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4篇文章
< 1 2 2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露天煤矿开采工艺发展状况综述 被引量:92
1
作者 姬长生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7-300,共4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露天开采工艺的发展过程,建国初期主要以単斗铁道工艺为主发展至1980年代以来转向以単斗汽车工艺为主,半连续开采工艺、综合开采工艺、拉斗铲倒堆工艺等目前各种露天开采主流工艺并存局面的特点和采用的主要采掘、运...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露天开采工艺的发展过程,建国初期主要以単斗铁道工艺为主发展至1980年代以来转向以単斗汽车工艺为主,半连续开采工艺、综合开采工艺、拉斗铲倒堆工艺等目前各种露天开采主流工艺并存局面的特点和采用的主要采掘、运输设备.介绍了当前我国露天煤矿开采工艺的主要特点、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开采工艺系统 综述
下载PDF
准东煤田露天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87
2
作者 刘巍 杨建军 +2 位作者 汪君 王果 曹月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38-1945,共8页
为研究准东煤田露天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了研究区Zn、Cu、Cr、Pb、Hg和As这6种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准东矿区土壤重金属进行评价,并利用分层比较、降尘法以及距离分析,... 为研究准东煤田露天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了研究区Zn、Cu、Cr、Pb、Hg和As这6种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准东矿区土壤重金属进行评价,并利用分层比较、降尘法以及距离分析,结合统计分析法对金属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环境质量Ⅰ级标准相比,As超标最严重,Cr次之,Hg、Cu超标率较小,Zn、Pb未检出超限;以环境质量Ⅰ级标准为评价依据,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总体处于轻度污染水平,单项污染指数依次为As(2.07)>Cr(0.95)>Cu(0.55)>Zn(0.48)>Hg(0.45)>Pb(0.38),除As为重度污染外,其他均为清洁水平;Hg的地质累积指数为1.14,为中度污染;研究区生态风险等级为中,主要贡献因子是Hg,生态危害系数为251.40;重金属来源分析表明:Pb在剖面中的变异性主要来自于煤炭燃烧或其他人为活动,Hg和As元素可能共同来源于煤炭燃烧的释放,距离矿区的远近不是影响重金属差异的主要因素,还可能与地形、坡向、风向等其他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污染 露天煤矿 来源分析 准东
原文传递
近水平露天煤矿端帮靠帮开采方式与剥采比研究 被引量:77
3
作者 才庆祥 周伟 +2 位作者 车兆学 刘勇 彭洪阁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3-747,共5页
运用露天采矿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端帮靠帮开采的基本方法、实现形式、基本条件以及靠帮开采的意义,给出了靠帮开采剥采比的概念;在单一煤层和复合煤层情况下,推导出了2种端帮靠帮开采方式的靠帮开采剥采比计算公式,建立了不同煤层厚度... 运用露天采矿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端帮靠帮开采的基本方法、实现形式、基本条件以及靠帮开采的意义,给出了靠帮开采剥采比的概念;在单一煤层和复合煤层情况下,推导出了2种端帮靠帮开采方式的靠帮开采剥采比计算公式,建立了不同煤层厚度和覆盖物厚度对靠帮开采剥采比影响趋势预测的数学模型和图示方法.结果表明:在近水平露天煤矿实施端帮靠帮开采,可以降低剥采比,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丰富了露天开采方法与设计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剥采比 端帮靠帮开采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重构土壤颗粒组成的多重分形特征 被引量:62
4
作者 王金满 张萌 +2 位作者 白中科 杨睿璇 郭凌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0-238,共9页
排土场复垦土壤是由人为方式通过不同重构工艺构成的复杂整体,其由不同颗粒组成、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特性,其核心工作是重构一个适合植被生长的土壤结构。为了更好地对排土场重构土壤结构进行定量表征,该文通过引入土壤多重分形理论,对山... 排土场复垦土壤是由人为方式通过不同重构工艺构成的复杂整体,其由不同颗粒组成、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特性,其核心工作是重构一个适合植被生长的土壤结构。为了更好地对排土场重构土壤结构进行定量表征,该文通过引入土壤多重分形理论,对山西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4种重构土壤方案(含砾石黄土母质覆盖、含煤矸石黄土覆盖、全黄土母质覆盖、含料姜土黄土覆盖)的2 mm以下土壤粒径分布进行了多重分形参数计算,计算参数包括广义维数谱D(q)、多重分形奇异性指数α(q)以及多重分形谱函数f(α(q))等,并对不同分形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算。通过研究发现:该研究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重构土壤颗粒组成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D(0)、D(1)、D(1)/D(0)、Δα和Δf反映了土壤颗粒分布的非均匀质特征;该研究区黄土重构剖面的土壤粒径分布范围较小、测度集中程度较高、离散程度较小,土壤粒径组成非均匀性低;多重分形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简化选择D(0)、D(1)/D(0)和Δα或D(0)、D(1)和Δf 3个参数实现对黄土区重构土壤颗粒组成分布的定量表征;黄土重构剖面0~90 cm内土壤多重分形参数变化明显,黄土区表层土壤覆盖厚度应在90 cm以上,煤矸石和砾石对重构土壤颗粒的离散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应排弃在90 cm以下土层。该研究可为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以及重构土壤质量的量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壤 重构 露天煤矿 多重分形特征 黄土区
下载PDF
不同复垦模式及复垦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61
5
作者 樊文华 白中科 +2 位作者 李慧峰 乔俊耀 许建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0-336,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对复垦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下和原地貌(对照)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3种微生物的数量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微... 为了研究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对复垦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下和原地貌(对照)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3种微生物的数量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微生物总数来看,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微生物总数呈增加的趋势,复垦13a的土壤微生物总数达到了624.35×105~1448.19×105cfu/g,平均可达1183.01×105cfu/g(除自燃地外),最高的和原地貌已相当。2)在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模式复垦地0~20cm表层土壤微生物三大类区系组成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95%以上),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3)不同复垦植被配置方式对复垦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作用不同。在同一地点不同复垦模式复垦7a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是紫穗槐>沙枣>沙棘。不同复垦模式复垦13a,从微生物角度评价它们的生态效益是:云杉×油松×落叶松>刺槐×油松×榆树>刺槐×柠条>冰草×刺槐×柠条。4)从土壤微生物与复垦土壤养分的相关系数来看,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复垦模式 复垦年限 露天煤矿
下载PDF
我国露天煤矿开采技术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59
6
作者 李浩荡 佘长超 +1 位作者 周永利 黄玉凯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35,共12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露天煤矿开采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基于露天煤矿开采技术最新资料和2019年国家能源局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公告,从规模、数量、能力、分布以及开发主体等方面归纳了我国露天煤矿发展现状,具有数量少能力大、超大型为主、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露天煤矿开采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基于露天煤矿开采技术最新资料和2019年国家能源局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公告,从规模、数量、能力、分布以及开发主体等方面归纳了我国露天煤矿发展现状,具有数量少能力大、超大型为主、开发集中度高3个特点。从基础理论、开采工艺、装备水平、信息智能、安全生产、生态恢复等6个方面露天煤矿先进采矿技术,同时对剥采比、边坡失稳、绿色开采3个方面,阐述了现有开采工艺在转向协调开采、运输优化、高效爆破、陡帮端帮开采等方面应用现状,分析了采装、运输等装备研发应用及国产化、大型化技术情况,开发并应用了卡车智能调度、CI-IDS生产管理、轮胎全寿命管理、疏干智能排水、智能爆破等6套信息智能系统,总结了边坡滑坡、运输事故、小煤窑采空区塌陷、水害等4大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从绿色开发、生态修复、综合整治、采复一体、地貌重建、干雾抑尘等6个方面综述了绿色矿山建设技术成果,并结合当前实际,提出我国政策与发展不同步、开采模式相对单一、开采技术发展不平衡、大型关键设备及零配件仍依赖进口、高效露天开采工艺应用较少、恢复生态原貌技术尚不成熟、重大灾害治理技术仍需突破的7个问题。最后,对我国露天煤矿高质量发展提出了5点新认识:探索露天煤矿一矿多坑、井露联合开发开采新模式,研发吊斗铲、无人卡车、大型破碎机等采剥运破高端智能装备为建设智慧矿山提供支撑,创新保障人机安全的安全高效生产新技术,创建全程绿色开采、损伤鉴定、原貌恢复等绿色矿山成套技术体系,同时要建立专业化运营队伍及培养职业开采人员,加快实现我国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开采装备 智能化技术 绿色矿山
下载PDF
黑岱沟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规划研究 被引量:49
7
作者 王志宏 刘志斌 陈建平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03年第1期19-21,共3页
依据黑岱沟露天矿区的自然条件及露天矿的开采工艺和现状,提出了黑岱沟露天矿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原则和方法,对排土场和采场的生态重建和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作出了具体的规划。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开采工艺 排土场 采场
下载PDF
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8
作者 黄元仿 张世文 +2 位作者 张立平 张红艳 李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82,共11页
露天煤矿开采损毁大量土地资源,同时引发植被受损、景观结构功能遭到破坏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矿区可持续发展乃至区域生态安全的重大隐患。土地复垦是对损毁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露天煤矿开采损毁大量土地资源,同时引发植被受损、景观结构功能遭到破坏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矿区可持续发展乃至区域生态安全的重大隐患。土地复垦是对损毁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也是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过程。因此,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研究对促进矿区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内涵和研究热点,以及露天煤矿开采复垦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扰动与恢复特征,重点阐述了露天煤矿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多样性调查、监测和评价以及受损评估和预测研究进展。同时,重点论述了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生物多样性恢复中的土壤生境再造、植被重建以及复垦土地景观结构与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阐释了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的相关法规政策。最后展望了未来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领域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推动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露天煤矿 土地复垦 土壤生境再造 植被重建
下载PDF
我国露天煤矿智能化发展现状及重点问题分析 被引量:55
9
作者 孙健东 张瑞新 +4 位作者 贾宏军 贺希格图 王韬 程鹏 马新根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22,共7页
为了推动我国露天煤矿的安全、高效、经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内外露天矿山智能化发展现状,从露天矿山自动化装备及系统的大范围应用、信息化数据链的集成、数据处理和决策、生产设计智能化与矿山工程设计-施工的一体化管控五个... 为了推动我国露天煤矿的安全、高效、经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内外露天矿山智能化发展现状,从露天矿山自动化装备及系统的大范围应用、信息化数据链的集成、数据处理和决策、生产设计智能化与矿山工程设计-施工的一体化管控五个方面研究了当前露天矿山智能化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当前我国露天煤矿智能化规划工作中面临的重点问题,即:露天矿山智能化的概念与内涵较为模糊、智能化改造涉及的规划内容、实施途径等尚未体系化、专业学科交叉中存在知识壁垒、缺乏合理的"投入-产出"评价标准、缺乏各规划内容优先级的决策依据。为解决上述存在的关键问题,分别从露天矿山智能化知识图谱的构建研究、矿山合理智慧程度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规划内容优先级的决策方法研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关键问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智能化 信息化 数字矿山
下载PDF
我国大型露天煤矿若干生产工艺问题分析 被引量:51
10
作者 尚涛 才庆祥 +1 位作者 张幼蒂 李克民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对我国大型露天煤矿近些年出现并引起重视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将土地复垦纳入采矿工程中来实现"边开采、边复垦"的一体化作业,以缩短复垦周期和提高土地复垦率是我国大型露天煤矿区今后开展地土复垦工作... 对我国大型露天煤矿近些年出现并引起重视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将土地复垦纳入采矿工程中来实现"边开采、边复垦"的一体化作业,以缩短复垦周期和提高土地复垦率是我国大型露天煤矿区今后开展地土复垦工作的关键;采用地下台阶式开采法回采露天矿端帮煤可大大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和矿山经济效益;我国已经或将要开发的适宜露开天采的大型、特大型煤矿中,拉斗铲倒剥离工艺应用的条件已经具备,在这些矿区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对该工艺给予重视,大胆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矿区 拉斗铲 开采 采矿工程 回采 露天 中国 复垦工作 土地复垦
下载PDF
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案例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白中科 左寻 +3 位作者 郭青霞 王改玲 张前进 魏忠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8-121,共4页
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目前尚无明确的规范。根据 14年的土地复垦技术研究和工程实施的实践 ,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2 0 0 0~ 2 0 10年的土地复垦规划为例 ,重点探讨了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所涉及的关键问题 :( 1)规划编制的法... 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目前尚无明确的规范。根据 14年的土地复垦技术研究和工程实施的实践 ,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2 0 0 0~ 2 0 10年的土地复垦规划为例 ,重点探讨了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所涉及的关键问题 :( 1)规划编制的法律依据和技术依据 ;( 2 )规划编制的服务年限、范围及深度 ;( 3 )规划区土地破坏状况及其预测 ;( 4 )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 5 )土地复垦规划的具体方案 ;( 6)复垦规划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提出的论点可适用于工矿区剧烈扰动地貌待复垦土地规划和已复垦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土地复垦 规划 露天煤矿
下载PDF
露天煤矿边坡中软弱夹层的蠕动变形特性分析 被引量:34
12
作者 芮勇勤 徐小荷 +3 位作者 马新民 霍启元 张幼蒂 周昌寿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12-614,共3页
软弱夹层非线性蠕动变形特征分析,明确了其力学强度的变化、本构关系的非线性特征·根据老化理论提出了软弱夹层的一般流变方程,确定由等速蠕变向加速蠕变过渡的临界应变量作为破坏时刻的破坏应变量,从而建立长期抗剪强度与应力... 软弱夹层非线性蠕动变形特征分析,明确了其力学强度的变化、本构关系的非线性特征·根据老化理论提出了软弱夹层的一般流变方程,确定由等速蠕变向加速蠕变过渡的临界应变量作为破坏时刻的破坏应变量,从而建立长期抗剪强度与应力作用时间变化的关系,对于非稳定蠕动变形,等速蠕变阶段的应变速率与剪应力超过长期极限强度的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软弱夹层 蠕动变形特性 边坡
下载PDF
大型露天煤矿采区转向方式研究 被引量:44
13
作者 才庆祥 姬长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5-49,共5页
依据安家岭露天煤矿实际,提出了可行的采区转向方案,通过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确定最佳采区转向方式,保证露天矿从一个采区向另一个采区过渡时期矿山生产的正常接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结论对类似矿山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露天 采区 剥采比 露天煤矿 采矿
下载PDF
中国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退化土地生态重建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白中科 李晋川 +5 位作者 王文英 丁新启 柴书杰 陈建军 卢崇恩 赵景逵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0年第4期1-4,共4页
本矿生态系统演变分为生态系统破损阶段、生态系统雏形建立阶段和生态系统动态平衡阶段 ;生态受损引发因子包括土地挖损、土地压占、土地占用和土地污染 ;生态重建的实质为土壤再造、植被重建和耕地恢复 ;生态重建的关键技术包括排土场... 本矿生态系统演变分为生态系统破损阶段、生态系统雏形建立阶段和生态系统动态平衡阶段 ;生态受损引发因子包括土地挖损、土地压占、土地占用和土地污染 ;生态重建的实质为土壤再造、植被重建和耕地恢复 ;生态重建的关键技术包括排土场的设计、有毒物质的消除、黄土的覆盖、侵蚀的控制、植物筛选与配置、施肥管理等 ;其重建后的生态优于采矿前的原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退化土地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山西
下载PDF
准格尔煤田露天矿植被恢复的研究——排土场植被自然恢复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38
15
作者 李青丰 曹江营 +3 位作者 张树礼 薛玲 李利平 秦梅枝 《中国草地》 CSCD 1997年第2期23-25,66,共4页
对露天煤矿排土场上植被的自然恢复进行了研究,观察分析了排土场上植物自然侵入过程中所形成的先锋植被的种属构成及群落特点等,并对当地原生植被和新形成的植被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煤矿剥离生土上的植被自然恢复是一个漫... 对露天煤矿排土场上植被的自然恢复进行了研究,观察分析了排土场上植物自然侵入过程中所形成的先锋植被的种属构成及群落特点等,并对当地原生植被和新形成的植被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煤矿剥离生土上的植被自然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形成的植被质量低劣;人工种草是保护矿山环境的必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植被恢复 土地复垦
原文传递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剧烈扰动土地生态重建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白中科 王文英 +1 位作者 李晋川 卢崇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621-626,共6页
采用调查、类比、室内模拟和野外试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1991~1995年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土地扰动特征和生态重建适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有地层被100~150m的岩土混乱排弃层所代替,形成了典型的人工松散堆... 采用调查、类比、室内模拟和野外试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1991~1995年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土地扰动特征和生态重建适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有地层被100~150m的岩土混乱排弃层所代替,形成了典型的人工松散堆积地貌———排土场;原有地面形态被平盘与边坡相间的梯状地形所代替,5~10年间非均匀沉降剧烈,边坡不稳;原有地表土壤被黄土类母质和石砾状物质所代替,土体容重>1.6g·cm-3,根系穿透阻力30~60kg·cm-3,有机质含量<4.0g·kg-1;原有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土壤侵蚀模数>15000t·km-2·a-1,比原地貌大33%.生态重建适用技术体系包括5项工程复垦技术和3项生物复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露天煤矿 扰动土地 生态重建 复垦
下载PDF
平朔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李晋川 白中科 +3 位作者 柴书杰 岳建英 王文英 王宇宏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30-34,共5页
中国是煤炭资源开采大国,因采煤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的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并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露天采煤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体系,对探索适合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 中国是煤炭资源开采大国,因采煤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的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并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露天采煤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体系,对探索适合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基础理论,实现煤炭绿色开采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应用露天采矿、土壤学、生态学、植物学、地质学、地理学、农学、水土保持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方法,对平朔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进行20余年的系统研究,初步形成适合黄土高原类似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相关技术体系,包括矿区生态系统受损分析、生态重建障碍因子分析、人工生态系统重建规划与设计、土地重塑工艺、土壤重构工艺和植被重建工艺,并提出平朔矿区重建人工生态系统将引伸今后研究的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生态重建 土地复垦
下载PDF
基于CT分析露天煤矿复垦年限对土壤有效孔隙数量和孔隙度的影响 被引量:40
18
作者 王金满 郭凌俐 +2 位作者 白中科 秦倩 吕春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9-236,共8页
露天煤矿排土场由于排土过程中大型机械压实等作用会对土壤的孔隙结构产生影响,重构适合于植被生长的土壤孔隙结构是排土场土地复垦的重要工作。为对排土场重构土壤孔隙结构进行定量分析,该文采用高精度无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山... 露天煤矿排土场由于排土过程中大型机械压实等作用会对土壤的孔隙结构产生影响,重构适合于植被生长的土壤孔隙结构是排土场土地复垦的重要工作。为对排土场重构土壤孔隙结构进行定量分析,该文采用高精度无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山西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平台全黄土母质覆盖的不同复垦年限(0、20、23 a)以及原地貌的土壤进行分层扫描成像,并利用Photoshop和Arcgis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探讨了排土和复垦对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的影响,分析了排土场重构土壤大、中和小孔隙的变化。结果表明:原地貌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最大,其次是复垦23和20 a的土壤,排土后未复垦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最小。采矿和排土等活动由于大型机械压实作用降低了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尤其是大孔隙数量和大孔隙度;土地复垦对增加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过程比较缓慢。采矿和排土等活动对表层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的影响要高于底层土壤。该研究可为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重构土壤结构的优化与土地复垦措施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壤 孔隙度 露天煤矿 黄土区 CT扫描
下载PDF
中国露天煤矿发展现状 被引量:39
19
作者 赵红泽 甄选 厉美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5,34,共5页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露天煤矿在煤矿开采中的比例也逐步增大,进而露天煤矿的开采及开发模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论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露天煤矿数量、产能、开采工艺、开采装备、产业发展等多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与统...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露天煤矿在煤矿开采中的比例也逐步增大,进而露天煤矿的开采及开发模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论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露天煤矿数量、产能、开采工艺、开采装备、产业发展等多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与统计研究了我国露天煤矿发展现状,进而得出我国露天煤矿开采目前主要以综合开采工艺为主,且具有规模大、效率高、设备大型化等特点;露天煤矿开发以循环经济为中心,以绿色开采为最终目的的发展模式。论文的研究对我国露天煤矿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开采工艺 循环经济 绿色开采
下载PDF
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下采动沉陷规律研究 被引量:34
20
作者 蓝航 李凤明 姚建国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2-486,共5页
为研究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下采动沉陷规律,结合平朔安家岭露天矿南排土场边坡的实例,采用FLAC3D程序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采用该程序内嵌FISH语言生成了台阶状边坡地表的移动和变形等值线,并分析了边坡受力特点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露天... 为研究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下采动沉陷规律,结合平朔安家岭露天矿南排土场边坡的实例,采用FLAC3D程序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采用该程序内嵌FISH语言生成了台阶状边坡地表的移动和变形等值线,并分析了边坡受力特点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露天煤矿台阶状边坡体的采动沉陷规律表现出很明显的“台阶”分布特点;台阶状边坡地表的移动范围比平地地表要小,但变形却更剧烈,且在各台阶平面处形成变形集中;台阶状边坡地表的水平变形仍然呈现出采空区中间受压,两端受拉的特点;台阶状边坡在地下开采扰动下的稳定性应考虑采空区的时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排土场边坡 采动沉陷 FLAC^3D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