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海水中 ^(238)U、^(234)Th 的富集、纯化与测定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敏 黄奕普 邱雨生 《同位素》 CAS 1997年第4期199-204,共6页
以232U-228Th平衡溶液为产额示踪剂,利用Fe(OH)3共沉淀法富集大体积海水中的U、Th同位素,并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双柱法”进行分离、纯化。238U、234Th的放射性活度分别用α能谱仪和β计数仪测定,两台... 以232U-228Th平衡溶液为产额示踪剂,利用Fe(OH)3共沉淀法富集大体积海水中的U、Th同位素,并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双柱法”进行分离、纯化。238U、234Th的放射性活度分别用α能谱仪和β计数仪测定,两台仪器间的相对探测效率用钍同位素标准源校正。由该法获得南沙海域、南海东北部海域、厦门湾塔角附近海域以及九龙江口表层水中溶解态、颗粒态238U、234Th的放射性浓度,讨论了各相238U、234Th的空间分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富集 纯化 测定 234 铀238
下载PDF
真光层的颗粒动力学──Ⅵ.南海东北部海域上层水体颗粒动力学的示踪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敏 黄奕普 +3 位作者 陈飞舟 邱雨生 徐茂泉 姜德盛 《热带海洋》 CSCD 1997年第2期91-103,共13页
利用234Th-238U不平衡研究南海东北部海域3个站位上层水体中的颗粒动力学性质,测定了水往中溶解态及颗粒态234Th的比活度,具体讨论各相中234Th/238U)AR(放射性活度比)比值的垂直分布情况及其与水化学要素间的关系。运用稿态箱式... 利用234Th-238U不平衡研究南海东北部海域3个站位上层水体中的颗粒动力学性质,测定了水往中溶解态及颗粒态234Th的比活度,具体讨论各相中234Th/238U)AR(放射性活度比)比值的垂直分布情况及其与水化学要素间的关系。运用稿态箱式模型计算出各站位不同水层中溶解态234Th相对于清除至颗粒物的平均停留时间和颗粒态234Th相对于迁出作用的停留时间。由模型得出的参数表明3个站位的真光层具有两种不同的层化图像,这一情形与我们在南沙群岛海域得到的结果相一致。结合POC/PTh比值,估算出3个站位从真光层输出的颗粒有机碳(POC)通量分别为4.025.0和5.4mmolC·m-3-d-1。文中进一步讨论了234Th与POC两者停留时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动力学 真光层 表层水 南海 铀238 234
下载PDF
从^(234)Th的固/液分配看海洋胶体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敏 黄奕普 邱雨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26-730,共5页
1994—1995年期间,利用β计数法实测了南沙群岛海域、南海东北部海域、厦门湾塔角附近海域和九龙江河口区共计116份海水样品中溶解态与颗粒态234Th的放射性比活度。结果表明,颗粒态234Th占总34Th的份额大小顺序为:九龙江河口区>厦... 1994—1995年期间,利用β计数法实测了南沙群岛海域、南海东北部海域、厦门湾塔角附近海域和九龙江河口区共计116份海水样品中溶解态与颗粒态234Th的放射性比活度。结果表明,颗粒态234Th占总34Th的份额大小顺序为:九龙江河口区>厦门海塔角附近海域>南沙海域。南海东北部海域。234Th的条件分配系数Kd介于1.1×104—20×106dm3/kg之间,平均为2.2×105dm3/kdKd与总悬浮颗粒物含量(7SAN呈负相关关系:lg(Kd)=-0.59·lg(TSM)+5.67,这一“颗粒物浓度效应”可归因于海洋胶体物质的存在。由上述关系获得4个研究海区胶体浓度与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函数关系:Cc=f(TSM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态 溶解态 条件分配系数 海洋胶体 234
下载PDF
^(234)Th/^(238)U不平衡法在真光层颗粒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敏 黄奕普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65-370,共6页
真光层是海洋浮游生物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其间发生的颗粒动力学过程及其机制对于海洋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着重要影响,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海洋真光层颗粒动力学过程成为近年来海洋科学的前沿课题。介绍了该领域234Th-238... 真光层是海洋浮游生物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其间发生的颗粒动力学过程及其机制对于海洋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着重要影响,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海洋真光层颗粒动力学过程成为近年来海洋科学的前沿课题。介绍了该领域234Th-238U不平衡法的原理、发展历程及其在POC输出通量的估算、沉积物捕集器捕集效率的校正、真光层层化结构的揭示、颗粒活性元素固/液界面分配机制的研究、海洋胶体性质的研究及近岸海域悬浮颗粒活性污染物归宿的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光层 颗粒动力学 不平衡 234 铀238
下载PDF
双分子取代苯酚氨羧酸螯合剂对放射性钍促排活性的构效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梅贞 杨照华 +4 位作者 倪震黎 陈桂宝 刘实晶 陈红红 罗梅初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对已合成的15个双分子取代苯酚氨羧酸螯合剂经动物实验观察对234Th的促排活性,以探讨化学结构与促排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以大鼠尿、粪中234Th排出量的增高,组织(肝、骨)中蓄积量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作为评价指标。... 目的对已合成的15个双分子取代苯酚氨羧酸螯合剂经动物实验观察对234Th的促排活性,以探讨化学结构与促排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以大鼠尿、粪中234Th排出量的增高,组织(肝、骨)中蓄积量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作为评价指标。结果15个螯合剂中除4个外均显示不同程度的促排活性,其中有3个其尿、粪中234Th的排出量达60%~70%,肝、骨中234Th的蓄积量明显降低。结论取代基中邻苯二酚类的促排活性为最好,为本实验之冠,间苯二酚的活性最差,对苯二酚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剂 促排活性 234
原文传递
用 ^(234)Th 为产额示踪剂、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中钍的浓度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菊英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5-229,共5页
本文介绍一种测定环境水中钍浓度的分析方法。10L环境水样用氢氧化铁沉淀法浓集钍,阴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杂质,分光光度法测定钍浓度。全过程用234Th作为产额示踪剂,进行回收率校正。方法探测下限为1.9×10-5Bq/... 本文介绍一种测定环境水中钍浓度的分析方法。10L环境水样用氢氧化铁沉淀法浓集钍,阴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杂质,分光光度法测定钍浓度。全过程用234Th作为产额示踪剂,进行回收率校正。方法探测下限为1.9×10-5Bq/L,回收率均值为(80.5±4.7)%。用本方法对本省11个地区的自来水、井水、河水、湖水及温泉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水样中钍浓度的均值为0.20~2.63mBq/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水 分光光度法 产额示踪剂 234 分析
下载PDF
厦门湾水体中^(234)Th的垂直分布及其时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飞舟 黄奕普 +2 位作者 陈敏 刘广山 邱雨生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59-265,共7页
1996年 9~10月在厦门湾上屿附近海域定点站连续6个航次测定了水柱中溶解态(DTh)、颗粒态^(234)Th(PTh)和溶解态~238U,获得了~234Th的时空分布图象。研究海域水柱中DTh、PTh和总~234Th(... 1996年 9~10月在厦门湾上屿附近海域定点站连续6个航次测定了水柱中溶解态(DTh)、颗粒态^(234)Th(PTh)和溶解态~238U,获得了~234Th的时空分布图象。研究海域水柱中DTh、PTh和总~234Th(TTh)的放射性比度分别在0.80~3.95山/m~3、1,93~5.65Bq/ m~3和 3.47~9. 18Bq/m~3之间,整个水柱中 DTh、PTh和TTh均与^(238)U呈不平衡,其特征是^(234)Th亏损,且亏损程度明显大于大洋水体。颗粒态^(234)Th和总悬浮颗粒物(TSM)在水体中的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当一致,非生物过程可能对近岸海域水体中^(234)Th的分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系列研究 厦门湾 水体 234 234-铀238
下载PDF
厦门湾颗粒活性污染物归宿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敏 黄奕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0-74,共5页
采用条件分配系数Kd作为量度污染物颗粒活性强弱的基准,结合234Th-238U不平衡确定的颗粒物停留时间以及水体的停留时间,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用于预测具有不同Kd值的污染物在厦门湾的归宿,该模型最终确定了某一污染物... 采用条件分配系数Kd作为量度污染物颗粒活性强弱的基准,结合234Th-238U不平衡确定的颗粒物停留时间以及水体的停留时间,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用于预测具有不同Kd值的污染物在厦门湾的归宿,该模型最终确定了某一污染物进入该海域后迁出至沉积物与离开该海域进入外海水之相对份额大小。污染物质的最终归宿通常依赖于其本身的化学性质、环境中的颗粒动力学性质及水动力作用,忽略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是不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234 铀238 颗粒活性污染物 厦门湾
下载PDF
N,N′-亚烷基双(取代苯酚)氨基乙酸的合成及对放射性核素钍-234的促排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梅贞 朱佩萼 +2 位作者 唐诚 陈爱芬 沈彬源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505-508,共4页
本文报道合成的16个N,N′-亚烷基双(取代苯酚)氨基乙酸除化合物3,4外对放射性钍-234的加速排出均有较好的效果。其中有二个化合物促排效果达到70%以上,根据动物实验结果初步探讨了构效关系。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234 络合剂 促排
下载PDF
电位滴定法测定Th(IV)-“8307”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10
作者 朱保芬 吴志勤 +3 位作者 钟荔 李巧云 薛芬 梁诚一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45-49,共5页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3[N,N-二(羧甲基)氨甲基]-5-(二乙氨甲基)邻苯二酚(代号“8307”,以H_4A表示)的电离常数及Th(Ⅳ)-“8307”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在25±0.2℃,μ=0.1mol/L^(-1)NaClO_4及高纯N_2的条件下,测得pK_1=7.94、pK_2=10.02、p...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3[N,N-二(羧甲基)氨甲基]-5-(二乙氨甲基)邻苯二酚(代号“8307”,以H_4A表示)的电离常数及Th(Ⅳ)-“8307”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在25±0.2℃,μ=0.1mol/L^(-1)NaClO_4及高纯N_2的条件下,测得pK_1=7.94、pK_2=10.02、pK_3=10.43、pK_4=11.13;lgK_(ThA)=28.10、lg.K_(ThHA+)=21.74、lgK_(Th(H_2A)_2)=31.71、lgK_([Th(H_3A)_2])^(2+)=18.41。数据表明这些配合物的稳定性很高,这与动物试验高促排效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滴定法 8307 234 稳定常数
全文增补中
垂直集成采样法在^(234)Th—^(238)U不平衡研究海洋新生产力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飞舟 黄奕普 陈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0-46,共7页
对基于梯形积分原理的集成采样法的可行性在理论上进行了阐述,并在厦门湾和南海北部的5个站位分别采集不同深度的水样和由这些水样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集成水样进行了现场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采样方法经不可逆稳态清除模型得出的溶解... 对基于梯形积分原理的集成采样法的可行性在理论上进行了阐述,并在厦门湾和南海北部的5个站位分别采集不同深度的水样和由这些水样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集成水样进行了现场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采样方法经不可逆稳态清除模型得出的溶解态234Th的清除通量、颗粒态234Th的输出通量及溶解态、颗粒态234Th的停留时间基本一致,证实了垂直集成采样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这种新的采样方案为今后充分发挥234Th法的优势,在更大空间尺度上进行新生产力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新生产力 不平衡 海洋生物 234-铀238
下载PDF
双分子取代苯酚类螯合剂的合成及对放射性钍的促排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照华 孙梅贞 +2 位作者 倪震黎 陈桂宝 罗梅初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本文旨在寻找新的治疗用螯合剂,以加速排除沉积在体内的放射性钍,达到放射防护的目的。方法首先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双分子取代苯酚类螯合剂,然后经动物实验:SD大鼠静脉中毒234Th后立即肌注药物,2天后解剖动物... 目的本文旨在寻找新的治疗用螯合剂,以加速排除沉积在体内的放射性钍,达到放射防护的目的。方法首先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双分子取代苯酚类螯合剂,然后经动物实验:SD大鼠静脉中毒234Th后立即肌注药物,2天后解剖动物测定234Th量,计算排出量和蓄积量,研究其促排效果。结果所报道的螯合剂不仅能增加大鼠在尿、粪中234Th的排除,同时能降低在肝、骨中的蓄积,呈现较好的促排效果。其中以化合物Ⅷ促排效果最好,2天后可排除68%的234Th;在肝、骨中的沉积仅为11.7%,而对照组则是87.6%。结论螯合剂Ⅷ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剂 -234 促排药
原文传递
邻苯二酚氨羧酸螯合剂对钍内污染延缓给药的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红红 胡昱兴 +3 位作者 王英华 金美英 罗梅初 孙梅贞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6-430,共5页
目的 进一步确证邻苯二酚氨羧酸螯合剂在体内的抗自由基作用 ,增进对核素内照射损伤的防护效果 ,及与促排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小鼠ip2 3 4 Th 0 6MBq 鼠 3d后im螯合剂 ,连续 3d ,并以DTPA和VitE作促排效果和抗自由基作用的阳性对... 目的 进一步确证邻苯二酚氨羧酸螯合剂在体内的抗自由基作用 ,增进对核素内照射损伤的防护效果 ,及与促排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小鼠ip2 3 4 Th 0 6MBq 鼠 3d后im螯合剂 ,连续 3d ,并以DTPA和VitE作促排效果和抗自由基作用的阳性对照 ,第 8天处死动物检测整体和肝、骨中 2 3 4Th蓄积量 ,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骨髓、血清、肝匀浆MDA含量 ,观察骨髓、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950 1、760 1、DTPA延缓给药均仍有明显的促排效果 ,使整体2 3 4 Th蓄积量比中毒组下降15%~ 16% ,肝、骨蓄积量下降分别为中毒组的 77%~ 79%和 72 %~ 75% ,三者的效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但明显低于即刻用药的效果。 950 1和 760 1能明显减轻2 3 4 Th内污染小鼠的辐射损伤 ,骨髓有核细胞数 ,骨髓、肝脏MDA含量正常 ,未见明显的骨髓、肝脏的病理改变。而DTPA组的防护效果较差 ,出现较明显的骨髓组织损伤。VitE给药后第 8天对减轻2 3 4 Th所致骨髓、肝脏内照射损伤有一定的效果。结论  950 1和 760 1对核素内照射损伤有明显的防护效果 ,具有促排和抗自由基作用的双重功能 ,是 2个较理想的螯合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酚氨羧酸螯合剂 -234 内照射损伤 抗自由基 骨髓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