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感修辞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玕 潘祖平 程玖平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5-28,共4页
以文学修辞中通感手法的应用为启示,分析了通感修辞手法的心理学原理与机制,论述了工业产品设计中通过对用户的感官原理的研究,进而构造、产生通感现象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品设计中通感修辞的应用要遵循的构造方法与原则。论... 以文学修辞中通感手法的应用为启示,分析了通感修辞手法的心理学原理与机制,论述了工业产品设计中通过对用户的感官原理的研究,进而构造、产生通感现象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品设计中通感修辞的应用要遵循的构造方法与原则。论证了通感修辞法在产品设计中的良好应用可以完成产品在多维度上的自我表达,并给用户带来新的感官与心理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修辞 感官 体验 产品设计
下载PDF
莎剧中的通感修辞及其汉译研究——以《哈姆莱特》和《李尔王》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谢世坚 罗丽丽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1-76,共6页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世界文坛上的一颗明珠,而通感修辞便是其中灵动的一笔。然而,国内对莎翁四大悲剧的通感修辞研究尚少。以《哈姆雷特》和《李尔王》中的通感修辞为语料,发现莎剧中的通感修辞有三个作用:一是使语言更具魅力;二是更有...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世界文坛上的一颗明珠,而通感修辞便是其中灵动的一笔。然而,国内对莎翁四大悲剧的通感修辞研究尚少。以《哈姆雷特》和《李尔王》中的通感修辞为语料,发现莎剧中的通感修辞有三个作用:一是使语言更具魅力;二是更有助于人物塑造;三是深化戏剧的主题。而从朱生豪、梁实秋、孙大雨和卞之琳的莎剧译本出发,发现朱生豪主要采用直译法,忽略了通感修辞的形式;梁实秋主要采用意译法,也并未关注通感修辞的特点;孙大雨和卞之琳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忠实原文,也保留了通感修辞的特点。因此,翻译莎剧通感这一修辞的时候,既要忠实原文,又要保留其修辞特点,在此基础上还应保证译文的流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剧 通感修辞 汉译
下载PDF
钱锺书《通感》与Synaesthesie艺术修辞特色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潮 吴伟英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72,共5页
该文自钱锺书《通感》入手,从中西方文论、诗作、音韵、移借、沟通等新视角对通感现象加以探索,以期对通感艺术修辞特色的研究成果能带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关键词 通感修辞 英诗音调 感觉移借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通感修辞及其英译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全功 《外文研究》 2019年第1期63-71,108,109,共11页
通感修辞是一种典型的修辞认知,具有审美性、直觉性、反逻辑性等特征。从概念隐喻而言,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通感修辞具有多样化的投射路径,其中以听觉、视觉和嗅觉作为目的域最为常见。古诗中的通感翻译主要有四种策略:再现、补偿、删除和... 通感修辞是一种典型的修辞认知,具有审美性、直觉性、反逻辑性等特征。从概念隐喻而言,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通感修辞具有多样化的投射路径,其中以听觉、视觉和嗅觉作为目的域最为常见。古诗中的通感翻译主要有四种策略:再现、补偿、删除和增添。再现为译者采取的主导策略,补偿也比较常见,包括把通感转换为其他修辞认知,如拟人、比喻等。再现、补偿和增添的审美效果相对较好,有利于提升译文作为独立文本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通感修辞 修辞认知 概念隐喻
下载PDF
跟着金庸的武侠小说,学习活用通感修辞
5
作者 莫笑君 《中学生博览》 2022年第35期31-34,共4页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创造的武侠世界陪伴了几代人成长,甚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其中的“笑”字是指他1967年写的《笑傲江湖》,1969年他写完《鹿鼎记》后就封笔了。作为创作生涯里的后期作品,金庸在人物塑造...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创造的武侠世界陪伴了几代人成长,甚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其中的“笑”字是指他1967年写的《笑傲江湖》,1969年他写完《鹿鼎记》后就封笔了。作为创作生涯里的后期作品,金庸在人物塑造、情节排布、文字运用上已至炉火纯青之境。节选的《学琴》《论杯》两章,就把中国传统文化里极其重要的两个意象“琴”与“酒”无比精彩地融合到了故事情节里。是怎么融合的呢?“通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作品 金庸 《鹿鼎记》 武侠小说 《笑傲江湖》 武侠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 通感修辞
原文传递
通感修辞格在中西文学作品中的呈现及其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单满菊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0-161,共2页
本文追溯"通感"在中西方典籍中的记载和论述,介绍通感修辞格在中西文学作品中的呈现例证和术语差异对比,给出东西方语言学界对"通感"这一语言现象本质的不同认识和汉英语言不同的辞格体系。
关键词 通感 通感修辞 中西文学作品 呈现 对比
原文传递
英汉通感修辞浅谈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德萍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6,共3页
本文从通感修辞格的角度出发 ,运用语言心理学的方法 ,对当今流行语言学派的观点在英汉语言中的运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 通感修辞 语言心理学 英语 汉语
下载PDF
例谈通感修辞的妙用
8
作者 朱存芬 《学园》 2014年第16期103-104,共2页
通感修辞又称“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性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感觉到的移到另一感官上,从而启发读者联想、深化意境、体味韵味的修辞方式。本文试从各类文学作品及中学语文课本中精选了大量的通感修辞实例... 通感修辞又称“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性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感觉到的移到另一感官上,从而启发读者联想、深化意境、体味韵味的修辞方式。本文试从各类文学作品及中学语文课本中精选了大量的通感修辞实例,旨在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明白浅显地揭示通感修辞的本质、艺术效果及如何巧妙地运用通感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例谈通感修辞 语文教学 运用指导
原文传递
“关于”与“对”不宜连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林声 《秘书工作》 2005年第1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介词结构 对象 通感修辞 修辞方法
原文传递
文学鉴赏中的通感修辞
10
作者 周红 《高中生(高考)》 2005年第5期6-6,共1页
关键词 文学鉴赏 通感修辞 视觉范围
原文传递
浅谈通感的历史演变及心理基础
11
作者 顾群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2年第11期15-15,共1页
从通感的历史演变和心理基础方面对其进行一系列分析,从而对通感格进行相关论述。通感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的一种手法。
关键词 通感修辞 通感演变 心理基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