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材料人工骨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美雄 林业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8期9797-9800,共4页
目的:研制理想的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已经成为医学和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介绍几种单一及复合材料人工骨,以了解其生物相容性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特点。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7-06有关人工骨的... 目的:研制理想的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已经成为医学和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介绍几种单一及复合材料人工骨,以了解其生物相容性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特点。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7-06有关人工骨的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文章,检索词"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磷酸钙人工骨,陶瓷人工骨,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骨缺损",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纳入标准:①单一及复合材料人工骨在骨缺损修复中应用。②不同材料人工骨的研制、性能、安全性、生物相容性评价的研究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最终纳入2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①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成骨能力和生物相容性,然而单一材料很难以满足骨缺损修复及骨组织工程细胞外基质材料的要求,将几种单一材料进行适当组合形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人工骨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②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作为骨移植替代物具有骨引导作用,但具有脆性大,机械强度低的缺点,通过改变理化条件,使其性质发生改变,可以提高其成骨能力,降低移植后的炎症反应和排斥反应,无毒副作用。③磷酸钙骨水泥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rhBMP-2/PLGA微球/磷酸钙骨水泥新型复合人工骨与单纯rhBMP-2/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相比有较高的可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并可作为细胞因子、抗菌素等的理想载体。④陶瓷人工骨具有生物活性和骨传导作用,但存在成形不理想、强度低、韧性差等缺点。与不同材料进行不同形式复合后的陶瓷人工骨,其性质与人骨相近,可取得较好的骨修复效果。结论:单一类型材料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及成骨能力,但存在机械强度低、脆性大、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人工 磷酸钙人工 陶瓷人工 复合材料 生物相容性 缺损
下载PDF
选择性应用陶瓷人工骨在椎体后凸成形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益民 任志伟 +3 位作者 李萌 张智 王金堂 王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4-497,共4页
目的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选择性使用陶瓷人工骨粒,观察其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自2009年6月~2011年5月116例椎体新鲜骨折患者,CT显示椎体前侧壁有不同程度的破裂,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常规... 目的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选择性使用陶瓷人工骨粒,观察其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自2009年6月~2011年5月116例椎体新鲜骨折患者,CT显示椎体前侧壁有不同程度的破裂,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方法,人工骨组在其基础上使用陶瓷人工骨粒,并记录人工骨粒填塞量、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发生率及后果;评估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VAS法),测量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Lee法),测量椎体后凸角度(Cobb法),术后复查CT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人工骨组治疗58例,置入人工骨粒(2.83±1.67)g,骨水泥注射量为(3.74±0.66)mL,术中发现骨水泥渗漏2例,发生率为3.4%;手术前后VAS评分改善6.14±0.95,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21.74±1.99)%,椎体后凸角度改善23.72°±2.33°;术后CT可见椎体前侧方人工骨粒填充良好。常规组治疗58例,骨水泥注射量为(4.01±0.61)mL,术中发现骨水泥渗漏8例,发生率为13.8%;手术前后VAS评分改善6.00±0.94,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21.29±2.01)%,椎体后凸角度改善22.74°±2.00°。两组发生渗漏患者均无明显临床不适。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及Cobb角改善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陶瓷人工骨粒选择性应用于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能有效减少骨水泥的注入量,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压缩性 椎体后凸成形术 陶瓷人工 水泥渗漏
下载PDF
氧氟沙星控释人工骨的制备及释药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景利 曾仁杰 +3 位作者 刘明蓉 孙伟张 青磊 刘丰丰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7-139,共3页
以蜂蜡和乙基纤维素为阻滞剂,包裹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人工骨(PHA).内载药物氧氟沙星(OFLX),制成氧氟沙里控释人工骨(OFLX-PHA).对OFLX-PHA进行了体外释药量实验。探讨PHA包裹阻滞剂后,药物OFL... 以蜂蜡和乙基纤维素为阻滞剂,包裹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人工骨(PHA).内载药物氧氟沙星(OFLX),制成氧氟沙里控释人工骨(OFLX-PHA).对OFLX-PHA进行了体外释药量实验。探讨PHA包裹阻滞剂后,药物OFLX的释放规律,以及影响OFLX-PHA释药速率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陶瓷人工 氧氟沙星 体外释药
下载PDF
布洛芬人工骨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景利 曾仁杰 唐勇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59-661,共3页
目的:对不同浓度蜂蜡为阻滞剂,制备的布洛芬控释人工骨(IBFPHAWAX) 进行体外释药实验,考察IBFPHAWAX中布洛芬的释放规律。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221 nm 处测定包裹与未包裹蜂蜡的IBFPH... 目的:对不同浓度蜂蜡为阻滞剂,制备的布洛芬控释人工骨(IBFPHAWAX) 进行体外释药实验,考察IBFPHAWAX中布洛芬的释放规律。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221 nm 处测定包裹与未包裹蜂蜡的IBFPHAWAX每天的释药量。结果:药物溶出50 % 时,未包裹蜂蜡、包裹20 % 蜂蜡和包裹30% 蜂蜡的IBFPHAWAX,体外释药时间分别为6 d,12 d 和17 d,蜂蜡浓度越高,药物释放就越慢。结论:IBFPHAWAX可有效控制药物的释放,本药物缓释系统实现了以不同蜂蜡浓度调节药物释放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陶瓷人工 布洛芬 蜂蜡 体外释药
下载PDF
管状和柱状磷酸三钙陶瓷人工骨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石晓兵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86-588,共3页
为研制理想的、能较快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陶瓷人工骨 ,我们将管状磷酸三钙 ( TTCP)和柱状磷酸三钙 ( CTCP)陶瓷人工骨分别植入兔桡骨于 1cm缺损处。术后 4、12周时取材 ,作大体组织形态学、新骨形成定量观察及抗折强度测试。术后 4、1... 为研制理想的、能较快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陶瓷人工骨 ,我们将管状磷酸三钙 ( TTCP)和柱状磷酸三钙 ( CTCP)陶瓷人工骨分别植入兔桡骨于 1cm缺损处。术后 4、12周时取材 ,作大体组织形态学、新骨形成定量观察及抗折强度测试。术后 4、12周时 TTCP内新骨形成量明显多于 CTCP,术后 12周时 ,植入材料与宿主骨结合紧密 ,TTCP的降解速度快于 CTCP,抗折强度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 P<0 .0 1)。研究结果表明 ,TTCP比 CTCP设计更合理 ,能更快促进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缺损 人工材料 修复 陶瓷人工 管状磷酸三钙 柱状磷酸三钙 对比分析
下载PDF
生物活性陶瓷、骨形态发生蛋白、医用生物蛋白胶复合物诱导成骨活性研究
6
作者 孙步伟 刘佰川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8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通过实验对比研究,探讨陶瓷人工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纤维蛋白复合物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方法选纯种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A、B、C 3组,组内分为2组,第1组陶瓷人工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纤维蛋白复合物;第2组陶瓷人工骨。在第4周观察移... 目的通过实验对比研究,探讨陶瓷人工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纤维蛋白复合物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方法选纯种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A、B、C 3组,组内分为2组,第1组陶瓷人工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纤维蛋白复合物;第2组陶瓷人工骨。在第4周观察移植效果。结果陶瓷人工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纤维蛋白复合物植入组植入有效率(70%对60%),组织生长有效率(60%对40%),组织碱性磷酸酶活性(0.441±0.082对0.234±0.022)均显著优于陶瓷人工骨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陶瓷人工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纤维蛋白复合物植入的方法对植入物的成骨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陶瓷人工 纤维蛋白 诱导
下载PDF
利福平—陶瓷人工骨核(R—PHA)治疗骨结核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安民 孙淑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8-22,共5页
关键词 利福平 陶瓷人工 结核
原文传递
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修复儿童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 被引量:7
8
作者 潘朝晖 薛山 +2 位作者 赵玉祥 李洪飞 杨凯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24-27,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填充儿童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表现。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对29例良性骨肿瘤患儿采用病灶刮除,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修复骨缺损,22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骨缺损大小0.12~47.58 cm^3。采用临... 目的回顾分析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填充儿童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表现。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对29例良性骨肿瘤患儿采用病灶刮除,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修复骨缺损,22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骨缺损大小0.12~47.58 cm^3。采用临床和影像学结合的方式评估人工骨降解、骨愈合等情况。结果随访1~4年,除1例单纯骨囊肿复发,避免肢体持重外,其余患儿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均在3个月内恢复日常生活及娱乐活动。术后1年X片可见材料降解及松质骨化,随时间延长呈向心性模式,松质骨化速度滞后于降解。11例在4年内完全降解。10例可见骨皮质增厚现象。结论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可安全、有效填充青少年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肿瘤 缺损 多孔生物陶瓷人工 替代材料并发症
下载PDF
纳米陶瓷人工骨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修复完全性骨缺损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勇 肖建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6659-6662,共4页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是目前公认的对骨生成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的细胞因子,分别与纳米陶瓷人工骨支架复合,希望可以制造出更好的骨修复材料。目的:比较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复合骨形成蛋白的纳米陶瓷人工骨修复骨缺损...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是目前公认的对骨生成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的细胞因子,分别与纳米陶瓷人工骨支架复合,希望可以制造出更好的骨修复材料。目的:比较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复合骨形成蛋白的纳米陶瓷人工骨修复骨缺损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8/2007-11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和深圳市药品检验所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复合重组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工骨中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约300ng/cm3,能有效缓释约10d。复合重组鼠骨形成蛋白人工骨中含骨形成蛋白约80ng/cm3,能有效缓释约12d。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在右前下肢中上段用钢锯切除一段2.0cm带骨膜的桡骨后,分别植入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纳米陶瓷人工骨(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和复合骨形成蛋白的纳米陶瓷人工骨(复合骨形成蛋白组)。主要观察指标:在术后不同时期行组织切片并染色计算新生骨量及免疫组化血管染色测局部血管的数量。结果:在术后8周前,成骨体积、血管数均是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复合骨形成蛋白组,组织学切片发现在血管长入、骨生成、骨塑型等方面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均略早于复合骨形成蛋白组。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纳米陶瓷人工骨的早期血管化和成骨,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纳米陶瓷人工骨骨修复能力与复合骨形成蛋白的纳米陶瓷人工骨相当甚至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陶瓷人工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复合人工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脱矿骨基质明胶复合块状生物活性陶瓷人工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慧明 王模堂 王翰章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1996年第1期18-21,共4页
本文作者采用同种脱矿骨基质明胶(BMG)表面复合的人工骨植入缺乏骨膜的狗下颌骨骨缺损区,于术后4周、12周、20周进行组织学观察,四环素标记。发现随着BMG的吸收,局部有多量的新骨生成,并可在人工骨表面沉积或长入其孔... 本文作者采用同种脱矿骨基质明胶(BMG)表面复合的人工骨植入缺乏骨膜的狗下颌骨骨缺损区,于术后4周、12周、20周进行组织学观察,四环素标记。发现随着BMG的吸收,局部有多量的新骨生成,并可在人工骨表面沉积或长入其孔内;而对照组各期均未见有新骨形成。此结果表明复合植入能使人工骨表面产生骨性封套层,从而增加了生物活性陶瓷人工骨的韧性、抗折强度,提高了修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矿基质明胶 复合块状生物 活性陶瓷人工 修复 下颌缺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陶瓷人工骨修复32例成人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刮除后骨缺损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朝晖 赵玉祥 +3 位作者 薛山 李洪飞 高朋 王剑利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5-9,共5页
目的评估陶瓷人工骨填充成人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刮除后骨缺损的疗效及潜在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病灶刮除植骨的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患者资料。共纳入32例,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2(18~57)岁。平均... 目的评估陶瓷人工骨填充成人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刮除后骨缺损的疗效及潜在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病灶刮除植骨的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患者资料。共纳入32例,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2(18~57)岁。平均病变体积25.0(0.1~169.6)cm^3。平均植入人工骨4.0 g(0.2~10 g)根据X线片表现以改良Neer法评估骨愈合、材料吸收和病变复发情况。Goslings和Gouma法评估术后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1.8(0.5~6)年,Neer分级6例Ⅰ级,26例Ⅱ级。2年以上随访11例,7例骨皮质增厚,3例材料完全吸收。1例手部内生软骨瘤术后发生骨折,并发症分级为Ⅰ级。随访期间未发现病变复发。所有患者均恢复肢体正常功能。结论该人工骨填充成人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刮除后骨缺损效果可靠,并发症少,但材料吸收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肿瘤 瘤样病变 缺损 生物陶瓷人工 并发症
下载PDF
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人工骨在小颌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晓兴 陈小平 +2 位作者 李松春 冯玉富 黄连娣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995年第3期135-137,共3页
报告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人工骨在小颌畸形整复32例中的临床应用。重点介绍了手术方法及制作,并对该材料的性能及制作,骨性结合情况,临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证实该材料的生物活性。认为是目前整形中较为理想的骨组织代用材料。
关键词 生物活性 玻璃陶瓷人工 小颌畸形 外科手术
全文增补中
纳米磷酸钙陶瓷人工骨的临床安全性研究
13
作者 孙勇 肖建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缺损 移植 纳米陶瓷人工 临床安全性
原文传递
糖尿病兔桡骨骨缺损应用生物陶瓷人工骨修复的生物体视学研究
14
作者 杨再清 苏云鹏 +3 位作者 邵立尧 王斌 何杰勇 朱春良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0期1-3,共3页
目的运用生物体视学方法探讨糖尿病对人工骨修复骨缺损过程及对新生骨爬行替代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2.0耀2.5 kg的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及糖尿病组,每组12只。糖尿病组使用2%的四氧嘧啶按100 mg/kg经耳缘静脉注射途... 目的运用生物体视学方法探讨糖尿病对人工骨修复骨缺损过程及对新生骨爬行替代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2.0耀2.5 kg的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及糖尿病组,每组12只。糖尿病组使用2%的四氧嘧啶按100 mg/kg经耳缘静脉注射途径给药,两周后空腹血糖持续>16.0 mmol/L作为建模成功的标准,对照组则经耳缘静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制作双侧桡骨中段1.5 cm长的标准骨缺损模型,于骨缺损处植入钙磷生物陶瓷人工骨。术后4、8、12周分别处死兔子后取材制作硬组织切片,检测骨组织微结构及血管体视学密度参数。结果糖尿病组造模后血糖浓度大于16.0 mmol/L。术后4、8、12周,两组%Tb.Ar、Tb.Th、Tb.N均升高,Tb.Sp降低,且糖尿病组优于正常组(P<0.05)。术后4、8、12周,两组Lv、Sv、Vv均不同程度地升高,且糖尿病组Lv、Sv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8、12周,糖尿病组Vv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使用2% 100 mg/kg四氧嘧啶给药能够获得良好的糖尿病兔模型;生物体视学研究发现,钙磷生物陶瓷人工骨能够诱导成骨,而糖尿病影响其成骨效应,糖尿病可能影响生物陶瓷人工骨的降解及新生骨爬行替代过程,进而影响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缺损 生物体视学 生物陶瓷人工
下载PDF
新型生物降解多孔陶瓷人工骨……从无生命的材料到有生命的骨组织
15
作者 陈晓明 李世普 《医疗保健器具(医疗器械版)》 2003年第6期94-95,共2页
因疾病(如骨肿瘤和骨结核等)和创伤造成的骨缺损常需进行骨移植,而目前可供移植的骨源主要有四种:1.自体骨:来源有限,增加病人痛苦;2.同种异体骨:存在传染疾病(如AIDS等)的可能;3.异种骨:同样存在传染疾病的可能;4.人工骨:来源丰富,不... 因疾病(如骨肿瘤和骨结核等)和创伤造成的骨缺损常需进行骨移植,而目前可供移植的骨源主要有四种:1.自体骨:来源有限,增加病人痛苦;2.同种异体骨:存在传染疾病(如AIDS等)的可能;3.异种骨:同样存在传染疾病的可能;4.人工骨:来源丰富,不传播疾病,不产生排异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多孔陶瓷人工 移植 生物材料 缺损 组织工程学
下载PDF
新型生物活性陶瓷复合人工骨成骨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明华 曾怡 +1 位作者 孙涛 彭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 探讨新型生物活性陶瓷复合材料成骨效应 ,为人工骨替代材料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小鼠 96只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4只。采用具有诱导活性的骨形成蛋白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分别与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 目的 探讨新型生物活性陶瓷复合材料成骨效应 ,为人工骨替代材料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小鼠 96只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4只。采用具有诱导活性的骨形成蛋白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分别与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HA)、磷酸三钙 (tricalcium phosphate,TCP)、胶原复合羟基磷灰石 (collagen HA,CHA)及氟化羟基磷灰石 (fluoridated HA,FHA)复合 ,将 4种复合材料 (HA/ BMP,TCP/ BMP,CHA/ BMP及 FHA/ BMP)分别植入 4组小鼠左侧股部肌肉内为实验侧 ,右侧分别植入 HA、TCP、CHA及脱钙牙基质 (decalcified dentin matrix,DDM)作为对照 ,在 1、3、5及 7周取材作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扫描电镜观察及生化测定。 结果 各组实验侧及第 4组对照侧植入后 1周软骨形成 ,第 1~ 3组对照侧为纤维结缔组织 ;3周时各组实验侧均有较多的成熟骨组织 ,组织碱性磷酸酶 (alkalinephosphatase,AL P)染色均为阳性。各组对照侧材料被结缔组织包囊 ,AL P染色阴性 ,未见骨组织形成。各组实验侧材料AL P活性及磷 (phosphrus,P)检测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侧材料 ,实验侧与对照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而 TCP/ BMP复合材料明显高于另 3种复合材料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陶瓷复合人工 活性 形成蛋白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原位自体骨与磷酸钙人工骨混合植骨在脊柱侧凸畸形矫正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智钢 李明 侯铁胜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 探讨脊柱畸形矫正融合术中原位自体骨与磷酸钙人工骨混合植骨的应用效果。方法 38例脊柱侧凸畸形患者应用MOSS—Miami系统矫正固定后,将棘突根部及部分椎板去皮质原位植骨加磷酸钙生物陶瓷人工骨植骨。结果 随访3~12个月,术后... 目的 探讨脊柱畸形矫正融合术中原位自体骨与磷酸钙人工骨混合植骨的应用效果。方法 38例脊柱侧凸畸形患者应用MOSS—Miami系统矫正固定后,将棘突根部及部分椎板去皮质原位植骨加磷酸钙生物陶瓷人工骨植骨。结果 随访3~12个月,术后冠状面侧位Cobb角为10°~50°,平均为22.6°,平均矫正率为70.5%,术后矢状面胸腰段后凸为16°~33°,平均26°,旋转畸形平均矫正Ⅰ度。X线片示脊柱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结论 脊柱畸形矫正术诸多的植骨融合方法中,棘突根部椎板去皮质原位植骨加磷酸钙生物陶瓷人工骨混合应用是一种实用、简易、可靠的植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自体 磷酸钙生物陶瓷(人工) 脊柱侧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