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道”观念看先秦子学思想的转向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友广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3-140,共8页
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诸子之学整体上发生了由重视道体、道本身到日渐强调道用的重大转向。道家之"道"出现了从形上超越性向世俗性、功利性的转进;儒家之"道"逐渐由推阐王道转变为渐次强调权、时、术;黄老帛书之&q... 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诸子之学整体上发生了由重视道体、道本身到日渐强调道用的重大转向。道家之"道"出现了从形上超越性向世俗性、功利性的转进;儒家之"道"逐渐由推阐王道转变为渐次强调权、时、术;黄老帛书之"道"则日渐重视"德""法"等次级概念,开始彰显对社会制度与政治治理方面的价值诉求。诸子之学在先秦时期所发生的这种重大转向与变化影响了秦汉及其以后思想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子学
下载PDF
回归中国哲学话语体系——“体用”视角下的《老子》文本辨正阐释
2
作者 常洪亮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160,共7页
中国哲学学科是近代学术产物,在其百年历程中也遭遇了不绝的质疑。《老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由于流传版本较多、注释者立场和结论多样等多种原因,导致《老子》的思想被扭曲甚至魅化... 中国哲学学科是近代学术产物,在其百年历程中也遭遇了不绝的质疑。《老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由于流传版本较多、注释者立场和结论多样等多种原因,导致《老子》的思想被扭曲甚至魅化。西学东渐以来,《老子》又被按照西方学术话语体系进行了肢解和涂抹,其本意已逐渐模糊。在新时代,依据中国哲学传统范畴的视角对《老子》文本进行阐释,使其回归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十分必要。“体用”是中国哲学史上最能体现存在的构造与关系的一对重要的概念。从中国哲学传统的“体用”范畴视角可以将《老子》主要内容归纳为道体、道用及“遵道贵德”三部分。老子著书的主要动机是向当时的统治者进言,其行文的逻辑可以解读为以道为体、以德为用。老子指出造成当时社会问题的原因在于统治阶层自私、多欲,继而提出“少私寡欲”“为而不争”的主张,并呼吁统治者将天道和人道合二为一,对当时流行的儒、墨等学说“反其道而用之”,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统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老子
下载PDF
虚妄的“道体”:思想变迁下的经典诠释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若晖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共8页
《老子》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一语,早期句读为"冲而用之",全句乃表述"道用"。六朝体用论兴起,并在隋唐道教重玄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导致本句被置于"体""用"对应格局中理解,但关于... 《老子》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一语,早期句读为"冲而用之",全句乃表述"道用"。六朝体用论兴起,并在隋唐道教重玄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导致本句被置于"体""用"对应格局中理解,但关于"道体"的内容为注释者外加。宋代理学吸收了体用论,并强调"道体",致使本句变为以"道冲"为读,"冲"由"用"之状语,被断为"道"之述语,由此在老子思想中凭空加入"道体冲虚"的观念。近代以"本体"译西方哲学之"ontology",既反向格义"ontology"为"物"之存在论,又将"道体"理解为物质性的,从而形成"道"为"物质"的观念。由此,本文得以藉《老子》历代注释的思想史背景之梳理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哲学体系之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下载PDF
论战国时期子学思想由重道体向重道用的转向——以《管子》四篇为考察重点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友广 《管子学刊》 2017年第2期18-23,共6页
从"道"的高度来考察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从重道体向重道用的转向是这一历史阶段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有鉴于战国时期思想文化所呈现出的宏阔博杂之态势,本文主要以《管子》四篇为文本依据与考察重点,围... 从"道"的高度来考察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从重道体向重道用的转向是这一历史阶段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有鉴于战国时期思想文化所呈现出的宏阔博杂之态势,本文主要以《管子》四篇为文本依据与考察重点,围绕《管子》四篇中的精气说、心说、名与礼法思想等方面展开行文。最后,文章认为,从重道体到重道用的转向以及对于后者的日渐重视,经历了整个战国时期乃至秦汉,而对于道用的愈加重视与探讨则是一种必然的历史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四篇 以气释 名与礼法
下载PDF
“吾道一以贯之”——试论孔子罕言之“道”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慧羚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8年第2期58-60,共3页
"道"历来在中国哲学中有重要的地位,但人们却很少讨论孔子之"道"及《论语》中的"道",甚至常常将孔子常言之"道"粗浅地理解为某一具体的技艺之道。主要阐述"道"在孔子学说中的重要地... "道"历来在中国哲学中有重要的地位,但人们却很少讨论孔子之"道"及《论语》中的"道",甚至常常将孔子常言之"道"粗浅地理解为某一具体的技艺之道。主要阐述"道"在孔子学说中的重要地位,并分析"道"如何上下贯通孔子学说之内在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方东美论道家之“道”的四维呈现
6
作者 施保国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9-74,共6页
宗教家、哲学家方东美先生多次主张宗教亦哲学,在宗教和哲学之间走一条融通之路,他以道为超越本体,抓住道的"非理性与理性"相结合特性,构成其机体主义哲学根本。在此道的精神指引下,道家之"道"的内涵表现为道体、... 宗教家、哲学家方东美先生多次主张宗教亦哲学,在宗教和哲学之间走一条融通之路,他以道为超越本体,抓住道的"非理性与理性"相结合特性,构成其机体主义哲学根本。在此道的精神指引下,道家之"道"的内涵表现为道体、道用、道相、道征融为一体。道体是"有"与"无"的统一体,展现出道宗、道根、道一、道型、道无、道极的特征。道家之道"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空虚以不毁万物为实",在"贵无"的同时并不"贱有",也就是说,此道用无穷。从本体和作用两个方面来看道之性相或道之属性与含德,即为道相,分为两类,一为天然性相,一为人为性相。道征指的是高明圣德的当下呈现。圣人代表了超脱解放的精神和救人救世的精神,使自然"无"为之道和人"有"为之道融会贯通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美
下载PDF
论唐玄宗《道德真经》注疏中的“妙本”即道及其生成论诸要素之关系
7
作者 柳东华 李大华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6,共7页
麦谷邦夫早在1990年时就认定,"妙本"才是唐玄宗《道德真经》注疏中表达世界根源性的终极存在的唯一概念。事实上,唐玄宗使用了"妙本"一词后,道在他的《道德真经》注疏中仍然具有终极性存在的意义。本文认为,唐玄宗... 麦谷邦夫早在1990年时就认定,"妙本"才是唐玄宗《道德真经》注疏中表达世界根源性的终极存在的唯一概念。事实上,唐玄宗使用了"妙本"一词后,道在他的《道德真经》注疏中仍然具有终极性存在的意义。本文认为,唐玄宗《道德真经》注疏中的"妙本"就是道本身,而不是高于道的更高一层的根源性和穷极性存在;注疏中的"冲和之气"就是道之用,也就是德。本文还对唐玄宗关于老子生成论"道生一"和"三生万物"的中间过程即"一生二,二生三"的解释进行辨析后认为,在唐玄宗的语言逻辑中,"一生二"和"二生三"的施动者都是"冲和之气","二生三"的过程是"冲和之气"生出阴气,而不是由阳气生出阴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本 冲和之气
原文传递
方东美对老子哲学思想的阐释
8
作者 薛晓霞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39-140,158,共3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方东美基于形上学的立场,对老子哲学思想中"道"这一核心范畴所作的理解以及对道体、道用、道相、道征四个方面的阐释。
关键词 中国古代哲学
下载PDF
从分化到聚合:应用学科建设的社会逻辑 被引量:9
9
作者 陈亮 倪静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57,共11页
以智能社会、算法社会、绿色社会为愿景的社会转型让应用知识(技术)更具“社会弥散性”,这是应用学科生存的“社会基础”。应用学科亟需将社会问题和市场规律纳入学科发展的合法性结构。应用学科“社会价值”的彰显,必须解决学科“分—... 以智能社会、算法社会、绿色社会为愿景的社会转型让应用知识(技术)更具“社会弥散性”,这是应用学科生存的“社会基础”。应用学科亟需将社会问题和市场规律纳入学科发展的合法性结构。应用学科“社会价值”的彰显,必须解决学科“分—聚”结构的“社会断层”问题,以结构化改革理路构建一个更具包容力、阐释力和应变力的学科建设“社会框架”。它以“社会需要”为逻辑起点,驱动学科由分到聚;以“社会贡献”为逻辑终点,指向学科由聚到用;以“社会创新”为逻辑中介,实现学科由用到创。最终,应用学科以其宏阔的“社会视阈”构成“分—聚—用—创(分)”的动态循环结构,真正让应用学科“聚而有用”“用而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学科 社会逻辑 “分化—聚合”结构 价值 价值 价值
下载PDF
“器体道用”说的来源及其文体学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秀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49,I0002,共7页
唐代崔憬的《周易探元》是一部佚著,部分内容保存在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中。这些内容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信息。仅存的内容显示,与传统汉儒“象数”派和魏晋“义理”派相比,崔憬解《易》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其“象数”“义理”并重... 唐代崔憬的《周易探元》是一部佚著,部分内容保存在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中。这些内容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信息。仅存的内容显示,与传统汉儒“象数”派和魏晋“义理”派相比,崔憬解《易》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其“象数”“义理”并重的特点对后世易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形成的“器体道用”说完成了对传统“道体器用”观念的反转,成为后世思想主流。文体学观念受其影响所产生的变化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体 文体学
下载PDF
供需失衡下的大学英语向ESP转型研究
11
作者 冯承强 赵晓颖 《海外英语》 2024年第20期134-136,177,共4页
我国的英语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并不均衡,对英语教育的需求依赖于高等教育发展所累积的人才存量,“器体道用”始终是英语教育的社会目标。大学英语从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的转向,有利于缓解“器体道用”的社会需求与“以器为体... 我国的英语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并不均衡,对英语教育的需求依赖于高等教育发展所累积的人才存量,“器体道用”始终是英语教育的社会目标。大学英语从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的转向,有利于缓解“器体道用”的社会需求与“以器为体”的教育供给之间的失衡。文章从历史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叙事视角,创造性提出了个人语言目标和社会需求目标之间的分离,是造成现阶段英语教育供需均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育史 大学英语 供需失衡 专门途英语“ 器体
下载PDF
三代核电厂海水管道用钢的腐蚀行为
12
作者 袁禹 李伟 +2 位作者 周录坤 方奇术 乔彦龙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32,共5页
通过腐蚀浸泡试验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三代核电厂海水管道用钢Q235B在3.5%(质量分数)Na 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Q235B钢的开路电位和电化学阻抗降低,腐蚀速率增大,说明其耐蚀性变差;温度的升高不仅促进了钢的溶解,... 通过腐蚀浸泡试验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三代核电厂海水管道用钢Q235B在3.5%(质量分数)Na 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Q235B钢的开路电位和电化学阻抗降低,腐蚀速率增大,说明其耐蚀性变差;温度的升高不仅促进了钢的溶解,同时还促进了腐蚀产物的形成;在20℃和30℃时,腐蚀产物主要由α-Fe OOH和α-Fe_(2)O_(3)组成,在40℃和600℃时,腐蚀产物由大量α-Fe OOH和少量的α-Fe_(2)O_(3)、γ-Fe OOH组成,α-Fe OOH的相对含量比20℃和30℃时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海水管 Q235B 电化学 腐蚀速率
下载PDF
论韩愈“性体道用”的心性本体理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真伦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2-18,共7页
韩愈“性体道用”的心性本体理论,相对于上古哲学的道本体论、中古哲学的礼本体论,说得上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思想颠覆。人的终极关怀由自然哲学、伦理哲学向心性哲学的转移,显示了华夏文明由中古向近现代转型的必然趋势,对华夏文明的历史... 韩愈“性体道用”的心性本体理论,相对于上古哲学的道本体论、中古哲学的礼本体论,说得上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思想颠覆。人的终极关怀由自然哲学、伦理哲学向心性哲学的转移,显示了华夏文明由中古向近现代转型的必然趋势,对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性体 心本体论 理本体论
下载PDF
释读《老子》首章的新视角 被引量:2
14
作者 鲁亚曦 《老子学刊》 2017年第2期84-96,共13页
《老子》首章一开始就将天人两分以及自然与自由对立的问题摆到了读者面前。首句以'道''名'对文,分别就对道的把握结果与对人的把握能力进行了互动探讨;然后以人之三种把握能力去把握道用(即'德')之三重性质,... 《老子》首章一开始就将天人两分以及自然与自由对立的问题摆到了读者面前。首句以'道''名'对文,分别就对道的把握结果与对人的把握能力进行了互动探讨;然后以人之三种把握能力去把握道用(即'德')之三重性质,并以宇宙发生论和女性成长论为例,得出了道用三阶'玄无有'的普遍存在形态与发生规律的知识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名 玄无有 三阶
原文传递
时效温度对空调管道用钢耐点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英 崔红社 +1 位作者 李爱艳 王柯琦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58,共5页
采用微观形貌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电化学试验和6%FeCl3溶液浸泡试验等研究了时效温度对空调管道用钢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时效温度为350~535℃时,试样的显微组织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当时效温度为625℃时... 采用微观形貌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电化学试验和6%FeCl3溶液浸泡试验等研究了时效温度对空调管道用钢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时效温度为350~535℃时,试样的显微组织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当时效温度为625℃时,形成逆转变奥氏体;随着时效温度从350℃升高至625℃,试样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断面收缩率和冲击功先减小后增大。当时效温度为350℃时,试样具有较高的强塑性和良好的韧性(抗拉强度1 420 MPa、断后伸长率16.2%、冲击功85 J)和高的耐点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管 时效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腐蚀性能
下载PDF
经世致用的文风典范——睁眼看世界的幕僚魏源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小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7-161,共5页
魏源长期充任高级幕僚,襄助幕主解决了众多棘手难题,充分展示其学识才华,体现了他毕生的抱负。在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剧烈时期,面对当时的外侮内患,魏源对当时事关国计民生的各种重大问题颇有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其诗文... 魏源长期充任高级幕僚,襄助幕主解决了众多棘手难题,充分展示其学识才华,体现了他毕生的抱负。在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剧烈时期,面对当时的外侮内患,魏源对当时事关国计民生的各种重大问题颇有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其诗文著述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革除社会弊端、改革用人制度等许多主张,经世致用的文风贯串其一生。作为近代中国放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物,他不仅是个思想家,也是一个实践者,为当代培养轻说教、讲实功、重实效、求实用的人才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诗文 经世致 结合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下载PDF
论曹植游仙诗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月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44-46,共3页
曹植的"游仙诗"尽管是在写仙道、仙境,但实质上却内蕴着"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的儒家情怀,是现实中的抱负在诗歌中的实现。
关键词 曹植 游仙诗 儒体
下载PDF
一论“道”之美学转化的中介
18
作者 武传阳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5-78,共4页
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总的说来是与世推移、自然延伸,虽不乏争辩、怀疑和否定,但似乎总缺少一种反躬自身的主体意识;近百年的中国美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更像是“西方美学在中国”。“道”这一传统美学的中心范畴,受到关注由来已久,但在其初... 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总的说来是与世推移、自然延伸,虽不乏争辩、怀疑和否定,但似乎总缺少一种反躬自身的主体意识;近百年的中国美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更像是“西方美学在中国”。“道”这一传统美学的中心范畴,受到关注由来已久,但在其初始,如何从作为哲学意义上的“道”向作为美学层面上的“道”生成转化、以及转化的中介环节是什么,却少有人问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转化 中介 器体
下载PDF
浅析谭嗣同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政治理想
19
作者 李娟红 《沧桑》 2009年第1期28-29,共2页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代表之一。面对危机四伏的近代中国,他大声呼吁尽变西法。在政治方面,他主张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但这些措施中也隐藏着消极因素。本文对他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政治理想进行...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代表之一。面对危机四伏的近代中国,他大声呼吁尽变西法。在政治方面,他主张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但这些措施中也隐藏着消极因素。本文对他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政治理想进行粗浅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嗣同 维新变法 器体 日新说
下载PDF
论王夫之“内丹法”释骚
20
作者 丁海玲 《阴山学刊》 2014年第6期46-51,共6页
王夫之以内丹术语注释《楚辞》,为大多数学者所诟病。他们认为,用道家术语来诠释儒者著作有失偏颇。为了更能清楚了解王夫之以丹法释骚的合理性,需从《楚辞》注本内丹法之渊源;王夫之注《离骚》、《远游》内容之丹法体现;以及王夫之&qu... 王夫之以内丹术语注释《楚辞》,为大多数学者所诟病。他们认为,用道家术语来诠释儒者著作有失偏颇。为了更能清楚了解王夫之以丹法释骚的合理性,需从《楚辞》注本内丹法之渊源;王夫之注《离骚》、《远游》内容之丹法体现;以及王夫之"儒体道用"之内丹法等方面来探究其注《楚辞》的意义及思想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楚辞通释》 内丹丹法 儒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