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规范性与阶级利益——兼及马克思主义的正义问题
1
作者 杨松 杨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正义”“公平”等的论述既具有描述性特征,也具有规范性特征。当在描述性语境中阐述其道德观念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试图说明道德与物质生产方式的关系、道德的历史性、道德的阶级性、道德与阶级利益的关系等内容。而在规... 马克思主义关于“正义”“公平”等的论述既具有描述性特征,也具有规范性特征。当在描述性语境中阐述其道德观念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试图说明道德与物质生产方式的关系、道德的历史性、道德的阶级性、道德与阶级利益的关系等内容。而在规范性语境中,他们也确实对资本主义作出了道德评价,认为其是不正义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作为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来抨击资本主义社会对无产阶级的迫害。通过对历史的科学研究,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利益的实现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无产阶级道德观比资产阶级道德观更为合理。他们比较各阶级道德观之合理性的标准不在历史之外,而是由历史本身来提供的,即何者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的实现符合历史发展必然性,何者就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道德规范 阶级利益 历史必然
下载PDF
当代道德规范性研究与人工智能伦理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亚明 《哲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114,128,共11页
功利主义、直觉主义以及道义论是当前用于指导人工智能系统道德抉择的主要理论资源。然而,以上理论的应用均遭遇了困境。在道德哲学的历史上,正是类似的困境曾导致规范伦理学的衰落。当代规范性研究中的康德式理论对相关理论困难均给出... 功利主义、直觉主义以及道义论是当前用于指导人工智能系统道德抉择的主要理论资源。然而,以上理论的应用均遭遇了困境。在道德哲学的历史上,正是类似的困境曾导致规范伦理学的衰落。当代规范性研究中的康德式理论对相关理论困难均给出充分回应,有力推动了规范伦理学的复兴,也有望为人工智能系统的伦理设计提供更为恰当的理论基础。康德式理论具有共同的核心观点和思想方法,保证了由这类理论所构建的伦理原则可以具有一致性和实践可操作性。格沃斯和斯坎伦是当代康德式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两者对道德义务的论证,尝试确立三个基本的伦理原则,即不侵犯原则、平等原则和援助原则。三个原则对任何道德主体间最基本的道德义务给出了清晰阐释,也能够对人工智能系统的伦理设计给出明确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伦理 道德规范 康德式理论
原文传递
对道德规范性的现象学解释
3
作者 文贤庆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105,共12页
在日常生活中,道德规范性现象无处不在,但它面临着被怀疑论者认为只是一种假象或错误的危机。现象学观点对此做出了有力的回应。德拉蒙德借助胡塞尔式的现象学方法指出,对人格的敬重表明第一人称立场的道德规范性具有加诸行动者的客观权... 在日常生活中,道德规范性现象无处不在,但它面临着被怀疑论者认为只是一种假象或错误的危机。现象学观点对此做出了有力的回应。德拉蒙德借助胡塞尔式的现象学方法指出,对人格的敬重表明第一人称立场的道德规范性具有加诸行动者的客观权威;列维纳斯通过我们与他人面对面相遇的情境表明,我们对他人负有一种第二人称立场的无限责任;海德格尔则指出,“此在”在世界中的历时生存建构既体现了面向自己的第一人称道德权威,也体现了面向他人的第二人称道德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规范 现象学 德拉蒙德 列维纳斯 海德格尔
原文传递
个体道德的主体性及其实现 被引量:3
4
作者 章海山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43,共4页
市场经济中主体的作用十分重要,个人主体(个体)尤其瞩目,因为历史发展的长远目标是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了深入探究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为了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道德价值,先研究个体道德的主体性及其如何实现是必要的... 市场经济中主体的作用十分重要,个人主体(个体)尤其瞩目,因为历史发展的长远目标是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了深入探究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为了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道德价值,先研究个体道德的主体性及其如何实现是必要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个体道德 主体 目的 自由 手段工具 道德规范
下载PDF
道德规范性理论的构造和休谟主义的前景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曦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68,共8页
道德规范性理论是现代道德哲学的根基。厘清道德规范性的来源、规范特征和规范力量及其对行动者实践慎思过程的规范方式和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最近四十年来,围绕这些问题,康德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占据了支配地位。休谟主义... 道德规范性理论是现代道德哲学的根基。厘清道德规范性的来源、规范特征和规范力量及其对行动者实践慎思过程的规范方式和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最近四十年来,围绕这些问题,康德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占据了支配地位。休谟主义长期受到批评,被认为包含导向道德主观主义、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怀疑论的理论因素。然而,得益于某种内嵌于自身的自然主义承诺,休谟主义可以克服挑战者的批评,从而提供一种有关道德规范性的可靠而又可信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规范 康德主义 亚里士多德主义 休谟主义
原文传递
斯坎伦对于道德规范性的论证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亚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99,共7页
斯坎伦对于道德原则的分析显示,道德不仅规范了行动者可以做什么,在更重要的意义上,也规范了行动者应当出于何种理由去做。这一观念将道德规范性的论证导向一种新的思路,即论证什么可以被合理地当作行动理由。斯坎伦揭示了行动理由来自... 斯坎伦对于道德原则的分析显示,道德不仅规范了行动者可以做什么,在更重要的意义上,也规范了行动者应当出于何种理由去做。这一观念将道德规范性的论证导向一种新的思路,即论证什么可以被合理地当作行动理由。斯坎伦揭示了行动理由来自具体情境中的经验事实,而这些经验事实主要涉及行动者拥有的人际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于其自身所具有的意义,因而斯坎伦的理论在道德理由与特定类型的人际关系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在斯坎伦看来,所有人类成员之间存在着一种被称为“理性存在物同伴”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产生的道德理由确证了道德原则对于每一个行动者所具有的权威性和规范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理由 斯坎伦 道德规范 理由基础主义
下载PDF
休谟关于工具主义和道德规范性的观点及其论争 被引量:2
7
作者 文贤庆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6-83,共8页
休谟的实践理性观点常被等同于工具主义并受到人们诟病,进而,休谟的道德规范性理论因其工具理性观点也受到批评。然而,休谟虽然接受了工具主义的观点,但他却严格地把它限制在有关行动的经验欲求和与之适当相关的完成手段上。因此,在道... 休谟的实践理性观点常被等同于工具主义并受到人们诟病,进而,休谟的道德规范性理论因其工具理性观点也受到批评。然而,休谟虽然接受了工具主义的观点,但他却严格地把它限制在有关行动的经验欲求和与之适当相关的完成手段上。因此,在道德规范性问题上,休谟接受工具主义作为行动理由的要求规范性,但他对理由规范性的说明却是通过一种客观的形式给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工具主义 道德规范
原文传递
道德直觉与实践理性——当代两种道德建构主义的休谟背景
8
作者 杜量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23-27,共5页
休谟的哲学是一个同时包含着"经验主义/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直觉主义"在内的矛盾的体系。这二者共同构成了康德式建构主义与休谟式建构主义的理论背景。"道德直觉"是休谟的常识主义在道德领域中的应用... 休谟的哲学是一个同时包含着"经验主义/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直觉主义"在内的矛盾的体系。这二者共同构成了康德式建构主义与休谟式建构主义的理论背景。"道德直觉"是休谟的常识主义在道德领域中的应用;然而,它因为被康德式建构主义者看作"实质性实在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同样受到了批判。而休谟式建构主义则再次强调了我们的道德立场中被偶然给定的实质性内容,再次肯定了"道德直觉"在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道德原则方面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两种建构主义中所分别包含的这两种特征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这两个要素在客观的道德规范的建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通过两者的良好的相互作用,客观的道德规范才能够得到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休谟 道德规范 道德直觉 实践理
下载PDF
论霍布斯自然法的三重意蕴——从“理性准则”“神圣命令”迈向“合理共识”
9
作者 谭研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88,共9页
霍布斯的自然法理论内涵丰富,规则利己主义诠释将自然法视为理性的利己准则,对"心中没有正义"的愚昧之徒来说,它不具备有效的道德约束力。神圣命令诠释则将其看作上帝的神圣命令,对"心中没有上帝"的非基督徒来说,... 霍布斯的自然法理论内涵丰富,规则利己主义诠释将自然法视为理性的利己准则,对"心中没有正义"的愚昧之徒来说,它不具备有效的道德约束力。神圣命令诠释则将其看作上帝的神圣命令,对"心中没有上帝"的非基督徒来说,它难以获得普遍地接受。为解决前两者在解释自然法的规范性上所面临的难题,道德建构主义诠释主张,自然法应当被视为具备道德反思能力的主体在公平的程序背景下通过公共证明而达成的合理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布斯 自然法 道德规范 规则利己主义 神圣命令 合理共识
原文传递
帕菲特的客观道德哲学思想
10
作者 郑畅 任丑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5-136,F0003,共13页
道德哲学领域存在着相互竞争的规范伦理立场,帕菲特认为导致这些分歧的根源在于对道德规范性认识的差异。要避免这些分歧导致道德虚无主义,需要对道德客观性进行重新审视。帕菲特反对基于欲望以及心理动机的道德主观主义,支持道德客观... 道德哲学领域存在着相互竞争的规范伦理立场,帕菲特认为导致这些分歧的根源在于对道德规范性认识的差异。要避免这些分歧导致道德虚无主义,需要对道德客观性进行重新审视。帕菲特反对基于欲望以及心理动机的道德主观主义,支持道德客观主义。他从个人同一性的客观视角出发,以客观理由和认知合理性为逻辑支撑,对道德哲学领域三大主流理论——康德义务论、斯坎伦契约论以及后果论进行改造,提出了三重理论以及最优原则。虽然帕菲特致力于提供客观道德规范准则,弥合道德分歧之间的鸿沟,但是他的思想具有局限性。道德客观性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规范性。帕菲特只强调了道德规范的理论维度,忽视了激发与实践维度。道德规范性与实践合理性之间存在极大张力。在道德实践中,不仅要以客观事实或价值为导向,更要权衡道德主体所面临的复杂境遇,通过适当的认知推理过程锻炼理性能力,从而成就真正重要之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菲特 道德客观 道德规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