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破解四色猜想命题的切入点在哪里
1
作者 张尔光 《科技资讯》 2009年第32期217-219,共3页
本文运用逻辑推理和抽丝剥茧的方法,围绕"破解四色猜想命题的切入点在哪里"这个问题,循着"四色猜想命题的不可理解性的两个因素→排除图的需用颜色非决定性因素→图的面与面之间的关系及其理论依据"的思路进行层层... 本文运用逻辑推理和抽丝剥茧的方法,围绕"破解四色猜想命题的切入点在哪里"这个问题,循着"四色猜想命题的不可理解性的两个因素→排除图的需用颜色非决定性因素→图的面与面之间的关系及其理论依据"的思路进行层层分析证明,最后得出了"图的形成原理才是真正切入点"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色猜想 切入点 之间关系 组合 原理
下载PDF
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 被引量:75
2
作者 谢遐龄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3-82,共10页
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谢遐龄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旧式的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以“党的领导”和“民主集中制”整合中国社会为现代社会,近年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中国社会是否仍是伦理社会?先提出“中国社会市场化的限度... 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谢遐龄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旧式的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以“党的领导”和“民主集中制”整合中国社会为现代社会,近年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中国社会是否仍是伦理社会?先提出“中国社会市场化的限度”问题,以“当今世界两大社会力量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社会 理性主义 伦理社会 伦理关系 之间关系 西方社会 党群关系 主导性 党内关系 组织原则
原文传递
中国网络社团兴起的影响: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42
3
作者 熊光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5-70,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网络用户的增长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络社团大量兴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中国网络社团的兴起对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社团的兴起有利于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网络用户的增长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络社团大量兴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中国网络社团的兴起对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社团的兴起有利于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力量的均衡,有利于公民社会行为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团 网络政治 国家社会之间关系
下载PDF
立政关系法:宪法概念的新定义 被引量:24
4
作者 俞德鹏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0-45,共6页
本文认为传统的宪法定义未能揭示它的本质属性,作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文章认为宪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们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因而它的定义为“宪法是调整狭义政治关系即人们在参与、组织、争夺国家政权的活动中发生的人与人... 本文认为传统的宪法定义未能揭示它的本质属性,作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文章认为宪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们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因而它的定义为“宪法是调整狭义政治关系即人们在参与、组织、争夺国家政权的活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作者认为这个定义尽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很不完善,可以用“立政”一词来表示人们参与、组织、争夺国家政权的行为和活动,相应的社会关系便是“立政关系”。“立政”作为表示宪法中心内涵的一个重要概念,必然引出“立政关系”、“立政主体”、“立政权”、“立政方式”和“立政程序”等一系列相关的新概念。于是,作者将上述宪法定义进一步改为:“宪法是调整立政关系即人们在确立国家重要制度和决定国家重大事情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文章认为宪法定义为“立政法和立政关系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概念变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概念 独立调整对象 立政 宪法学体系 宪法本质属性 国家政权 政治关系 孙中山 之间关系 立法关系
下载PDF
伊恩·麦克尤恩其人其作 被引量:23
5
作者 蓝纯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4-28,共5页
在过去20年里,英国文坛涌现出很活跃的一批作家,他们的作品评论家们褒贬不一,但市场上畅销无阻。这批作家包括马丁·艾米斯(MartinAmis)、朱利安·巴恩斯(Ju-lianBarnes)、安吉拉·卡特(... 在过去20年里,英国文坛涌现出很活跃的一批作家,他们的作品评论家们褒贬不一,但市场上畅销无阻。这批作家包括马丁·艾米斯(MartinAmis)、朱利安·巴恩斯(Ju-lianBarnes)、安吉拉·卡特(AngelaCarter)、萨曼·拉什迪(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花园》 马丁·艾米斯 现代社会 愤怒青年 英国文学 作家 短篇小说集 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 之间关系
原文传递
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德述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6-63,共8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是孔子“仁”的思想的具体内容和表现,是揭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命题,同时也表明孔子对人的个体的主体意识有了深刻的见解。“所恶勿施”。“立人达人”的思想是建立在人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是孔子“仁”的思想的具体内容和表现,是揭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命题,同时也表明孔子对人的个体的主体意识有了深刻的见解。“所恶勿施”。“立人达人”的思想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之上的,不了解和研究人性,就不能有效的施政和实施管理。根据“所欲与施”和“所恶勿施”的原则,为政者要拖德教于民,拖仁政于人,施富裕于民,要给人们的灵魂建立一个家园。如果在国与国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以及日常的人与人之间都实践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那么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和谐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主体意识 孔子 为政者 之间关系 文化精神 领导者 己欲达而达人 被管理者
原文传递
生存论视野中的师生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鲍聪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1-73,154,共4页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师生关系成了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随着人类生存方式的改变,有必要从生存论的角度来认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结构分成两个部分内隐结构和外显结构。内隐结构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外显结构表现为...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师生关系成了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随着人类生存方式的改变,有必要从生存论的角度来认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结构分成两个部分内隐结构和外显结构。内隐结构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外显结构表现为教学关系、心理关系和伦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论 师生关系 之间关系
下载PDF
追求和谐宁静 向往安定和平──《布洛陀》价值观之三 被引量:9
8
作者 熊远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1-74,93,共5页
追求和谐宁静向往安定和平──《布洛陀》价值观之三熊远明《布洛陀》是著名的壮族创世神话,它以诗歌、散文故事等多种体裁广泛流传于壮族地区。《布洛陀》是一个古老的神话,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壮族的原始宗教、哲学思想、... 追求和谐宁静向往安定和平──《布洛陀》价值观之三熊远明《布洛陀》是著名的壮族创世神话,它以诗歌、散文故事等多种体裁广泛流传于壮族地区。《布洛陀》是一个古老的神话,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壮族的原始宗教、哲学思想、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氏族社会生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陀 价值观 壮族先民 壮族原始宗教 布洛陀经诗 “兵” 自然关系 生活环境 之间关系 伦理
下载PDF
论中国人社会行为的关系取向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伟民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0-195,共6页
中国人社会行为的取向问题是众多的社会心理学家、心理人类学家和跨文化心理学家多年来颇感兴趣并不断努力探索的一个问题。大体上说,社会心理学家就这个问题所做的专门研究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七十年代,心理人类学家就此所做的专门研究则... 中国人社会行为的取向问题是众多的社会心理学家、心理人类学家和跨文化心理学家多年来颇感兴趣并不断努力探索的一个问题。大体上说,社会心理学家就这个问题所做的专门研究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七十年代,心理人类学家就此所做的专门研究则可上推到本世纪五十年代,跨文化心理学家则是从本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不同文化比较研究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如果考虑到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联系、较接近或有交叉重叠的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的话,如关于国民性、民族性的研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研究,则上溯的起始年代更为久远,因而可以涵括在中国人社会行为取向研究这一范畴之内的研究和文献也更加繁多,浩如烟海。在当前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中国人社会行为取向的问题仍然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重要问题,这不仅是因为以往这方面的研究今天仍在继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社会 关系取向 物质生活资料 社会心理 生产活动 跨文化心理学 社会行为取向 之间关系 他人 交往互动
原文传递
“委质为巨”仪式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政凯 《史学集刊》 1987年第3期21-27,共7页
历史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各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确地把握这些关系,是阐明各个社会形态特征时不可缺少的。曾经广泛实行于西周、春秋时代的“委质为臣”制,就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统治阶级内部通过独特的方式建立的... 历史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各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确地把握这些关系,是阐明各个社会形态特征时不可缺少的。曾经广泛实行于西周、春秋时代的“委质为臣”制,就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统治阶级内部通过独特的方式建立的特殊关系。这一制度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仪式规章,一是政治隶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特征 之间关系 历史科学 社会发展 研究对象 春秋时代 社会条件 特殊关系 统治阶级 各阶段
下载PDF
宋明道学通论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友兰 《哲学研究》 1983年第2期61-63,共3页
道学,西方称之为新儒家。新儒学可以说是关于“人”的学问。它所讨论的大概都是关于“人”的问题,例如,人在宇宙间的地位和任务,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性和人的幸福。它的目的是要在人生的各种对立面中得到统一,简单地说... 道学,西方称之为新儒家。新儒学可以说是关于“人”的学问。它所讨论的大概都是关于“人”的问题,例如,人在宇宙间的地位和任务,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性和人的幸福。它的目的是要在人生的各种对立面中得到统一,简单地说就是对立面的统一。 一般地说,有两套基本的对立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道学 对立统一 人和自然关系 通论 之间关系 “人”问题 新儒学 幸福 新儒家 道学家
原文传递
从《酉阳杂俎》看神怪小说的真谛 被引量:3
12
作者 欧阳健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7-106,共10页
神怪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年代最为久远、数量最为丰富的以神怪鬼魅等非人世、非现实的事物为描写对象的作品,是先人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资源;可是,由于国人将“怪力乱神之事”视为“有损于己、无益于人”之文(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的... 神怪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年代最为久远、数量最为丰富的以神怪鬼魅等非人世、非现实的事物为描写对象的作品,是先人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资源;可是,由于国人将“怪力乱神之事”视为“有损于己、无益于人”之文(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的正统观念的影响,加之进入现代以来,人们更执定神怪小说是宗教迷信的产物,是唯心主义的怪诞谬说,神怪小说的真正价值,它对于弘扬中国民族优秀文化的深远意义,都没有得到起码的认识。 当然,在文史研究领域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怪小说 《酉阳杂俎》 自然关系 之间关系 中国文学史 大自然 神怪观 宗教迷信 《搜神记》 文化资源
下载PDF
诗可以群——中国古代友情诗探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明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30-135,共6页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友情与亲情、爱情三足鼎立,平分秋色。如果说亲情根源于血缘,爱情根源于“性”缘(两性之间的吸引力),那么,友情则是纯粹的“情”缘,联系人间真正友谊的惟一纽带是情感,这里拒绝其他任何非情感因素的介入。如...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友情与亲情、爱情三足鼎立,平分秋色。如果说亲情根源于血缘,爱情根源于“性”缘(两性之间的吸引力),那么,友情则是纯粹的“情”缘,联系人间真正友谊的惟一纽带是情感,这里拒绝其他任何非情感因素的介入。如果说亲情是一种天然的关系,是任何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送别诗 中国传统文化 李白杜甫 之间关系 《别董大》 《归园田居》 儒家文化 友谊 古代诗人
下载PDF
道德评价的选择与重塑──首都大学生道德观的纵向研究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庆龙 张明武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6-19,共4页
道德评价的选择与重塑──首都大学生道德观的纵向研究报告刘庆龙,张明武道德就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而所谓道德观是人们对上述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意义的评价。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大学生随着对传统价值观念和伦理... 道德评价的选择与重塑──首都大学生道德观的纵向研究报告刘庆龙,张明武道德就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而所谓道德观是人们对上述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意义的评价。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大学生随着对传统价值观念和伦理思想的批判与继承,道德观发生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道德观 道德评价 纵向研究 义利观 认识评价 个人本位 之间关系 道德状况 个人利益 利益关系
下载PDF
社会学笔谈注重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遐龄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前我国社会学研究有许多重要成绩,社会学的学科地位迅速提高并获得日益增强的声誉和吸引力。这是令人兴奋的。我国的社会学有广阔的前途,这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人们将越来越重视社会学,二是社会学自身有大量空白领域需要开拓。由... 目前我国社会学研究有许多重要成绩,社会学的学科地位迅速提高并获得日益增强的声誉和吸引力。这是令人兴奋的。我国的社会学有广阔的前途,这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人们将越来越重视社会学,二是社会学自身有大量空白领域需要开拓。由于重视实证研究,我国社会学在理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中国化 中国社会 哲学社会科学 政治语言 社会学研究 经济体制改革 理论研究 社会学理论 之间关系 学术语
原文传递
论中国古代功利主义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明华 黄晓众 《贵州文史丛刊》 1996年第4期8-12,共5页
关键词 功利主义思想 中国古代 物质利益 个人利益 之间关系 朴素唯物主义 重义轻利 墨子 交相利 中小地主
下载PDF
生态伦理调整的仍然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兼评西方生态伦理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照祥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0-41,共2页
生态伦理学,西方学术界称之为“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是关于人与自然的道德学说。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代表主要是法国学者施韦兹、美国学者莱奥波尔特和国际环境伦理学会主席、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罗尔斯顿。他们的主要观点是:... 生态伦理学,西方学术界称之为“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是关于人与自然的道德学说。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代表主要是法国学者施韦兹、美国学者莱奥波尔特和国际环境伦理学会主席、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罗尔斯顿。他们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应当像人类一样拥有道德地位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学 伦理关系 自然界 社会成员 内在价值 道德权利 自然关系 道德义务 之间关系 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论中华文化中和谐思想现代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来苏 《中华文化论坛》 1996年第3期90-93,共4页
论中华文化中和谐思想现代价值吴来苏一个合理社会,人们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重视社会和谐与社会道德、强调社会成员之间的秩序... 论中华文化中和谐思想现代价值吴来苏一个合理社会,人们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重视社会和谐与社会道德、强调社会成员之间的秩序关系等方面极为丰富的伦理思想,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和谐思想 现代化 自然和谐 利益主体 自然关系 孟子 社会 之间关系 现代价值
下载PDF
在活动和交往中发展儿童的社会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易群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4期18-20,共3页
新生儿呱呱坠地,尽管已经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但是此时他(她)还只具备人的自然属性与身心发展的潜在能力,是一个自然的人.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要经历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定职业技能。
关键词 儿童社会性发展 缺乏社会性 亲子关系 教师 儿童心理发展 学业成绩 自然属性 职业技能 之间关系 社会生活能力
下载PDF
传统仁学的生态伦理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焦国成 《森林与人类》 1995年第1期6-7,共2页
传统仁学的生态伦理意义焦国成发端于中国春秋时代的传统仁学,经儒家大力提倡、宋儒极力发挥、历代教育家的言传身教和政治家们的标榜、广大民众千百年来在生活实践中身体力行,遂成为中华民族所广泛认同和喜闻乐见的道德学说,仁也内... 传统仁学的生态伦理意义焦国成发端于中国春秋时代的传统仁学,经儒家大力提倡、宋儒极力发挥、历代教育家的言传身教和政治家们的标榜、广大民众千百年来在生活实践中身体力行,遂成为中华民族所广泛认同和喜闻乐见的道德学说,仁也内化为中国人的一种民族精神。在长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仁学 先秦儒家 之间关系 伦理道德 生生之德 自然 道德原则 天地生物之心 发展状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