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政府隐性担保与企业杠杆率分化 被引量:242
1
作者 纪洋 王旭 +1 位作者 谭语嫣 黄益平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9-470,共22页
利用Baker et al.(2013)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标(EPU)与上市公司2003—2014年间的季度数据,本文分析近年来国企与非国有企业杠杆率的走势分化。研究发现:第一,EPU指数每增加1个标准差,国有企业的杠杆率增加2.05个百分点,非国企则下降1.3... 利用Baker et al.(2013)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标(EPU)与上市公司2003—2014年间的季度数据,本文分析近年来国企与非国有企业杠杆率的走势分化。研究发现:第一,EPU指数每增加1个标准差,国有企业的杠杆率增加2.05个百分点,非国企则下降1.35个百分点;第二,在金融抑制更强的地区,上述差异更加明显;第三,考虑刺激政策、经济不确定性、规模歧视等因素后,结果依然稳健,且在较长期内依然存在。本文强调"去杠杆"的结构优化,并从政策沟通、金融改革等新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隐性担保 杠杆率
原文传递
政府隐性担保一定能降低债券的融资成本吗?——关于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债券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8
2
作者 韩鹏飞 胡奕明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6-130,共15页
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都受政府隐性担保,政府隐性担保是否会因两者之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进而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对2007-2012年上市债券的研究,我们发现,政府隐性担保降低了国有企业债券的风险,却增加了地方融资平台债... 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都受政府隐性担保,政府隐性担保是否会因两者之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进而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对2007-2012年上市债券的研究,我们发现,政府隐性担保降低了国有企业债券的风险,却增加了地方融资平台债券的风险。我们还发现,信用评级越低,政府隐性担保越能降低国有企业债券的风险,相反,信用评级越高,政府隐性担保越能增加地方融资平台债券的风险。不同于国有企业,政府帮助地方融资平台取得债务资金,隐性担保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担保 融资平台 政府 企业债券 国有企业 信用评级 债务资金 风险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真的有效吗?——基于城投债发行定价的检验 被引量:158
3
作者 罗荣华 刘劲劲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98,共16页
本文对城投债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纽带、地方政府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2009年至2014年的城投债数据,我们发现:第一,无担保城投债与第三方担保城投债在发行利差上无显著差异,表明市场认为无担保城投债背后存在政... 本文对城投债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纽带、地方政府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2009年至2014年的城投债数据,我们发现:第一,无担保城投债与第三方担保城投债在发行利差上无显著差异,表明市场认为无担保城投债背后存在政府的隐性担保。第二,地方政府的财力状况会通过影响政府的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的作用机制,进而影响城投债的发行定价。第三,宏观环境、债券特征、发行人规模会对城投债的发行定价产生显著影响,而城投公司的盈利能力不会对其产生显著影响,体现了城投公司形似"公司"实为"融资工具"的现实特点。这些结论对完善城投债的交易机制和发展未来的市政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投债 隐性担保 发行定价
原文传递
政府隐性担保、债务违约与利率决定 被引量:152
4
作者 汪莉 陈诗一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81,共16页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代表性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无限期离散时间递归模型,并将一种特殊的政府-借款人关系-隐性担保纳入模型,以考察政府隐性担保对贷款人债务违约风险预期和债券利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政府隐性担保对利率的决定依...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代表性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无限期离散时间递归模型,并将一种特殊的政府-借款人关系-隐性担保纳入模型,以考察政府隐性担保对贷款人债务违约风险预期和债券利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政府隐性担保对利率的决定依赖于发行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当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时,债券利率并不受到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这时悲观的投资预期使得政府隐性担保变得不再可信,任何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都无法通过改善投资者对债券未来违约风险的预期来降低债券发行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反,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善,政府隐性担保变得更加可信并且它的存在有利于债券利率的降低。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运用2006—2011年我国城投债的数据对模型结果分别进行了检验与对比,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模型预测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投债 隐性担保 债务违约
原文传递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演化——基于对“隐性担保”预期的测度 被引量:113
5
作者 钟宁桦 陈姗姗 +1 位作者 马惠娴 王姝晶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3,共19页
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的基本面不断恶化,却仍然能在市场上持续发债,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融资,本文认为其背后是"隐性担保"预期影响市场投资主体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判断。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采用两种方法测度该预期的强度,并得到... 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的基本面不断恶化,却仍然能在市场上持续发债,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融资,本文认为其背后是"隐性担保"预期影响市场投资主体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判断。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采用两种方法测度该预期的强度,并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论。结果表明:该预期使得城投债的融资成本比非国有企业发行的债券降低约四成。在信用评级较低的城投债以及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地方融资平台所发行的债券上,该预期更强。2014年"43号文"出台后,新增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预期出现短暂下降,而存量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预期不降反升,尤其是纳入置换计划的存量城投债。本文进一步探究"隐性担保"的形成机制,发现一个省发行的置换债券的相对规模是市场对当地城投债"隐性担保"预期的重要解释因素。另外,该预期也与地方融资平台的财务风险以及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正相关。本文建议相关部门重点监管城投债中"隐性担保"预期较强的部分,更好地发挥显性债务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中的作用,降低对于隐性债务的依赖,同时要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的市场化改革,提高盈利能力,并调整城投债的评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投债 隐性担保 债务置换
原文传递
政府隐性担保、债券违约与国企信用债利差 被引量:81
6
作者 王叙果 沈红波 钟霖佳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5-78,共14页
去杠杆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中央政府希望打破刚性兑付,降低政府隐性担保,形成市场化的债务风险化解方式。本文首先论证打破国企刚性兑付的动因,然后采用2014-2017年发行的地方国企信用债数据,进一步检验了债券违约对债券市场... 去杠杆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中央政府希望打破刚性兑付,降低政府隐性担保,形成市场化的债务风险化解方式。本文首先论证打破国企刚性兑付的动因,然后采用2014-2017年发行的地方国企信用债数据,进一步检验了债券违约对债券市场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债券违约存在省内的传染效应,违约能降低省内其他国企债券的发行评级;(2)国企债券违约后,信用评级降低债券发行利差的作用下降;(3)隐性担保能显著降低债券发行利差,随着省内债券违约数额的增加,隐性担保的作用下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国企债券违约打破了刚性兑付,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市场约束,降低政府隐性担保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债券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券违约 隐性担保 信息含量 刚性兑付
原文传递
国有公司的信贷优惠:信贷干预还是隐性担保?——基于信用贷款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74
7
作者 袁淳 荆新 廖冠民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9-54,共6页
本文主要从信用贷款视角研究我国国有公司是否以及缘何具有信贷优惠。以2003-200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检验样本进行研究,发现:(1)国有公司的信用贷款比例显著高于民营公司,二者的差异平均大约为9%;(2)当公司高管具有政府部门任职经历时... 本文主要从信用贷款视角研究我国国有公司是否以及缘何具有信贷优惠。以2003-200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检验样本进行研究,发现:(1)国有公司的信用贷款比例显著高于民营公司,二者的差异平均大约为9%;(2)当公司高管具有政府部门任职经历时,二者的差异更小;(3)当公司的显性担保价值增大时,二者的差异并未减小。总的来说,本文结果支持我国国有公司的信贷优惠主要源于政府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干预,而与隐性担保假说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优惠 信贷干预 隐性担保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与新增隐性债务——基于城投债发行规模与定价的分析 被引量:52
8
作者 邱志刚 王子悦 王卓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60,共19页
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不断攀升,给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城投债为切入点,考察了2015-2018年开展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不同募集用途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发行规模和融资成本的影响。本文以用于置换的地方政... 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不断攀升,给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城投债为切入点,考察了2015-2018年开展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不同募集用途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发行规模和融资成本的影响。本文以用于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与省份的财政收入之比度量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带来的额外担保能力,发现用于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券补充了偿债资金,与用于借新还旧和补充流动资金的城投债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从而通过“替代效应”缩减了这类城投债的融资需求和发行规模,表明打开“前门”能削弱“后门”融资。然而,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替代效应”,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通过“隐性担保效应”降低了城投债的融资成本,主要体现在担保能力弱的地区,从而削弱了“替代效应”,甚至促进了该地区用于投资的城投债的发行,表明打开“前门”会促进“后门”融资。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区域差异性,对于如何因地制宜地通过债务置换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置换 城投债 地方政府债券 隐性担保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隐性担保、金融中介治理与公司债券市场信息效率 被引量:50
9
作者 魏明海 赖婧 张皓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42,共13页
本文主要考察隐性担保对债券市场盈余信息效率的影响,以及金融中介对隐性担保削弱盈余信息效率的治理效应。利用2002-2013年沪深两市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和公司债数据,本文从产权、财政补贴和政策性银行借款三个维度实证发现隐性担保削弱... 本文主要考察隐性担保对债券市场盈余信息效率的影响,以及金融中介对隐性担保削弱盈余信息效率的治理效应。利用2002-2013年沪深两市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和公司债数据,本文从产权、财政补贴和政策性银行借款三个维度实证发现隐性担保削弱了盈余信息的有用性,为隐性担保扭曲债券市场信息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审计师、承销商和评级机构等金融中介单位对隐性担保削弱盈余信息效率的治理作用,发现高质量审计师、高声誉承销商和高信用评级降低了隐性担保对盈余信息效率的削弱影响。研究表明,隐性担保可能让投资者忽视盈余等基本面信息、损害债券市场信息效率,但金融中介确实对隐性担保的负面作用存在治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券市场 盈余信息 隐性担保 金融中介 治理效应
下载PDF
刚性兑付被打破是否影响公司债的发行定价?——基于“11超日债”违约事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5
10
作者 彭叠峰 程晓园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12,共10页
"11超日债"违约是我国债券市场第一起实质性违约事件,打破了公司债券刚性兑付的现状。以2013年至2015年沪深两市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为样本,检验刚性兑付被打破是否系统性地影响到公司债的初始定价。实证结果表明:"11超日... "11超日债"违约是我国债券市场第一起实质性违约事件,打破了公司债券刚性兑付的现状。以2013年至2015年沪深两市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为样本,检验刚性兑付被打破是否系统性地影响到公司债的初始定价。实证结果表明:"11超日债"违约后,产权性质与债券信用评级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加强,其中对产权性质的增强作用处于主导地位。这说明刚性兑付的打破总体上增强了我国债券市场投资者对债券违约风险的感知,尤其是国有产权形成的隐性担保在公司债定价中的作用。这一研究结论有利于我们合理评估"11超日债"违约事件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正确看待政府的隐性担保行为对公司债券定价的影响,为如何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券定价 信用利差 产权性质 信用评级 隐性担保
原文传递
隐性担保、补偿替代与政府债务——兼论我国的财政风险问题 被引量:35
11
作者 卢文鹏 尹晨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61,共7页
为保证渐进式改革顺利向深层次推进,同时维持财政预算平衡,我国政府以隐性担保这样的准财政补偿活动替代政府预算内的财政补偿活动,从而使我国财政表现出了较低的显性负债水平。但这种补偿替代策略的实施使政府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隐性负... 为保证渐进式改革顺利向深层次推进,同时维持财政预算平衡,我国政府以隐性担保这样的准财政补偿活动替代政府预算内的财政补偿活动,从而使我国财政表现出了较低的显性负债水平。但这种补偿替代策略的实施使政府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同时由于隐性担保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道德风险的蔓延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财政风险。为有效控制财政风险,政府必须进行财政创新并对传统的隐性担保机制进行彻底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担保 补偿替代 政府债务 财政风险 中国
原文传递
产权和治理结构约束、隐性担保与村镇银行信贷行为 被引量:40
12
作者 王曙光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6-79,共4页
基于在吉林东丰县、宁夏吴忠市和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三家村镇银行的实地调研,深入分析村镇银行所面临的外部制度约束与运行机制约束,并寻求在这些约束下的村镇银行最优制度设计与支农绩效增强机制。基本结论为:由于存在股东偏好约... 基于在吉林东丰县、宁夏吴忠市和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三家村镇银行的实地调研,深入分析村镇银行所面临的外部制度约束与运行机制约束,并寻求在这些约束下的村镇银行最优制度设计与支农绩效增强机制。基本结论为:由于存在股东偏好约束、隐性担保缺失约束、产权和内部治理约束、运作成本约束以及不完全信息约束等诸多制度约束,村镇银行支持"三农"的意愿必然受到削弱,而要增强其支农绩效与意愿,政府必须设计相应的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在存款保险、财政税收框架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对接方面给以政策支持,从而使村镇银行可以突破现有制度约束而改善其支农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银行 产权约束 内部治理约束 隐性担保 政府行为
原文传递
稳增长条件下的金融摩擦与杠杆治理 被引量:42
13
作者 金鹏辉 王营 张立光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94,共17页
本文研究了既定增长目标下金融摩擦与杠杆治理的关系,比较分析了不同金融摩擦情景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投资、产出和杠杆率的变动,及全社会产出和杠杆率的变动。研究发现,既定增长目标下,减少政府隐性担保、提高直接融资便利以及稳定... 本文研究了既定增长目标下金融摩擦与杠杆治理的关系,比较分析了不同金融摩擦情景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投资、产出和杠杆率的变动,及全社会产出和杠杆率的变动。研究发现,既定增长目标下,减少政府隐性担保、提高直接融资便利以及稳定间接融资便利是实现稳增长和降杠杆双重目标的有效工具组合;以非吸储类放贷组织为代表的民间融资当前处于相对便利程度,其发展的关键在于规范化和阳光化。因此,弱化政府对国有企业的隐性担保,应成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全社会杠杆率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摩擦 杠杆治理 稳增长 隐性担保
原文传递
新常态下我国公司债券违约问题及其解决的法治逻辑 被引量:40
14
作者 窦鹏娟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债券违约是债券市场化运作的必然结果,但在我国却难以被容忍和接受,依赖政府之手确保刚性兑付似乎成为我国处理债券违约问题的一贯路径。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公司债券违约问题愈发突出,以往这种债券违约解决思路无论在逻辑... 债券违约是债券市场化运作的必然结果,但在我国却难以被容忍和接受,依赖政府之手确保刚性兑付似乎成为我国处理债券违约问题的一贯路径。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公司债券违约问题愈发突出,以往这种债券违约解决思路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将难以为继。自主协商、诉讼求偿机制和破产偿债程序等法治机制是域外解决债券违约问题的主要途径。债券违约解决的法治机制是法治化债券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一机制并非只是简单的事后了结。解决公司债券违约问题不能只围绕违约本身进行规则变革,关键还在于肃清债券市场中的非市场化因素,剥离非常态的政府信用,彻底切断政府兜底债券违约的基础与可能,使法治思维深植于解决公司债券违约问题的逻辑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债券 违约风险 隐性担保 债券规则 经济新常态
原文传递
我国银行业系统性违约风险研究——基于Systemic CCA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35
15
作者 巴曙松 居姗 朱元倩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83,共13页
Systemic CCA方法综合考虑了极端时期机构间违约的尾部风险和相依结构,为度量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基于该模型选取国内五家大型银行A股和资产负债表数据,结合多元极值理论和极值Coupla函数,得到银行日损失数据的多元... Systemic CCA方法综合考虑了极端时期机构间违约的尾部风险和相依结构,为度量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基于该模型选取国内五家大型银行A股和资产负债表数据,结合多元极值理论和极值Coupla函数,得到银行日损失数据的多元极值分布,计算出五家银行的联合违约概率和期望损失等风险指标。结果显示目前大银行的系统性违约风险在可控范围内,计算结果为度量政府对金融机构隐性担保额提供了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IC CCA 隐性担保 多元极值分布
原文传递
商业信用融资和我国企业债务的结构性问题 被引量:32
16
作者 胡悦 吴文锋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7-280,共24页
利用1998—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发现2008年以来上游供应商开始更倾向于为存在隐性担保的国有企业提供商业信用,这导致了国有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相对上升。在横截面上,尽管大型和中西部国有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上升得更加明显,... 利用1998—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发现2008年以来上游供应商开始更倾向于为存在隐性担保的国有企业提供商业信用,这导致了国有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相对上升。在横截面上,尽管大型和中西部国有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上升得更加明显,但其业绩却并未出现明显的改善。在银行信贷进一步向国有企业倾斜的背景下,商业信用不但没有对银行信贷体系形成有效的补充,反而同样表现出对国有企业的明显倾斜,这是近年来我国企业结构性债务问题的重要成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信用 国有企业 隐性担保
原文传递
存款保险制度如何影响公众对不同银行的信心?——来自中国的证据 被引量:33
17
作者 王永钦 陈映辉 熊雅文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122,共14页
在政府对于银行具有隐性担保的经济体中,引入存款保险制度会对不同的银行带来什么影响,是个有待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中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这个准自然实验,首次通过事件研究法实证检验和识别了市场对于隐性担保和存款保险的... 在政府对于银行具有隐性担保的经济体中,引入存款保险制度会对不同的银行带来什么影响,是个有待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中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这个准自然实验,首次通过事件研究法实证检验和识别了市场对于隐性担保和存款保险的看法。研究发现,短期内,存款保险制度让公众对于某些银行的存款更加不放心: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对于规模较大、全国性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冲击并不显著,而对于规模较小、地方性的城市商业银行有较为显著的负向效应。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存款保险制度将政府隐性担保显性化;这种冲击对小银行更明显,而公众还是相信大型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会"大而不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担保 大而不倒 存款保险 事件研究法
原文传递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政府隐性担保与企业创新持续性 被引量:33
18
作者 樊霞 陈娅 张巧玲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47-1354,共8页
以2008~201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并从产权和财政补贴两个维度实证分析政府隐性担保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延缓企业投资决策和加剧企业外部融资约束... 以2008~201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并从产权和财政补贴两个维度实证分析政府隐性担保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延缓企业投资决策和加剧企业外部融资约束,从而抑制了企业创新持续性;政府隐性担保对平滑企业创新投入波动有重要作用,且这种作用与金融市场化程度密切相关;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越低的区域,政府隐性担保削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创新持续性的抑制作用就越显著。故政府在调整现行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引发的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持续性产生的负面影响,深化金融市场改革,释放创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隐性担保 金融市场化 创新持续性
下载PDF
金融创新中的隐性担保——兼论金融危机的私法根源 被引量:27
19
作者 王乐兵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62,共13页
过度的金融创新与日益复杂金融交易,导致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然而,危机之后的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却并未对金融创新的制度缺陷作出有效应对。本文基于对担保融资、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品法律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研究金融创新发展... 过度的金融创新与日益复杂金融交易,导致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然而,危机之后的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却并未对金融创新的制度缺陷作出有效应对。本文基于对担保融资、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品法律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研究金融创新发展与其基础法律制度变迁之间的动态关系,深入地揭示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制度根源,即隐性担保与错误的破产法立法政策所导致的"立法失灵"。因此,一味强调公共监管改革并非彻底消除金融风险的治本之策。解决隐性担保,应当在立法上确立"实质大于形式原则"的基本原则,并强化担保公示,降低担保融资的破产法律成本,缩小金融创新特殊规则的适用范围,消除金融特权。民法典编纂中相关法律制度的设计应当从控制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出发,为金融创新的发展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担保 公示 破产安全港 超级优先权 民法典编纂
原文传递
如何协调推进稳增长和去杠杆?--基于资金配置结构的视角 被引量:26
20
作者 朱太辉 魏加宁 +1 位作者 刘南希 赵伟欣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32,45,共9页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银行信贷和企业杠杆率持续攀升、资金利用效率和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行的"剪刀差"问题,对协调推进稳增长和去杠杆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基于资金配置结构的视角,将资金需求企业的资产特征、资金供给银行的发...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银行信贷和企业杠杆率持续攀升、资金利用效率和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行的"剪刀差"问题,对协调推进稳增长和去杠杆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基于资金配置结构的视角,将资金需求企业的资产特征、资金供给银行的发展模式以及投融资制度环境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解释"剪刀差"问题的"三角理论框架",并从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融资差异、银行的发展模式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隐性担保和利差管制、行业企业的资产规模和抵押属性、银行粗放的发展模式和经营偏好相互促进,导致银行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了产出效率相对较低的基础设施、房地产行业以及国有、大型企业。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改革配套性制度设施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杠杆 资金配置 隐性担保 抵押融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