隨文注音式音注文獻。本文通過對全文音注類型的判斷分析,排除與語音無關的音注類型,從聲韻調方面歸納出音注反映的語音現象,得出其確爲出自宋代,可以作爲宋...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直音》作爲《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的音注材料,屬於隨文注音式音注文獻。本文通過對全文音注類型的判斷分析,排除與語音無關的音注類型,從聲韻調方面歸納出音注反映的語音現象,得出其確爲出自宋代,可以作爲宋代音注類音韻文獻材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直音》 音注 宋代
原文传递
韻書名義、體式、類型及特徵
4
作者 李子君 馬進勇 《文献语言学》 2023年第1期77-104,227,共29页
漢語韻書史歷時1700餘年之久,前賢編纂的韻書難以計數。韻書體式數易,類型多樣,傳承關係複雜。筆者累年爬羅剔抉,甄别考校,事泝其原,理覈其事,對韻書名義、體式、類型、特徵進行了專題考察。藉此將韻書概括爲三種基本體式、五種衍生變體... 漢語韻書史歷時1700餘年之久,前賢編纂的韻書難以計數。韻書體式數易,類型多樣,傳承關係複雜。筆者累年爬羅剔抉,甄别考校,事泝其原,理覈其事,對韻書名義、體式、類型、特徵進行了專題考察。藉此將韻書概括爲三種基本體式、五種衍生變體,劃分爲七大類型二十小類,並歸納出各類型的基本特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韻書 體式 特徵
下载PDF
輯補《舊五代史》列傳導言(下)
5
作者 陳智超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14年第1期201-224,共24页
十八、本篇主要内容作爲1補《舊五代史》列傳部分導言下篇,亦即最後一篇,本篇的主要内容有三:1盡可能準確地開出一張增1《舊五代史》列傳的名單,即在現有客觀條件下,使名單既不漏也不濫;2選擇不同類型的增1示例;3選擇不同類型的補1示例... 十八、本篇主要内容作爲1補《舊五代史》列傳部分導言下篇,亦即最後一篇,本篇的主要内容有三:1盡可能準確地開出一張增1《舊五代史》列傳的名單,即在現有客觀條件下,使名單既不漏也不濫;2選擇不同類型的增1示例;3選擇不同類型的補1示例。十九、顧後瞻前本文約有十萬字篇幅,上篇發表於2012年4月出版的本刊第二1,至今已有一年零六個月,中篇發表於2013年4月出版的本刊第三1,至今已有六個月,隨着1補工作的進展,作者在某些問題上的認識也在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進展 作者 名單 客觀 示例 部分 條件
下载PDF
日本語の分裂文成立から見た格成分の類型
6
作者 陳訪澤 《日本学研究》 1999年第1期1-15,共15页
关键词 成分 日本
原文传递
《説文》連綿詞的收録、釋義方式及上下字之間的聲韻關係
7
作者 雷黎明 王輝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52-165,共14页
《説文》以收録單字爲主,但亦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收録並解釋了159個連綿詞.構成這些連綿詞的兩個音節之間在聲紐或韻部方面大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相關關係,這種相關關係在韻部方面表現更爲突出,應與一個音節中,其他音素可以缺無,而韻母特... 《説文》以收録單字爲主,但亦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收録並解釋了159個連綿詞.構成這些連綿詞的兩個音節之間在聲紐或韻部方面大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相關關係,這種相關關係在韻部方面表現更爲突出,應與一個音節中,其他音素可以缺無,而韻母特别是體現音節整體特徵的主要元音不可缺失有關.從上古到中古再到現代,連綿詞上下字之間的語音相關性經歷了從減弱到增強的過程,説明連綿詞兩個音節之間也在伴隨漢語語音的演變發生著裂變與凝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連綿詞 釋義 聲韻流變
原文传递
日本語複合動詞の語彙意味論的分析
8
作者 小野尚之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 2012年第1期188-191,共4页
1はじめに日本語の複合動詞についてはこれまで数多くの研究が行われているが、小論では日本語の複合動詞を世界諸言語における複雑述語(complex predicate、以下CPと略記)の類型という観点から論じてみたい。
关键词 日本 分析 小論 意味
原文传递
北宋政治詩的發展歷程、内容類型和藝術特點
9
作者 杜若鴻 《新宋学》 2015年第1期55-62,共8页
引言北宋之世,政治上偃武修文的國策得到貫徹、君主的多番詩文敕詔、科舉制度的全面落實、詩人從政的普遍性,本來對政治詩的正面發展應可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北宋主、要詩人的政治詩總量佔詩歌總創作量的平均值爲11%,即佔所有題材約... 引言北宋之世,政治上偃武修文的國策得到貫徹、君主的多番詩文敕詔、科舉制度的全面落實、詩人從政的普遍性,本來對政治詩的正面發展應可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北宋主、要詩人的政治詩總量佔詩歌總創作量的平均值爲11%,即佔所有題材約十分之一。個别詩人如范仲淹,政治詩超過百分之二十的極少。總體上,所佔百分比不算突出,其中兩大深層原因,乃因科舉罷廢詩賦的重大轉折和詩禍事件連連不斷所致。當然,宋人作詩量多,從創作絶對量看也是不能小覷的。政治詩作爲宋詩中一項較重要的題材應無疑。由北宋立國一直到靖康之變,詩歌之其中一個功能是充當論政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題材 政治 詩人 發展 科舉
原文传递
截鋸甲骨探微
10
作者 趙鵬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21年第1期500-522,共23页
本文對殷墟截鋸甲骨做了初步的整理研究。對出組二類、歷無名間類截鋸胛骨及大司空水井截鋸腹甲進行了分類,並探討截鋸甲骨的目的與意義。本文認爲出組二類、歷無名間類截鋸胛骨是占卜觀念轉變産生的,截鋸的原因是對骨扇部位的棄用;大... 本文對殷墟截鋸甲骨做了初步的整理研究。對出組二類、歷無名間類截鋸胛骨及大司空水井截鋸腹甲進行了分類,並探討截鋸甲骨的目的與意義。本文認爲出組二類、歷無名間類截鋸胛骨是占卜觀念轉變産生的,截鋸的原因是對骨扇部位的棄用;大司空水井腹甲截鋸的原因是爲了完整保存包括卜辭與卜兆在内的占卜信息。此外也考察了王卜辭中師組、賓組甲骨的截鋸情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鋸甲骨 原因 占卜理念
下载PDF
甲骨文字反映的自然地理景觀
11
作者 張興兆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13年第1期102-116,共15页
胡厚宣先生在研究卜辭地名的命名之義時曾謂:'……林■■杞杧析桘柳栗臬■梌或即林木之區也……高丘陸陴或就地勢而名之也。河漢■■洛洒洹淮淡■涇■潢滳■潦澅澫濼灂■或就水道而名之也。'根據這些表示植被、地貌、河川的地... 胡厚宣先生在研究卜辭地名的命名之義時曾謂:'……林■■杞杧析桘柳栗臬■梌或即林木之區也……高丘陸陴或就地勢而名之也。河漢■■洛洒洹淮淡■涇■潢滳■潦澅澫濼灂■或就水道而名之也。'根據這些表示植被、地貌、河川的地名用字之形義而言其地之山水物象,多有確然不爽者。這提示我們可以由文字形義的角度考察商代的自然地理景觀。對於商代地理類型劃分和地理專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 地理 景觀 先生 形義 地名
下载PDF
楚系墓葬用俎類型與楚簡遣策所見禮俎的名物辨析
12
作者 向明文 《简帛研究》 2022年第1期100-115,共16页
楚系墓葬用俎類型包括兩大類,共計13型(含亞型),其中11型可與楚簡遣策記載的六種俎名進行名物辨析。通過分析可知,遣策中的六種俎在形制上各具特色,且區别較爲明顯。其中,柤俎的主要特徵爲四柱足和足下無跗,并無寬窄面之分。橛(梡)俎的... 楚系墓葬用俎類型包括兩大類,共計13型(含亞型),其中11型可與楚簡遣策記載的六種俎名進行名物辨析。通過分析可知,遣策中的六種俎在形制上各具特色,且區别較爲明顯。其中,柤俎的主要特徵爲四柱足和足下無跗,并無寬窄面之分。橛(梡)俎的主要特徵爲寬面和柱足有跗,與柱足數量多少并無關係。□俎的主要特徵爲窄面和柱足有跗,也與柱足數量多少并無關係。皇俎的主要特徵爲窄面無立板、板足和有彩繪裝飾。小房俎的主要特徵爲寬面無立板、板足和有彩繪裝飾。大房俎的主要特徵爲寬面有立板、板足和有彩繪裝飾。板足有無横側板并非區分皇俎與非皇俎、小房俎與非小房俎、大房俎與非大房俎的標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化 名物辨析
下载PDF
『源氏物語』の方法——類型の継承と創造
13
作者 張龍妹 《日本学研究》 1998年第1期176-191,共16页
关键词 物語 方法 源氏
原文传递
日本語の<主観性>をめぐって 被引量:4
14
作者 池上嘉彦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9年第5期11-18,共8页
日本語は<主観的>な言語である、という言説をめぐって、いくつかの言語的特徴がその指標として取りあげられ、論じられる際、<主観的>、<客観的>という特徴づけに関してかなり恣意的な断定やそこから生じる混乱が見... 日本語は<主観的>な言語である、という言説をめぐって、いくつかの言語的特徴がその指標として取りあげられ、論じられる際、<主観的>、<客観的>という特徴づけに関してかなり恣意的な断定やそこから生じる混乱が見かけられる。本論では、その種の問題は話者の特徴的な振舞い方のレベルで論じる方が遥かに有効であり、より有意義で射程のより広い洞察の得られることを論じ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合一 主客上立 主観的把握 客観的把握 言語
原文传递
詞尾和句尾“了”的分析模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陳前瑞 胡亞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5年第1期77-92,共16页
本文概括了詞尾"了"和句尾"了"的四種分析模式,即時態助詞與語氣詞、動態與事態助詞、詞尾和句尾"了"、完整體和完成體模式,分析了四種模式各自的得失並進行了比較。在以往四種模式的總結和集成之下,本... 本文概括了詞尾"了"和句尾"了"的四種分析模式,即時態助詞與語氣詞、動態與事態助詞、詞尾和句尾"了"、完整體和完成體模式,分析了四種模式各自的得失並進行了比較。在以往四種模式的總結和集成之下,本文擬採用類型學的多功能模式分析"了"的時體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尾“了” 詞尾“了” 完成體 完整體 多功能
原文传递
上古漢語中後期時間副詞“既、已”的用法演變
16
作者 張赬 孫品健 《汉语史学报》 2020年第1期84-95,共12页
"既、已"是上古漢語的一對用法相近的時間副詞,對它們的具體語法意義、影響"既VP、已VP"獨立成句的因素、"已"代替"既"的具體過程等存有争議。本文窮盡考察了春秋戰國時期的五部文獻,從謂詞的... "既、已"是上古漢語的一對用法相近的時間副詞,對它們的具體語法意義、影響"既VP、已VP"獨立成句的因素、"已"代替"既"的具體過程等存有争議。本文窮盡考察了春秋戰國時期的五部文獻,從謂詞的情狀類型、句子表述的事件類型、句子的叙述類型、與時制的關係等方面分析"既、已"用例。指出它們都兼有完成體、完整體的用法,但在戰國後期只有完整體用法,謂詞特點是影響"既VP、已VP"獨立成句的主要因素,通過謂詞的擴展,"已"逐漸取代"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成體 完整體 謂詞情狀 事件 叙述
原文传递
“天下歸仁”:梁漱溟與世界歷史進程的儒家叙事 被引量:2
17
作者 陳贇 《中国文化》 2021年第1期162-180,共19页
在梁漱溟撰作《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的1920年代,以黑格爾爲代表的西方世界歷史哲學思辨已經以不同方式傳入中國,中國被視爲世界歷史的起點而因此被剥奪了世界歷史的意義,這一意識滲透在中國文明是静止與僵化文明的叙事中。梁漱溟從儒家... 在梁漱溟撰作《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的1920年代,以黑格爾爲代表的西方世界歷史哲學思辨已經以不同方式傳入中國,中國被視爲世界歷史的起點而因此被剥奪了世界歷史的意義,這一意識滲透在中國文明是静止與僵化文明的叙事中。梁漱溟從儒家思想視角"翻轉"西方的世界歷史叙事,給出了世界歷史從西方進展到中國的方向,以給出中國文明的世界歷史意義。他不是從黑格爾式的自由理念出發,而是將世界歷史展開視爲"天下歸仁"的實現。這一套世界歷史叙事建基於中、西、印三種不同人生態度、三種基本問題與三大文明類型之相應結合的基礎上。印度的文明在梁漱溟的世界歷史叙事中雖然被置放在中國文明之後,但它本身却不是世界歷史的一個獨立階段,因爲由國家與文化等等構築的文明已經自我消解。梁漱溟之後的唐君毅與牟宗三等否定内嵌在梁漱溟歷史哲學叙事中的歷史終結,而以天下歸仁的太和世界直面縱向性的文明進展與横向性文明共生的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歸仁 世界歷史 梁漱溟 文明
原文传递
古代漢語詞彙中的語義參項及其歷時變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秀芳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8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我們把詞彙語義中對概念進行下位區分的語義要素稱爲'語義參項'。語義參項是語言將概念進行細緻區分時所選擇的維度。語義參項在不同語言中以及在同一語言的不同歷史時期可能存在差異。本文主要考察在漢語的歷史演變中動詞、名... 我們把詞彙語義中對概念進行下位區分的語義要素稱爲'語義參項'。語義參項是語言將概念進行細緻區分時所選擇的維度。語義參項在不同語言中以及在同一語言的不同歷史時期可能存在差異。本文主要考察在漢語的歷史演變中動詞、名詞和形容詞這三大主要實詞類在最常使用的語義參項上所發生的變化。我們發現有一些語義參項從古到今都比較普遍地被使用,而另一些語義參項則在歷時發展過程中變得較少被使用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語義參項 詞彙語義 語義演變 詞彙
原文传递
從語法化和類型學看吴語常熟話“V開”的功能——兼論漢語方言“V開”的功能演變類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丹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78-86,共9页
(1)吴語常熟話的"V開"有四類句法功能,其語法化途徑爲:(a)結果補語→(b)趨向補語→(c)動相補語→(d)準完成體標記。其中(c)、(d)階段的表現有别於北京話,值得注意。(2)通過觀察其他方言和語言中"開"用作完成體標記... (1)吴語常熟話的"V開"有四類句法功能,其語法化途徑爲:(a)結果補語→(b)趨向補語→(c)動相補語→(d)準完成體標記。其中(c)、(d)階段的表現有别於北京話,值得注意。(2)通過觀察其他方言和語言中"開"用作完成體標記的現象,本文説明了動詞性結構"V開"中的"開"從趨向補語到完成體標記的類型學意義。(3)結合北京、廣州等方言中"V開"的語法表現,文章還探討了漢語方言中"V開"的各種演變路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歷時演變 動相補語 語法化
原文传递
漢語詩律起源——證自沈約詩案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張洪明 《岭南学报》 2016年第2期93-124,共32页
永明詩歌,對中國學術史而言,其意義不僅在於詩歌史,它在文學史、文化史、語言史諸方面之影響,也非其它詩體所能匹配。論永明體,自然要談沈約聲律論。但沈氏學説究竟爲何,其論與其作關係怎樣,學界至今少有服衆之論。坊間相當流行的説法,... 永明詩歌,對中國學術史而言,其意義不僅在於詩歌史,它在文學史、文化史、語言史諸方面之影響,也非其它詩體所能匹配。論永明體,自然要談沈約聲律論。但沈氏學説究竟爲何,其論與其作關係怎樣,學界至今少有服衆之論。坊間相當流行的説法,其實問題不少。在此僅舉其犖犖大端,略説一二。學界普遍認爲,沈約首創'四聲八病',並將四聲分成平仄兩類,構成漢語近體詩平仄二元對立的聲律體系。梅維恒(Victor Mair)和梅祖麟(Tsu-lin Mei)則進一步主張,沈約是受梵詩格律影響而有'八病'之説、'平仄'之創。不過,讓人困惑的是,沈約及其他六朝詩人的創作實踐並不遵守這些規則。可見,漢語近體詩聲律的起源仍是一個不解之謎。本文就以下諸問題對沈約詩歌作一窮盡性研究,希冀解決這一謎團:(1)詩律的本質;(2)漢語格律詩的聲律模式;(3)漢律梵源説證僞;(4)漢詩格律如何由六朝律嬗變至唐朝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明體 格律詩 漢律梵源 聲律 病犯 格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