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中华文明溯源中增进青年文化自信自强——以纪录片《何以中国》为例
1
作者 赖书慧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6-48,74,共4页
纪录片《何以中国》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系统性追溯了中华文明的根基、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历程,立意宏大、主题鲜明,自播出以来深受青年观众喜爱。纪录片通过搭建场景、情景演绎等影视化手段展示... 纪录片《何以中国》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系统性追溯了中华文明的根基、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历程,立意宏大、主题鲜明,自播出以来深受青年观众喜爱。纪录片通过搭建场景、情景演绎等影视化手段展示“何以中国”的重大主题,从源头上揭示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让观众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广大青年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为当代青年增强文化认同,增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重要视听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文化自信 《何以中国》 青年
原文传递
论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萌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2期102-104,共3页
以立德树人为重心,构建大思政格局,将高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整个过程,让学生有正确的“三观”、准确的政治站位、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评判、基本的文化素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新时代高等... 以立德树人为重心,构建大思政格局,将高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整个过程,让学生有正确的“三观”、准确的政治站位、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评判、基本的文化素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任务。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从思政理论课、实践课、网课和日常工作四个层面入手,在思政日常工作中,要以生为本解决学生个体问题,在答疑解惑过程中联系现实帮助学生内化思政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职 治教育 青年 实践
下载PDF
新时代地方师范院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教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3
作者 贺光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5期89-92,共4页
地方师范院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发展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迫切要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然而,地方师范院校... 地方师范院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发展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迫切要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然而,地方师范院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的教学价值认识不深刻、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不系统、思政课堂教学方法手段单一、部分教师教学语言能力不足。为此,应明确发展目标,合理设置课程;提升教学能力,夯实理论基础;更新教育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改进评价方式,提高育人质量等来推动地方师范院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教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地方师范 青年 教学发展 策略研究
下载PDF
以'网络妈妈'专题为例浅析青年思政网络专题策划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洛 《科技广场》 2004年第5期26-27,共2页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生存'已日益成为大学生们的主流生活方式,网络空间不断地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同时,由网络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网络的有害使用...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生存'已日益成为大学生们的主流生活方式,网络空间不断地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同时,由网络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网络的有害使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正确引导青年人合理使用网络成为社会各界探讨的新课题.本文旨在探讨以今视网的'网络妈妈'专题策划为代表的青年思政网络如何利用网络空间,发挥网络优势,净化网络文化,从而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妈妈 青年 网络专题策划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青年思政教育的话语困境及化解 被引量:10
5
作者 成俊敏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6-48,共3页
青年思政教育话语更加侧重于对青年进行政治层面的教育和指导,从而真正构建起一套立体化的政治语符号系统。在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内容建设、话语语境、话语传播以及话语倾向上都存在很多问题,这在根本上阻碍了青年政... 青年思政教育话语更加侧重于对青年进行政治层面的教育和指导,从而真正构建起一套立体化的政治语符号系统。在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内容建设、话语语境、话语传播以及话语倾向上都存在很多问题,这在根本上阻碍了青年政治修养的提升。文章立足于媒体视域下青年思政教育的话语困境,深究其背后的成因,并对青年思政教育话语困境的化解提供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青年教育 话语困境 化解
下载PDF
关于社会热点问题在青年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强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77-178,共2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与方式越来越先进,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信息时代中,人们对于社会上的热点事件会有一个更加直接、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热点问题也就给青年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与方式越来越先进,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信息时代中,人们对于社会上的热点事件会有一个更加直接、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热点问题也就给青年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影响,会对青年的价值取向产生很多影响。本文主要就社会热点问题在青年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进行分析,首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社会热点问题的内涵与特点,探讨了社会热点问题在青年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并为如何在青年思政教育工作中运用好社会热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够在今后的青年思政教育工作中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社会热点问题来推动青年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与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热点 青年教育 价值
下载PDF
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政治认同探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商存慧 蒲传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7-39,共3页
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核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尤其是青年思政课教师。要增强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认同,应结合政治认同的具体实践过程,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实践四个环节,促使青年思政课教... 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核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尤其是青年思政课教师。要增强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认同,应结合政治认同的具体实践过程,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实践四个环节,促使青年思政课教师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课教师 治认同
下载PDF
青年思政教师要在上好课中成长 被引量:1
8
作者 沈海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上好思政课确实不易。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都要努力做好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对青年教师来说,要想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就要从上好课开始。那... 上好思政课确实不易。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都要努力做好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对青年教师来说,要想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就要从上好课开始。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思政课呢?笔者在平时听评青年教师的思政课时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中探求改进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论课教师 青年教师 问题导向 青年教师 上好课 亲和力
下载PDF
提升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 被引量:6
9
作者 刘英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0,共2页
强化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不仅是提升办学水平的保障,对于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也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创新科研激励机制,引导青年思政课教师加强个人科研能力建设,提升科研团队组织管理水平,彰显青年思政课教师和教学团队的... 强化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不仅是提升办学水平的保障,对于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也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创新科研激励机制,引导青年思政课教师加强个人科研能力建设,提升科研团队组织管理水平,彰显青年思政课教师和教学团队的比较优势,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课教师 科研能力 木桶理论
原文传递
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志远 吴宏政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120,共6页
高校是青年学生价值观生成、道德观升华的重要阵地;青年学生是时代责任的继承者、担当者;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政课、培养高素质时代新人的关键所在。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高质量发展,全... 高校是青年学生价值观生成、道德观升华的重要阵地;青年学生是时代责任的继承者、担当者;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政课、培养高素质时代新人的关键所在。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体现。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明确目标导向,同时,要建构全环节的培训体系、全过程的体制机制、全方位的教学科研,以及营造全覆盖的成长环境四个优化路径,从而促进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青年课教师 师资队伍建设
下载PDF
高校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分析——基于湖北省部分高校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储昭海 《湘潮(理论版)》 2016年第5期54-55,共2页
高校青年思政教师是教师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员,其职业幸福感对高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影响。高校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如何,哪些因素对其职业幸福感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等,对这些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并进行深入分析,有利... 高校青年思政教师是教师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员,其职业幸福感对高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影响。高校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如何,哪些因素对其职业幸福感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等,对这些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并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提升高校青年思政教师对职业幸福感的认知,有助于为提升高校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感提供资料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高校 青年教师 职业幸福感
原文传递
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胜任力建构逻辑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盖逸馨 浩日娃 《北京教育(德育)》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思政课教师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坚力量,承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青年思政课教师作为我国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提升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胜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足新时代高... 思政课教师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坚力量,承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青年思政课教师作为我国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提升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胜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足新时代高校变化与发展,探究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潜在增长力和阶段性瓶颈,探赜青年思政课教师胜任力建构逻辑及框架,并从系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优化育人核心素养和优先培育终身学习能力三方面提出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提升路径,以期为建强培优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青年课教师 胜任力
原文传递
我国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基于CSSCI等文献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艳艳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3期94-100,共7页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主题词为“青年思政课教师”的CSSCI等中文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主要起步于2008年,截至目前经历了初步探索时期、全面发展时期、高产爆发时期、继续深化时期等四个研究阶段。该问题理论研究与时俱进...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主题词为“青年思政课教师”的CSSCI等中文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主要起步于2008年,截至目前经历了初步探索时期、全面发展时期、高产爆发时期、继续深化时期等四个研究阶段。该问题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研究热点丰富多元,研究领域持续深化,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等方面;文献数量持续增长,理论研究、独立研究篇幅占比较高。由此,需进一步强化“青年思政课教师”主题的实证性研究主观性研究、合作性研究、持续性研究,从而拓展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研究的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课教师 热点前沿 CiteSpace软件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育人能力建设:意义、困境及破解之道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婷婷 《高教学刊》 2024年第S01期155-160,共6页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普遍呈现年轻化趋势,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拥有更多新鲜血液的同时,同样面临着青年教师育人能力不足的问题。育人能力提升有其现实意义,分析困境提出育人能力提升的破解之道,通过师德育人,明确青年思政课教师...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普遍呈现年轻化趋势,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拥有更多新鲜血液的同时,同样面临着青年教师育人能力不足的问题。育人能力提升有其现实意义,分析困境提出育人能力提升的破解之道,通过师德育人,明确青年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通过思想育人,提高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机制育人,提供育人的保障和外生动力;通过数字育人,落实“三全育人”改革路径;通过评价育人,健全育人导向式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课教师 育人能力 评价模型 评价体系 改革路径
下载PDF
问道·明道·信道·传道: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成长之我见 被引量:3
15
作者 巩永丹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2023年第1期114-122,共9页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是我们党立德树人伟大事业薪火永续的“生力军”和“接棒人”。青年思政课教师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建功立业,成长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必须要从“外缘人”转变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是我们党立德树人伟大事业薪火永续的“生力军”和“接棒人”。青年思政课教师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建功立业,成长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必须要从“外缘人”转变为“学科人”。具体来说,要善于“问道”,筑牢学科“基础盘”;要勤于“明道”,强化科研“基本功”;要严于“信道”,厚植信仰“力量源”;要精于“传道”,练就教学“基本法”。其中,“问道”“明道”“信道”是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立身之本,“传道”则是立功之举。青年思政课教师只有“立”住“身”,才能“立”好“功”,进而才能“立”好“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课教师 成长路径 立德树人
原文传递
如何讲好一堂“有用”的思政课
16
作者 许子威 许革 《精神文明导刊》 2024年第3期39-40,共2页
在一堂思政课的期末教学评价中,深圳技术大学青年思政课教师李宏宇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名学生写道:我本来是带着高数作业来的,以为是一堂“水”课,没想到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引经据典、针砭时弊,整堂课作业本都没打开。
关键词 风趣幽默 青年课教师 教学评价 作业本 引经据典 高数 针砭时弊
原文传递
农村青年思政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7
作者 李慧娜 赵兰婷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1期183-185,共3页
农村青年的思政教育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营造了社会环境、加强了文化内驱力和增强人才引力的的同时,开创了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推进了农村经济文明建设。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件长期持久的大事,要让党的理论方针政... 农村青年的思政教育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营造了社会环境、加强了文化内驱力和增强人才引力的的同时,开创了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推进了农村经济文明建设。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件长期持久的大事,要让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真正走进农村青年的心里并转换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使农村青年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和开拓者,真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青年 青年教育 农村经济 乡村振兴
下载PDF
青年教师的备课成长之路
18
作者 谢开龙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25期76-78,共3页
上好高中思政课,备课是关键一环。青年教师作为发挥高中思政课价值的主力军,应抓住专业成长关键期,以备课为契机,夯实个人基本素养,做好稳扎稳打稳步提高;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实现多面发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立足自身实际,避免陷... 上好高中思政课,备课是关键一环。青年教师作为发挥高中思政课价值的主力军,应抓住专业成长关键期,以备课为契机,夯实个人基本素养,做好稳扎稳打稳步提高;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实现多面发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立足自身实际,避免陷入模仿的误区,在备课天地里深耕耘、勤收获。借力发力学生参与备课,重内容创形式实现高质量备课,完成蜕变与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教师 备课 专业成长
下载PDF
关于提升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19
作者 李丽然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2期188-190,共3页
本文探讨了如何提升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教学实效性。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学生参与及反馈机制,以及加强资源支持与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旨在提高青年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发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优化、教师... 本文探讨了如何提升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教学实效性。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学生参与及反馈机制,以及加强资源支持与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旨在提高青年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发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优化、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学生参与及反馈机制的建设以及资源支持与管理的改进,对于提升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教学实效性 教师素养 学生参与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青年思政教育探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丽艳 郑延峰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6-101,共6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青年思政教育符合新时代青年的发展特点,顺应新时代青年思政教育的现实需要,为高校青年思政教育指明方向。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基本原则融入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青年思政教育符合新时代青年的发展特点,顺应新时代青年思政教育的现实需要,为高校青年思政教育指明方向。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基本原则融入青年思政教育,遵循党对青年工作的全面领导、运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和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中国精神等现实要求,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结合地方特色的思政元素,培养实干担当的时代青年,不断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青年教育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