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雨养条件下玉米穗位叶与产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国强 周吉 +4 位作者 路小芳 曹治彦 杨永强 徐萍 张正斌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28,共4页
华北地区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但该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玉米生育期内经常干旱缺水,雨养玉米已经成为节水农业发展的趋势。筛选简单易行的抗旱指标,对抗旱节水高产玉米品种的评价和选育有重要意义。在雨养水分亏缺条件下,对华北地区广泛... 华北地区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但该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玉米生育期内经常干旱缺水,雨养玉米已经成为节水农业发展的趋势。筛选简单易行的抗旱指标,对抗旱节水高产玉米品种的评价和选育有重要意义。在雨养水分亏缺条件下,对华北地区广泛种植的10个玉米品种穗位叶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10个参试品种中浚单20的叶面积中等、叶鲜重和叶干重较重,物质的转运能力较高,其产量最高,具有抗旱节水高产特性。穗位叶各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叶面积对叶干重的影响较大,穗位叶干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具有共线性关系。因此,建议将穗位叶干重作为雨养条件下品种鉴定及选育的指标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位叶 产量
原文传递
黄淮海平原雨养条件下冬小麦水分胁迫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明 武建军 +2 位作者 吕爱锋 赵林 何斌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7-432,共6页
雨养条件下的水分胁迫分析能够反映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下作物生长的水分环境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可为农业干旱管理及灌溉策略的实施提供依据,减少农业干旱的发生。本文在阐述EPIC(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 Model)作物生... 雨养条件下的水分胁迫分析能够反映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下作物生长的水分环境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可为农业干旱管理及灌溉策略的实施提供依据,减少农业干旱的发生。本文在阐述EPIC(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 Model)作物生长模型水分胁迫计算过程的基础上,模拟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在雨养条件下的生长过程,分析水分胁迫现象的时空分异。结果发现,研究区内自然降雨远不能满足冬小麦的正常生长,从水分胁迫现象发生时间上讲,雨养条件下在冬小麦生长期后段(5月中旬以后)水分胁迫现象较为严重,以5月下旬最为严重,重度水分胁迫发生频率高达48.2%;从区域分布上分析,冀鲁豫低洼平原区和山东丘陵农林区水分胁迫现象在整个研究时间段上均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作物生长模型 黄淮海平原
原文传递
不同栽培技术因子对雨养春玉米产量与氮素效率差异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玉军 姚凡云 +5 位作者 王丹 吕艳杰 刘小丹 王立春 王永军 李从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036-3047,共12页
【目的】探明不同产量水平模式中增(减)技术因子对玉米产量、养分效率的影响并明确其优先序,以期为不同生产水平玉米产量及氮素效率缩差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调研农户、高产高效和超高产3个产量水平的生产模式,确定了种植密... 【目的】探明不同产量水平模式中增(减)技术因子对玉米产量、养分效率的影响并明确其优先序,以期为不同生产水平玉米产量及氮素效率缩差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调研农户、高产高效和超高产3个产量水平的生产模式,确定了种植密度、耕作方式、氮素管理、品种是不同生产模式玉米产量与氮素效率提升的主要技术因子,在此基础上设置了超高产(SH)、高产高效(HH)和农户(FP)3个不同产量水平的综合管理技术模式,针对不同模式中的技术因子设计了裂区试验,以耕作方式为主区、品种为副区,氮肥管理为副副区、密度为副副副区,分析增(减)技术因子对不同生产模式玉米产量及氮素效率的技术贡献率。【结果】FP模式中技术因子对产量贡献率的大小依次为氮素管理、种植密度、土壤耕作、品种,贡献率分别为9.9%、6.0%、4.4%和2.5%;HH模式中栽培措施对产量贡献率的大小依次为种植密度、氮素管理、土壤耕作、品种,贡献率分别为7.7%、5.2%、4.5%和3.5%;SH模式中栽培措施对产量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种植密度、土壤耕作、氮素管理、品种,贡献率分别为8.9%、7.3%、6.5%和4.3%。而3种模式中,栽培技术因子对氮素效率贡献率从高到低依次均为氮素管理、种植密度、土壤耕作、品种。其中,FP模式的氮素管理、种植密度、土壤耕作、品种对氮素效率的贡献率分别为30.5%、6.0%、4.4%和2.5%,HH模式分别为19.7%、7.7%、4.7%和4.5%,SH模式分别为25.4%、8.3%、6.5%和4.5%。【结论】技术因子对产量的贡献在不同模式中的优先序不同,不同管理水平下产量差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技术因子间具有协同效应。当前农户水平下氮素管理方式对产量的贡献率居首位,高产水平下种植密度和土壤耕作对产量贡献较大,而不同产量水平下氮素效率差异主要取决于氮肥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因子 春玉米 产量差 氮素效率差
下载PDF
播期对华北平原雨养夏玉米产量形成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梁茜 吴清山 +5 位作者 葛均筑 吴锡冬 杨永安 侯海鹏 张垚 马志琪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6-143,共8页
以京农科728(JNK728)和郑单958(ZD958)为材料,设置6月6日(SD1)、6月11日(SD2)、6月16日(SD3)、6月20日(SD4)和6月26日(SD5)5个播期,研究播期对雨养夏玉米产量形成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雨养夏玉米灌浆期和总生育... 以京农科728(JNK728)和郑单958(ZD958)为材料,设置6月6日(SD1)、6月11日(SD2)、6月16日(SD3)、6月20日(SD4)和6月26日(SD5)5个播期,研究播期对雨养夏玉米产量形成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雨养夏玉米灌浆期和总生育期逐渐延长;2个品种平均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总量(DM)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SD2和SD3播期吐丝期LAI最高,SD2吐丝期DM显著高于SD1、SD4和SD5处理,SD2和SD3处理收获期DM显著高于SD4和SD5处理。随播期的推迟,雨养夏玉米穗粒数和行粒数先升高后降低,穗行数逐渐减少,千粒重逐渐升高,2个品种平均产量在SD2和SD3最高,分别为9.84×10^(3)和9.51×10^(3)kg/hm^(2),SD5最低,仅为8.04×10^(3)kg/hm^(2),SD5比SD1~SD4产量分别降低9.53%、22.44%、18.36%和15.00%;JNK728比ZD958增产9.19%。灌浆期和全生育期内温度和光辐射量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但抑制了籽粒灌浆,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因此雨养夏玉米产量随灌浆期和全生育期内温度升高和光辐射量增加而提高。SD1~SD4光能和降水生产效率比SD5分别提高4.9%~17.6%和13.6%~26.8%,SD2~SD5积温生产效率比SD1提高2.8%~13.3%。综上所述,播期可调控雨养夏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LAI、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产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华北平原雨养夏玉米选用抗旱性强品种(JNK728)在6月11日-15日播种,产量可以突破9.5×10^(3)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夏玉米 产量
原文传递
山地不同树龄枣园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辛小桂 吴普特 +1 位作者 汪有科 肖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89,共5页
为研究黄土高原梨枣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利用TRIME管和洛阳铲对灌溉及雨养两种条件下不同种植年限(1 a、4 a、9 a、12 a)的梨枣林0~160 cm、0~700 cm范围深度内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监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树龄增长梨枣林地土壤水分... 为研究黄土高原梨枣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利用TRIME管和洛阳铲对灌溉及雨养两种条件下不同种植年限(1 a、4 a、9 a、12 a)的梨枣林0~160 cm、0~700 cm范围深度内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监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树龄增长梨枣林地土壤水分储量下降;灌溉梨枣林与雨养梨枣林相比,其主根系层0~160 cm土壤水分储量较高;现有灌溉定额条件下,灌溉梨枣林地根区平均土壤水分满足度仍然相对较低;旱作梨枣林随树龄增大,土壤干层的分布深度和土壤干燥化强度趋于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状况 不同树龄枣园 灌溉 陕北山地
下载PDF
海河平原区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武瑞鑫 赵海明 +2 位作者 李源 游永亮 刘贵波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92,共7页
在海河平原区对国审的14个紫花苜蓿品种分别在雨养和灌溉(春季浇一次返青水)条件下连续4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中苜1号、保定苜蓿和中苜2号产量最高,标杆较低,雨养和灌溉处理下表现基本一致。(2)雨养处理下不同品种的质量等级间差异较... 在海河平原区对国审的14个紫花苜蓿品种分别在雨养和灌溉(春季浇一次返青水)条件下连续4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中苜1号、保定苜蓿和中苜2号产量最高,标杆较低,雨养和灌溉处理下表现基本一致。(2)雨养处理下不同品种的质量等级间差异较小,灌溉处理下不同品种的质量等级间差异较大。(3)不同品种刈割时株高总体上表现为:雨养处理,赛特、德宝最高,公农3号最低;灌溉处理,德宝、三得利、中苜1号、维多利亚最高,龙牧806、公农3号最低。叶茎比在雨养和灌溉两个处理下均表现为公农3号最高,德宝最低。冬前株高与秋眠级有关,灌溉对其没有显著影响。(4)在海河平原区,除特殊年份外,返青期灌溉均不能显著增加苜蓿产草量,在当地针对适宜的苜蓿品种可以采用纯雨养的栽培管理方式。综合考虑产量、品质等农艺性状,中苜1号和保定苜蓿适合在海河平原区推广,并且可以采用纯雨养的栽培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产草量 饲用品质 灌溉
下载PDF
晋北地区谷子不覆膜与覆膜种植的水热特征及产量差异 被引量:5
7
作者 叶凡 赵磊 +4 位作者 尹大鹏 陈向阳 卢华雨 陈阜 文新亚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088-1095,共8页
晋北地区谷子种植大量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地膜残留的环境危害日益增加。为了研究晋北地区谷子不覆膜与覆膜种植、灌溉处理与雨养处理对土壤水热特征及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设置覆膜穴播(FX)、不覆膜穴播(BX)、不覆膜条播(BT)、... 晋北地区谷子种植大量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地膜残留的环境危害日益增加。为了研究晋北地区谷子不覆膜与覆膜种植、灌溉处理与雨养处理对土壤水热特征及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设置覆膜穴播(FX)、不覆膜穴播(BX)、不覆膜条播(BT)、不覆膜谷豆间作(BJ);覆膜灌溉(FG)、覆膜雨养(FY)、不覆膜灌溉(BG)、不覆膜雨养(BY)共8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探索当地不覆膜种植谷子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谷子不覆膜种植与覆膜种植相比,苗期土壤温度较低,谷子的株高、茎粗在苗期—孕穗期低于覆膜种植,单株长势较弱,但生育后期土壤温度与谷子长势均无显著差异;成熟期不覆膜种植下谷子穗部性状优于覆膜种植,但是由于穗数低于覆膜种植,产量较低;不覆膜种植方式在雨养条件下0~30 cm土层以及灌溉条件下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低于覆膜种植,生育期内土壤水分蒸散量高于覆膜种植。不覆膜灌溉与雨养相比,增加了谷子各生育时期的株高以及拔节期茎粗和成熟期穗部性状,产量有一定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不覆膜种植 覆膜种植 灌溉
下载PDF
内蒙古马铃薯生产体系中水分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
8
作者 陈玉珍 温淑慧 +2 位作者 王永明 贾立国 樊明寿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93,97,共5页
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的主产区,但是单产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水资源短缺和用水技术措施落后是其主要原因。对当地马铃薯水分利用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针对雨养马铃薯的"集蓄保用"和灌溉马铃薯的"3R技术... 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的主产区,但是单产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水资源短缺和用水技术措施落后是其主要原因。对当地马铃薯水分利用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针对雨养马铃薯的"集蓄保用"和灌溉马铃薯的"3R技术"指导方针,为当地马铃薯持续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水分高效利用 灌溉
下载PDF
辛集市旱作雨养玉米栽培技术
9
作者 赵满 邰凤雷 田蜜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2期25-26,共2页
河北省辛集市技术人员在旧城镇、天宫营乡探索了如何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实现玉米节水增产增效。在试验的过程中,总结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施用保水剂的方式,实现了玉米全生育期不浇水,并且延长生长期10 d以上,达到了提高玉米千粒重和产... 河北省辛集市技术人员在旧城镇、天宫营乡探索了如何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实现玉米节水增产增效。在试验的过程中,总结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施用保水剂的方式,实现了玉米全生育期不浇水,并且延长生长期10 d以上,达到了提高玉米千粒重和产量的目的。可有效防止在干旱天气情况下的作物减产,提高玉米抗旱减灾能力。现将辛集市旱作雨养玉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栽培技术 作物减产 保水剂 增产增效 减灾能力 河北省辛集市 技术人员
下载PDF
灌溉和雨养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研究
10
作者 李新华 王紫娟 +3 位作者 欧行奇 欧阳娟 乔红 张帅垒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5,14,共6页
论文以百农207、周麦18、洛旱7号3个品种小麦为试验材料,对其在灌溉和雨养两种条件下的产量三因素和其他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溉条件下,百农207的经济产量最高,洛旱7号和周麦18次之;在雨养条件下,百农207产量最高... 论文以百农207、周麦18、洛旱7号3个品种小麦为试验材料,对其在灌溉和雨养两种条件下的产量三因素和其他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溉条件下,百农207的经济产量最高,洛旱7号和周麦18次之;在雨养条件下,百农207产量最高,周麦18和洛旱7号次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对雨养胁迫的敏感程度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在产量构成因素与经济产量的相关关系和通径关系中,穗粒数对经济产量的贡献最大;在雨养胁迫环境条件下,3个品种小麦的株高冬前分蘖、最高分蘖、成穗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秸秆系数比灌溉条件下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这些性状的减少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3个品种小麦的收获指数在两种环境条件下的增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以上结果可知,百农207对水分条件的敏感程度最低,产量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灌溉 农艺性状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HMW-GS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佳佳 马小飞 +8 位作者 郑兴卫 郝建宇 乔玲 葛川 王爱爱 张树伟 张晓军 姬虎太 郑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82-1690,共9页
以SY95-71(1,13+16,5+10)和CH7034(1,14+15,5'+12)重组自交系研究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GS)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对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Glu-1位点各亚基及组合对品质性状的效应受水分条件影响,当Glu-A1为1,Glu-D1为5'+12时,... 以SY95-71(1,13+16,5+10)和CH7034(1,14+15,5'+12)重组自交系研究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GS)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对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Glu-1位点各亚基及组合对品质性状的效应受水分条件影响,当Glu-A1为1,Glu-D1为5'+12时,14+15面团形成时间(雨养)和最大抗延阻力(灌溉)明显高于13+16,增幅分别为5.10%和6.16%;Glu-A1位点为1,Glu-B1为13+16时,含5+10亚基的沉降值(灌溉),以及雨养条件下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显著高于5'+12;1,14+15,5+10组合对沉降值(雨养和灌溉)和拉伸面积(灌溉)的效应大于1,13+16,5'+12,增幅分别为7.49%、9.54%和10.39%。各组合的蛋白质含量和延伸性、1,13+16,5+10的稳定时间以及1,14+15,5+10的稳定时间和拉伸面积受水分影响较大,1,13+16,5+10和1,14+15,5+10的面包体积在雨养条件下大于灌溉条件下,1,14+15,5'+12和1,13+16,5'+12则反之。研究结果对选育和推广符合当地生产用途和栽培模式的品种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 重组自交系 品质性状 灌溉
下载PDF
供水工程影响下中国北方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
12
作者 李溦 何国华 +4 位作者 赵勇 姚园 何凡 李海红 王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4-274,共11页
灌溉水源是北方地区耕地后备资源能否有效开发的关键。当前,中国正在推动国家水网工程规划建设,为北方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该研究考虑北方地区已建、在建及规划的供水工程,基于自然适宜、利用高效、... 灌溉水源是北方地区耕地后备资源能否有效开发的关键。当前,中国正在推动国家水网工程规划建设,为北方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该研究考虑北方地区已建、在建及规划的供水工程,基于自然适宜、利用高效、发展稳定三方面评价准则,结合三维魔方空间分类方法,开展了雨养情景和供水灌溉情景下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结果表明:雨养农业情景下,北方地区勉强适宜(Ⅱ级)、中度(Ⅲ级)和高度(Ⅳ级)适宜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分别为2.9万、1.0万和0.6万km^(2)。灌溉农业情景下,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明显增加,勉强适宜(Ⅱ级)、中度(Ⅲ级)和高度(Ⅳ级)适宜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将分别达到5.4万、7.6万和6.5万km^(2),主要集中于新疆、内蒙古和甘肃3省(自治区)。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及国家水网工程效益发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地利用 北方地区 耕地后备资源 供水工程
下载PDF
花生补灌条件下施氮对土壤氮素吸收与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家齐 夏桂敏 +2 位作者 张 张柏纶 迟道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105,共10页
为提高辽西地区花生产量和水氮利用率,本文以‘白沙1016’为对象,采取裂区试验,主区为雨养(W0)和测墒补灌(W1)两种灌溉模式,子区为0 kg·hm^(-2)(N0)、40 kg·hm^(-2)(N1)、60 kg·hm^(-2)(N2)和80 kg·hm^(-2)(N3)4个... 为提高辽西地区花生产量和水氮利用率,本文以‘白沙1016’为对象,采取裂区试验,主区为雨养(W0)和测墒补灌(W1)两种灌溉模式,子区为0 kg·hm^(-2)(N0)、40 kg·hm^(-2)(N1)、60 kg·hm^(-2)(N2)和80 kg·hm^(-2)(N3)4个施氮水平,研究施氮对测墒补灌条件下花生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及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雨养和测墒补灌条件下,花生成熟期的单株干物质量分别为64.66~74.92 g和71.65~92.81 g,以W1N3处理最高,W0N0最低,且随施氮量呈现二次曲线变化趋势。花生植株氮积累量随施氮量变化趋势与干物质量一致,W1N2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了氮素积累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测墒补灌优化了花生植株中氮素的分配,延长了叶片氮素积累时长,同时提高了叶片氮素向荚果的转移量,继而相对雨养处理显著增加了花生荚果氮积累量所占植株氮积累总量的比重(氮收获系数)2.13%、氮肥农学利用率78.57%、氮肥表观回收率25.90%。花生收获后,土壤硝态氮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内,占0~60 cm土层的77.75%,且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高而增加,但补灌会使土壤硝态氮下移造成硝态氮淋失。因此,综合考虑水氮利用效率,在辽西半干旱地区推荐W1N2为适宜花生生产水氮管理,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6 485.03 kg·hm^(-2)、2.02 kg·m^(-3)和10.21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测墒补灌 施氮量 氮素吸收与转化 硝态氮 水氮利用率
下载PDF
中国主要小麦种植区雨养条件下水分胁迫发生规律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栗健 岳耀杰 潘红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运用EPIC(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作物生长模型模拟了1961—2011年中国各小麦种植区小麦生长过程,对中国各小麦种植区小麦生育期内水分胁迫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雨养条件下,全国11个小麦种植区的水分胁迫程度可... 运用EPIC(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作物生长模型模拟了1961—2011年中国各小麦种植区小麦生长过程,对中国各小麦种植区小麦生育期内水分胁迫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雨养条件下,全国11个小麦种植区的水分胁迫程度可分为3个等级;冬麦区(新疆冬麦区除外)和东北春麦区水分胁迫均值、发生频率均明显低于其他春麦区;南方的3个冬麦区(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水分胁迫的程度、发生频率均低于其他麦区;黄淮、北部冬麦区水分胁迫规律相似,在1、2月和5、6月较高,而北部冬麦区水分胁迫程度和发生频率略高于黄淮冬麦区;北部、西北、北疆春麦区、新疆冬麦区在雨养条件下水分胁迫最为严重,如果没有灌溉,小麦几乎绝收,尤其是新疆冬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植区 水分胁迫规律 EPIC模型 中国
下载PDF
干化土壤中节水型修剪枣树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汪有科 惠倩 +2 位作者 汪星 马建鹏 张文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7-254,共8页
在野外山地设置4种不同土壤含水率水平的定位试验小区,试验枣树采用相同的节水型修剪标准使其保持一致的规格,在自然降水情况下连续2年观测土壤含水率、枣树生长、产量等。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土壤在自然降水条件下,土壤含水率趋向某一个值... 在野外山地设置4种不同土壤含水率水平的定位试验小区,试验枣树采用相同的节水型修剪标准使其保持一致的规格,在自然降水情况下连续2年观测土壤含水率、枣树生长、产量等。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土壤在自然降水条件下,土壤含水率趋向某一个值,该值受年降水量的影响而异,2014平水年该值为(13.83±0.22)%,2015偏旱年为(9.46±0.32)%。初始土壤干化程度不同会显著抑制枣树枣吊生长和果实个数,在相同干化土壤中枣树的生长取决于当年的降水量,但节水型修剪下的产量比常规矮化修剪提高36%~41%,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倍以上。节水型修剪技术有利于提高枣树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 修剪 土壤含水率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BEPS模型的雨养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模拟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其乐 李军玲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共7页
北部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BEPS,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模型能够模拟不同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并通过气孔导度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土壤水分模拟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为了使BEPS模型适用于较小空间尺度的雨养冬小麦农田... 北部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BEPS,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模型能够模拟不同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并通过气孔导度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土壤水分模拟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为了使BEPS模型适用于较小空间尺度的雨养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分模拟,根据冬小麦的降水截留过程、冠层的辐射传输过程、根系分布规律和区域土壤水文参数的获取方法对BEPS模型的水平衡模块进行参数方案调整。在此基础上,基于实现BEPS模型与遥感反演的农田土壤水分数据同化的目的,利用经上述调整方案后的BEPS模型,对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2011—2015年冬小麦生长季的农田土壤水分进行动态模拟,并用观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调整后的BEPS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雨养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及动态变化,决定系数R2可达0.70以上,平均相对误差MRE总体低于25.0%,但对底层模拟能力较差;在以旬为步长条件下,拔节前模拟效果优于拔节后;土壤水文参数是影响模型模拟土壤水分垂直交换和分布的主要因素,可通过优化进一步提高土壤水分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PS模型 冬小麦 参数方案 土壤水分
下载PDF
高海拔二阴地区雨养旱地娃娃菜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振斌 《中国农技推广》 2014年第4期31-32,共2页
甘肃省永登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门户,县域北端海拔高2300~3300m,年平均气温1.3℃,绝对无霜期52天.≥10℃有效积温751℃,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年降水量435.8mm,属于典型的高海拔二阴地区。该地区是兰州市高原夏菜主产区,种植露... 甘肃省永登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门户,县域北端海拔高2300~3300m,年平均气温1.3℃,绝对无霜期52天.≥10℃有效积温751℃,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年降水量435.8mm,属于典型的高海拔二阴地区。该地区是兰州市高原夏菜主产区,种植露地蔬菜具有品质优良、产量高、病虫害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娃娃菜 技术 栽培 旱地 年平均气温 河西走廊
原文传递
微咸水灌溉对华北平原冬小麦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18
作者 宋柏龙 姚敏杰 +5 位作者 李昊儒 王耀生 王超 郑钰铟 王加龙 郝卫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针对我国华北平原淡水资源短缺这一现状,合理利用其地下微咸水进行农业灌溉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持续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开展微咸水灌溉对冬小麦根际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试验共设置5个试验处理:雨养(NI)、淡水和微咸水交替灌... 针对我国华北平原淡水资源短缺这一现状,合理利用其地下微咸水进行农业灌溉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持续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开展微咸水灌溉对冬小麦根际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试验共设置5个试验处理:雨养(NI)、淡水和微咸水交替灌溉(FS)、淡水灌溉(FF)、微咸水灌溉(SS)、微咸水和淡水交替灌溉(SF)。研究结果表明:FS和SS处理导致土壤表层(0~10 cm)EC值显著增加29.9%~52.4%,并且SS处理对冬小麦造成了盐胁迫。但微咸水灌溉(FS、SS、SF)较FF处理未对根际微生物Alpha多样性和群落结构造成显著影响,仅SS处理显著增加了部分属生物标记物如噬冷菌属(Algoriphagus)和有害菌壳球孢属(Macrophomina)等的相对丰度。较雨养而言,灌溉处理(FS、SS、FF、SF)导致表层土壤含水量(SWC)和pH分别增加42.4%~56.2%和3%~5.2%;硝态氮(NO_(3)^(-)-N)和铵态氮(NH_(4)^(+)-N)含量分别减少52.7%~65.2%和27.5%~43.2%。SWC值是影响根际细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因此,灌溉处理显著增加了根际细菌Alpha多样性;但未对真菌多样性造成显著影响。同时,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均受土壤pH值和NO_(3)^(-)-N含量影响,因此灌溉处理和NI处理群落结构存在差异,显著增加了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和有益菌角菌根菌属(Ceratobasidium)等属生物标记物的相对丰度。以上研究表明,长期使用3 g·L^(-1)微咸水灌溉未对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造成显著影响,但是会改变部分属生物标记物相对丰度。这些研究结果为华北平原冬小麦微咸水灌溉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冬小麦 根际 细菌 真菌
下载PDF
气候变化条件下陕西省不同气候区灌溉对冬小麦减产风险影响评估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熠婷 江琪 +6 位作者 孟远 陈新峰 甫尧锴 林文建 周宁 徐顺标 刘建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3-222,共10页
研究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灌溉对陕西省不同气候区冬小麦生长情况、减产风险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以期为决策者制定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粮食战略,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联合运用作物模型DSSAT4.6和天气发生器LarsWG5.5,模拟气候变化条件... 研究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灌溉对陕西省不同气候区冬小麦生长情况、减产风险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以期为决策者制定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粮食战略,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联合运用作物模型DSSAT4.6和天气发生器LarsWG5.5,模拟气候变化条件下陕西省不同气候区域、时期灌溉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同时计算本研究提出的新概念——冬小麦减产风险,横向和纵向综合评估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选取陕西省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典型站点并获取土壤数据,统一设定灌溉制度,运用天气发生器LarsWG5.5模拟预测未来气象数据,并输入已校准验证的作物模型,模拟气候变化条件下不同地区在雨养、灌溉时的冬小麦产量并评估减产风险。结果表明,未来50年,陕西省大部分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降水先减少后增多,年平均温度不断增加。不同区域产量、减产风险变化情况不尽相同,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自北向南逐渐降低,总体上气候变化对陕西地区冬小麦产量的稳定具有积极作用。3区(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2区(关中平原半湿润易旱区)次之,1区(陕西南部湿润地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弱,但各地区增产总量差距不大。1区减产风险逐年增加,2区、3区减产风险逐年减少。灌溉能够减缓并利用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大幅提高产量、水分利用率,降低减产风险。灌溉条件下,1区减产风险逐年上升,但仍远低于雨养下的减产风险;2区、3区减产风险则逐年下降至零。综合各区域灌溉对减产风险的影响,建议1区、2区增加灌溉设施,3区不推荐但有充足灌溉资源的地区仍可以增加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灌溉 作物模型 减产风险 参考决策
下载PDF
覆膜和氮肥用量对雨养春玉米农田甲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晓莎 岳善超 +1 位作者 李世清 刘建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53,共10页
为了研究覆膜与氮肥用量对雨养春玉米农田CH_4吸收的影响,在覆膜(FM)与不覆膜(BP)条件下分别设置了0、100、250、400 kg·hm^(-2)4个氮肥水平,共8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农田CH_4的吸收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同时观测影响通... 为了研究覆膜与氮肥用量对雨养春玉米农田CH_4吸收的影响,在覆膜(FM)与不覆膜(BP)条件下分别设置了0、100、250、400 kg·hm^(-2)4个氮肥水平,共8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农田CH_4的吸收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同时观测影响通量变化的温度、水分以及硝铵态氮等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旱作春玉米农田是甲烷的汇,休闲期的累积吸收量占年总吸收量48%~60%,在年总吸收量中占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FM0、FM100、FM250、FM400和BP0、BP100、BP250、BP400在2014—2015年的年总吸收量分别为0.99、1.38、1.3、1.37 CH_4-C kg·hm^(-2)和1.43、1.77、1.68、1.56 CH_4-C kg·hm^(-2),地膜覆盖和施氮量的增加均未显著改变雨养春玉米农田对CH_4的吸收量;雨养春玉米农田土壤CH_4的吸收速率与0、10 cm土层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NH4+-N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不覆膜条件下与NO3--N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氮肥 CH4 春玉米农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