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贵的野人:机械文明的抗议者——解读《玫瑰园中的影子》中的阿契及劳伦斯笔下的病态人物
1
作者 葛楠 《文教资料》 2012年第25期28-30,共3页
本文从劳伦斯的短篇小说《玫瑰园中的影子》中女主人公昔日的男友阿契的角度,利用认知心理学关于内隐记忆的原理,并结合劳伦斯的思想及其他作品中的非理性人物,分析战争、机械文明给人性带来的巨大的摧残,给人类造成精神上的扭曲并... 本文从劳伦斯的短篇小说《玫瑰园中的影子》中女主人公昔日的男友阿契的角度,利用认知心理学关于内隐记忆的原理,并结合劳伦斯的思想及其他作品中的非理性人物,分析战争、机械文明给人性带来的巨大的摧残,给人类造成精神上的扭曲并使之陷入更大的精神危机。劳伦斯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传达人类的一个普遍的精神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契 《玫瑰园中的影子》 内隐记忆 病态人物
下载PDF
阿契贝的后殖民思想与非洲文学身份的重构 被引量:16
2
作者 姚峰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8-126,共9页
本文分析了阿契贝独特的成长环境对于其后殖民思想形成的影响,指出作家通过改写和挪用帝国语言等策略达到了对殖民话语的消解和颠覆的效果。此外,本文分析了阿契贝后殖民思想对于非洲文学身份的启发,指出只有通过从非洲文化本体的角度... 本文分析了阿契贝独特的成长环境对于其后殖民思想形成的影响,指出作家通过改写和挪用帝国语言等策略达到了对殖民话语的消解和颠覆的效果。此外,本文分析了阿契贝后殖民思想对于非洲文学身份的启发,指出只有通过从非洲文化本体的角度出发进行文学创作,才能发出非洲的声音,重建后殖民非洲的文学身份。最后,本文尝试对后殖民时代的非洲文学进行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契 混杂 后殖民 非洲文学身份
原文传递
阿契贝的《瓦解》与小民族文学的游牧政治 被引量:12
3
作者 姚峰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德勒兹是一位长期为后殖民理论家们所忽视的哲学家,本文试图将德勒兹的"小民族文学"等理论引入对阿契贝非洲后殖民小说的讨论,这有利于打破经典后殖民理论对后殖民文学的"辖域"。通过"对位"分析法,本文... 德勒兹是一位长期为后殖民理论家们所忽视的哲学家,本文试图将德勒兹的"小民族文学"等理论引入对阿契贝非洲后殖民小说的讨论,这有利于打破经典后殖民理论对后殖民文学的"辖域"。通过"对位"分析法,本文比较了作为参照文本的《黑暗的心》与作为目标文本的《瓦解》。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大民族文学的非洲叙述表现为"条纹"空间中的话语复制,而以《瓦解》为代表的小民族文学叙述则在"平滑"空间中不断流动生成。因此,非洲小民族文学实际上是一种从"独裁"空间中逃逸的游牧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契 德勒兹 小民族文学 《瓦解》 游牧政治
原文传递
文学路的探索与非洲梦的构建——尼日利亚英语文学源流考论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振武 韩文婷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102,共6页
尼日利亚英语文学的发展受到非洲文学和非洲英语文学的影响。其发展经历了萌芽期、成型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分别产生了包含图图奥拉、索因卡、阿契贝以及本·奥克瑞等在内的三代作家。文学是历史的载体,尼日利亚英语文学的... 尼日利亚英语文学的发展受到非洲文学和非洲英语文学的影响。其发展经历了萌芽期、成型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分别产生了包含图图奥拉、索因卡、阿契贝以及本·奥克瑞等在内的三代作家。文学是历史的载体,尼日利亚英语文学的发展之路与非洲梦的构建不可分离。非洲现代文学之父钦努阿·阿契贝的尼日利亚四部曲体现了不同时期非洲梦的特点。尼日利亚英语文学见证了尼日利亚的发展历程和非洲梦的历史演变,也加深了人们对"非主流"英语文学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文学 非洲英语文学 尼日利亚英语文学 非洲梦 阿契
原文传递
跨文化冲突的后殖民书写也论《瓦解》的主题兼与黄永林、桑俊先生商榷 被引量:9
5
作者 杜志卿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03-110,共8页
阿契贝是英语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为非洲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的"杂交者",他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民族在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小说《瓦解》凸显了他试图客观审察非、西文化冲突的后殖民批评意识。探讨... 阿契贝是英语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为非洲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的"杂交者",他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民族在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小说《瓦解》凸显了他试图客观审察非、西文化冲突的后殖民批评意识。探讨作品主题的同时指出黄永林、桑俊先生《文化的冲突与传统民俗文化的挽歌——从民俗学视角解读齐诺瓦.阿切比的小说<崩溃>》一文中的一些带有误读性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契 《瓦解》 主题 后殖民批评
下载PDF
以《瓦解》为例看阿契贝的内部书写 被引量:8
6
作者 高文惠 《德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7-21,共5页
为了反击欧洲对非洲的定型化描写,阿契贝在创作中,始终坚持内部书写者的叙述位置。在他看来,非洲的故事必须由非洲人自己来讲述,非洲的文化和历史经验必须在自己的意义系统里来呈现。他所处的文化十字路口又赋予他一种独特的观察位置和... 为了反击欧洲对非洲的定型化描写,阿契贝在创作中,始终坚持内部书写者的叙述位置。在他看来,非洲的故事必须由非洲人自己来讲述,非洲的文化和历史经验必须在自己的意义系统里来呈现。他所处的文化十字路口又赋予他一种独特的观察位置和理性审视视野。在《瓦解》中,阿契贝既作为内部人在描述着"我们的"传统,又作为与伊博传统文化有一定距离的观察者,对非洲传统文化命运的变迁进行着理性的思考。在建构现代非洲文学主体性方面,阿契贝的思考和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契 内部书写 《瓦解》
下载PDF
从《瓦解》看阿契贝的“中间”文化观 被引量:8
7
作者 秦鹏举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83-91,共9页
作为非洲"现代文学之父",尼日利亚的钦努阿·阿契贝对文化采取一种包容辩证的态度即"从中间立场来看待事物"。这种文化选择,最深刻地体现在反击殖民文化、书写本土文化的《瓦解》中。《瓦解》的主人公奥贡喀沃... 作为非洲"现代文学之父",尼日利亚的钦努阿·阿契贝对文化采取一种包容辩证的态度即"从中间立场来看待事物"。这种文化选择,最深刻地体现在反击殖民文化、书写本土文化的《瓦解》中。《瓦解》的主人公奥贡喀沃的毁灭正是由于坚持文化的强势,不肯妥协和变通而造成的,这是他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而他对伊博传统文化的背叛则直接导致了他的失败。阿契贝的"中间"文化观是伊博人偏重二重性的文化传统、非洲万物有灵的宗教传统和东方天人合一的传统文明共同造成的。当然,他本人的生存体验也至关重要。阿契贝的"中间"思维促进了对文明普遍性的质疑与对人性共通性的思考,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和谐共生,对于提高东方文明的重要地位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契 《瓦解》 “中间”文化观
下载PDF
帝国印记: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在中亚的统治 被引量:8
8
作者 吴欣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3-151,222,223,共31页
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中亚完全融入了古波斯帝国庞大的管理体系。中亚聚落和宗教建筑的分布、遗址内部结构和居住史等,都体现了阿契美尼德帝国在中亚实施了实质上的统治。这种统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亚的景观和社会经济生活,在政治制度、... 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中亚完全融入了古波斯帝国庞大的管理体系。中亚聚落和宗教建筑的分布、遗址内部结构和居住史等,都体现了阿契美尼德帝国在中亚实施了实质上的统治。这种统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亚的景观和社会经济生活,在政治制度、管理工具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该地区国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并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极为重要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契美尼德 波斯帝国 中亚 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现代非洲知识分子“回心与抵抗”的心灵史——对钦努阿·阿契贝小说《神箭》的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蒋晖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72,190,共13页
日本学者竹内好在研究鲁迅的小说时,阐明了"抵抗"或"回心"对于非西方文学的意义,尽管非洲作家所经历的回心的心灵运动与竹内好、鲁迅并不尽相同,但非洲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却属于这种回心的文学。在黑非洲作家中,强烈... 日本学者竹内好在研究鲁迅的小说时,阐明了"抵抗"或"回心"对于非西方文学的意义,尽管非洲作家所经历的回心的心灵运动与竹内好、鲁迅并不尽相同,但非洲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却属于这种回心的文学。在黑非洲作家中,强烈意识到"回心与抵抗"式命题的是尼日利亚小说家钦努阿·阿契贝。我们可以借助"回心与抵抗"的概念来研究阿契贝的《神箭》,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代表性人物伊祖鲁面对土地、宗法和父法由于白人的到来而引发的危机时的选择,探讨非洲现代知识分子"回心与抵抗"的心灵史。"回心和抵抗"在非洲历史中有着独特的内涵,鲁迅只是展示了文化和社会的败象,而阿契贝可以非常详尽而准确地描述出民族经历毁灭的过程,因为这就是非洲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契 《神箭》 鲁迅 竹内好 回心 抵抗
原文传递
重访非洲文学语言之争——一个社会历史的视角
10
作者 翟乃海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7,共9页
语言问题是非洲现代英语文学批评和理论中的焦点问题之一。表面上,非洲文学的语言论争是关于使用英语等欧洲语言还是非洲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论战,但它包含语言媒介与非洲审美经验表达、英语与民族团结、文化认同、非洲文学向谁言说等多... 语言问题是非洲现代英语文学批评和理论中的焦点问题之一。表面上,非洲文学的语言论争是关于使用英语等欧洲语言还是非洲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论战,但它包含语言媒介与非洲审美经验表达、英语与民族团结、文化认同、非洲文学向谁言说等多重维度。它的实质是语言政治和文学功用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位于论争两端的阿契贝和恩古吉的分歧,不单纯是语言选择的问题。它反映了两人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折射出尼日利亚和肯尼亚文化精英对独立后社会未来和共同体的不同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文学 语言之争 社会历史 阿契 恩古吉
下载PDF
近代早期至20世纪伊朗对波斯帝国历史记忆的发现
11
作者 马超 黄民兴 《历史教学(下半月)》 2024年第3期30-40,共11页
历史记忆的形塑在民族认同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波斯帝国历史记忆的发现与重建是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产物,其中既有东方学家释读碑文与考古挖掘的实证研究,也有民族主义驱动下伊朗精英的政治构建与宗教诠释。波斯帝国历... 历史记忆的形塑在民族认同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波斯帝国历史记忆的发现与重建是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产物,其中既有东方学家释读碑文与考古挖掘的实证研究,也有民族主义驱动下伊朗精英的政治构建与宗教诠释。波斯帝国历史记忆在现代伊朗的发现与重建是通过两个方面完成的:一是解构了中古波斯人的神圣历史观,使《列王纪》中凯扬王朝从“信史”转化为后世层累创作的民族史诗;二是将阿契尼美德王朝重新纳入伊朗历史传统之中。通过梳理波斯帝国历史记忆在不同时期的挖掘过程,不仅可以重现波斯帝国遗产在现代伊朗社会乃至全球学术中得以被构建和接受的历史过程,亦可以管窥古代历史与建构国家认同之间的互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帝国 历史记忆 阿契美尼德王朝 民族主义 东方学
原文传递
论希罗多德与社会记忆相符的求真思想——以误用“米底”指称波斯的文本为中心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耀鑫 《历史教学(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6,共9页
公元前6—前5世纪,希腊人多误用“米底”指称波斯,甚至将希波战争描述为“希腊-米底”战争。为与希腊的社会记忆相符,希罗多德采取朴素求真的史学方法,如实保留了希腊人的错误观念,现代学界才得以探析希腊社会对波斯认知的程度。这种原... 公元前6—前5世纪,希腊人多误用“米底”指称波斯,甚至将希波战争描述为“希腊-米底”战争。为与希腊的社会记忆相符,希罗多德采取朴素求真的史学方法,如实保留了希腊人的错误观念,现代学界才得以探析希腊社会对波斯认知的程度。这种原则和方法在史学理论上仍然是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罗多德 古典时代 《历史》 阿契美尼德波斯
原文传递
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养马与马政制度管窥
13
作者 刘雪飞 《外国问题研究》 2024年第1期43-59,157,共18页
作为历史上首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疆域辽阔,族群众多,在空间治理与体制运行上高度依赖马匹的移动能力。得益于以往养马的积淀与骑马术的传播,波斯帝国诸多地区养马以及各地在培育马匹上因地制宜,形成了以尼萨马... 作为历史上首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疆域辽阔,族群众多,在空间治理与体制运行上高度依赖马匹的移动能力。得益于以往养马的积淀与骑马术的传播,波斯帝国诸多地区养马以及各地在培育马匹上因地制宜,形成了以尼萨马为主要代表的多元种群谱系,可以满足各种功能需求。在养马方式上,则形成了群牧和舍饲两种养马方式,还有舍饲野牧这种灵活的安排。而依靠帝国各地丰富的马匹资源,波斯帝国实行灵活的马政,直接和间接控制大量的马匹资源,满足了国家对马匹的需求,并为对手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所关注。总而言之,波斯帝国养马与马政,承上启下,为后世近东各国的养马业与马政留下了诸多可资借鉴的物质和观念遗产,对陆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坚实的动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 养马 马政
下载PDF
论《瓦解》的死亡叙事艺术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武 杜志卿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6,共5页
文章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尼日利亚著名小说家阿契贝长篇代表作《瓦解》中的死亡事件和死亡意象。笔者认为,《瓦解》中的死亡或参与小说故事情节的演绎,或参与小说非洲文化符码的建构,或参与小说同《圣经》的互文性仿写。小说中的死亡事... 文章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尼日利亚著名小说家阿契贝长篇代表作《瓦解》中的死亡事件和死亡意象。笔者认为,《瓦解》中的死亡或参与小说故事情节的演绎,或参与小说非洲文化符码的建构,或参与小说同《圣经》的互文性仿写。小说中的死亡事件和死亡意象不仅是叙事客体,更是一种有效的叙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契 《瓦解》 死亡 叙事手段
下载PDF
荒诞与反抗:阿契贝小说《天下太平》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5
15
作者 杜志卿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共7页
从象征的层面来看,阿契贝的短篇小说《天下太平》是一篇描写荒诞的哲理小说。小说主人公乔纳森在战争期间及战后见证了社会的混乱与生活的无序,体味了人生的无常和人情的冷漠,荒诞感是其人生体验的重要内容。不过乔纳森不是一位陷入荒... 从象征的层面来看,阿契贝的短篇小说《天下太平》是一篇描写荒诞的哲理小说。小说主人公乔纳森在战争期间及战后见证了社会的混乱与生活的无序,体味了人生的无常和人情的冷漠,荒诞感是其人生体验的重要内容。不过乔纳森不是一位陷入荒诞境遇而无法自拔的懦夫,他处世坦然的生活智慧使他成为一位敢于直面并试图超越荒诞的西西弗式的"荒诞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契 《天下太平》 荒诞 反抗
原文传递
情节枢纽:论阿契尔戏剧理论中的“必需场面”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芳芳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37,共5页
众所周知,英国文艺理论家威廉·阿契尔的《剧作法》不仅是一本讨论“戏剧本质”的经典理论著作,更是一本剧本写作者的案头工具书。阿契尔是一位极其重视情节架构的编剧理论家,在《剧作法》的第二章到第四章,他以详尽的笔墨对撰剧过... 众所周知,英国文艺理论家威廉·阿契尔的《剧作法》不仅是一本讨论“戏剧本质”的经典理论著作,更是一本剧本写作者的案头工具书。阿契尔是一位极其重视情节架构的编剧理论家,在《剧作法》的第二章到第四章,他以详尽的笔墨对撰剧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和讨论。其中,以必需场面的论述最为精彩、翔实。阿契尔针对20世纪以前的诸多论述,进行了辩驳和梳理,并对必需场面的类别进行了细致划分,为后来的戏剧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将以该书中对于必需场面的论述为探究对象,对阿契尔的编剧理论及其当代实践意义进行深入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契 戏剧情节 必需场面
原文传递
从音乐人类学视角探寻墨西哥音乐传统Mariachi之词义本源
17
作者 刘海娜 《音乐探索》 2023年第4期65-76,共12页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Mariachi是梅斯蒂索混血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几乎遍布墨西哥本国各地。它的广泛影响辐射到了北美、中美洲和南美洲、欧洲和亚洲,是少数在撒克逊和亚洲地区播放的西班牙语音乐流派之一。它拥有丰富的历史,其从传统到...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Mariachi是梅斯蒂索混血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几乎遍布墨西哥本国各地。它的广泛影响辐射到了北美、中美洲和南美洲、欧洲和亚洲,是少数在撒克逊和亚洲地区播放的西班牙语音乐流派之一。它拥有丰富的历史,其从传统到现代形式的重大变迁伴随着整个墨西哥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目前国内对Mariachi的中译表述“流浪者乐队”与墨西哥语境中的Mariachi音乐传统本义并不对等。因此,运用音乐人类学研究方法,将“音乐文本”作为田野工作场域,通过对图像、文字、书信、口述等历史资料的考证,将该音乐传统与相关社会、经济、政治及历史相连,探寻Mariachi的词义本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人类学 Mariachi 墨西哥 马里阿契 流浪者乐队
下载PDF
从阿契贝的《瓦解》看文明的冲突
18
作者 张湘东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3年第1期316-324,共9页
作为非洲现代文学之父的钦努阿·阿契贝虽然从小接受英式教育,但是一直反对殖民文化,作品均展现出浓郁的非洲尊严。其代表作《瓦解》通过主人公奥肯科毁灭的悲剧,书写本土文化面对殖民者的困惑及无法坚守民族文化的悲凉。看起来似... 作为非洲现代文学之父的钦努阿·阿契贝虽然从小接受英式教育,但是一直反对殖民文化,作品均展现出浓郁的非洲尊严。其代表作《瓦解》通过主人公奥肯科毁灭的悲剧,书写本土文化面对殖民者的困惑及无法坚守民族文化的悲凉。看起来似乎是不肯妥协和变通的个性造成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而全书所歌颂的恰恰是本土文化的坚守者,体现出非洲尊严凛然不可侵犯。阿契贝对非洲文化采取了包容辩证的态度。他在书中描写非洲万物有灵的宗教传统和天人合一的传统文明。面对坚船利炮的工业文明,非洲似乎在崩溃,但崩溃的同时又孕育着非洲的复兴。他的作品对西方文明提出质疑,启发我们重新思考人类文明的定义。在百年变局的当下,文明冲突的话题更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契 瓦解 非洲文学 文明冲突
下载PDF
阿契贝与非洲文学中的语言论争 被引量:4
19
作者 姚峰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80,158,共12页
写作语言的选择是非洲后殖民文学中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从非洲文学的本体、非洲文学的受众以及非洲语言的发展等视角出发,试图归纳和比较以瓦里和恩古吉为代表的非洲作家与阿契贝之间的观点差异。瓦里和恩古吉等非洲作家持有某种... 写作语言的选择是非洲后殖民文学中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从非洲文学的本体、非洲文学的受众以及非洲语言的发展等视角出发,试图归纳和比较以瓦里和恩古吉为代表的非洲作家与阿契贝之间的观点差异。瓦里和恩古吉等非洲作家持有某种本质主义的语言二元论观点,而阿契贝则试图以一种德勒兹式的语言观解构这种刻板的二元主义。质言之,非洲作家使用的欧洲语言正是德勒兹文学思想中的小民族语言,非洲小民族语言并非欧洲大民族语言的"附庸",而恰恰具有解域大民族语言的"革命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文学 阿契 小民族语言 德勒兹
原文传递
世界民族音乐中的拉丁美洲音乐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波 《北方音乐》 2018年第23期18-19,共2页
文章旨在阐述世界民族音乐中的拉丁美洲音乐。在方法上主要将拉丁美洲音乐分为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和美洲-非洲音乐三个部分进行解读。结语认为,拉丁美洲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在长期的文化... 文章旨在阐述世界民族音乐中的拉丁美洲音乐。在方法上主要将拉丁美洲音乐分为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和美洲-非洲音乐三个部分进行解读。结语认为,拉丁美洲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它们之间又彼此吸收,互为融合,从中人们感受到了美妙的音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音乐 瓦衣诺 排箫 马里阿契 恰朗戈 钢鼓 伦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