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海外所藏两铺河北地区北魏金铜释迦多宝并坐像名品探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两千载一气呵成的中国佛教史中无疑烙有世俗权力的深刻烙印,如北魏中晚期释迦多宝二佛并坐造像的风靡一时,即与其作为孝文帝、冯太后“二圣政治”宗教宣传品的现世功用不无关联。河北地区系北朝施造铜、石单体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的根据地之一,本文选取流失海外的两铺出自河北地区的北魏金铜二佛并坐像名品加以探析。
作者
孙迪
机构地区
天津
出处
《文物春秋》
2006年第4期39-45,共7页
关键词
河北
北魏
释迦多宝
二佛并坐
金铜佛造像
分类号
K87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1
1
王恒.
《魏书·释老志》与云冈石窟──兼谈佛教艺术中国化[J]
.敦煌研究,2001(3):54-65.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宿白.
云冈石窟分期试论[J]
.考古学报,1978(1):25-38.
被引量:126
2
宿白.平城实力的集聚和"云冈模式"的形成与发展[A]..中国石窟.云冈石窟[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被引量:2
3
(英)约翰·马歇儿著.王冀青译.犍陀罗佛教艺术[M].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
被引量:1
4
张泓.美术考古半世纪[M].文物出版社,1997.
被引量:1
5
王恒.从云冈到犍陀罗[J].文物季刊,1999,(1).
被引量:1
6
张宝玺.龙门北魏石窟二弟子造像的定型化[A].龙门石窟一千五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文物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7
宿白.洛阳地区北朝石窟的初步考察[A].中国石窟寺研究[M].文物出版社,1996.
被引量:3
8
姜怀英、员海瑞、解廷凡.云冈石窟新发现的几处建筑遗迹[A].中国石窟·云冈石窟(一)[M].文物出版社,1991.
被引量:1
9
宿白.北朝造型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变化[A].中国石窟寺研究[M].文物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6
1
李智.
佛教造像艺术的中国特色及美学特征[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6(6):28-30.
2
陈卓然.
永清县支各庄北魏太和十一年石造像[J]
.文物春秋,2007(4):48-49.
3
蒋雯.
云冈石窟文化融合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1):135-136.
被引量:1
4
穆慧贤.
云冈石窟开凿的背景略论[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56-61.
5
龙忠.
尚大则美——简论我国古代大佛造像艺术[J]
.雕塑,2019,0(3):78-79.
6
申永红.
云冈石窟佛教故事研究[J]
.美术文献,2023(5):40-42.
同被引文献
35
1
董玉祥.
炳灵寺石窟第169窟内容总录[J]
.敦煌学辑刊,1986(2):148-158.
被引量:11
2
张宝玺.
《法华经》的翻译与释迦多宝佛造像[J]
.佛学研究,1994(0):142-143.
被引量:6
3
舒立臣.
山东古文化遗址之:博兴“丈八佛”[J]
.走向世界,2004(4):68-69.
被引量:1
4
王恒.
二佛并坐及其佛教意义[J]
.文物世界,2002(1):36-38.
被引量:8
5
张元林.
敦煌北朝时期《法华经》艺术及信仰考察[J]
.敦煌研究,2006(5):16-23.
被引量:16
6
陈悦新.
佛装概念与汉地佛装类型演变[J]
.文物,2007(4):60-69.
被引量:10
7
吉藏.《法华玄论》,载《大正藏》第34册,大正一切经刊行会,第363页b.
被引量:2
8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佛学书局,2004:224.
被引量:2
9
时桂山.青岛的四尊北魏造像.文物,1963,.
被引量:2
10
刘大可.山东重要历史事件北洋政府时期[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427-43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张晓峰.
河北北魏太和十一年铭石造像[J]
.北方文物,2008(2):27-27.
被引量:1
2
刘海宇,史韶霞.
青岛市博物馆藏双丈八佛及相关问题探析[J]
.敦煌研究,2011(4):31-35.
被引量:4
3
林伟.
佛教“法身”概念的另一种解读方式——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的意义[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2):141-147.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王江.
云冈石窟释迦多宝二佛并坐研究[J]
.云冈研究,2022(3):1-14.
被引量:1
2
宫德杰.
青州及周边地区北朝佛教造像的思考[J]
.海岱考古,2021(1):379-393.
被引量:1
3
邢鹏.
明代“大肚弥勒”形象研究[J]
.文物天地,2017(7):56-66.
被引量:3
4
刘洪彩.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北齐弟子立像考略[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2):38-45.
被引量:1
5
汪小洋.
中国宗教美术考古的发展阶段讨论[J]
.中国美术研究,2020(2):4-16.
被引量:4
6
何志国.
早期纪年释迦多宝佛金铜像类型分析[J]
.艺术探索,2020,34(5):37-53.
被引量:2
7
杨艳丽.
瓜州榆林窟第4窟文殊与弥勒对坐图像考释[J]
.西夏研究,2021(1):62-70.
被引量:2
8
代鹏飞,宋海军.
云冈石窟二佛并坐的象征意义与图像组成再探[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5(1):56-60.
9
邢鹏.
房山区大韩继村香光寺多宝佛塔内出土文物概况及相关研究[J]
.北京文博文丛,2020(2):47-56.
10
冯亚敏.
从巩义石窟寺皇帝礼佛图看北魏皇权的发展[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6):93-102.
1
罗文华.
清宫遗珍:紫金铜佛造像[J]
.荣宝斋,2004(2):200-209.
2
耿铁华.
金铜佛造像[J]
.东北史地,2006,0(6):3-4.
3
罗文华.
清宫遗珍——紫金铜佛造像[J]
.收藏.拍卖,2007(9):106-107.
4
谢继胜.
瞿昙寺与永宣艺术 明初宫廷趣味影响下的汉藏佛教艺术[J]
.紫禁城,2014(5):57-67.
被引量:1
5
吴伟忠.
漫话佛像收藏[J]
.收藏界,2008(7):53-55.
6
耿铁华.
跋高句丽金铜佛造像[J]
.东北史地,2006,0(6):17-19.
被引量:1
7
苏丹.
探究中国早期东晋十六国U字形衣纹金铜佛的源流[J]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4,0(9):39-41.
8
苏锋.
金铜佛像的变迁与收藏[J]
.美术之友,2004,0(6):28-30.
9
韩保全.
长安出土的佉卢文铭鎏金铜造像[J]
.收藏家,1998,0(3):21-21.
被引量:1
10
一丁.
《抗战两年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损失》宣传品在长治发现[J]
.文史月刊,2008(6):49-49.
文物春秋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