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薷、野草香挥发油分析及其生物活性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向平 娄桂群 +1 位作者 王仕艳 陈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80-1884,共5页
目的分析香薷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野草香Elsholtzia cypriani(Pavol.)C.Y.Wu et S.Chow挥发油,并评价其生物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样品花、茎叶中的挥发油,GC-MS法进行分析,DPPH、ABTS法分别测定抗氧化活性,纸片... 目的分析香薷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野草香Elsholtzia cypriani(Pavol.)C.Y.Wu et S.Chow挥发油,并评价其生物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样品花、茎叶中的挥发油,GC-MS法进行分析,DPPH、ABTS法分别测定抗氧化活性,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从中共鉴定出59种成分,其中香薷以柠檬烯、芳樟醇、β-蛇床烯为主,野草香以环氧玫瑰呋喃、百里醌、β-石竹烯为主。香薷花、茎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相近,野草香茎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略强于花。野草香花挥发油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伤寒沙门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香薷、野草香挥发油主要成分差异明显,并均具有一定生物活性,有着较好的开发价值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挥发油 抗氧化活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紫苏地上器官水浸液对野草香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秀梅 关晓弯 +2 位作者 冯晓燕 杨新 贾娜娜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50-53,共4页
为探明紫苏地上器官水浸液对野草香的化感作用,以风干的紫苏茎、叶、花序为供体,野草香种子为受体,按照A×B=3×5二因素有重复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用实验室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受体的发芽率、成苗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度和胚轴长度5... 为探明紫苏地上器官水浸液对野草香的化感作用,以风干的紫苏茎、叶、花序为供体,野草香种子为受体,按照A×B=3×5二因素有重复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用实验室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受体的发芽率、成苗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度和胚轴长度5项指标,计算了化感效应指数和化感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浓度相同时,紫苏茎、叶、花序水浸液对受体的化感抑制作用表现出"叶=花序>茎"的强弱顺序;器官相同时,紫苏水浸液对受体的化感抑制作用表现为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试验的各处理对受体5项指标的化感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胚根长度>发芽指数>成苗率>胚轴长度>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野草 水浸液 化感作用
下载PDF
野草香醇提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3
作者 高健 张苈 陈青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4年第6期48-50,54,共4页
运用DPPH、ABTS两种分光光度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筛选来研究野草香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野草香乙醇总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均具有良好的消除DPPH·和ABTS·的能力,在DPPH和ABTS方法中,水部分对DPPH自由基消除率最高,IC50值... 运用DPPH、ABTS两种分光光度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筛选来研究野草香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野草香乙醇总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均具有良好的消除DPPH·和ABTS·的能力,在DPPH和ABTS方法中,水部分对DPPH自由基消除率最高,IC50值为15.66 mg/m L;乙酸乙酯部分对ABTS自由基消除率最高,IC50值为14.04mg/m L。这说明野草香乙醇总提取物均有一定消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野草香各个粗提物部分对DPPH及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均与质量浓度呈量效关系,总提取物和不同萃取部分的抗氧化活性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DPPH ABTS 抗氧化
下载PDF
苗药野草香中黄酮类成分抗氧化活性研究
4
作者 向平 陈青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17期7-9,共3页
目的:对苗药野草香中提取分离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采用DPPH和ABTS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5)、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6)、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7)... 目的:对苗药野草香中提取分离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采用DPPH和ABTS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5)、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6)、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7)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活性(IC_(50)分别为9.25±0.48、11.42±0.54、11.23±0.18、14.87±1.07、39.48±1.16和4.69±0.21、4.13±0.03、3.44±0.09、8.52±0.27、23.58±0.15)。结论:综合两种测定方法结果,化合物(2)和(5)的抗氧化能力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药 野草 黄酮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DPPH法 ABTS法
下载PDF
UV法测定贵州产香薷和野草香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
5
作者 高健 王静 陈青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5-807,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贵州产香薷和野草香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在482 nm波长处对两种香薷属植物中的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芦丁的质量浓度在0.02~0.1 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 目的:建立测定贵州产香薷和野草香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在482 nm波长处对两种香薷属植物中的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芦丁的质量浓度在0.02~0.1 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5%,RSD为0.66%(n=6)。香薷和野草香的花、茎叶及根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704、0.438、0.247 mg/g和0.901、0.476、0.352 mg/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适用于香薷属植物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总黄酮 提取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野草香地上器官水浸液的自毒作用
6
作者 周秀梅 刘建玉 +2 位作者 刘光明 李保印 林紫玉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3-17,共5页
以风干野草香茎、叶、花序为供体,种子为受体,研究了野草香地上部器官水浸液的自毒作用.采用A×B=3×5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室内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受体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率、成苗率、胚轴长度、胚根长度6项指标,并计... 以风干野草香茎、叶、花序为供体,种子为受体,研究了野草香地上部器官水浸液的自毒作用.采用A×B=3×5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室内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受体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率、成苗率、胚轴长度、胚根长度6项指标,并计算化感效应指数和化感综合效应(SE).结果表明:A因素(野草香的地上器官叶、花序、茎)3个水平的SE值分别为-0.52、-0.64、-0.61,表现出叶>花序>茎的自毒作用强弱顺序;B因素(供体水浸液的浓度)5个水平的SE值分别为0、-0.18、-0.78、-0.99、-1.00,说明随供体水浸液浓度的升高自毒作用增强;受体6项指标的SE值分别为-0.53、-0.58、-0.58、-0.59、-0.54、-0.73,表明供体对受体6项指标的自毒作用强弱顺序为胚根长度>成苗率>发芽指数=发芽率>胚轴长度>发芽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水浸液 种子萌发 自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