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州区6类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兰荣 唐一清 +1 位作者 甄博珺 张冲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2306-2308,共3页
目的:了解通州区6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探讨所污染菌株携带的三个毒力基因(hlyA、iap、prfA)的状况和DNA随机扩增多态性PCR分型情况。方法:依据国标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API Listeria试剂条鉴定系统对样本进行单增... 目的:了解通州区6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探讨所污染菌株携带的三个毒力基因(hlyA、iap、prfA)的状况和DNA随机扩增多态性PCR分型情况。方法:依据国标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API Listeria试剂条鉴定系统对样本进行单增李斯特菌分离和生化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实验菌株携带毒力因子的情况,使用随机引物PCR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从通州区共采集6类食品样品121件,检出单增李斯特菌18株,检出率为14.9%;18株实验菌株均携带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特异的毒力因子;随机引物PCR方法将实验菌株分成6个随机引物PCR型别。结论:本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较为严重,且毒力基因prfA、hly、iap同时存在,说明有潜在的致病能力,应引起相关部门关注;通州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离的单增李斯特菌其PCR型别差别较大,有多种型别的细菌存在;也可根据PCR分型看出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内部污染问题。但来源不同的菌株之间PCR分型无关联,无流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污染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随机引物pcr 毒力因子
下载PDF
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内中间普氏菌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邹岩 漆正楠 +4 位作者 尹君 黄正蔚 何智妍 朱彩莲 唐子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9-372,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内中间普氏菌是否存在基因多态性。方法:选择13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分别取其感染根管内样本,分离培养,经中间普氏菌特异引物PCR鉴定的克隆,再利用随机引物PCR(AP-PCR)检测其基因多态性。结果:13例慢性根... 目的:研究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内中间普氏菌是否存在基因多态性。方法:选择13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分别取其感染根管内样本,分离培养,经中间普氏菌特异引物PCR鉴定的克隆,再利用随机引物PCR(AP-PCR)检测其基因多态性。结果:13例慢性根尖周炎样本中3例分离出中间普氏菌,共95株,并检测出3种基因型,其中A、B、C样本各检出一种基因型。结论: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感染根管内中间普氏菌存在基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根尖周炎 中间普氏菌 基因多态性 随机引物pcr
下载PDF
随机引物PCR方法用于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芮勇宇 蔡初的 +6 位作者 萧斌权 俞守义 李建基 廖育煌 王红 钟豪杰 罗不凡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30-632,共3页
研究建立了随机引物PCR方法用于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其中两组引物针对霍乱弧菌重复插入序列设计 ,一组引物为任意序列。对 2株霍乱弧菌O1群古典型 (CVC)、81株埃尔托型 (EVC)和 10株O139群进行了分析 ,上述菌株经PCR鉴定 ,均携带霍... 研究建立了随机引物PCR方法用于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其中两组引物针对霍乱弧菌重复插入序列设计 ,一组引物为任意序列。对 2株霍乱弧菌O1群古典型 (CVC)、81株埃尔托型 (EVC)和 10株O139群进行了分析 ,上述菌株经PCR鉴定 ,均携带霍乱肠毒素 (ctx)基因和毒力协同调节菌毛(tcp)基因。 2株CVC分为 2个类型 ,81株EVC分为 14个类型 ,10株O139群分为 3个类型。其中 10株EVC分离于一次霍乱暴发 ,分为 2个类型 ,提示该次暴发可能存在多个传染源。随机引物PCR方法简便、快速、分辨力高 ,在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 分子流行病学 随机引物pcr 分型
下载PDF
奶瓶龋儿童口腔变链菌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晓芳 刘淑杰 许学斌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71-373,共3页
目的 :研究儿童口腔内的变链菌基因型与奶瓶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取 2 0名奶瓶龋及 2 0名无龋儿童牙菌斑及唾液接种于TYCSB培养基计数并筛选MS ,采用AP -PCR法鉴定变链菌基因型。结果 :奶瓶龋组儿童唾液及菌斑变链菌计数高于无龋组 ;... 目的 :研究儿童口腔内的变链菌基因型与奶瓶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取 2 0名奶瓶龋及 2 0名无龋儿童牙菌斑及唾液接种于TYCSB培养基计数并筛选MS ,采用AP -PCR法鉴定变链菌基因型。结果 :奶瓶龋组儿童唾液及菌斑变链菌计数高于无龋组 ;并且有两种以上基因型变链菌的比例也高于对照组 (14/ 2 0vs5 / 2 0 )。结论 :患有奶瓶龋的儿童不仅变链菌计数高 ,而且多数被两个以上基因型的MS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瓶龋 细菌学 变形链球菌 随机引物pcr
下载PDF
一株牛肠道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海丽 周萍萍 +1 位作者 高明春 王君伟 《中国奶牛》 2015年第5期31-34,共4页
本研究从山西某奶牛场的泌乳奶牛粪便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牛肠道病毒(BEV),命名为HLJ-3531/2013。理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粒子呈典型小1KNA病毒粒子形态,直径为25~30nm,无囊膜;该病毒在pH3~9时稳定,对氯仿、乙醚、胰酶... 本研究从山西某奶牛场的泌乳奶牛粪便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牛肠道病毒(BEV),命名为HLJ-3531/2013。理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粒子呈典型小1KNA病毒粒子形态,直径为25~30nm,无囊膜;该病毒在pH3~9时稳定,对氯仿、乙醚、胰酶等均有一定的抗性,但50℃可迅速被破坏,1mol/LMgSO4能显著提高该病毒对热的抵抗力。采用随机引物通过RT—PCIK扩增获得病毒部分VP2及VP4蛋白编码区的DNA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参考病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65.0%-79.2%,其中与德国分离株D3/98株同源性最高,为79.2%。进化树分析其可能为EV—E种群中新的基因型。此前中国已分离得到的三株牛肠道病毒均为EV-F,该病毒株与中国已分离株分属于不同的血清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肠道病毒 分离与鉴定 理化特性 随机引物pcr
下载PDF
用RAPD技术分析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被引量:5
6
作者 易鸿 廖育煌 +2 位作者 刘俊华 张健 王鸣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 应用RAPD技术分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 57∶H7DNA多态性并对其分型。方法 用两条1 0bp的随机引物对 3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 57∶H7和 3株其它病原性大肠艾希氏菌进行扩增 ,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得到指纹图。结果 共得到 1 2个不... 目的 应用RAPD技术分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 57∶H7DNA多态性并对其分型。方法 用两条1 0bp的随机引物对 3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 57∶H7和 3株其它病原性大肠艾希氏菌进行扩增 ,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得到指纹图。结果 共得到 1 2个不同的DNA指纹图谱 ,经统计软件SPSS系统聚类分析得到两个不同的分类树状图。结论 RAPD技术方法简便、快速、分辨力高 ,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技术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随机引物pcr DNA多态性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几种典型藻华生物的分子分类学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侯建军 赖红艳 +1 位作者 黄邦钦 刘绍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1-719,共9页
通过PCR克隆测序、rDNA序列分析、随机PCR引物扩增结合DGGE技术等三个层次的分子分类水平对厦门海域的典型藻华生物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DGGE检测的18S rDNA序列过于保守,分类的精确度不高;AP-PCR则是基于基因组的差异进... 通过PCR克隆测序、rDNA序列分析、随机PCR引物扩增结合DGGE技术等三个层次的分子分类水平对厦门海域的典型藻华生物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DGGE检测的18S rDNA序列过于保守,分类的精确度不高;AP-PCR则是基于基因组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较为精确和全面;而rDNA序列分析相对可靠,尤其是针对ITS的长度和全序列分析以及28S rDNA的D1、D2区的序列分析,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分类信息,并可为设计检测探针提供基础。据此对分离自厦门海域的3种典型甲藻及其相关藻株建立了系统进化树。针对23株甲藻ITS序列建立的系统进化树显示Takayama pulchella(AY764179)和Karlodinium micrum的距离最近,并能够把Akashiwo属、Karenia属、Gyrodinium属、Karlodinium属、Takayama属与Gymnodinium属等区分开。用28S rDNA序列建立的系统发育树只能把Karlodinium属、Karenia属和Takayama属区分开,但不能很好地把无纹环沟藻与Akashiwo属和Gymnodinium等的藻区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华生物 分子分类学 核糖体DNA 变形梯度凝胶电泳 随机引物pcr
下载PDF
桉树随机引物PCR反应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邓紫宇 张照远 +4 位作者 项东云 唐庆兰 陈健波 卢翠香 叶露 《广西林业科学》 2012年第1期23-26,共4页
以桉树DNA为模板,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dNTP浓度、Mg2+浓度及退火温度对桉树随机引物PCR反应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的反应体系为:20μL的PCR反应体积中,10×Buffer2.0μL,Mg2+(25 mmol/L)1.28μL,dNTP(10 mmol/L)0.4μL,P... 以桉树DNA为模板,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dNTP浓度、Mg2+浓度及退火温度对桉树随机引物PCR反应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的反应体系为:20μL的PCR反应体积中,10×Buffer2.0μL,Mg2+(25 mmol/L)1.28μL,dNTP(10 mmol/L)0.4μL,Primer(10μmol/L)2.0μL,Taq(5 U/μL)0.2μL,DNA2.0μL;最优扩增程序:94℃预变性2 min,然后进行35个循环(94℃变性30 s,36℃退火30 s,72℃延伸2 min),最后72℃延伸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随机引物pcr 体系优化
下载PDF
随机引物扩增技术对变形菌DNA多态性分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清光 赵月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建立变形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型技术,应用于临床菌株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优化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指纹技术(RAPD)的实验条件,利用RAPD技术成功地检测21株变形菌DNA指纹图谱。结果21株变形菌分为18型别,其中16株奇异变形菌分为13个型,... 目的建立变形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型技术,应用于临床菌株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优化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指纹技术(RAPD)的实验条件,利用RAPD技术成功地检测21株变形菌DNA指纹图谱。结果21株变形菌分为18型别,其中16株奇异变形菌分为13个型,5株普通变形菌分为5个型。结论RAPD分型技术可简便、快速为变形菌提供分型标志,是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引物pcr 变形菌属 DNA多态性
下载PDF
实验室消毒效果评价及细菌种群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霄 廉萍 刘桂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854-855,共2页
目的对某无菌实验室进行消毒效果检测,并进行细菌种属鉴定。方法按照《消毒与实验技术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消毒,随机引物PCR法进行阳性菌落种属鉴定。结果物体表面(90.90%)及压力蒸汽灭菌(100.00%)基本达到国家自然菌杀灭率标... 目的对某无菌实验室进行消毒效果检测,并进行细菌种属鉴定。方法按照《消毒与实验技术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消毒,随机引物PCR法进行阳性菌落种属鉴定。结果物体表面(90.90%)及压力蒸汽灭菌(100.00%)基本达到国家自然菌杀灭率标准,实验人员手(86.36%)、室内空气(76.47%)、使用过的消毒液(85.71%)未达标。随机引物PCR成功对阳性菌株进行了种属鉴定。结论改善实验室环境条件,严格操作程序可提升消毒效果,随机引物PCR法可有效应用于无菌环境的消毒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引物pcr 外科学实验室 消毒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AP-PCR结合进化树分析在幽门螺杆菌地域起源特征研究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炯 王忠灿 +6 位作者 金鑫鑫 汪芳裕 陈春燕 王震凯 朱乐明 陆恒 施慧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97-203,共7页
目的探讨随机引物PCR(Arbitrary primer PCR,AP-PCR)结合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在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菌株地域起源特征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针对临床分离培养的H.pylori菌株的基因组DNA,采用一组10... 目的探讨随机引物PCR(Arbitrary primer PCR,AP-PCR)结合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在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菌株地域起源特征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针对临床分离培养的H.pylori菌株的基因组DNA,采用一组10 nt的寡核苷酸引物进行随机PCR扩增,选取相对保守的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及测序,测序的基因序列提交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的BLAST比对,收集BLAST比对得到的同源性较高不同地域来源螺杆菌的对应序列,用ClustalX软件进行排序,采用Mega 4.0软件中的邻位相连法(Neighbor-joining)和最大简约法(Maximum-parsimony)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随机引物扩增及筛选克隆测序得到的基因产物为NADH脱氢酶G和H亚单位的部分编码序列,与27株不同地域来源H.pylori及1株猫科动物来源螺杆菌菌株的同源性均高达90%以上,表明H.pylori中NADH脱氢酶基因序列为保守结构,进化树分析显示:采用AP-PCR方法得到的H.pylori临床菌株的基因序列,显示出东亚菌株来源的遗传特征,与具有东亚菌株特征的美洲秘鲁Sat464和Shi470菌株、韩国的52、51菌株、日本的F57菌株遗传距离较近,与南亚、欧洲菌株距离较远,与非洲的SouthAfrica7菌株和猫科动物来源的Sheeba菌株的遗传距离最远。结论不仅某些特殊基因可以反映地域差异,随机定位相对保守的基因片段同样可以反映H.pylori的地域起源特征。AP-PCR、测序等技术方法与进化树分析相结合是探讨H.pylori地域起源特征的一种更为便捷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引物pcr 幽门螺杆菌 NADH脱氢酶 进化树分析
原文传递
随机引物PCR技术在个体认定及亲权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童大跃 伍新尧 +4 位作者 郭语彬 李芳 徐平 区敬华 林达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0年第4期254-256,共3页
随机引物PCR技术 (AP -PCR)检测人DNA指纹图用于法医学个体认定及亲权鉴定是一个非常有效和经济的方法。应用该技术对 10 0例无关个体AP -PCR的DNA指纹进行频率分析和 10个肯定亲生关系的家庭进行亲权鉴定 ,结果该技术的个体识别力非常... 随机引物PCR技术 (AP -PCR)检测人DNA指纹图用于法医学个体认定及亲权鉴定是一个非常有效和经济的方法。应用该技术对 10 0例无关个体AP -PCR的DNA指纹进行频率分析和 10个肯定亲生关系的家庭进行亲权鉴定 ,结果该技术的个体识别力非常高 ,亲权鉴定时的非父排除率也很高 ,且操作简便、快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指纹 随机引物pcr 亲权鉴定 个体识别
下载PDF
随机引物PCR法分型大肠艾希菌及其在判断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娣 公衍文 +3 位作者 侯晓琦 吕波 薛燕 叶明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6期1-2,共2页
目的 对大肠艾希菌 (艾希菌 )进行随机引物 PCR(AP- PCR)法基因分型并应用于医院感染的判断。方法 以优化的随机引物、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对临床分离的 16 1株艾希菌进行 AP- PCR法基因分型并按指纹图上 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基因... 目的 对大肠艾希菌 (艾希菌 )进行随机引物 PCR(AP- PCR)法基因分型并应用于医院感染的判断。方法 以优化的随机引物、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对临床分离的 16 1株艾希菌进行 AP- PCR法基因分型并按指纹图上 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基因分型图谱 ,同时对艾希菌的医院内感染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 16 1株艾希菌共得 AP- PCR型 12 0种 ;艾希菌的医院内感染确实存在。结论  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艾希菌 随机引物pcr 医院内感染 医院感染 基因分型 AP pcr pcr) DNA 片段
下载PDF
AP-PCR和set1、set2两基因PCR用于志贺氏菌基因多态性研究
14
作者 夏桂枝 叶礼燕 +2 位作者 王红 陈新民 白石山 《福州总医院学报》 1999年第2期9-10,5,共3页
本文应用随机引物PCR(简称AP-PCR或PAPD)和set1、set2两基因PCR方法分析了71株F2a志贺氏菌的基因多态性.结果为:两种引物的AP-PCR中,引物12将71株F2a志贺氏菌分为2种不同的基因型,引物17和set1、set2两基因PCR将所有菌株分为4种不同的... 本文应用随机引物PCR(简称AP-PCR或PAPD)和set1、set2两基因PCR方法分析了71株F2a志贺氏菌的基因多态性.结果为:两种引物的AP-PCR中,引物12将71株F2a志贺氏菌分为2种不同的基因型,引物17和set1、set2两基因PCR将所有菌株分为4种不同的基因型,两种方法结合则可分为7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65株F2a志贺氏菌基因型相同,其余6株各为独立的型别.本研究表明APPCR和set1、set2两基因PCR为志贺氏菌基因多态性分析的有效手段,两者结合则更为完善;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我国南北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分离到的无论是暴发株还是散发株均具有相同的优势克隆,说明其为引起国内菌痢散发和暴发的主要基因型,是流行病学研究和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氏菌 AP-pcr 基因多态性 基因型 暴发 菌痢 随机引物pcr 流行病学研究 研究结果 型别
原文传递
应用AP-PCR技术绘制肺炎克雷伯菌多态性图谱
15
作者 高大威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42-143,共2页
以一条含10bp的随机引物对45株肺炎克雷伯菌的DNA进行AP-PCR扩增,得到不同的图谱,通过菌株间相 似系数计算,绘制出表达菌株亲缘关系的系统树,表明该技术可应用于细菌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分型 肺炎克雷伯菌 随机引物pcr 系统树
下载PDF
用RAPD技术分析甲型溶血性链球菌DNA
16
作者 赵月辉 付英梅 +2 位作者 马佳毓 齐桂云 牟凤云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应用RAPD技术分析甲型溶血性链球菌DNA多态性并对其分型。[方法]随机设计17hp和10hp 两条引物,采用近年来建立起来的RAPD技术对30株甲型溶血性链球菌DN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得到 指纹图... [目的]应用RAPD技术分析甲型溶血性链球菌DNA多态性并对其分型。[方法]随机设计17hp和10hp 两条引物,采用近年来建立起来的RAPD技术对30株甲型溶血性链球菌DN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得到 指纹图。[结果]共出现12个DNA条带,根据指纹图的异同将其分为1、R、1型别。[结论]甲型溶血性链球 菌 DNA用 RAPD技术分析,把该菌进一步分型且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随机引物pcr DNA多态性
下载PDF
随机引物PCR技术及其在动物医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沈学怀 张丹俊 +6 位作者 潘孝成 赵瑞宏 胡小苗 戴银 侯红艳 周学利 朱传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2-68,共7页
随机引物PCR技术(AP-PCR)是一种建立在PCR基础上的新的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其特点是利用随机寡核苷酸引物扩增基因组DNA片段,在无需预知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基因特征的分析,具有简便、高效、实用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 随机引物PCR技术(AP-PCR)是一种建立在PCR基础上的新的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其特点是利用随机寡核苷酸引物扩增基因组DNA片段,在无需预知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基因特征的分析,具有简便、高效、实用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多个领域。文章主要对AP-PCR技术的原理、优缺点、研究近况及其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引物pcr 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 应用
下载PDF
细菌的分子生物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18
作者 姚芬 钱元恕 《中国药理通讯》 2003年第2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细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型 脉冲场电泳分析 随机引物pcr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多位点序列分型 质粒图谱分析 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指纹图谱分析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侧翼序列克隆方法评价 被引量:20
19
作者 洪登峰 万丽丽 杨光圣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80-288,共9页
克隆已知序列的侧翼DNA区域是基因操作实验中经常面临的任务之一。自PCR技术发明以来,以其为基础克隆侧翼序列的方法不断开发,如反向PCR(inversePCR)、捕捉PCR(capturePCR)、VectorettePCR、抑制PCR(suppressionPCR)、T接头PCR(T-linker... 克隆已知序列的侧翼DNA区域是基因操作实验中经常面临的任务之一。自PCR技术发明以来,以其为基础克隆侧翼序列的方法不断开发,如反向PCR(inversePCR)、捕捉PCR(capturePCR)、VectorettePCR、抑制PCR(suppressionPCR)、T接头PCR(T-linkerPCR)、多功能接头PCR(versatilecassettePCR)、AluPCR、热不对称交错PCR(thermalasymmetricinterlacedPCR)和DNA步行—复性控制引物(DNAwalking-an-nealingcontrolprimerTM)等。本文对上述方法的原理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总结,据此将其归为三大策略,即连接成环PCR、外源接头介导PCR和半随机引物PCR。对不同的策略和同一策略中不同的方法的优缺点亦进行了比较,进而讨论和展望了它们的主要应用领域和潜力,以期对实际操作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翼序列 连接成环pcr 外源接头介导pcr 随机引物pcr T接头pcr 热不对称交错pcr DNA步行-复性控制引物
下载PDF
染色体步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梁成真 张锐 郭三堆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5-82,87,共9页
染色体步移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克隆已知片段旁侧序列的技术。综述了近年来染色体步移技术的发展情况,介绍了结合基因组文库的染色体步移技术和基于PCR的染色体步移技术。同时总结了物理剪切法和限制性内切酶法构建亚克隆文库的优化步骤,... 染色体步移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克隆已知片段旁侧序列的技术。综述了近年来染色体步移技术的发展情况,介绍了结合基因组文库的染色体步移技术和基于PCR的染色体步移技术。同时总结了物理剪切法和限制性内切酶法构建亚克隆文库的优化步骤,以及连接成环PCR法、外源接头介导PCR法和半随机引物PCR法的原理,并且比较分析了他们之间的优缺点,以期对实际操作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步移 侧翼序列 BAC克隆反向pcr 外源接头介导pcr 随机引物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