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地金铜造像琍玛li-ma专名形成路径考 被引量:7
1
作者 谢继胜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67,共11页
在唐宋五台山文殊信仰兴起之前,于阗在7至11世纪的多民族宗教文明语境中是佛教图像传播的中心,从旃檀瑞像、毗沙门天王到尉迟乙僧屈铁盘丝的佛画技法,于阗将汉藏多民族连缀在一起。本文分析藏语表示金铜铜造像的li-ma一词的形成与演变路... 在唐宋五台山文殊信仰兴起之前,于阗在7至11世纪的多民族宗教文明语境中是佛教图像传播的中心,从旃檀瑞像、毗沙门天王到尉迟乙僧屈铁盘丝的佛画技法,于阗将汉藏多民族连缀在一起。本文分析藏语表示金铜铜造像的li-ma一词的形成与演变路径,从词汇的演变及其蕴含的内在文化关联逻辑,探索于阗佛教文明在汉藏佛教艺术中留下的印记:li最初为善于造像的于阗当地人的自称,他们居住的地方就是"李域"(li-yul),他们创造的佛像成为造像的样本,15世纪前后在藏语规范化的进程中形成固定名称li-ma,清代宫廷则赋以汉语专名"琍玛",概念外延至"响铜"与"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琍玛 于阗 金铜
原文传递
中国早期佛教美术考古泛议 被引量:7
2
作者 黄文昆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共20页
近年来关于早期佛教美术考古的一大发现是在丰都槽房沟汉墓出土青铜钱树佛像及伴出的延光四年(125)陶器座,揭示了中国佛教美术滥觞的年代。西晋以后,中国佛教告别初传期,走向成熟,在战乱纷扰的北方,佛教中心先后形成于河北、长安和凉州... 近年来关于早期佛教美术考古的一大发现是在丰都槽房沟汉墓出土青铜钱树佛像及伴出的延光四年(125)陶器座,揭示了中国佛教美术滥觞的年代。西晋以后,中国佛教告别初传期,走向成熟,在战乱纷扰的北方,佛教中心先后形成于河北、长安和凉州。十六国佛教美术始于后赵金铜佛系统,继而经过关中秦陇与河西凉州两个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北魏佛教美术走向兴盛的基础。平城佛教的形成与发展,聚集了山东六州、关中长安、河西凉州、东北和龙、东方青齐五个方面的实力。以五所大窟承前启后,在北魏统一北方和推行改制的过程中,云冈模式逐渐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树 金铜 麦积山 炳灵寺 莫高窟 云冈石窟
下载PDF
十六国及北朝金铜佛“狮子座”特征分析
3
作者 杜博文 徐卫民 《云冈研究》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狮子座是中、印佛教造像台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印度地区,狮子座主要流行于犍陀罗地区与马图拉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当中。在狮子座这一造像传统进入中国之后,为中国的佛教造像所吸收,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狮子座以及独特的组合形式... 狮子座是中、印佛教造像台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印度地区,狮子座主要流行于犍陀罗地区与马图拉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当中。在狮子座这一造像传统进入中国之后,为中国的佛教造像所吸收,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狮子座以及独特的组合形式,对后续的佛教造像台座的造型以及布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子座 金铜 北朝教造像
原文传递
有关早期佛教美术考古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文昆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54,共9页
十六国时代的历史,以淝水之战划界分为前后两期,佛教美术也有相应的两个发展阶段。前期的第一阶段,后赵由国师佛图澄主导自上而下传播佛教,铸造金铜佛数量巨大、遍及北中国、延续百年。大战之后,后秦、西秦、北凉崛起,开窟造像蔚成风气... 十六国时代的历史,以淝水之战划界分为前后两期,佛教美术也有相应的两个发展阶段。前期的第一阶段,后赵由国师佛图澄主导自上而下传播佛教,铸造金铜佛数量巨大、遍及北中国、延续百年。大战之后,后秦、西秦、北凉崛起,开窟造像蔚成风气,造像、壁画成规模组合,为十六国佛教美术的第二阶段。石窟模式,耳熟能详者有凉州模式和云冈模式。前者是一个虚拟的概念,意在启迪对北凉的研究。而后者,云冈二期、三期造就北魏石窟模式,但云冈一期不应包括在内。大时代之交因灭法而断层,必要的过渡期独具特色不可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澄 金铜 凉州石窟 北魏太武帝灭法 中心塔柱
下载PDF
十六国时期铜佛禅定坐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冰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13年第1期259-269,共11页
十六国时期铜佛禅定坐像,受犍陀罗艺术风格和传统汉地审美的影响,特征表现融合且独立。造像个体的存在或形式特征的异同,是佛教满足社会需求的产物,是信仰精神的载体。此时期铜佛禅定坐像满足了十六国社会各个阶层需求,发挥着政治思想... 十六国时期铜佛禅定坐像,受犍陀罗艺术风格和传统汉地审美的影响,特征表现融合且独立。造像个体的存在或形式特征的异同,是佛教满足社会需求的产物,是信仰精神的载体。此时期铜佛禅定坐像满足了十六国社会各个阶层需求,发挥着政治思想统一、精神慰藉、道德教化和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展现了其特有的文化价值。本文结合文献图录资料和首都博物馆馆藏实物资料,对部分此时期铜佛禅定坐像开展对比研究,并发掘其在所在社会中'需求'与'功能'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 金铜 禅定坐像 特征 需求 社会功能
原文传递
北魏佛教造像艺术风格浅析
6
作者 杨佳林 叶原 《中国美术》 2023年第4期100-101,共2页
北魏早期的佛像带有浓郁的中印度色彩,造型保留了从印度流传过来的大部分形象特征,以犍陀罗风格为主,同时融入了印度笈多王朝的造像特点。彼时,西域高僧进入中土传教、授经,带来了犍陀罗样式的佛像,使得工匠在最初造像的过程中参考的佛... 北魏早期的佛像带有浓郁的中印度色彩,造型保留了从印度流传过来的大部分形象特征,以犍陀罗风格为主,同时融入了印度笈多王朝的造像特点。彼时,西域高僧进入中土传教、授经,带来了犍陀罗样式的佛像,使得工匠在最初造像的过程中参考的佛像样式基本源自佛教经文,故北魏早期的佛像往往是依据经典仪轨制作而成的。北魏初期的造像梳波浪式发髻,面部圆浑,有高鼻梁和深眼窝,身材高大雄伟,衣褶为扁平状上加刻阴线,乃犍陀罗样式的沿袭。还有一些造像除了有犍陀罗风格之外,还带有笈多地区的造像特点,比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期间由菀申所造的鎏金铜佛立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太武帝 犍陀罗 北魏早期 金铜 立像 拓跋焘 笈多王朝 扁平状
下载PDF
展览
7
《文物天地》 2016年第9期126-128,共3页
台北藏传佛教文物特展5月3日,"嘛呢叭咪吽一院藏藏传佛教文物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幕。展览以藏文《龙藏经》为主要展件,搭配其他典籍、书画、法器、金铜佛等文物,分为六单元展出:包括《龙藏经》之装帧配件,《龙藏经》经文内容,... 台北藏传佛教文物特展5月3日,"嘛呢叭咪吽一院藏藏传佛教文物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幕。展览以藏文《龙藏经》为主要展件,搭配其他典籍、书画、法器、金铜佛等文物,分为六单元展出:包括《龙藏经》之装帧配件,《龙藏经》经文内容,藏文佛典所依据或再译之汉、满、蒙等文字佛典,收录藏传佛教经咒的汉文图书,《龙藏经》经板图像暨金铜佛、法器及绘画等。展期至11月6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藏 金铜 台北故宫博物院 经咒 专题展 吴昌硕 青铜文明 仿古山水 傅抱石 经板
原文传递
中国早期金铜佛的一种考察
8
作者 松原三郎 陈名 《中国美术研究》 2016年第1期38-46,142,共10页
一图1至图3是中国金铜佛近年来新出的资料。虽然都是小金铜佛像,但作为中国早期的金铜佛像,它们身上所带有的一些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下面,就以图1的佛像为中心进行考察。该像高9.4厘米(除去光背高7.8厘米,光背高4.8厘米)... 一图1至图3是中国金铜佛近年来新出的资料。虽然都是小金铜佛像,但作为中国早期的金铜佛像,它们身上所带有的一些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下面,就以图1的佛像为中心进行考察。该像高9.4厘米(除去光背高7.8厘米,光背高4.8厘米),目前光背的一部分以及台座前面尚遗留有镀金,其他部分已经基本脱落,佛像以及台座磨损严重,棱角模糊。按照惯例,此类佛像台座的前面理应有两头狮子,但是在本尊中却一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雕刻 金铜 北魏 教美术
原文传递
犯罪惩罚
9
作者 许虎春 《西部(新文学)(上)》 2012年第5X期24-33,共10页
一窗外淅沥地落着春雨,队长南思道站在办公室墙角的一张桌前,正在用高倍显微镜仔细地观察着一尊流金铜佛,那神情就像阻击手在校准镜里的标尺、计算发射的距离与寻找击发的时机。
关键词 思道 高倍显微镜 金铜 成武 吴昌 东北人 陈涛 对我说 王同 和南
原文传递
文房雅玩谈(四十)——文房供养(金铜造像等)
10
作者 邹涛 《艺术品》 2015年第4期90-95,共6页
常见有文房供养佛像的,尤其是唐以前的鎏金铜佛,俗称"板凳佛"。这些鎏金铜佛,绝大多数都比较小型,小至五六厘米高,大者也有二三十厘米的,极少有巨型者。其中以十六国的为稀罕,以北魏、北齐、隋唐金铜佛为精美。供养石佛、木... 常见有文房供养佛像的,尤其是唐以前的鎏金铜佛,俗称"板凳佛"。这些鎏金铜佛,绝大多数都比较小型,小至五六厘米高,大者也有二三十厘米的,极少有巨型者。其中以十六国的为稀罕,以北魏、北齐、隋唐金铜佛为精美。供养石佛、木质佛像以及其他材料的佛像者相对较少。供养藏传佛像,或者明清佛像的,近些年渐渐增加。由于多年来的无神论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 无神论教育 信奉 大者 立像 铜鎏金观音菩萨 弥勒三尊 弥勒像 道教造像 双手合十
原文传递
佛教艺术与藏传金铜佛
11
作者 金维诺 《收藏家》 2021年第10期48-50,共3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艺术既有几千年所逐渐形成的深厚传统,又具有丰富的多民族特色,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艺术也在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早期,新疆鄯善地区的佛教艺术具有较多犍陀罗影响,而龟兹艺术却明显富有了龟...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艺术既有几千年所逐渐形成的深厚传统,又具有丰富的多民族特色,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艺术也在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早期,新疆鄯善地区的佛教艺术具有较多犍陀罗影响,而龟兹艺术却明显富有了龟兹特色,并影响到了周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艺术 金铜 多民族国家 犍陀罗 新疆鄯善 民族特点 龟兹艺术 民族特色
原文传递
子夜,枪声响在紫禁城
12
作者 刘桂林 《紫禁城》 1993年第6期30-30,6,共2页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二月初六日深夜,位于京师中心的紫禁城沉睡了,祗有偶而传来的沉闷而清晰的更鼓声回荡在宫墙内外。子刻时分,正当人们熟睡之际,忽然,大内景连门外枪声大作,響声震天,将进入梦乡的人们一下子惊醒了,不知在宫内突发了...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二月初六日深夜,位于京师中心的紫禁城沉睡了,祗有偶而传来的沉闷而清晰的更鼓声回荡在宫墙内外。子刻时分,正当人们熟睡之际,忽然,大内景连门外枪声大作,響声震天,将进入梦乡的人们一下子惊醒了,不知在宫内突发了什麽意外之事。当时,正在景连门的值班大臣等人更是不知所措,急忙开门跑出院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二十七年 声震 中正殿 心印 撒袋 乾清宫 青玉 金铜 禁城 内突
下载PDF
佛光融金
13
作者 刘雍 《收藏.拍卖》 2015年第11期64-71,共8页
佛教东传,其时久矣。《后汉书》和梁代慧皎《高僧传》都曾记载,东汉明帝夜梦金人,身高六丈,顶佩白光,自西方飞来,大臣傅毅认为明帝梦见的是西方的佛。于是,汉明帝令蔡悟、秦景、王遵等十余人于永平七年(公元64年)赴天竺求佛法... 佛教东传,其时久矣。《后汉书》和梁代慧皎《高僧传》都曾记载,东汉明帝夜梦金人,身高六丈,顶佩白光,自西方飞来,大臣傅毅认为明帝梦见的是西方的佛。于是,汉明帝令蔡悟、秦景、王遵等十余人于永平七年(公元64年)赴天竺求佛法。他们有缘在西域的大月氏遇到了来自天竺的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得佛经佛像,相偕同行,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回到当时的京城洛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 五胡十六国 传播艺术 弘扬 制作年代 弥勒像 施无畏印 犍陀罗艺术 秀骨清像 图澄
原文传递
北魏金铜佛板图像所反映犍陀罗文化因素的东传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静杰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39,共17页
已发现的北魏中期金铜佛板,虽然数量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早期佛教物质文化的发展面貌。佛板主要因素来自于犍陀罗浮雕大神变图像,细部表现更多地吸收了此前传入汉地的犍陀罗和西域文化因素,经过整合设计形成的新型图像模式,... 已发现的北魏中期金铜佛板,虽然数量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早期佛教物质文化的发展面貌。佛板主要因素来自于犍陀罗浮雕大神变图像,细部表现更多地吸收了此前传入汉地的犍陀罗和西域文化因素,经过整合设计形成的新型图像模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金铜佛板浓缩了众多佛教文化因素,便于持有者随时随地礼拜和祈愿,系汉地产生的创造性的佛教造像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金铜板图像 犍陀罗文化 大神变图像
原文传递
中国初期金铜佛及其来源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志国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87,共6页
中国初期金铜佛是胡人面容,基本特点是睁眼、上唇有八字胡,与长江流域西晋纪年魂瓶佛像和吴晋陶瓷佛像相似。其图像志主要来源于汉晋时期佛像,部分来自犍陀罗艺术的影响。近年刊布的西晋"太康十年"铭文铜佛是参照某些南北朝... 中国初期金铜佛是胡人面容,基本特点是睁眼、上唇有八字胡,与长江流域西晋纪年魂瓶佛像和吴晋陶瓷佛像相似。其图像志主要来源于汉晋时期佛像,部分来自犍陀罗艺术的影响。近年刊布的西晋"太康十年"铭文铜佛是参照某些南北朝早期金铜佛像特征的赝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金铜 特点 辨伪 起源
原文传递
金铜佛像的变迁与收藏
16
作者 苏锋 《美术之友》 2004年第6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金铜 教造像 藏传金铜 像艺术 金铜造像 清三代 髻珠 刻款 明永乐
下载PDF
武威博物馆藏喜金刚与大黑天金铜造像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韦陀 常红红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9,I0006-I0008,共12页
论文通过对武威博物馆藏的喜金刚与大黑天金铜造像特征及其背景的分析,并对照敦煌第465窟及相关造像义理与风格,否定了这组塑像制作于明代说,其制作之地极可能是在13世纪中期的西藏,并证实了它们在汉藏关系史上的重要意义:武威塑像似乎... 论文通过对武威博物馆藏的喜金刚与大黑天金铜造像特征及其背景的分析,并对照敦煌第465窟及相关造像义理与风格,否定了这组塑像制作于明代说,其制作之地极可能是在13世纪中期的西藏,并证实了它们在汉藏关系史上的重要意义:武威塑像似乎与萨迦班智达和八思巴有着密切关系,萨班极有可能在举行喜金刚坛城仪轨时使用过这组金铜佛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金铜 喜金刚 大黑天 敦煌第465窟 汉藏关系
下载PDF
吉金之美,清净无垢——湖南博物院藏传佛教“女尊”道造像赏析
18
作者 刘佧妮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4年第8期120-124,共5页
上古时期以祭祀为吉礼,故称铜铸之祭器为“吉金”。欧阳修《集古录跋尾·韩城鼎铭》:“坚久吉金,用作寶尊鼎。”故金铜佛造像之材料,亦称吉金,有着其神秘高贵之珍重美好的象征。在藏传佛教中,诸佛神菩萨谱系丰富多彩,续有代,其来有... 上古时期以祭祀为吉礼,故称铜铸之祭器为“吉金”。欧阳修《集古录跋尾·韩城鼎铭》:“坚久吉金,用作寶尊鼎。”故金铜佛造像之材料,亦称吉金,有着其神秘高贵之珍重美好的象征。在藏传佛教中,诸佛神菩萨谱系丰富多彩,续有代,其来有始。其中金铜佛造像中的女尊,其含义是女性尊神,以民间的说法是女菩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造像 集古录跋尾 吉金 铜铸 吉礼 藏传 欧阳修 博物院
原文传递
海外所藏两铺河北地区北魏金铜释迦多宝并坐像名品探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迪 《文物春秋》 2006年第4期39-45,共7页
两千载一气呵成的中国佛教史中无疑烙有世俗权力的深刻烙印,如北魏中晚期释迦多宝二佛并坐造像的风靡一时,即与其作为孝文帝、冯太后“二圣政治”宗教宣传品的现世功用不无关联。河北地区系北朝施造铜、石单体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的根据... 两千载一气呵成的中国佛教史中无疑烙有世俗权力的深刻烙印,如北魏中晚期释迦多宝二佛并坐造像的风靡一时,即与其作为孝文帝、冯太后“二圣政治”宗教宣传品的现世功用不无关联。河北地区系北朝施造铜、石单体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的根据地之一,本文选取流失海外的两铺出自河北地区的北魏金铜二佛并坐像名品加以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北魏 释迦多宝 并坐 金铜造像
下载PDF
再论甘肃泾川铜器窖藏出土金铜佛像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棒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52,共4页
本文论证确认甘肃泾川铜器窖藏出土的"归义侯印"为后赵官印,同时认为与之同出的华盖金铜佛创制时代亦应定为后赵,石家庄北宋村出土的华盖金铜佛、满城征集的坐佛也应是后赵邺城一带的产物。这些金铜佛像见证了后赵佛教文化的... 本文论证确认甘肃泾川铜器窖藏出土的"归义侯印"为后赵官印,同时认为与之同出的华盖金铜佛创制时代亦应定为后赵,石家庄北宋村出土的华盖金铜佛、满城征集的坐佛也应是后赵邺城一带的产物。这些金铜佛像见证了后赵佛教文化的繁荣,具有明显的中国化特征,对于讨论早期造像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泾川 后赵造像 归义侯印 华盖金铜 邺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