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黻宸与“新史学”思潮 被引量:5
1
作者 蔡克骄 《浙江学刊》 CSSCI 2000年第2期132-134,,414,,共4页
受西学的影响,陈黻宸在20世纪初年发表一系列史学论著,批判封建史学,主张建立新史学。在历史理论、史学的内容与方法、史学家的素质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在20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中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史学思想 新史学思潮
下载PDF
现代统计知识和观念的传入与清末新史学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兴涛 李章鹏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41,共14页
1897年之前,以具体统计事例为载体的西方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已经传入中国,1897年后,经日本消化吸收的社会统计学理论开始系统地引入,这对清末和民国统计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清末时,梁启超等人把统计材料汇编为历史,陈黻宸等人明确主张以... 1897年之前,以具体统计事例为载体的西方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已经传入中国,1897年后,经日本消化吸收的社会统计学理论开始系统地引入,这对清末和民国统计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清末时,梁启超等人把统计材料汇编为历史,陈黻宸等人明确主张以统计法来研究和表述历史,他们固然受到西方史学理论的影响,但现代统计知识、观念和外来成果所施予的直接刺激也不容忽视。当时已有人在史书编纂、地方史志纂修和具体历史问题研究方面,尝试使用统计分析法,这构成为清末中国新史学有机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观念 西方史学理论 清末新史学 梁启超 统计分析法
原文传递
新史学与中国早期社会理论的形成——以陈黻宸的“民史”观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侯俊丹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2-176,245,共25页
近代中国社会学的产生不仅受戊戌维新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同时也是中国思想和社会传统自身发育的产物。本文以内在视角出发,通过回到地方史和地域学术传统之中,呈现近代永嘉学人陈黻宸思想的产生与中国社会结构、机制及其... 近代中国社会学的产生不仅受戊戌维新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同时也是中国思想和社会传统自身发育的产物。本文以内在视角出发,通过回到地方史和地域学术传统之中,呈现近代永嘉学人陈黻宸思想的产生与中国社会结构、机制及其历史脉络的关联。这一考察将发现,陈黻宸"民史"观的形成与19世纪中叶以来浙江文人群体的经世传统密不可分。在融合永嘉经制学、陆王心学和章学诚史学,并吸收西方实证主义史学和经验论传统的基础上,陈黻宸赋予了经学典范价值以新的解释,提出以"民史"为核心的总体社会科学学说。这一总体社会科学体系呈现了近代经世文人对19世纪中叶以来人心世变的体察、对社会制度安排的探索,以及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史 现代社会思想 民史
原文传递
晚清民国永嘉学派的承传谱系——兼论“温州学派”命名的问题
4
作者 陈云昊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38,共8页
胡适在晚年回忆存在于北京大学的永嘉学派传人时使用了“温州学派”的命名,是后来研究者主要参考的学术史论述。然而,胡适的命名在学术史意义上是一个误解,他割裂了这个学派与在温州地区渊源已久的永嘉学派的关联。梁启超也误读了这一... 胡适在晚年回忆存在于北京大学的永嘉学派传人时使用了“温州学派”的命名,是后来研究者主要参考的学术史论述。然而,胡适的命名在学术史意义上是一个误解,他割裂了这个学派与在温州地区渊源已久的永嘉学派的关联。梁启超也误读了这一学派自身的承传谱系。钱基博在对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的批评中指出,永嘉学派不能被单纯视为汉学考据。从诒善祠塾到求志社,都有着明显的学派嬗变的轨迹,而《新世界学报》《瓯风杂志》则是该学派谱系自我建构的明证。学术界理应恢复原本贯通的学派脉络,恢复该学派本来的命名:晚清民国永嘉学派。胡适、梁启超对同时代“永嘉学派”谱系的误读,可以在陈黻宸、章太炎、钱基博、林损、林尹等人的论述中得到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嘉学派 温州学派 胡适 孙诒让
下载PDF
二十年宿怨:孙诒让与陈虬——从温州戊戌府试打人案谈起 被引量:2
5
作者 邱林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7年第2期56-62,共7页
1898年7月温州府试开考之际,因妹夫黄泽中应试一事陈黻宸在考棚外殴打廪生彭某,事件后来扩大为持续半年多的诉讼案,黄体芳、孙诒让、陈虬等也受到牵连。为此孙诒让对非直接当事人陈虬大加斥责,不过这与其说是针对打人案,不如说是孙、陈... 1898年7月温州府试开考之际,因妹夫黄泽中应试一事陈黻宸在考棚外殴打廪生彭某,事件后来扩大为持续半年多的诉讼案,黄体芳、孙诒让、陈虬等也受到牵连。为此孙诒让对非直接当事人陈虬大加斥责,不过这与其说是针对打人案,不如说是孙、陈之间近二十年宿怨的总爆发。同在瑞安小城的孙诒让与陈虬,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几乎都保持着不相往来的敌对状态。孙诒让对陈虬颇有偏见,陈虬也因狂傲不羁的个性饱受挫折,悲愤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戊戌府试 孙诒让 宋恕
原文传递
章太炎与“兴浙会”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国枢 《浙江学刊》 1987年第1期157-160,共4页
一八九七年六月,浙江有识之士章太炎、宋恕、陈虬、陈黻宸等在杭州发起创立了“兴浙会”。这个团体明确地提出了“兴浙”的口号,并且以“兴浙”作为组织的名称。它是我省第一个以“振兴浙江”作为奋斗目标的带有政治性的学术团体。章太... 一八九七年六月,浙江有识之士章太炎、宋恕、陈虬、陈黻宸等在杭州发起创立了“兴浙会”。这个团体明确地提出了“兴浙”的口号,并且以“兴浙”作为组织的名称。它是我省第一个以“振兴浙江”作为奋斗目标的带有政治性的学术团体。章太炎是“兴浙会”的核心人物。考察“兴浙会”的历史,对研究章太炎的思想,研究他怎样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是很有意义的。更为重要的是,它作为知识界的一个学会团体,我们可以从这些先驱者为“兴浙”而作的努力与思考中,得到一些启示与借鉴,也许会有助于当代振兴中华,振兴浙江的宏伟事业。当然他们理解的“振兴浙江”,与八十年代振兴浙江的含义是有性质与程度的差别的。“兴浙会”是十九世纪末浙江籍人士建立的一个地域性组织,也是面向全国,甚至瞩目世界的社团。它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浙江知识分子的新觉醒,显示了那个时代浙江人民要求振奋民族精神,改变乡土怯弱贫困面貌的愿望与气魄。无论从这些发起人名重一时,在政治上、学术上的重要影响,还是这个团体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地位来看,它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知识分子 民族精神 浙江人 近代浙江 康有为 知识界 发起人 学术团体
下载PDF
新旧之间:陈黻宸史学成就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峰 王记录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6,共6页
作为20世纪初期的新派史家,陈黻宸在史著中已尝试着用进化史观来剖析历史,并能够从历史事实本身去寻找历史发展的原因。他在如何撰写民史方面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同时又对如何建设新史学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看法。
关键词 进化史观 民史 新史学
下载PDF
略论陈黻宸的历史观和新史方案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忠良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86-89,共4页
陈黻宸(1859—1917),字介石,浙江瑞安人,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颇有成就的历史学家。曾先后在上海速成学堂、杭州养正书塾、京师大学堂师范科等校任史学教习,1913年后任北京大学史学教授。其史学著述主要有《独史》、《地史原理》、《... 陈黻宸(1859—1917),字介石,浙江瑞安人,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颇有成就的历史学家。曾先后在上海速成学堂、杭州养正书塾、京师大学堂师范科等校任史学教习,1913年后任北京大学史学教授。其史学著述主要有《独史》、《地史原理》、《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和《中国通史》等。然其史学成就久被湮没,现仅就陈氏的历史观和新史方案略加论述,以期能有益于陈黻宸研究。笔者就所见陈氏著述,对其历史观和新史方案略作论述,以期能有益于陈黻宸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历史观 新史方案
下载PDF
新史学运动中陈黻宸“六经皆史”论的泛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尹燕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32-36,共5页
在近代经史嬗变的过程中,陈黻宸肯定了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尊经重史"思路。在此基础上,为应对近代学术和社会的变迁,他以史为媒介,调和今古文之争;赋予史学"道德之权舆"的功能,以史代经,实现经学的道... 在近代经史嬗变的过程中,陈黻宸肯定了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尊经重史"思路。在此基础上,为应对近代学术和社会的变迁,他以史为媒介,调和今古文之争;赋予史学"道德之权舆"的功能,以史代经,实现经学的道德教化功用。这一"六经皆史"论的泛化,不仅为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提供了思路,也丰富了"新史学"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史学 六经皆史
下载PDF
论陈黻宸和他的《中国哲学史》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一泓 《诗书画》 2017年第1期2-16,265,共15页
一、引论 陈黻宸(1859~1917),字介石,浙江瑞安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二甲进士,与宋恕(1862~1910)、章炳麟(1869~1936)和梁启超(1873~1929)同辈,皆有交集。他在一九一三年,因当选中华民国国会众议院议员赴京,并兼... 一、引论 陈黻宸(1859~1917),字介石,浙江瑞安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二甲进士,与宋恕(1862~1910)、章炳麟(1869~1936)和梁启超(1873~1929)同辈,皆有交集。他在一九一三年,因当选中华民国国会众议院议员赴京,并兼任北京大学教授,在三年间先后讲授了史学和诸子哲学两门课程。当时听课的学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国会众议院 中华民国 大学教授 诸子哲学 梁启超 章炳麟
原文传递
陈黻宸与《新世界学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齐砚奎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温籍近代著名史学家陈黻宸于1902年因杭州府中学堂事件而离浙赴沪担任《新世界学报》总撰述。《新世界学报》只出15期便停刊,但陈黻宸按照近代西方学科体系分栏目,大量介绍西学,并且力求引导传统学术进入近代学术体系,试图借鉴西方思想... 温籍近代著名史学家陈黻宸于1902年因杭州府中学堂事件而离浙赴沪担任《新世界学报》总撰述。《新世界学报》只出15期便停刊,但陈黻宸按照近代西方学科体系分栏目,大量介绍西学,并且力求引导传统学术进入近代学术体系,试图借鉴西方思想,以中学统摄西学。《新世界学报》不仅在学术领域具有影响力,还是第一本中国人创办、在国内采用两面印刷、洋式装订的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界学报》 学术体系
下载PDF
陈黻宸“去政治化”的经学新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燕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14-19,159,共6页
在近代经学解体的过程中,陈黻宸不愿坐视经学消亡的命运,为了能够让经学在近代学术转型中争得一席之地,他采取了"去政治化"的方式,对经学进行重新阐发。一方面,结合时代需要,突出其实用性;另一方面,又通过梳理经学发展史,置... 在近代经学解体的过程中,陈黻宸不愿坐视经学消亡的命运,为了能够让经学在近代学术转型中争得一席之地,他采取了"去政治化"的方式,对经学进行重新阐发。一方面,结合时代需要,突出其实用性;另一方面,又通过梳理经学发展史,置辩于经学和经术,指出经学是专制政体的大劲敌,经术才是助益专制的工具,而两千年的经学发展史实际上是经术发展史,真正的经学并非是两千年专制统治的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经术 “去政治化” 专制
原文传递
陈黻宸与中国哲学史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文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51,共6页
陈黻宸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较早进入北京大学哲学门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并形成了中国哲学史著作的学者之一。当年选修陈黻宸中国哲学史课程的北大学生,不少人对其讲课内容与授课方法曾表示过不满。但正是陈黻宸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的局限... 陈黻宸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较早进入北京大学哲学门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并形成了中国哲学史著作的学者之一。当年选修陈黻宸中国哲学史课程的北大学生,不少人对其讲课内容与授课方法曾表示过不满。但正是陈黻宸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的局限,启发了后辈学者追求对西学的了解,深化对现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思考,促进了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因此,可以说"早期形态"与"不成熟性"既构成了陈黻宸中国哲学研究成果的学术特色,又体现了陈黻宸中国哲学史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与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现代 方法
下载PDF
地方知识精英与辛亥革命在浙江的延续——陈黻宸与浙江光复运动关系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建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1-14,共4页
作为杰出的地方知识精英,陈黻宸在辛亥革命时期不仅积极参与杭州光复运动,而且试图对独立后温州的政治格局走向进行影响。之所以会有如此的举措,一是在于他早期业已形成的主张民权的政治倾向,二是在温州及旅外期间,以广阔的学缘和地缘... 作为杰出的地方知识精英,陈黻宸在辛亥革命时期不仅积极参与杭州光复运动,而且试图对独立后温州的政治格局走向进行影响。之所以会有如此的举措,一是在于他早期业已形成的主张民权的政治倾向,二是在温州及旅外期间,以广阔的学缘和地缘关系结识了一批知识分子和军政要员,这种人际网络构成了其参与辛亥革命的现实依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知识精英 辛亥革命 民权思想 学缘 血缘 浙江 排满
下载PDF
陈黻宸的史学方法——20世纪中国“新史学”影响下写“民史”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9-101,共3页
陈黻宸在历史研究方法方面继往开来。他重视对史料的解释;主张用调查和统计的方法及归纳法和演绎法研究历史;史书写作注重体例的作用,写民史的方法和步骤分为调查、区划、分类、比例。
关键词 史学方法 归纳法 演绎法 调查和统计的方法
下载PDF
从“理学”到哲学——陈黻宸哲学思想浅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燕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作为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的第一人,陈黻宸是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创设和发展过程中一位不能忽略的人物。他在哲学概念的理解、中国哲学史内容的认定、哲学史的作法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为哲学学科在中国的肇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的第一人,陈黻宸是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创设和发展过程中一位不能忽略的人物。他在哲学概念的理解、中国哲学史内容的认定、哲学史的作法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为哲学学科在中国的肇建作出了重要贡献。陈黻宸关于哲学的一系列见解,不仅反映了哲学学科在近代中国初建时的艰难,而且还体现了在近代中西学术置换过程中,处于新旧交错的知识分子在面对社会与学术变迁时的良苦用心以及彷徨与挣扎,值得后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1] 哲学
下载PDF
陈黻宸史学思想评述
17
作者 齐砚奎 《温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14-19,共6页
近代历史学家、教育家陈黻宸对史学的本体化、客观性和科学性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其史学思想在对传统史学的批判基础上,又吸收了一些西方史学元素;陈氏对史学理论及方法论有独特见解,并形成了自己写作新史的方法,因而,其在中国近代“新史... 近代历史学家、教育家陈黻宸对史学的本体化、客观性和科学性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其史学思想在对传统史学的批判基础上,又吸收了一些西方史学元素;陈氏对史学理论及方法论有独特见解,并形成了自己写作新史的方法,因而,其在中国近代“新史学”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理论:史学方法论
下载PDF
君史与民史的变调——以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为例
18
作者 刘开军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9年第5期16-20,142,共6页
"君史"与"民史"之争为19世纪末叶、20世纪初年的中国史学界热议话题。新近整理出版的四部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中,屠寄的讲义已多少染上了一点民史的色彩。陈黻宸的讲义强调人类历史发展的公理与公例,专门讨论"... "君史"与"民史"之争为19世纪末叶、20世纪初年的中国史学界热议话题。新近整理出版的四部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中,屠寄的讲义已多少染上了一点民史的色彩。陈黻宸的讲义强调人类历史发展的公理与公例,专门讨论"社会之原理",是对君史的一种对抗。王舟瑶置学术史于第一位,也有疏离君史、接近民史之意。但王舟瑶认为旧史学中有君亦有民,不能引申为旧史学只是君史。汪荣宝大讲清代政治、军事和外交,叙述爱新觉罗一姓之兴衰,所编讲义基本上可以认定为一部清朝君史。于是,我们观察到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编纂民史者,反对摒弃旧史学;撰写君史者,又深谙新史学。君史与民史在京师大学堂的讲台上共同演绎了史学的变调。这或许不合乎人们固有的印象与想象,但却可能更接近清季史学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史 民史 京师大学堂 梁启超
原文传递
陈黻宸:传播近代新文化的先进
19
作者 洪振宁 《温州人》 2019年第21期84-88,共5页
2019年是陈黻宸先生诞辰160周年。陈黻宸(1859.11.28-1917.7.31)字介石,瑞安人,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他的一生,经历的正是温州区域文化乃至中国近代文化开始蜕变与新生并存的新时期。一、陈黻宸生平事迹陈黻宸早年曾从瑞安举人王岳崧学... 2019年是陈黻宸先生诞辰160周年。陈黻宸(1859.11.28-1917.7.31)字介石,瑞安人,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他的一生,经历的正是温州区域文化乃至中国近代文化开始蜕变与新生并存的新时期。一、陈黻宸生平事迹陈黻宸早年曾从瑞安举人王岳崧学。王岳崧在考中进士后,历任安徽潜山、望江、蒙城、霍邱等知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大学堂 新世界学报 马叙伦
原文传递
“张禄”是马叙伦的化名吗?
20
作者 林辉锋 《文史知识》 CSSCI 2005年第9期100-103,共4页
在近代中国社会剧变的特定背景下,马叙伦(1885—1970)在几个重大历史转折关头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有“三朝元老”之称。自1902年追随其师陈黻宸创办《新世界学报》起,他的活动就开始为世人所瞩目,后又成为晚清国粹派的重要一员。进... 在近代中国社会剧变的特定背景下,马叙伦(1885—1970)在几个重大历史转折关头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有“三朝元老”之称。自1902年追随其师陈黻宸创办《新世界学报》起,他的活动就开始为世人所瞩目,后又成为晚清国粹派的重要一员。进入民国后,他曾“四进”北大任教,“三任”教育次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更以民主促进会创始人的身份成为首任教育部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叙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化名 民主促进会 社会剧变 近代中国 历史转折 教育部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