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8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锥形束CT图像测量放疗摆位误差 被引量:60
1
作者 许峰 柏森 +3 位作者 王瑾 张洪 钟仁明 蒋晓芹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疗(IGRT)系统的临床摆位误差。方法应用医科达SynergyTM系统治疗51例,其中头颈部肿瘤19例,胸部肿瘤25例,腹、盆部肿瘤7例。每次照射前获取X线容积图像(XVI)即锥形束断层扫描(CBCT),将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及其靶中心...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疗(IGRT)系统的临床摆位误差。方法应用医科达SynergyTM系统治疗51例,其中头颈部肿瘤19例,胸部肿瘤25例,腹、盆部肿瘤7例。每次照射前获取X线容积图像(XVI)即锥形束断层扫描(CBCT),将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及其靶中心匹配,获得靶中心x、y、z方向的误差,分析误差及其分布规律。结果CBCT图像对比度好,临床上能清楚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及其和周围的关系。51例每次治疗开始前的CBCT共955次,分别分析头颈部、胸部及腹、盆部摆位误差,均呈正态分布。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方向分别为头颈部(- 0.3±1.5)、(-0.3±1.6)、(0±1.3)mm,胸部(-0.6±2.9)、(-0.2±5.6)、(0.7±3.2)mm,腹、盆部(-0.8±2.1)、(-0.3±5.9)、(0.1±2.6)mm。结论通过CBCT测量治疗前摆位误差并实时调整摆位误差,可大大提高患者摆位精度,同时为正确设定计划靶体积(PTV)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疗 断层摄影术X线 计算机 锥形 摆位误差
原文传递
胸段食管癌IGRT中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38
2
作者 尚凯 迟子峰 +6 位作者 王军 任清华 景绍武 邱嵘 曹彦坤 刘妹 刘丹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 使用CBCT测量食管癌IGRT中的摆位误差,为ART开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使用千伏级CBCT采集23例胸段食管癌治疗前、后摆位图像,探讨配准方法、病变部位以及不同治疗时间IGRT前摆位误差变化.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 骨... 目的 使用CBCT测量食管癌IGRT中的摆位误差,为ART开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使用千伏级CBCT采集23例胸段食管癌治疗前、后摆位图像,探讨配准方法、病变部位以及不同治疗时间IGRT前摆位误差变化.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 骨性及灰度匹配在x、z轴测量摆位误差有显著差异.不使用CBCT下PTV在x、y、z轴向胸上段癌分别外扩6、17、6 mm,胸中段癌分别外扩4、17、6 mm,胸下段癌分别外扩11、11、4 mm.每次使用CBCT行疗前摆位误差纠正则x、y、z轴向分别外扩2、2、4 mm.不同治疗时间IGRT前摆位误差在y轴上相近(P=0.858),在x、z轴上自第5周开始IGRT前摆位误差均高于其他几周(P=0.001,P=0.000).结论 胸段食管癌IGRT中建议采用灰度配准.不同部位食管癌PTV在x、y、z轴向外扩范围应有所不同.IGRT可使PTV外放边界显著缩小.疗前期摆位误差可考虑用于指导后续治疗,治疗后期患者x、z轴向疗前摆位误差变大,建议自第5周时更换体膜进行模拟定位,重新制定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图像引导放射疗法 摆位误差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锥形
原文传递
宫颈癌调强放疗中直肠体积与位置变化及对吸收剂量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庞皓文 邱杰 +3 位作者 孙帅 杨波 管秋 张福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中直肠体积与位置变化及对吸收剂量的影响。方法对随机选取10例宫颈癌根治性IMRT患者采集分次治疗前锥形束CT(CBCT)图像,与原始计划CT图像基于骨性解剖结构进行刚体配准,勾画出CBCT图像直肠轮廓...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中直肠体积与位置变化及对吸收剂量的影响。方法对随机选取10例宫颈癌根治性IMRT患者采集分次治疗前锥形束CT(CBCT)图像,与原始计划CT图像基于骨性解剖结构进行刚体配准,勾画出CBCT图像直肠轮廓并映射回原始计划CT图像,分析直肠体积与位置变化并评价直肠接受≥45Gy体积占总体积百分比(V45)改变。直肠体积与V帖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结果10例患者共采集227次CBCT图像进行分析,其中直肠体积变化为(35.0±7.3)~(97.7±14.7)cm^3,直肠中心位移左右方向为(0.14±0.06)cm、前后方向为(0.24±0.10)cm、头脚方向为(0.55±0.28)cm,直肠V45为(9.19±2.46)%~(60.54±11.67)%。直肠体积与V45相关性分析显示7例患者呈正相关(r=0.582~0.743,P值均〈0.01);治疗中V45≤50%次数共68次,占30.0%。结论宫颈癌IMRT中直肠体积与位置及其实际吸收剂量在分次放疗间变化较大,大部分患者体积与V45之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锥形 剂量学 直肠体 积与位置变化
原文传递
应用CBCT研究胸腹部肿瘤IMRT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 被引量:29
4
作者 刘利彬 吴君心 +2 位作者 瞿宜艳 蒋思思 郑步宏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应用千伏级CBCT研究IMRT两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60例胸腹部肿瘤IMRT患者均分两组,研究组采用体部固定底板+真空垫+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方式,对照组采用体部固定底板+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方式。放疗前行CBCT扫... 目的应用千伏级CBCT研究IMRT两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60例胸腹部肿瘤IMRT患者均分两组,研究组采用体部固定底板+真空垫+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方式,对照组采用体部固定底板+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方式。放疗前行CBCT扫描并在线匹配,得出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并用2.5∑+0.78算出胛V外放界值。对两组摆位误差比较行成组t检验。结果研究组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2±2.58)、(-0.40±3.89)、(-0.75±2.43)mm,PTV外放界值分别为5.60、6.08、6.32mm;对照组的分别为(0.62±3.60)、(2.44±4.93)、(0.66±2.85)mm和8.07、10.63、6.90mm;两组在上述方向的比较t=-0.78、-5.11、-4.22,P=0.440、0.000、0.000。结论采用体部固定底板+真空垫+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方式能有效固定患者,在控制误差方面明显优于体部固定底板+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锥形 真空垫 热塑成型网罩 摆位误差 外放 边界 胸腹部肿瘤
原文传递
宫颈癌调强放疗中膀胱解剖结构变化及对其吸收剂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庞皓文 邱杰 +4 位作者 全红 孙帅 杨波 管秋 张福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中膀胱体积与位置变化及对其吸收剂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性调强放疗患者,采集分次治疗前锥形束CT(CBCT)图像,与原始治疗计划cT图像实施基于骨性解剖结构的刚体配准。由同一医师在CBC...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中膀胱体积与位置变化及对其吸收剂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性调强放疗患者,采集分次治疗前锥形束CT(CBCT)图像,与原始治疗计划cT图像实施基于骨性解剖结构的刚体配准。由同一医师在CBCT图像上勾画膀胱轮廓,并映射回原始治疗计划CT图像,分析分次治疗间膀胱体积与位置及其吸收剂量变化。结果20例患者共采集451次CBCT图像进行分析。膀胱体积与位置变化较大,15例患者膀胱体积与V。无相关性(r=-0.225~0.473,P值均〉0.05),4例呈负相关性(r=-0.564,P〈0.05;r=-0.597,P〈0.01;r=-0.942,P〈0.01;r=-0.816,P〈0.01),1例呈正相关性(r=0.662,P〈0.01);治疗中超出标准(V45≤50%)次数共64次(14.2%)。结论宫颈癌调强放疗中大部分患者通过适当充盈膀胱处理后膀胱体积与位置变化仍较大,但对其剂量影响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对个别临床靶体积较大患者应密切观察其退缩情况,必要时进行在线或离线分析及时修改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体积与位置 膀胱吸收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锥形 宫颈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基于锥形束CT体部肿瘤图像引导放疗的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吴钦宏 李高峰 +3 位作者 王婵 李雪南 王丹 沙翔燕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评价采用负压成型垫作体位固定和最终等中心标记法作定位的体部肿瘤图像引导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1年的223例体部肿瘤患者资料,这些患者在配有LAP可移动式激光定位系统的飞利浦PQSCT... 目的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评价采用负压成型垫作体位固定和最终等中心标记法作定位的体部肿瘤图像引导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1年的223例体部肿瘤患者资料,这些患者在配有LAP可移动式激光定位系统的飞利浦PQSCT或飞利浦BfillianceCTBigBore上采用负压成型垫体位固定和最终等中心标记法定位。CT图像通过网络传输给瓦里安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用来勾画靶区和设计计划。在治疗前使用瓦里安直线加速器的机载影像系统行KVCBCT扫描和配准,得出左右、上下和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758组摆位误差数据呈高斯分布,左右、上下、前后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0.5±2.8)、(0.0±3.0)、(0.4±3.4)mm,使用公式M=2.5∑+0.76计算外放边界分别为3.2、2.1、3.4mm。结论本研究得到的外放边界证实治疗计划在患者治疗时得到了可靠实施,并也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依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锥形 图像引导放疗 摆位误差 外放边界 部肿瘤
原文传递
图像配准方法对肺癌放疗图像引导摆位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彭应林 刘松然 +7 位作者 黄伯天 林茂盛 张丹丹 胡江 刘慧 罗广文 邓小武 包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 比较和评估使用CBCT图像引导摆位中不同图像配准方法对配准精度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图像引导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15例肺癌患者计划CT和第1次放疗摆位CBCT图像分别以不同算法(骨性或灰度配准)和不同范围(靶区或患侧或体廓... 目的 比较和评估使用CBCT图像引导摆位中不同图像配准方法对配准精度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图像引导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15例肺癌患者计划CT和第1次放疗摆位CBCT图像分别以不同算法(骨性或灰度配准)和不同范围(靶区或患侧或体廓)进行图像配准,比较各组配准的治疗体位下PTVCT对GTVCBCT的覆盖率、靶区和OAR相似性指数及GTV几何中心位置偏差.结果 相同配准范围骨性配准精度差于灰度配准,其中配准靶区组差别最明显.骨性和灰度配准方式配准靶区、患侧及体廓时,PTVCT对GTVCBCT的覆盖率分别为(66±35)%和(97±8)%(P=0.005)、(98±5)%和(99±2)%(P=0.034)及(98±4)%、(98±4)%(P=0.478).选择灰度配准方式和配准患侧时精度最佳,GTV的相似性指数为0.86±0.10,食管的为0.71±0.10,脊髓的为0.76±0.10,心脏的为0.89±0.05.GTV中心偏差为(0.25±0.16) cm.结论 肺癌放疗的CBCT引导摆位修正可满足临床要求,但较小配准范围会降低配准精度,建议采用配准患侧或配准体廓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锥形 图像配准 相似性指数 肺肿瘤
原文传递
兆伏锥形束CT在头颈部肿瘤精确放疗摆位误差的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高云生 常熙 +5 位作者 周莉钧 胡伟刚 王孝深 朱国培 吴永如 胡超苏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 分析兆伏锥形束CT(MVCBCT)引导的头颈部肿瘤精确放疗中摆位误差.方法 头颈部肿瘤共22例(鼻咽癌15例,腮腺癌4例,脑胶质瘤术后3例),其中接受三维适形放疗7例、调强放疗15例,照射剂量为56.0~70.4 Gy分28~32次6~7周完成.19例用... 目的 分析兆伏锥形束CT(MVCBCT)引导的头颈部肿瘤精确放疗中摆位误差.方法 头颈部肿瘤共22例(鼻咽癌15例,腮腺癌4例,脑胶质瘤术后3例),其中接受三维适形放疗7例、调强放疗15例,照射剂量为56.0~70.4 Gy分28~32次6~7周完成.19例用头颈肩面罩固定,3例头部面罩固定.所有患者均行CT模拟,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每周治疗前拍1次MVCBCT图像,每位患者接受4~7次MVCBCT.分析相对于计划CT上中心在头脚、垂直、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结果 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中任一方向〉0.3 cm 28次,〉0.4 cm 15次,〉0.5 cm 9次,头脚方向要比左右、前后方向超过近0.1 cm.头脚和左右中心偏移方向的频次差别不大,而在垂直方向则更多的向后偏移达4:1.相对来说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较左右、前后方向大,随着放疗时间延长各方向偏移的平均值均有增大趋势.结论 头颈部肿瘤精确放疗时CTV至PTV边界外扩并不需均匀外放,垂直方向上治疗中心向前偏移概率明显超过向后,头脚方向比左右、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大;随着放疗的进行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都有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头颈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锥形 摆位误差
原文传递
CBCT图像引导下胸部肿瘤放疗摆位误差及其外放边界 被引量:23
9
作者 曹晓辉 刘明 +5 位作者 翟福山 王安峰 杨永锋 刘兵 包超恩 白研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研究千伏级CBCT引导下胸部肿瘤放疗中摆位误差及其外放边界。方法采用瓦里安Ix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对34例胸部肿瘤患者三维放疗前行CBCT,系统自动重建图像并与治疗计划CT图像相匹配,获得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计... 目的研究千伏级CBCT引导下胸部肿瘤放疗中摆位误差及其外放边界。方法采用瓦里安Ix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对34例胸部肿瘤患者三维放疗前行CBCT,系统自动重建图像并与治疗计划CT图像相匹配,获得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计算PTV及OAR外放边界。结果共行279次扫描,考虑误差方向时左右、上下、前后方向误差分别为(-0.16±3.25)、(-1.36±5.43)、(-2.43±2.14)mm,只考虑误差大小时左右、上下、前后方向误差分别为(2.41±2.18)、(4.27±3.60)、(2.71±1.77)mm。PTV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外放边界分别为2.68、7.19、7.57mm。结论本院胸部肿瘤患者应用热塑体膜固定,存在-定程度摆位误差。靶区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外前沩界钋别为2.687.19、7.57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影像引导放射疗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锥形 摆位误差 外放边界
原文传递
应用锥形束CT对盆腔肿瘤放疗计划靶区外放距离的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吴君心 谢志原 +5 位作者 林育毅 瞿宜艳 邵凌东 孔祥泉 郭爱华 潘建基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在线研究盆腔肿瘤摆位误差的大小,推算CTV与PTV 之间外放的间隙.方法 应用医科达Synergy IGRT加速器治疗12例盆腔肿瘤患者,通过CBCT影像技术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线性摆位误差以及分别...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在线研究盆腔肿瘤摆位误差的大小,推算CTV与PTV 之间外放的间隙.方法 应用医科达Synergy IGRT加速器治疗12例盆腔肿瘤患者,通过CBCT影像技术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线性摆位误差以及分别以x、y、z轴旋转形成相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 12例患者共行229次CBCT,x、y、z、u、v、w轴自由度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49±1.18)mm、(-0.11±3.45)mm、(-2.00±1.59)mm、1.14°±0.67°、0.42°±0.94°、-0.32°±0.68°.其中y方向摆位误差最大、z方向次之、x方向摆位误差最小.x、y、z方向的摆位扩边值分别为4.6、12.5、6.2 mm.结论 盆腔肿瘤放疗时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程度摆位误差,为减少摆位误差影响CTV外放PTV时考虑x方向5 mm、y方向15 mm,z方向1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锥形 摆位误差 摆位扩边
原文传递
医用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QC图像定量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庄永东 王彬 +3 位作者 朱金汉 刘伯基 刘小伟 陈立新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2-447,共6页
目的 实现医用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QC图像质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使用医科达iViewGT和XVI影像系统以及瓦里安aS1000和OBI影像系统,分别进行EPID的MV平片和CBCT的KV平片及三维影像质量检测.所用体模为Las Vegas、TOR18FG、Catphan504.... 目的 实现医用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QC图像质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使用医科达iViewGT和XVI影像系统以及瓦里安aS1000和OBI影像系统,分别进行EPID的MV平片和CBCT的KV平片及三维影像质量检测.所用体模为Las Vegas、TOR18FG、Catphan504.通过对采集图像分析得到MV平片、KV平片及三维影像各个图像指标的定量结果.结果 给出了iViewGT和aS1000两种EPID对比度分辨率,并用定量值表示;给出了XVI、OBI系统KV影像验证片对比度分辨率定量结果,以及用以表征空间分辨率的MTF曲线.对XVI、OBI系统三维影像下噪声、均匀性、CT值一致性、对比度分辨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给出了用以表征空间分辨率的MTF曲线.结论 给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常用模体定量检测EPID和CBCT图像质量方法,为建立IGRT下规范图像质量QC制度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锥形 定量方法 调制传递函数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技术分析肺癌放疗摆位误差及其对剂量分布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曹晓辉 刘明 +4 位作者 翟福山 王安峰 杨永锋 刘兵 包超恩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研究千伏级锥形束CT(CBCT)引导下肺癌放疗摆位误差及其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受量影响。方法采用瓦里安IX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对23例肺癌患者三维放疗前行CBCT扫描,并与计划CT图像匹配获得左右、头脚、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在CMS计... 目的研究千伏级锥形束CT(CBCT)引导下肺癌放疗摆位误差及其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受量影响。方法采用瓦里安IX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对23例肺癌患者三维放疗前行CBCT扫描,并与计划CT图像匹配获得左右、头脚、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在CMS计划系统中将治疗中心移至扫描中心,模拟未移床时剂量分布,研究摆位误差对计划靶体积(胛V)、大体肿瘤体积(GTV)及正常组织受量影响,并行F检验。结果左右、头脚、前后方向误差分别为一0.18、一0.43、一2.64mm,其绝对值最大分别为13、21、8mm。5mm内误差在3个方向上分别占93.9%、71.4%、81.9%。模拟未移床时的剂量分布显示95%nV剂量、HIV平均剂量、95%GTV剂量、GTV平均剂量分别为原计划的89.7%(F=7.04,P=0.011)、97.9%、95.5%、98.8%(F=0.32,1.68,0.11;P=0.572,0.201,0.740)。肺接受I〉5、10、20、30Gy体积占总体积百分比、肺平均受量、脊髓1cm’体积受量分别为原计划的102.7%、103.1%、105.O%、110.6%、103.O%、98.1%。任一方向误差〉5mln对95%PrV受照剂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4.58,P=0.001)。结论肺癌放疗摆位误差大多在5mm内,以头脚方向误差最大,任一方向误差〉5mm将对胛V受量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锥形 摆位误差 肺肿瘤/放射疗法 剂量学
原文传递
食管癌图形引导的放射治疗(IGRT)6个自由度摆位误差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谢志原 王捷忠 +3 位作者 瞿宜艳 柏朋钢 李奇欣 吴君心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27-129,133,共4页
目的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引起摆位误差,影响放射治疗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利用锥形束CT在线研究食管癌六个自由度的摆位误差,为临床提供数据。方法采用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mageguidedr adiotherapy,IGRT)的锥... 目的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引起摆位误差,影响放射治疗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利用锥形束CT在线研究食管癌六个自由度的摆位误差,为临床提供数据。方法采用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mageguidedr adiotherapy,IGRT)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tomography,CBCT)影像技术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3个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以及分别以X、Y、Z轴旋转形成相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对食管癌患者146次治疗前摆位后、摆位误差调整后及治疗后获取348个CBCT信息,通过系统配有的匹配功能,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相匹配,获取线性误差和旋转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将计划CT作为参考标准,治疗前摆位后的摆位误差呈近似正态分布,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U、V、W6个自由度分别为(0.85±3.56)mm、(1.82±4.00)mm、(-2.31±2.10)mm、(0.59±0.85)°、(0.29±1.30)°、(0.40±0.86)°。误差调整后再次CBCT,结果显示摆位误差明显缩小(P<0.05)。结论食管癌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在Y、Z方向上较为明显,个别患者还有较大的旋转误差,通过CBCT测量食管癌患者治疗前的摆位误差,并行6个自由度的在线调整误差,可明显减小平面误差和旋转误差,提高放疗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疗 锥形 摆位误差 食管癌
下载PDF
肺癌影像引导放疗摆位误差及配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孙小喆 孟慧鹏 +4 位作者 郑爱青 王昊 孙劲松 梁克明 穆海玉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11期69-71,78,共4页
目的:利用直线加速器的OBI(on board imager)影像引导系统对肺癌放疗摆位误差及区域配准误差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50例行影像引导放射治疗肺癌患者,应用OBI影像引导系统进行二维电子射野影像(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 目的:利用直线加速器的OBI(on board imager)影像引导系统对肺癌放疗摆位误差及区域配准误差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50例行影像引导放射治疗肺癌患者,应用OBI影像引导系统进行二维电子射野影像(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和三维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验证,对比分析2种验证方式的摆位误差。利用OBI影像引导系统配准分析软件分别对肺组织和靶体积进行自动配准,对比分析靶中心上各方向的位置误差。结果:EPID和CBCT 2种摆位验证方式下左右(Lat)、上下(Vrt)、头脚(Lng)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1.62±1.58)、(2.12±1.49)、(4.52±2.42)mm和(-1.27±1.25)、(1.43±1.57)、(3.12±2.62)mm;在不同区域(肺组织和靶体积)配准中的位置误差左右(Lat)、上下(Vrt)、头脚(Lng)方向的平移误差及旋转角度分别为(-1.27±1.25)、(1.43±1.57)、(3.12±2.62)mm,(0.5±1.6)°和(-1.56±1.78)、(1.68±2.39)、(3.42±2.73)mm,(0.8±1.9)°。CBCT与EPID在肺癌摆位误差验证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上下、头脚方向2种方式的摆位误差差别较大,在CBCT自动配准不同区域选择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摆位验证中,2种方法均可用于临床,CBCT优于EP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I影像引导系统 肺癌 锥形 摆位误差 治疗精度
下载PDF
MRI引导的自适应放疗技术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黄伟 X.Allen Li 李宝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19-822,共4页
使用MRI代替CBCT进行IGRT,不但利用了MRI特有的影像学优势,还可以在线和实时跟踪肿瘤运动和生物学变化,实现解剖学与生物学上"真正"的实时MRI引导ART,是放疗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技术进步.本文就MRI引导放疗的技术优势、MR-Linac的基... 使用MRI代替CBCT进行IGRT,不但利用了MRI特有的影像学优势,还可以在线和实时跟踪肿瘤运动和生物学变化,实现解剖学与生物学上"真正"的实时MRI引导ART,是放疗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技术进步.本文就MRI引导放疗的技术优势、MR-Linac的基本构造和类型、MRIgART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措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射疗法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锥形
原文传递
不同标记点对肺癌图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艳阳 傅小龙 夏冰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7-519,共3页
目的 分析不同标记点对千伏锥形束CT(KVCBCT)图像与计划设计参考图像配准的影响,为选择适合于肺癌图像引导放疗的标记点提供依据.方法 共20例(男18例,女2例)行立体定向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研究.每位患者每次治疗均行KVCBCT... 目的 分析不同标记点对千伏锥形束CT(KVCBCT)图像与计划设计参考图像配准的影响,为选择适合于肺癌图像引导放疗的标记点提供依据.方法 共20例(男18例,女2例)行立体定向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研究.每位患者每次治疗均行KVCBCT在线引导放疗技术分析.选择每例患者每次治疗时获得的第1幅KVCBCT图像用于研究,20例患者100幅KVCBCT图像进入分析.将胸椎、隆突和肿瘤作为标记点,采用自动加手动法配准KVCBCT图像与参考图像.分别对同一幅KVCBCT图像与参考图像进行配准,比较3个不同标记点图像配准结果差异.结果 胸椎,隆突和肿瘤标记点患者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8±0.32)、(-0.16±0.45)、(0.06±0.23)cm,(0.06±0.34)、(-0.13±0.45)、(-0.02±0.23)cm和(-0.17±0.25)、(0.03±0.47)、(0.15±0.38)cm,比较结果显示肿瘤与胸椎标记点配准结果均相似(q=1.85,P=0.195;q=2.54,P=0.075;q=1.89,P=0.185),隆突与胸椎标记点配准结果相似(q=2.76,P=0.054;q=0.31,P=0.826;q=1.55,P=0.276),隆突与肿瘤标记点配准结果大部不同(q=4.61,P=0.002;q=2.23,P=0.118;q=3.44,P=0.017).结论 对行立体定向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肿瘤和胸椎进行图像配准无差别;由于受呼吸运动影响明显,不推荐选择隆突作为肺癌图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的标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锥形 图像引导放疗 图像配准 标记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对安氏Ⅰ~Ⅲ类错颌畸形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7
作者 罗成 杨馥榕 雷延颖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972-975,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安氏Ⅰ~Ⅲ类错颌畸形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2例错颌畸形患者,分别接受锥形束CT检查及数字化曲面体层X线摄影检查,检查结束后给予所有患者正畸治疗,并再次实施锥形束C...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安氏Ⅰ~Ⅲ类错颌畸形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2例错颌畸形患者,分别接受锥形束CT检查及数字化曲面体层X线摄影检查,检查结束后给予所有患者正畸治疗,并再次实施锥形束CT检查。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作“金标准”,统计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在不同程度牙根吸收中的诊断结果、治疗前后牙根体积锥形束CT测量结果变化情况及错颌畸形正畸治疗前后锥形束CT表现。结果经X线头影测量得知,本组72例患者中,正畸治疗后无牙根吸收19例,轻度牙根吸收21例,中度牙根吸收18例,重度牙根吸收14例;锥形束CT检查对牙根吸收与X线头影测量的总符合率为87.50%(63/72),较曲面体层片检查[56.94%(41/7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锥形体CT检查示,治疗后72例患者右下侧切牙、右下中切牙、左下侧切牙、左下中切牙、左上侧切牙、左上中切牙、右上侧切牙、右上中切牙体积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安氏Ⅰ~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后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牙根吸收,经锥形束CT检查可有效检出并辨别牙根吸收程度及牙根体积变化情况,可为临床制定进一步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锥形 安氏Ⅰ~Ⅲ类错颌畸形 正畸治疗 牙根吸收
原文传递
用KV—CBCT探讨两种下肢固定方法对直肠癌IMRT摆位误差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孟怡然 许青 +2 位作者 章真 龚敏 任珺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55-958,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真空垫固定双下肢法与自制泡沫脚垫固定双脚踝法固定体位方式在直肠癌IMRT中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2014年选取1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均分成A、B组,A组患者负压真空垫固定双下肢法,B组患者采用自制塑料泡沫脚垫固定双侧脚踝... 目的探讨负压真空垫固定双下肢法与自制泡沫脚垫固定双脚踝法固定体位方式在直肠癌IMRT中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2014年选取1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均分成A、B组,A组患者负压真空垫固定双下肢法,B组患者采用自制塑料泡沫脚垫固定双侧脚踝法。采集108人次(A、B组各54人次)治疗前后KV—CBCT图像行灰度平移误差配准,成组t检验两组患者在左右方向(x轴)、上下方向(Y轴)、前后方向(z轴)的摆位误差。结果两组患者y轴摆位误差相近[(2.13±0.64)min:(2.61±1.17)mm,P=0.399];x轴摆位误差A组低于B组[(1.51±0.28)mm:(2.70±1.05)mm,p=0.039],A、B组误差率分别7.41%、42.59%;z轴上A组也低于B组[(1.10±0.29)mm:(2.37±0.71)mm,P=0.002],A、B组误差率分别1.85%、35.19%。结论直肠癌放疗摆位采用负压真空垫固定双下肢法有效避免了双下肢左右平移和内外旋转。从而减少摆位误差.比自制泡沫脚垫固定双脚踝法的精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锥形 千伏级 真空垫固定 泡沫脚垫固定 摆位误差 直肠肿瘤/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为 聂生东 吴国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74-1077,共4页
影像引导下的放射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技术,而锥形束CT既是一种全新的CT成像技术,又是影像引导下放射治疗系统的关键设备。本文介绍锥形束CT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情况,并对锥形束CT图像... 影像引导下的放射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技术,而锥形束CT既是一种全新的CT成像技术,又是影像引导下放射治疗系统的关键设备。本文介绍锥形束CT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情况,并对锥形束CT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放射治疗
下载PDF
CBCT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钛夹标记位置变化 被引量:12
20
作者 钟仁明 肖青 +5 位作者 赵建玲 李燕 叶程伟 李帅 柏森 李光俊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8-773,共6页
目的 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钛夹标记位置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间收治的14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的锥形束CT影像,分别测量胸壁以及每个钛夹在放疗过程中的误差.将钛夹的位移与钛夹的相对位置、乳腺体积、胸壁切... 目的 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钛夹标记位置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间收治的14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的锥形束CT影像,分别测量胸壁以及每个钛夹在放疗过程中的误差.将钛夹的位移与钛夹的相对位置、乳腺体积、胸壁切线垂直距离以及乳腺最大厚度等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胸壁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分别为4.42、3.44、5.13 mm和3.55、3.07、4.54 mm.钛夹相对胸壁有较大的位移,主要集中在左右方向,最大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4.39、2.42 mm.钛夹位移与乳腺体积、乳腺的厚度无明显相关(P〉0.05).钛夹头脚方向的相对位置与最下、最外、最前与最后钛夹的位移相关(P〈0.05).最上钛夹的近胸壁组与远胸壁组的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乳腺癌放疗中采用真空垫进行体位固定时存在较大的摆位误差,钛夹在放疗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位移,不推荐使用同步加量照射技术;缺乏良好的固定可能是钛夹存在较大位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锥形 乳腺肿瘤/外科学 钛夹位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