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阻滞联合靶控输注技术在开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孔富姣 谢咏秋 +2 位作者 唐晓婷 刘帆 郭曲练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617-1620,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复合靶控输注技术在神经外科麻醉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因额颞顶部占位拟行病灶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R组于诱导前以0.5%罗哌卡因阻滞耳颞神经...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复合靶控输注技术在神经外科麻醉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因额颞顶部占位拟行病灶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R组于诱导前以0.5%罗哌卡因阻滞耳颞神经、眶上神经和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行,C组不进行神经阻滞.常规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后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脑电双频指数,以及丙泊酚与瑞芬太尼使用总量、拔管时间,术后2、6、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麻醉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均稳定,R组瑞芬太尼使用总量少于C组(t =11.10,P<0.01),但两组拔管时间、丙泊酚使用总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h和6 h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4.60,p<0.01).结论 神经阻滞复合靶控输注技术可减少颅脑手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神经外科手术 二异丙酚/投药和剂量 芬太尼/投药和剂量 麻醉 静脉/方法 输注泵 酰胺类/投药和剂量
原文传递
瑞捷-异丙酚静脉麻醉与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苏醒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范海鹏 赵鲁夕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60-461,共2页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TIVA)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ASAI-级,择期行全麻手术的病人50例,随机分成静吸复合组(C组)和全凭静脉组(T组),每组25例。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TIVA)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ASAI-级,择期行全麻手术的病人50例,随机分成静吸复合组(C组)和全凭静脉组(T组),每组25例。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同时观察病人拔管时的意识及躁动情况。结果:1两组病人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T组早于C组,病人离开手术室时的意识状态测试评分T组高于C组。2麻醉苏醒时间C组与手术时间有关,T组与手术时间无关.结论:与常规静吸复合麻醉相比较,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苏醒质量更优良,并与手术时间长短无关,同时可以减少手术室的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异氟醚/治疗应用 麻醉 静脉/方法 麻醉药 联用 @苏醒
下载PDF
下肢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于艳霞 《中国校医》 2015年第5期381-382,共2页
目的观察研究应用腰硬联合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下肢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麻醉方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验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者... 目的观察研究应用腰硬联合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下肢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麻醉方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验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临床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中血压和心率与对照组变化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总阻滞时间以及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作用,在麻醉应用中占有关键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科手术 麻醉 脊椎/方法 麻醉 硬膜外/方法 麻醉 静脉/方法 临床实验为主题/方法
原文传递
戊乙奎醚-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在结肠镜下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德峰 阎妮 +2 位作者 吴涛 张丽荣 安刚 《医药世界》 2009年第4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戊乙奎醚-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在结肠镜下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预行结肠镜下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A组(异丙酚+芬太尼)和B组(戊乙奎醚+异丙酚+芬太尼),各34例。A组予以丙泊酚1~2mg/kg... 目的:观察戊乙奎醚-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在结肠镜下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预行结肠镜下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A组(异丙酚+芬太尼)和B组(戊乙奎醚+异丙酚+芬太尼),各34例。A组予以丙泊酚1~2mg/kg及芬太尼1~2μg/kg静脉注射;B组予以戊乙奎醚0.02mg/kg、丙泊酚1~2mg/kg及芬太尼1~2μg/kg静脉注射。两组术中均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20~25ml/h及芬太尼2μg/h。直到患者进入浅睡眠状态,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进行肠镜检查或治疗。结果:镇痛效果、BP、HR、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及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头晕等不良反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B组芬太尼的用药总量显著低于A组(P<0.05),A组术中口腔分泌物增多的发病率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病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戊乙奎醚-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技术,由于其起效快、镇痛完善、苏醒迅速、不良反应较少等特点,可较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结肠镜下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手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外科学 电外科手术 麻醉 静脉/方法 二异丙酚/治疗应用 麻醉药 静脉/治疗应用 芬太尼/治疗应用 人类
原文传递
PICC导管两种封管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0
5
作者 吴雪兰 疏利珍 +1 位作者 杨敬平 夏黎民 《临床护理杂志》 2007年第3期67-68,共2页
目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两种封管方法进行临床比较。方法将74例行PICC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脉冲式SAS封管,观察组采用可来福无针密闭接头封管,对堵管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导管堵管发... 目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两种封管方法进行临床比较。方法将74例行PICC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脉冲式SAS封管,观察组采用可来福无针密闭接头封管,对堵管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导管堵管发生率,对照组为24.3%、观察组为21.6%,经χ2检验,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脉炎发生率,对照组为18.9%、观察组为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可来福无针密闭接头封管与脉冲式SAS封管效果比较,导管堵塞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方法
下载PDF
食管癌切除术病人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22
6
作者 邢玉英 张加强 +4 位作者 贾丽 张爱玉 刘华琴 高雁 邵晓敏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65-866,共2页
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是近几年中应用较多的静脉麻醉方法,两药的便携式TCI系统在国内已经用于临床(TCI-Ⅰ型靶控输注泵),但有关瑞芬太尼TCI合适靶浓度国内外报道不一[1-3].本研究拟通过比较食管癌切除术病人三种血浆靶浓度瑞... 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是近几年中应用较多的静脉麻醉方法,两药的便携式TCI系统在国内已经用于临床(TCI-Ⅰ型靶控输注泵),但有关瑞芬太尼TCI合适靶浓度国内外报道不一[1-3].本研究拟通过比较食管癌切除术病人三种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麻醉下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合适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靶控输注 食管癌切除术 瑞芬太尼 复合异丙酚 麻醉效果 靶浓度 病人 血浆儿茶酚胺 TCI系统 静脉麻醉方法
原文传递
中心静脉导管负压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7
作者 赵亚丽 孙圣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1378-1379,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加负压引流的方法(以下简称新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用新方法)与对照组(用常规法),比较2组疗效、气胸发生率、膜肥厚粘连发生率等情况。结...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加负压引流的方法(以下简称新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用新方法)与对照组(用常规法),比较2组疗效、气胸发生率、膜肥厚粘连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气胸和膜肥厚粘连发生率低。结论新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方法 引流术 结核 胸膜/治疗 胸腔积液/治疗
原文传递
全身麻醉-不同超声方法引导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4
8
作者 权哲峰 池萍 +3 位作者 李昕 马冬梅 罗超 张本厚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7-768,共2页
颈内静脉盲穿过程中常易发生出血、血肿、动脉穿刺、气胸、周围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其中出血和血肿最为常见。近年超声引导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机率,减少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 颈内静脉盲穿过程中常易发生出血、血肿、动脉穿刺、气胸、周围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其中出血和血肿最为常见。近年超声引导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机率,减少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方法目前有两种;短轴(横截面视图)方法和长轴(纵断面视图)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超声方法 引导技术 全身麻醉 相关并发症 患者 周围神经损伤 静脉穿刺方法
原文传递
静脉输液方法的改进与技巧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卓 李艳梅 《临床肺科杂志》 2005年第2期268-269,共2页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操作,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护理人员操作水平的高低及患者的治疗效果.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我们面对老年、体弱的病人或是特殊的药物时,运用常规静脉输液的方法往往觉得力不从心,经常会出现穿刺失败或引发...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操作,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护理人员操作水平的高低及患者的治疗效果.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我们面对老年、体弱的病人或是特殊的药物时,运用常规静脉输液的方法往往觉得力不从心,经常会出现穿刺失败或引发静脉炎而增加病人的痛苦.如果运用一些技巧并对常规穿刺方法加以改进,就会减少类似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方法 临床护理工作 基本操作 治疗效果 操作水平 护理人员 穿刺失败 穿刺方法 静脉 病人
下载PDF
两种不同PICC固定方法在接触性皮炎患者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10
作者 夏开萍 李旭英 +2 位作者 袁忠 林琴 魏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585-586,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固定方法在接触性皮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肿瘤化疗需进行PICC维护的60例伴有接触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固定方法在接触性皮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肿瘤化疗需进行PICC维护的60例伴有接触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联合使用3M皮肤保护膜、施乐辉IV3000(6cm×4cm)透明敷料及无菌纱布敷料固定导管;对照组使用无菌纱布敷料固定导管。比较两组导管脱出情况、导管回缩情况、接触性皮炎的痊愈情况以及新发皮炎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接触性皮炎痊愈情况、导管回缩与新发皮炎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脱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3M皮肤保护膜、施乐辉IV3000(6cm×4cm)透明敷料及无菌纱布敷料固定部分皮炎患者的PICC导管,优于单纯使用无菌纱布敷料固定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方法 导管 留置 皮炎 接触性
下载PDF
低创伤性静脉穿刺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金华 王玲 +2 位作者 潘晓雯 周生葵 陆南晓 《护理研究》 2005年第10B期2144-2145,共2页
关键词 静脉穿刺法 临床应用 低创伤性 血管损伤程度 护理技术操作 静脉输液穿刺 静脉穿刺方法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对疼痛和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美丽 武元甲 《家庭护士(专业版)》 2008年第3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静脉穿刺方法 穿刺成功率 疼痛程度 护理技术操作 实验室检查 护理工作者 临床治疗 护理人员
下载PDF
视锐5TM超声导引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盲穿法在晚期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贺芳 李蓉梅 车晓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1期2278-2280,共3页
【目的】探讨视锐5TM超声导引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与盲穿法在晚期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本院中医科收治的适合PICC的晚期肿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一采用纵向扩... 【目的】探讨视锐5TM超声导引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与盲穿法在晚期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本院中医科收治的适合PICC的晚期肿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一采用纵向扩皮法及规范化护理流程,根据其在治疗过程中选择的置管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视锐5TM超声导引下MST法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两组置管成功后患者穿刺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机械性静脉炎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局部感染这两种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视锐5TM超声导引下MST法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提高,术后并发症也相应减少,其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方法 肿瘤/护理 肿瘤/超声检查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静脉注射方法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蕊 于丽娟 陆佩欧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7年第9期2422-2423,共2页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治疗 静脉注射方法 直接静脉穿刺 功能测定 核医学科 给药方法 核素显像 静脉给药
下载PDF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英梅 《基层医学论坛》 2005年第12期1138-1139,共2页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化疗 外周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 静脉输注药物 静脉注射治疗 静脉输液方法 颈内静脉穿刺 静脉穿刺 给药途径
下载PDF
一种新的手背静脉分割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鲁周迅 张彬彬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5-28,共4页
手背静脉显示仪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医疗设备,但由于采集到的手背静脉图像质量对比度很低,迄今为止,此设备对静脉血管的提取仍不是很精确.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静脉提取方法,运用改进的直方图均衡化算法,结合NiBlack分割方法对图像... 手背静脉显示仪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医疗设备,但由于采集到的手背静脉图像质量对比度很低,迄今为止,此设备对静脉血管的提取仍不是很精确.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静脉提取方法,运用改进的直方图均衡化算法,结合NiBlack分割方法对图像进行静脉提取.通过仿真,与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算法(CLAHE)比较,分割效果上取得了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背静脉显示仪 新的静脉提取方法 静脉提取 NiBlack分割方法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肿瘤外科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年娇 颜映雪 方凤仙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3期404-405,共2页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 护理工作量 肿瘤外科 临床应用 静脉输液方法 危重病人抢救 肿瘤病人 中心静脉 营养支持 及时用药
下载PDF
3种头皮静脉穿刺手法在烧伤患儿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玉文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2期344-345,共2页
关键词 静脉穿刺手法 头皮静脉输液 烧伤患儿 静脉输液通道 头皮静脉穿刺 《护理学基础》 静脉输液方法 静脉输液穿刺
下载PDF
不同静脉采血方法导致溶血的比较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6
19
作者 侯二茹 《中外医疗》 2019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静脉采血方法导致溶血及护理对策。方法方便选取该院自2017年1—12月这段期间内接收诊治的行静脉采血的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40例采用真空采血法、40例采用采血针连接静脉留置针采血法、40例采用注射器连接...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静脉采血方法导致溶血及护理对策。方法方便选取该院自2017年1—12月这段期间内接收诊治的行静脉采血的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40例采用真空采血法、40例采用采血针连接静脉留置针采血法、40例采用注射器连接静脉留置针采血法,各纳入A、B、C组,3组在采血期间均严格按照护理相关规程实施护理,并在采血完成后立即将血液标本送检,观察比较3组血液标本的溶血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中有1例发生溶血,溶血发生率为2.5%;B组中有4例发生溶血,溶血发生率为10.0%;C组中有8例发生溶血,溶血发生率为20.0%;A组的溶血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87,P<0.05);A组的溶血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93,P<0.05);B组的溶血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5,P<0.05)。结论在静脉采血中采用真空采血法的溶血发生率最低,其次是采血针连接静脉留置针采血法,而注射器连接静脉留置针采血法的溶血发生率最高,但无论采用哪种静脉采血方法,若想尽量降低溶血发生率,提高血液标本的有效性,都需要在采血期间严格按照护理相关规程实施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静脉采血方法 溶血 护理对策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18例带Cuff的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庆梅 刘珍 赵淑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5656-5657,共2页
目的:探讨带Cu ff的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分析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中心静脉置管组与动静脉内瘘组血液透析效果。结果:置管成功率100%,使用12个月以上者15例,中心... 目的:探讨带Cu ff的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分析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中心静脉置管组与动静脉内瘘组血液透析效果。结果:置管成功率100%,使用12个月以上者15例,中心静脉置管组与动静脉内瘘组的透析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心功能不全不宜造瘘者,带Cu ff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敏感抗生素封管等治疗可延长留置双腔导管的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方法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方法 人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