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心雕龙》阐释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
作者 赵晓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阐释是构建《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刘勰在此过程中揭示和表现出来的阐释伦理思想涉及两方面:一是要求阐释者具有博观、见异的能力修养和折衷、圆通的态度修养;二是基于传统伦理思想开展阐释实践,包括确立宗经立场和诗骚本位... 阐释是构建《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刘勰在此过程中揭示和表现出来的阐释伦理思想涉及两方面:一是要求阐释者具有博观、见异的能力修养和折衷、圆通的态度修养;二是基于传统伦理思想开展阐释实践,包括确立宗经立场和诗骚本位的经学阐释、基于此立场和本位的文学阐释以及通贯《文心雕龙》的事类阐释,其中体现了以阐释者为中心,事实与价值指向、明示与隐喻方法相结合且文字运用晓畅自然的阐释原则,彰明了揭示文学真实和维护文学正义的阐释目标。这些思想为刘勰表达自身意旨和实现救弊目标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在后世得到广泛运用和发扬,其中积极成分对当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阐释理论、培育阐释主体素质和指导阐释实践有重要的启发和镜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阐释伦理 主体修养 阐释实践
下载PDF
暴力、责任与和解——《再论强制阐释》中的阐释伦理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傅其林 朱鸿旭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0-165,共6页
《再论强制阐释》不仅从期望、动机、整体等角度对强制阐释进行了追本溯源式的批判和剖析,而且对阐释伦理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和思考。强制阐释具有暴力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会对阐释对象和公众造成话语暴力与精神伤害。阐释行为必然对他者... 《再论强制阐释》不仅从期望、动机、整体等角度对强制阐释进行了追本溯源式的批判和剖析,而且对阐释伦理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和思考。强制阐释具有暴力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会对阐释对象和公众造成话语暴力与精神伤害。阐释行为必然对他者产生影响且不可逆转,因而阐释者必须对阐释的目标对象、公众和自己负责。阐释活动是在社会整体中进行的,各要素之间具有平等关系,通过反复的斗争与和解,达成阐释的共识。这些问题将强制阐释论带到了更加宽广的阐释伦理的论域,提示我们思考阐释活动的道德维度和价值维度,并最终指向一种平等、良善、和谐的公共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 阐释伦理 阐释 交往 《再论强制阐释
下载PDF
网络穿越小说的叙事伦理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擎 段廷军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5-93,254-255,共11页
网络穿越小说涉及丰厚多维的伦理内容,从创作伦理、叙述伦理、故事伦理、阐释伦理四个维度对其展开研究,有助于明晰其伦理内容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就创作伦理而言,网络作家创作伦理受网络作家个体伦理观与网络文学场参与者伦理观的影响,... 网络穿越小说涉及丰厚多维的伦理内容,从创作伦理、叙述伦理、故事伦理、阐释伦理四个维度对其展开研究,有助于明晰其伦理内容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就创作伦理而言,网络作家创作伦理受网络作家个体伦理观与网络文学场参与者伦理观的影响,呈现出由个人伦理偏好为主到兼顾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动态转变过程;就叙述伦理而言,网络穿越小说总体上扬善惩恶,但一些叙述技巧与策略的使用在增加情节精彩性与趣味性的同时,又消解了某些道德行为的正当性,解构了传统历史叙事的求"真"取向,从而产生了负面伦理效果;就故事伦理而言,网络穿越小说在个人和社会层面表现出的伦理内容,既有对当代社会通行伦理观的践行,又多有违背之处,实质上是对当代人情感、欲望的想象式表达;就阐释伦理而言,网络穿越小说的阐释主体可细分为大众读者、资本方、监管方与精英批评者,他们阐释作品时秉持的伦理观同中有异,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影响创作与接受的伦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穿越小说 创作伦理 叙述伦理 故事伦理 阐释伦理
原文传递
阐释者:在道义和功利之间 被引量:1
4
作者 涂兵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5-157,共3页
阐释学研究应该从"应该怎样阐释"转向"为什么阐释"。阐释者作为原文本的阐释主体和阐释实践主体,既要通过对客体的改造实现其对真理价值的自主追求,又由于人的社会目的性而确保其对个人功利性的满足。因此在探讨阐... 阐释学研究应该从"应该怎样阐释"转向"为什么阐释"。阐释者作为原文本的阐释主体和阐释实践主体,既要通过对客体的改造实现其对真理价值的自主追求,又由于人的社会目的性而确保其对个人功利性的满足。因此在探讨阐释标准问题之前,了解阐释者在阐释伦理上的两难境地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诸多阐释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伦理 道义 功利
下载PDF
阐释、表征与间性叙述——论奥尔罕·帕慕克《红发女人》的叙事伦理
5
作者 郭茂全 孙乐乐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39-44,共6页
土耳其作家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在其长篇小说《红发女人》中书写了“读者型”人物的伦理困境,在读者走向伦理自觉中构建出阐释伦理;作者本人也在作品中寄寓多个伦理向度,应用了表征伦理。帕慕克还采取多主体叙事手法,在“叙... 土耳其作家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在其长篇小说《红发女人》中书写了“读者型”人物的伦理困境,在读者走向伦理自觉中构建出阐释伦理;作者本人也在作品中寄寓多个伦理向度,应用了表征伦理。帕慕克还采取多主体叙事手法,在“叙述者-受述者”的间性伦理张力中集中展现叙述伦理。帕慕克将作者、叙述者以及读者置于伦理关系之链环上,赋予整部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罕·帕慕克 《红发女人》 阐释伦理 表征伦理 叙述伦理
下载PDF
文学批评的阐释伦理
6
作者 熊海洋 周计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共7页
强制阐释论揭示了近来西方文论自身所存在的巨大问题。这个问题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有其独特性。西方文论旅行到中国,也将强制阐释带入到中国当下的文学批评和理论之中,并以更复杂的形式呈现出来。强制阐释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种文化理... 强制阐释论揭示了近来西方文论自身所存在的巨大问题。这个问题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有其独特性。西方文论旅行到中国,也将强制阐释带入到中国当下的文学批评和理论之中,并以更复杂的形式呈现出来。强制阐释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种文化理论绕过文学的审美形式,忽略批评的德性基础。面对强制阐释,需要重申文学批评的阐释伦理,尊重审美形式的主体性,以正义和友爱的方式对待精神对象化的审美形式,并在这个基础上充实和修正社会政治的道德根基。在符合德性的对话中,文学批评既能保持审美形式这种文学的本体属性,也使得这种审美形式向着社会政治功能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 审美形式 文化理论 阐释伦理 政治
下载PDF
对文学的阐释不能堕落为强制阐释
7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9-249,共1页
熊海洋、周计武撰文《文学批评的阐释伦理》指出,强制阐释这种现象由以产生的根源在于文学阐释伦理的颠覆。具体说来,就是不能以正义的方式对待文学文本的审美形式,也不能以友爱的方式与之对话;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法领悟这种文学审... 熊海洋、周计武撰文《文学批评的阐释伦理》指出,强制阐释这种现象由以产生的根源在于文学阐释伦理的颠覆。具体说来,就是不能以正义的方式对待文学文本的审美形式,也不能以友爱的方式与之对话;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法领悟这种文学审美形式所暗示、象征的道德德性。这样,对文学的阐释就只能堕落为一种强制阐释,对文学的理解就只能在功利与唯美之间摇摆。与之针锋相对,我们需要复兴古典哲学给予我们的伟大的教导,重新提出、审视和思考文学批评的阐释伦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强制阐释 文学阐释伦理 审美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