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体验中“隐喻式学习”的解构与镜像隐喻 被引量:5
1
作者 陶侃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0年第3期13-17,共5页
虚拟体验是数字时代一种全新、别致的体验,隐喻则是人们古往今来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在虚拟体验中所接触、接受、加工大量的隐喻信息与符号,能促使人从获得隐喻到参与隐喻的演进,在无意识中进行着一种"隐喻式学习"。对... 虚拟体验是数字时代一种全新、别致的体验,隐喻则是人们古往今来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在虚拟体验中所接触、接受、加工大量的隐喻信息与符号,能促使人从获得隐喻到参与隐喻的演进,在无意识中进行着一种"隐喻式学习"。对此机制、过程进行解构并从镜像隐喻的视角进行审视,对于当今网络学习无疑具有新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体验 隐喻 隐喻式学习 镜像神经元 镜像隐喻
下载PDF
《白塔之光》的“城市寓言”与历史记忆
2
作者 关莉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3,共3页
在《庆州》《福冈》等作品后,张律将镜头对准了冬日的北京,在一男一女之间的街头漫步与闲谈间书写若有似无的暧昧之情,续写了城市“游荡者”的人物故事。情欲仅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最终指向的是个体的价值定位与身份认同的主题。同时,影... 在《庆州》《福冈》等作品后,张律将镜头对准了冬日的北京,在一男一女之间的街头漫步与闲谈间书写若有似无的暧昧之情,续写了城市“游荡者”的人物故事。情欲仅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最终指向的是个体的价值定位与身份认同的主题。同时,影片将妙应寺白塔浓缩为城市的核心意象,白塔作为景观、历史与政治的叠化,将人物被抛弃的命运和漂泊无依的孤独感拓展到了历史的、群体的维度,表达了个体精神生活让渡给生存价值后的空虚与无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律 游荡者 城市 白塔 镜像隐喻
下载PDF
“镜”的性别空间:正视、反观与互见——《从保罗到佩德罗》中的镜像、自省与模拟
3
作者 王凡柯 《国外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126,共11页
在哲学与文学的隐喻史中,“镜”始终都存有丰富的阐释空间。镜像的光学机制以及蕴含其中的循环批判,使其成为主体哲学话语中“反思”概念的重要隐喻来源。在女性文学中,镜像作为自省与模拟的隐喻,为女性主体的自我观照与自我确证以及蕴... 在哲学与文学的隐喻史中,“镜”始终都存有丰富的阐释空间。镜像的光学机制以及蕴含其中的循环批判,使其成为主体哲学话语中“反思”概念的重要隐喻来源。在女性文学中,镜像作为自省与模拟的隐喻,为女性主体的自我观照与自我确证以及蕴含其中的内在危机提供了丰富的诗学话语与审美空间。本文选取世纪转型时期德国女性艺术家与作家雷文特罗的书信体小说《从保罗到佩德罗》(1912)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文本内具体的镜像空间,以及作为另一种镜像隐喻的女性写作本身。一方面,文本内的镜像空间所揭示的主体自觉与反思活动洋溢着早期女性主义文学的显著特征:反叛与颠覆,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在社会层面的历史推进很大程度上也受益于文学场域中解构既有性别秩序的新女性形象;但另一方面,雷文特罗的写作本身也不免落入另一种“镜像模拟”的二元陷阱中,这对于如今的性别讨论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文特罗 镜像隐喻 主体反思 女性写作
原文传递
复调叙事与镜像隐喻——《伊丽莎白的朋友》中的战争记忆书写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世华 柳田田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9-86,共8页
村田喜代子的《伊丽莎白的朋友》刻画了以不同方式经历过日本侵华战争的三位罹患认知症的女性老人,她们在现实和幻想交错的混沌状态中度过生命最后一程。小说运用复调叙事的手法,呈现了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天津租界、伪满洲和日本国内的历... 村田喜代子的《伊丽莎白的朋友》刻画了以不同方式经历过日本侵华战争的三位罹患认知症的女性老人,她们在现实和幻想交错的混沌状态中度过生命最后一程。小说运用复调叙事的手法,呈现了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天津租界、伪满洲和日本国内的历史场景,构建出战争亲历者的回忆空间。同时,小说还以实像与虚像的对立揭示日本在侵华战争时期所鼓吹的“共荣”的虚幻性与欺骗性。作品暗示在日本右倾民族主义抬头的当下,对侵略历史教训进行反思和代际传递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田喜代子 《伊丽莎白的朋友》 认知症 复调叙事 镜像隐喻
原文传递
从隐喻的视角解读俄罗斯电影《命运的捉弄》
5
作者 史小弋 唐逸红 《戏剧之家》 2020年第31期152-153,共2页
埃利达尔·梁赞诺夫是俄罗斯(原为前苏联,现为俄罗斯)著名导演,他一生中拍摄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影片《命运的捉弄》是梁赞诺夫的"爱情三部曲"之一,该片自20世纪70年代上映以来,便深受观众们的喜爱,成为俄罗斯人民欢... 埃利达尔·梁赞诺夫是俄罗斯(原为前苏联,现为俄罗斯)著名导演,他一生中拍摄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影片《命运的捉弄》是梁赞诺夫的"爱情三部曲"之一,该片自20世纪70年代上映以来,便深受观众们的喜爱,成为俄罗斯人民欢庆新年的传统节目,一直延续至今。影片讲述了一对陌生男女在新年前夕阴差阳错成为恋人的爱情故事。导演从日常生活入手,借助隐喻的手段反映现实生活,揭露社会弊端,展现出"小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本文拟从社会隐喻、音乐隐喻和镜像隐喻三个方面解读俄罗斯电影《命运的捉弄》,以期对影片有进一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的捉弄》 社会隐喻 音乐隐喻 镜像隐喻
下载PDF
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镜像隐喻与现实观照
6
作者 赵庆超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 2019年第2期174-185,共12页
新世纪影视剧中的革命再叙述不断以镜像隐喻的呈现方式进行着现实观照,在打开通向历史审美的观赏视窗的同时,也以不断添加"私货"的形式加快了消费革命、娱乐历史的轻快步伐,从而对应着新世纪语境下的都市生存迷思、反现代性... 新世纪影视剧中的革命再叙述不断以镜像隐喻的呈现方式进行着现实观照,在打开通向历史审美的观赏视窗的同时,也以不断添加"私货"的形式加快了消费革命、娱乐历史的轻快步伐,从而对应着新世纪语境下的都市生存迷思、反现代性怀旧和新国家主义想象多元话语龃龉互渗的留存痕迹。这种影像定格是时代主潮从"泛政治化"的"历史革命化"转向"去政治化"的"革命历史化"之后,"革命"被放入"历史"的复杂装置之中再度赋魅和祛魅而展现的审美征候,考辨其在地再生的多样性与有效性,对于建构"革命"叙事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革命历史 影视剧 镜像隐喻 现实观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