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荷醇与冰片的促透作用 被引量:76
1
作者 王晖 许卫铭 王宗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3-94,共2页
研究薄荷醇和冰片对双氯灭痛的经皮透过作用,发现二者均可使双氯灭痛的透过量增加,但作用较氮酮为弱;同时发现二者的滞后时间比氮酮显著为短。结果提示,薄荷醇和冰片可望作为促透剂在某些药物的透皮给药制剂中得到应用。
关键词 薄荷 冰片
下载PDF
穴位贴敷疗法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2
作者 刘未艾 叶德宝 《中医药通报》 2004年第4期59-62,共4页
穴位贴敷疗法日益受到医学界同仁的重视。透皮给药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 ,它可以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 ,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 ,提高疗效 ,减少给药次数 ,给药方便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机... 穴位贴敷疗法日益受到医学界同仁的重视。透皮给药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 ,它可以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 ,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 ,提高疗效 ,减少给药次数 ,给药方便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机理、药物剂型、中药透皮吸收促透剂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最后提出 ,将现代的透皮给药和穴位的功能结合起来 ,会给中药透皮吸收的应用开发带来新的飞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疗法 皮给药 药物 中药皮吸收促
下载PDF
肉桂等3种挥发油对苯甲酸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沈琦 胡晋红 徐莲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 :研究肉桂油、高良姜油、丁香油对苯甲酸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透皮双室扩散池和HPLC法 ,测定模型药物苯甲酸的累积渗透量 ,以考察不同浓度的肉桂油、高良姜油、丁香油对苯甲酸的促渗效果及挥发油与乙醇、丙二醇合用后的... 目的 :研究肉桂油、高良姜油、丁香油对苯甲酸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透皮双室扩散池和HPLC法 ,测定模型药物苯甲酸的累积渗透量 ,以考察不同浓度的肉桂油、高良姜油、丁香油对苯甲酸的促渗效果及挥发油与乙醇、丙二醇合用后的情况。结果 :肉桂油、丁香油、丁香酚、高良姜油对苯甲酸均具有一定的促渗作用 ,挥发油与乙醇、丙二醇合用 ,使苯甲酸的累积渗透量增大 ,但渗透系数减小。结论 :肉桂油、高良姜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油 高良姜油 丁香油 促渗 苯甲酸 挥发油 皮吸收 中药促
下载PDF
三七巴布剂中透皮吸收促进剂的选择 被引量:26
4
作者 易军 邵思华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91-93,共3页
用正交试验法 ,通过对三七皂苷透皮量的考察 ,发现以氮酮与丙二醇共同作为促透剂 ,且两者用量均为 4 %时 ,三七巴布剂表现出良好的透皮性能 ,2 4h累计透皮率达到 18.0 6 %。
关键词 三七皂苷 巴布 氮酮 丙二醇
下载PDF
薄荷油与薄荷醇促进中药成分经皮吸收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兰颐 王景雁 +5 位作者 陶野 茹庆国 王逸飞 于竞新 刘艳 吴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16-1522,共7页
该文拟探讨并比较薄荷油与薄荷醇对中药复杂成分的经皮促透作用特征规律。选择系列不同logP(油水分配系数)中药有效成分作为模型药物,即蛇床子素(logP=3.85)、川芎嗪(logP=2.34)、阿魏酸(logP=1.26)、葛根素(logP=-0.35)、京尼平苷(logP... 该文拟探讨并比较薄荷油与薄荷醇对中药复杂成分的经皮促透作用特征规律。选择系列不同logP(油水分配系数)中药有效成分作为模型药物,即蛇床子素(logP=3.85)、川芎嗪(logP=2.34)、阿魏酸(logP=1.26)、葛根素(logP=-0.35)、京尼平苷(logP=-1.01),简化并表征中药复杂成分体系,采用体外透皮试验,对比分析薄荷油与薄荷醇的经皮促透作用特征。同时,采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进一步比较薄荷油与薄荷醇对皮肤角质层内在分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适宜浓度的薄荷油与薄荷醇均可促进不同logP药物成分的经皮吸收,薄荷醇作用下药物经皮促透倍数对数值与药物logP向于负线性关系,薄荷油作用趋向于呈抛物线关系,但都表现出对logP较低药物(即亲水性药物)具更佳的经皮促透效果,其作用趋势相似。红外光谱研究显示,薄荷油与薄荷醇主要通过影响角质层脂质而影响皮肤屏障功能,且作用强度相近,与体外透皮试验结果一致。可知,薄荷油与薄荷醇的体外经皮促透作用特征相似,且对角质层内在分子结构影响相同,因此,作为经皮促透剂应用条件下,可以考虑选择成分单一的薄荷醇代替组成复杂的薄荷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油 薄荷醇 经皮促 经皮吸收 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
原文传递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一)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仲源 《中医外治杂志》 2001年第3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中药 乙醇 薄荷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白志华 方晓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9-641,共3页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中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g1的透皮吸收特性。考察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不同pH值及一些常用渗透促进剂对其透皮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V-C扩散池进行体外扩散实验,选择离体大鼠背部皮肤为渗透屏障,HPLC检测法测定Rg1...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中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g1的透皮吸收特性。考察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不同pH值及一些常用渗透促进剂对其透皮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V-C扩散池进行体外扩散实验,选择离体大鼠背部皮肤为渗透屏障,HPLC检测法测定Rg1的含量。结果:三七总皂苷的主要成分Rg1可透过大鼠背部皮肤,但渗透系数较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渗透系数随其浓度增加而减小;10%乙醇、10%丙二醇、20%丙二醇、30%丙二醇、2%Azone、2%桉叶油及5%油酸均对其有显著促渗透作用。结论:本研究将为含三七总皂苷经皮给药制剂研究制备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人参皂苷RG1 皮吸收
下载PDF
药剂学促进透皮吸收技术的机制 被引量:18
8
作者 方世平 杨宝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50-752,共3页
目的 :了解药剂学促进透皮吸收技术的机制。方法 :选取国内外有代表性学术期刊中的有关报道进行综述。结果 :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药剂学技术主要包括两大类 :⑴可逆性改变皮肤结构为主的促透技术 :使用透皮吸收促进剂 ,其促透机理主要有... 目的 :了解药剂学促进透皮吸收技术的机制。方法 :选取国内外有代表性学术期刊中的有关报道进行综述。结果 :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药剂学技术主要包括两大类 :⑴可逆性改变皮肤结构为主的促透技术 :使用透皮吸收促进剂 ,其促透机理主要有改变皮肤角质层细胞排列 ,影响皮肤角质层水合作用 ;对皮脂腺管内皮脂溶解作用 ;扩大汗腺和毛囊的开口以及使药物在皮肤局部的浓度增加等。⑵改变药物的物理特性如脂质体、传递体和 β 环糊精等包封技术 ,其促透机理主要有水合作用 ,融合作用 ,穿透作用 ,变形作用 ,渗透压驱动作用及改变药物分配系数等。结论 :药剂学促透的机理主要是影响皮肤角质层 ,作用于皮肤附属器以及改变药物的外在特性使之易透过皮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吸收 包封技术 机制
下载PDF
药物经皮离子电渗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9
作者 高见曙 高建青 张丽菊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药物经皮离子电渗作为一种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手段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所以成为国内外药学工作者研究经皮给药的一种重要手段。为此进行综述。方法:从皮肤储库、药液浓度、离子强度、促透剂、电流强度等因素,对药物经皮离子... 目的:药物经皮离子电渗作为一种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手段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所以成为国内外药学工作者研究经皮给药的一种重要手段。为此进行综述。方法:从皮肤储库、药液浓度、离子强度、促透剂、电流强度等因素,对药物经皮离子电渗的影响。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探明离子电渗疗法的效果。结果:将药物直接导入病灶局部,并在局部保持较高浓度;导入机体的是纯药物离子;用直流电导入机体的药物在体内保留的时间较长,因而作用的持续时间也较长;不损伤皮肤,无疼痛或胃肠刺激症状以及直流电与药物协同作用等。结论:影响离子电渗疗法的因素很多,临床应设法掌握其影响因素,并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离子电渗 药物 离子强度 电流强度
下载PDF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中促透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0
作者 陈慧芳 吴其国 胡叶青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69-72,共4页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是指采用适宜的方法和基质将中药制成专供外用的剂型,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或作用于皮肤局部产生药效,及通过经穴效应发挥药效,达到相应治疗目的。经皮给药系统发挥疗效的一个最大障碍就是皮肤,为了克服皮肤障碍,增...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是指采用适宜的方法和基质将中药制成专供外用的剂型,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或作用于皮肤局部产生药效,及通过经穴效应发挥药效,达到相应治疗目的。经皮给药系统发挥疗效的一个最大障碍就是皮肤,为了克服皮肤障碍,增加药物疗效,医药工作者们越来越重视促渗透技术的研究,促透剂逐渐成为经皮给药制剂的主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经皮给药 进展
下载PDF
透皮给药新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春霞 刘玉玲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99-1002,共4页
关键词 皮给药 离子导入 物理学 处方优化
下载PDF
灰关联聚类法对几种促透剂促透效果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晖 李昕 +1 位作者 许碧莲 许卫铭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 :对几种促透剂的促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以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物 ,以氮酮、薄荷醇、冰片、油酸、蛇床子挥发油为促透剂 ,在离体透皮吸收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试验 ,计算累积透过量、渗透速率、稳态流量和滞后时间 ,运用灰... 目的 :对几种促透剂的促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以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物 ,以氮酮、薄荷醇、冰片、油酸、蛇床子挥发油为促透剂 ,在离体透皮吸收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试验 ,计算累积透过量、渗透速率、稳态流量和滞后时间 ,运用灰关联聚类法评价促透效果。结果 :对双氯芬酸钠的促透作用 ,氮酮、薄荷醇促透效果最好 ,冰片、油酸、蛇床子挥发油次之。结论 :灰关联聚类法可客观地、公正地评价促透剂的促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关联聚类法 效果 中药
下载PDF
萜烯类经皮促透剂对皮肤活性表皮层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兰颐 王景雁 +4 位作者 刘艳 茹庆国 王逸飞 于竞新 吴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3-648,共6页
该文选择Ha Ca T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测定萜烯类经皮促透剂对皮肤活性表皮层的影响,探讨其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作用机制。选择具良好经皮促透效果的萜烯类化合物,即薄荷醇、柠檬烯、1,8-桉树脑、薄荷酮、4-萜品醇和长叶薄荷酮;采用MTT试验... 该文选择Ha Ca T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测定萜烯类经皮促透剂对皮肤活性表皮层的影响,探讨其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作用机制。选择具良好经皮促透效果的萜烯类化合物,即薄荷醇、柠檬烯、1,8-桉树脑、薄荷酮、4-萜品醇和长叶薄荷酮;采用MTT试验测定萜烯类经皮促透剂的细胞毒性,利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RAP)考察不同萜烯类促透剂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萜烯类促透剂对细胞膜电位的改变,同时考察了萜烯类促透剂对Ha Ca T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采用超微量Ca2+-ATP酶试剂盒测定萜烯促透剂对Ha Ca T细胞内Ca2+-ATP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常用化学促透剂氮酮,6种萜烯类促透剂均显示较低细胞毒性;所选择的萜烯类促透剂可显著增加Ha Ca T细胞膜流动性、降低细胞膜电位,同时可降低Ha Ca T细胞Ca2+-ATP酶活性和细胞内Ca2+浓度而影响细胞Ca2+平衡。因此,萜烯类促透剂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内Ca2+平衡而影响细胞膜流动性及膜电位,增加皮肤活性表皮流动性而降低皮肤屏障作用,从而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萜烯类促 HACAT细胞 细胞膜电位 细胞膜流动性 Ca2+ 经皮促
原文传递
促透剂对良肤乳膏中丹皮酚、白鲜碱、梣酮和甘草次酸的体外透皮吸收及皮肤滞留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森 朱卫丰 +3 位作者 欧水平 管咏梅 陈丽华 杨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778-1782,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促透剂对良肤乳膏中有效成分体外透皮吸收及皮肤滞留量的影响,筛选有效的促透剂。方法:选择氮酮、油酸、卡必醇、肉豆蔻酸异丙酯4种促透剂,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HPLC同时测定接受液和皮... 目的:研究不同促透剂对良肤乳膏中有效成分体外透皮吸收及皮肤滞留量的影响,筛选有效的促透剂。方法:选择氮酮、油酸、卡必醇、肉豆蔻酸异丙酯4种促透剂,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HPLC同时测定接受液和皮肤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考察不同促透剂对良肤乳膏中丹皮酚、白鲜碱、梣酮及甘草次酸的累积透过量、透皮吸收速率、时滞及皮肤滞留量的影响。结果:3%IPM对良肤乳膏中有效成分的促透效果较其他促透剂好,对丹皮酚、白鲜碱、梣酮、甘草次酸的促透倍数依次为1.52,1.24,1.73,3.21倍(P<0.05),并且对甘草次酸的皮肤滞留量增加倍数为1.96倍(P<0.05),对其他成分的滞留量影响不显著。结论:不同促透剂对良肤乳膏中不同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和皮肤滞留量的影响有差异,其中3%IPM既能促进良肤乳膏中4种有效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又能增加甘草次酸的皮肤滞留量,可作为良肤乳膏的促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肤乳膏 丹皮酚 白鲜碱 梣酮 甘草次酸 皮吸收 皮肤滞留量
原文传递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钟江华 周晓舟 熊凤翔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10年第4期63-68,共6页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由于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式的独特优点,其研究已经成为第3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然而在经皮给药的临床应用中,人们发现,药物的经皮吸收存在着各种障碍,使得药物很难达...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由于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式的独特优点,其研究已经成为第3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然而在经皮给药的临床应用中,人们发现,药物的经皮吸收存在着各种障碍,使得药物很难达到预期的有效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的应用为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带来了契机,而天然的中药PE以其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给药 经皮吸收 中药
下载PDF
经皮给药系统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鲁应军 朱涛 《医学综述》 2012年第8期1219-1221,共3页
经皮给药系统(TDDS)是一种无创伤性给药方式的新剂型。不同结构类型的TDDS具有不同的释药模式。根据药物的不同特点可选择不同的促透技术,常用的促透技术有化学渗透促进剂、离子导入、电穿孔、超声导入、微针等物理化学和药剂学方法。... 经皮给药系统(TDDS)是一种无创伤性给药方式的新剂型。不同结构类型的TDDS具有不同的释药模式。根据药物的不同特点可选择不同的促透技术,常用的促透技术有化学渗透促进剂、离子导入、电穿孔、超声导入、微针等物理化学和药剂学方法。已上市的数十种TDDS在临床应用中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TDDS将是国内外新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药系统 技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含薄荷醇的复合促透剂促进盐酸氯丙嗪经皮吸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晖 许卫铭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 :用含薄荷醇的复合促透剂对盐酸氯丙嗪透皮吸收作一探讨。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 ,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试验的最佳处方筛选和确定 ,并用小鼠进行镇静试验。结果 :发现 2 %的薄荷醇、4 %的氮酮、5 %的丙二醇及 60 %的乙醇... 目的 :用含薄荷醇的复合促透剂对盐酸氯丙嗪透皮吸收作一探讨。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 ,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试验的最佳处方筛选和确定 ,并用小鼠进行镇静试验。结果 :发现 2 %的薄荷醇、4 %的氮酮、5 %的丙二醇及 60 %的乙醇(浓度为 75 % )组成的复合促透剂对盐酸氯丙嗪的体外透皮吸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由此组成的盐酸氯丙嗪透皮液外涂小鼠皮肤后可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结论 :含薄荷醇的复合促透剂对盐酸氯丙嗪透皮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醇 复合促 盐酸氯丙嗪 皮吸收
下载PDF
不同浓度薄荷醇对甲硝唑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许卫铭 王晖 冯小龙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 :以甲硝唑作为模型药物 ,探讨不同浓度的薄荷醇对药物透皮吸收影响的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两室扩散池体外实验装置 ,以兔皮为屏障 ,使用不同浓度的薄荷醇作为促透剂 ,测定甲硝唑的吸光度 ,并计算出其渗透系数。结果 :0 5~ 2 %浓... 目的 :以甲硝唑作为模型药物 ,探讨不同浓度的薄荷醇对药物透皮吸收影响的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两室扩散池体外实验装置 ,以兔皮为屏障 ,使用不同浓度的薄荷醇作为促透剂 ,测定甲硝唑的吸光度 ,并计算出其渗透系数。结果 :0 5~ 2 %浓度的薄荷醇对甲硝唑的促透作用呈线性关系 ,随着薄荷醇浓度的增加 ,甲硝唑的渗透系数也逐渐增大 ,但 4%浓度的薄荷醇促透作用反有所降低。同时发现 2 %薄荷醇可使甲硝唑的贮库效应增加 ,扩散时滞缩短。结论 :薄荷醇对药物促透作用的强弱并非与其浓度成正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醇 甲硝唑 浓度
下载PDF
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几种促透剂的促透效果 被引量:17
19
作者 郑小妍 王晖 +1 位作者 程阔菊 梁庆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599-2603,共5页
目的:探讨模糊物元模型在促透剂促透效果综合评价中的运用。方法:研究氮酮、薄荷醇、樟脑、油酸、丁香油、荆芥油、藿香油促透剂对模型药物扑热息痛在离体兔背部皮肤上的透皮行为,计算渗透系数、稳态流量、滞后时间、增渗倍数,运用基于... 目的:探讨模糊物元模型在促透剂促透效果综合评价中的运用。方法:研究氮酮、薄荷醇、樟脑、油酸、丁香油、荆芥油、藿香油促透剂对模型药物扑热息痛在离体兔背部皮肤上的透皮行为,计算渗透系数、稳态流量、滞后时间、增渗倍数,运用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对促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丁香和2%樟脑对扑热息痛的促透效果最好,1%氮酮、2%荆芥、2%薄荷醇、2%油酸次之,2%广藿香最差。结论: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可客观地、公正地评价促透剂的促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物元模型 变异系数权重 欧氏贴近度
原文传递
薄荷醇对不同logP值中药有效成分经皮吸收的促透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景雁 兰颐 +6 位作者 林红梅 赵博琛 刘艳 茹庆国 于竞新 王逸飞 吴清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209,共8页
目的:考察薄荷醇作为经皮促透剂对系列不同log P值(即油水分配系数)中药有效成分经皮促透作用,探讨其对复杂中药成分的经皮促透作用规律。方法:选择系列不同log P值中药有效成分作为模型药物,即蛇床子素(OT,log P=3.85)、川芎嗪(TMP,log... 目的:考察薄荷醇作为经皮促透剂对系列不同log P值(即油水分配系数)中药有效成分经皮促透作用,探讨其对复杂中药成分的经皮促透作用规律。方法:选择系列不同log P值中药有效成分作为模型药物,即蛇床子素(OT,log P=3.85)、川芎嗪(TMP,log P=2.34)、阿魏酸(FA,log P=1.26)、葛根素(PR,log P=-0.35)和京尼平苷(GP,log P=-1.01),采用体外透皮试验测定不同浓度薄荷醇对各模型药物的经皮促透作用,并根据药物log P值与其对应促透倍数建立相关性,总结并推测薄荷醇对复杂中药有效成分的经皮促透特征和规律。结果:1%浓度薄荷醇对系列模型药物未表现出明显的经皮促透作用。但是,当其应用浓度达到3%时,薄荷醇可显著促进不同log P值有效成分的经皮吸收,经皮促透效果较为明显,且呈浓度依赖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薄荷醇作用下,药物log P值与其对应促透倍数对数值呈良好负线性关系。同时,当药物log P值低于一定值(估计log P值约为-1^-0.5)后,其促透倍数开始表现出下降趋势。结论:适宜浓度的薄荷醇可有效促进不同log P值有效成分的经皮吸收,而对log P值较低的成分,其经皮促透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醇 经皮吸收 亲脂性 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