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龙游石榴石角闪岩(退变榴辉岩):华夏加里东期碰撞造山事件的新证据 被引量:27
1
作者 陈相艳 仝来喜 +2 位作者 张传林 朱清波 李亚楠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207-1217,共11页
在华夏地块浙江龙游地区发现了榴辉岩退变形成的石榴石角闪岩,其变质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峰期榴辉岩相阶段(M1),矿物组合为绿辉石+石榴子石变斑晶(核部)+石英;峰后后成合晶阶段(M2),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单... 在华夏地块浙江龙游地区发现了榴辉岩退变形成的石榴石角闪岩,其变质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峰期榴辉岩相阶段(M1),矿物组合为绿辉石+石榴子石变斑晶(核部)+石英;峰后后成合晶阶段(M2),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单斜辉石变斑晶+斜长石,峰期榴辉岩相绿辉石在该阶段形成榴辉岩典型的降压分解结构;退变质角闪岩相阶段(M3),矿物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并在石榴子石边部形成角闪石和斜长石的反应边、后成合晶以及斜长石冠状体.由于强烈的退变质过程的影响,传统矿物温压计方法只能得到退变质角闪岩相的温压条件,获得T=664~691℃,P=0.68~0.73 GPa.石榴子石成分环带表明该退变榴辉岩在峰后经历了一近等温降压过程.因此,结合岩相学分析、石榴子石成分剖面和退变质角闪岩相温压数据,可作出退变质过程的顺时针P-T轨迹,与碰撞造山过程一致.故该退变榴辉岩是华夏地块加里东期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是华夏地块加里东期碰撞造山事件的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角闪岩 退榴辉岩 P-T轨迹 华夏地块 碰撞造山
原文传递
华北古陆块北缘中段发现晚古生代退变榴辉岩 被引量:24
2
作者 倪志耀 翟明国 +3 位作者 王仁民 童英 舒桂明 韩秀玲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5-591,共7页
华北古陆块北缘中段的退变榴辉岩呈透镜状或团块状分布于古元古宙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之中,峰值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金红石和石英等,形成温度约680~730℃,压力大于1.40~1.50GPa.早期的麻粒岩相退变质表现为绿辉石... 华北古陆块北缘中段的退变榴辉岩呈透镜状或团块状分布于古元古宙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之中,峰值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金红石和石英等,形成温度约680~730℃,压力大于1.40~1.50GPa.早期的麻粒岩相退变质表现为绿辉石被钠质透辉石和斜长石的蠕虫状后生合晶所取代;晚期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以角闪石和斜长石的次变边和后生合晶以及保留辉石假象角闪石的存在为特征。该退变榴辉岩的原岩为洋壳成因的拉斑玄武岩,形成时代可能为438±11Ma,榴辉岩相变质时代为325±4Ma,极有可能是古亚洲洋洋壳发生榴辉岩相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它的发现对于探讨该地区的构造属性和演化以及古亚洲洋与华北古陆块的构造历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榴辉岩 晚古生代 古亚洲洋洋壳 红旗营子群 华北古陆块北缘中段
原文传递
西天山异剥钙榴岩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旭平 张立飞 王泽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1-717,共7页
西天山长阿吾子的蛇绿混杂岩带的超基性岩及其伴生岩石异剥钙榴岩位于伊犁中天山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碰撞造山带。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退变榴辉岩原岩成因与俯冲带环境有关。异剥钙榴岩中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全面、大幅度降低,反映出来自于蛇... 西天山长阿吾子的蛇绿混杂岩带的超基性岩及其伴生岩石异剥钙榴岩位于伊犁中天山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碰撞造山带。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退变榴辉岩原岩成因与俯冲带环境有关。异剥钙榴岩中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全面、大幅度降低,反映出来自于蛇纹岩化,作用于异剥钙榴岩化流体的强大的淋滤作用。因而异剥钙榴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都不能反映原始岩浆的特点,无法据此推断原始岩浆产生的大地构造环境。对退变榴辉岩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研究表明,长阿吾子异剥钙榴岩的原岩钙碱性玄武岩可能形成于俯冲上板片(SSZ)的岛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异剥钙榴岩 退榴辉岩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冀北赤城榴辉岩的时间序列:来自锆石SHRIMP 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10
4
作者 孔旭 倪志耀 +3 位作者 翟明国 石玉若 严刚 张静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2,共8页
冀北赤城退变榴辉岩的原岩为兼具洋中脊和岛弧地球化学属性的拉斑玄武岩类,其变质演化经历了早期的榴辉岩相进变质,以及后期的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等阶段。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退变榴辉岩的原岩形成于438 Ma±,峰... 冀北赤城退变榴辉岩的原岩为兼具洋中脊和岛弧地球化学属性的拉斑玄武岩类,其变质演化经历了早期的榴辉岩相进变质,以及后期的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等阶段。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退变榴辉岩的原岩形成于438 Ma±,峰值榴辉岩相变质发生在355 Ma±,后期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年龄则分别为341 Ma±和322 Ma^326 Ma。冀北赤城退变榴辉岩演化时间序列的确定,对探讨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的大地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U-PB年龄 时间序列 退榴辉岩 赤城 冀北
下载PDF
柴北缘西段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的部分熔融:榴辉岩及其退变产物中的浅色脉体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丹玲 曹玉亭 刘良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209-2214,共6页
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柴北缘西段锡铁山和胜利口地区的榴辉岩/退变榴辉岩中的浅色脉体是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榴辉岩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浅色脉体主要由粗晶斜长石组成,包绕或切穿榴辉岩/退变榴辉岩体.脉体中的锆石... 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柴北缘西段锡铁山和胜利口地区的榴辉岩/退变榴辉岩中的浅色脉体是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榴辉岩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浅色脉体主要由粗晶斜长石组成,包绕或切穿榴辉岩/退变榴辉岩体.脉体中的锆石呈自形柱状形态,具有明显岩浆成因震荡环带结构和包体矿物组合,定年结果得到脉体的形成时代分别晚于寄主榴辉岩/退变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时代约20-30 Ma,与寄主岩石麻粒岩相退变质时代一致,指示熔融作用发生在折返过程的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浅色脉体具有高Si,Al,Ca,Na,Sr,Pb和LREE而低Mg,Fe,K,Y,Yb和HREE的英云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黝帘石和绿辉石的脱水分解是触发超高压榴辉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这些浅色脉体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色脉体 榴辉岩 退榴辉岩 部分熔融 锆石年代学 柴北缘
原文传递
华北古陆块北缘退变榴辉岩的矿物化学与退变质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倪志耀 翟明国 +1 位作者 王仁民 童英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1-390,共10页
华北古陆块北缘退变榴辉岩呈透镜状产于角闪岩相变质的早元古宙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岩相学研究显示它经历了峰期榴辉岩相、减压过程中的高压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峰期榴辉岩相的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和... 华北古陆块北缘退变榴辉岩呈透镜状产于角闪岩相变质的早元古宙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岩相学研究显示它经历了峰期榴辉岩相、减压过程中的高压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峰期榴辉岩相的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和石英等,变质条件为680~730℃和大于1 40~1 50GPa。在退变质早期,绿辉石分解形成钠质透辉石和斜长石(An=20 4~30 7)的蠕虫状后生合晶,榴辉岩转变成高压麻粒岩;晚期的退变质作用表现为高压麻粒岩相矿物组合转变成由钙质角闪石和斜长石(An=31 6~54 8)组成的角闪岩相矿物平衡共生组合。在结构上,主要表现为石榴子石颗粒边部的次变边、保留石榴子石假象的粒状后生合晶和保留辉石假象的蠕虫状后生合晶等,其变质温压条件为530~610℃和0 67~0 81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麻粒岩 角闪岩 退榴辉岩 退质作用 岩相 绿辉石 石榴子石 GP 蠕虫 钙质
下载PDF
冀北赤城退变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及原岩恢复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兵 张成江 倪志耀 《四川地质学报》 2008年第4期339-341,367,共4页
冀北赤城退变榴辉岩主元素特征显示所有样品均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可分出三种不同的REE配分型式。在MORB标准化微量元素配分图中,LREE亏损型与REE平坦型样品的HFSE与MORB相似,而LREE富集型样品则具有较高的Zr、Hf和Y值,Nb和Ta明显富集,显... 冀北赤城退变榴辉岩主元素特征显示所有样品均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可分出三种不同的REE配分型式。在MORB标准化微量元素配分图中,LREE亏损型与REE平坦型样品的HFSE与MORB相似,而LREE富集型样品则具有较高的Zr、Hf和Y值,Nb和Ta明显富集,显示出陆壳物质混染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冀北赤城退变榴辉岩的原岩可能为兼具洋中脊和岛弧地球化学属性的洋壳拉斑玄武岩类,在后期俯冲消减过程中,发生榴辉岩相高压变质作用,并混入了部分陆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榴辉岩 洋壳拉斑玄武岩 陆壳混染 岩石地球化学 冀北赤城
下载PDF
三江南段景洪大勐龙地区基性高压变质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孙载波 周家喜 +5 位作者 周坤 赵枫 李小军 赵江泰 吴嘉林 陈光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7-512,共16页
本文以三江南段景洪大勐龙地区新发现的退变榴辉岩和蓝片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原岩性质及锆石U-Pb定年的综合研究。大勐龙地区退变榴辉岩呈透镜状产于白云钠长石英片岩、白云母片岩和斜长角闪(片)岩中,其原岩为亚碱... 本文以三江南段景洪大勐龙地区新发现的退变榴辉岩和蓝片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原岩性质及锆石U-Pb定年的综合研究。大勐龙地区退变榴辉岩呈透镜状产于白云钠长石英片岩、白云母片岩和斜长角闪(片)岩中,其原岩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弱亏损、重稀土平坦型的分布特征,不具有Nb、Ta、Ti的亏损,与典型的N-MORB(正常型洋中脊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表明其原岩可能来源于亏损的地幔区,形成于洋中脊环境;变质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30.3±1.7Ma,可能代表榴辉岩峰期的变质时代。蓝片岩的原岩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具有较高Ti玄武岩的特征(TiO_(2)含量2.55%~2.88%,均大于2%),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范围小,比典型的N-MORB稀土总量偏高,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无明显负Eu异常,地球化学性质与N-MORB类似。结合以往区域研究成果,进一步确定研究区退变榴辉岩和蓝片岩的原岩属于典型N-MORB型,该项研究不仅在昌宁-孟连缝合带的南段发现典型的特提斯洋壳残片,而且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滇西地区特提斯洋消减-闭合的动力学背景及其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榴辉岩 蓝片岩 地球化学性质 洋壳残片 景洪大勐龙地区 昌宁-孟连缝合带
下载PDF
藏东同卡石榴辉石岩和拉萨地体松多蓝片岩 被引量:4
9
作者 沙绍礼 谢尧武 +4 位作者 陈应明 西洛朗杰 刘学龙 张娜 蒋成兴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02-1311,共10页
元古宇卡穷岩群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变粒岩,花岗片麻岩、大理岩及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具铁铝榴石、矽线石、蓝晶石组合。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334Ma,花岗片麻岩锆石U-Pb年龄(507±10... 元古宇卡穷岩群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变粒岩,花岗片麻岩、大理岩及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具铁铝榴石、矽线石、蓝晶石组合。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334Ma,花岗片麻岩锆石U-Pb年龄(507±10)Ma(SHRIMP),后者可能属稍晚期变形变质的花岗岩侵入体。卡穷岩群属冈瓦纳大陆北缘裂离出来的微陆块。黑云斜长片麻岩中首次发现石榴辉石岩、榴闪岩包体。较新鲜的石榴辉石岩由角闪石、透辉石、石榴石及少量石英、金红石组成,无长石。包体岩石化学成分中SiO248.65%~51.18%,K2O<1%,稀土配分形式为平坦型,无明显的Eu异常。微量元素Rb、Ba、Th富集,低Sr,具洋脊玄武岩特征。石榴石端元组分中铁铝榴石51.44%、镁铝榴石26.73%、钙铝榴石17.29%。透辉石端元组分中,硬玉分子平均为6.40%。镜下常见石榴石、辉石退变为角闪石和斜长石,包体岩石应为榴辉岩退变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宇 卡穷岩群 退榴辉岩 蓝片岩 拉萨地体 藏东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预先导孔(CCSD-PP2)退变榴辉岩中碳硅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戚学祥 杨经绥 +3 位作者 许志琴 白文吉 张仲明 方青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207-3214,共8页
镜下鉴定和拉幔光谱测试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预先导孔(CCSD-PP2)退变榴辉岩中石榴石内存在除绿辉石、磷灰石、锆石、金红石、磷灰石、石英、菱镁矿和磁铁矿等矿物包裹体外,还存在一种具有重要温压指示意义的碳硅石矿物包裹体... 镜下鉴定和拉幔光谱测试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预先导孔(CCSD-PP2)退变榴辉岩中石榴石内存在除绿辉石、磷灰石、锆石、金红石、磷灰石、石英、菱镁矿和磁铁矿等矿物包裹体外,还存在一种具有重要温压指示意义的碳硅石矿物包裹体。碳硅石包裹体拉幔光谱峰值稳定,主峰变化于786~789cm^(-1)之间,次峰为966~977cm^(-1),两组弱峰峰值分别为769~781cm^(-1)和915~918cm^(-1)。寄主矿物-石榴石成分的反环带特征及矿物包裹体组合表明CCSD-PP2中退变榴辉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榴辉岩,经降温降压退变质作用形成的,碳硅石等超高压矿物是在榴辉岩峰期变质作用期间形成的。根据碳硅石形成于极度还原环境、压力大于6.0GPa,温度在1000℃以上的特点并结合前人的矿物温压计算结果分析认为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的部分榴辉岩是扬子板块俯冲至200km以下的上地幔下部,经超高压变质作用、形成碳硅石等矿物后快速折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榴辉岩 碳硅石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预先导孔(CCSD-PP2)
下载PDF
滇西鲁甸金沙江结合带新发现退变榴辉岩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启宇 牟传龙 +2 位作者 王保弟 贺娟 王秀平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78-2988,共11页
在滇西鲁甸地区金沙江结合带新发现退变榴辉岩,其在野外呈透镜体状产于石榴子石白云母石英片岩中.利用电子探针及激光拉曼分析发现石榴子石和锆石中残留绿辉石包体.石榴子石及基质中的白云母为多硅白云母(Si(p.f.u)=3.27~3.53),指示岩... 在滇西鲁甸地区金沙江结合带新发现退变榴辉岩,其在野外呈透镜体状产于石榴子石白云母石英片岩中.利用电子探针及激光拉曼分析发现石榴子石和锆石中残留绿辉石包体.石榴子石及基质中的白云母为多硅白云母(Si(p.f.u)=3.27~3.53),指示岩石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过程.石榴子石发育进变质生长成分环带.岩相学及矿物化学特征显示,退变榴辉岩大致经历了进变质角闪岩相、峰期榴辉岩相、早期退变质以及晚期强退变这4个世代矿物组合,各阶段典型的矿物组合依次为Grt+AmpⅠ+Qtz、Grt+Omp+Rt+Qtz+Phe、Pl+Di+AmpⅡ+Ilm+Spn+Qtz、AmpⅢ+Pl+Czo+Ilm+Qtz.该新发现对金沙江结合带复杂的变质演化P-T-t轨迹样式及年代格架、以金沙江洋为代表的整个西南三江地区古特提斯洋-陆俯冲-碰撞-造山的复杂构造演化历史以及微陆块的拼贴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素材和更多的约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结合带 绿辉石 岩相学 矿物化学 退榴辉岩 滇西 鲁甸
原文传递
西昆仑西段库尔干退变榴辉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保峰 张荣臻 +3 位作者 胡红雷 何玉良 刘品德 程兴国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68-175,共8页
西昆仑西段库尔干一带新识别出退变榴辉岩,呈透镜状、团块状被三叠纪花岗岩包裹,岩石中发育石榴子石+辉石+金红石+石英的高压变质矿物组合,可见减压分解结构和“白眼圈”结构。岩石地球化学显示,退变榴辉岩SiO2含量45.19%~48.23%,Na2O+... 西昆仑西段库尔干一带新识别出退变榴辉岩,呈透镜状、团块状被三叠纪花岗岩包裹,岩石中发育石榴子石+辉石+金红石+石英的高压变质矿物组合,可见减压分解结构和“白眼圈”结构。岩石地球化学显示,退变榴辉岩SiO2含量45.19%~48.23%,Na2O+K2O为1.44%~3.82%,Al2O3为14.0%~17.19%,TiO2为0.48%~1.94%,原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分布模式具轻稀土富集的弱Eu异常、右倾斜特征,微量元素Th,U明显富集,Ti,Nb呈亏损,具岛弧玄武岩特征。原岩为基性火山岩或侵入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经地壳物质混染。退变榴辉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为两组:429 Ma左右限制了西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闭合后陆壳深俯冲-碰撞时代不晚于中志留世;228.4 Ma左右代表三叠纪古特提斯洋闭合后的一次强烈构造-岩浆活动事件。该认识对深入探索西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西段 退榴辉岩 岩石地球化学 年代学 构造意义
下载PDF
Petrology and phase equilibrium of newly found eclogites from Kekesu Valley in eastern part of southwest Tianshan HP-UHP metamorphic belt,China,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被引量:3
13
作者 XIA Bin ZHANG LiFei XIA Y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117-131,共15页
Eclogites and omphacite-bearing blueschists have been newly found in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southwest Tianshan orogenic belt,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After detailed petrological study, three samples including o... Eclogites and omphacite-bearing blueschists have been newly found in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southwest Tianshan orogenic belt,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After detailed petrological study, three samples including one fresh eclogite TK003, one blueschist sample TK026-8 and one retrograded eclogite TK027, were selected for phase equilibrium modeling under NC(K)MnFMASHO (N20-CaO-K20-MnO-FeO-MgO-A1203-SiO2-H:O-O) system, by thermocalc 3.33 software. Composition analyses of garnets in these three samples show typical growth zoning with Xpy and Xgrs increasing, Xspss decreasing from core to rim. Pseudosection modeling of the garnet zonation reflects that the eclogites and blueschist experienced a similar P-T evo- lution trajectory, with a near iso-baric heating in the early stage, and reached eclogite facies metamorphic field with peak P-T regime of 480-515~C, 2.00-2.30 GPa. Subsequently the rocks experienced an early iso-thermal decompression retrograde stage with P-T conditions of 515-519~C, 1.78-1.93 GPa. Variations of mineralogy and modes of these rocks are probably due to different retrograde paths as a consequence of different bulk-rock composition, as well as a variation in fluid activity during exhumation. P-T calculation and a peak geothermal gradient of 6-7~C/km indicate HP rocks in the Kekesu Valley experienced cold subducted eclogite facies metamorphism. Thus a huge oceanic subduction eclogite facies metamorphic belt in southwest Tianshan has been recognized, extending from the Kekesu Valley in the east to the Muzhaerte Valley in the west for nearly 200 kin. However, UHP evidence has not been found in the Kekesu terrane, perhaps because the slab in east part of southwest Tianshan did not subduct into such a great 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UESCHIST ECLOGITE phase equilibrium Kekesu Valley southwest Tianshan
原文传递
冀北退变榴辉岩的Pb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倪志耀 翟明国 +2 位作者 王仁民 童英 侯艳先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冀北退变榴辉岩的全岩Pb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i,(207Pb/204Pb)i和(208Pb/204Pb)i分别为17.324~17.460,15.412~15.464和37.216~37.380;Δ(207Pb/204Pb)i和Δ(208Pb/204Pb)i相应为4.026~8.034和61.285~69.928,表明岩浆源区为具DU... 冀北退变榴辉岩的全岩Pb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i,(207Pb/204Pb)i和(208Pb/204Pb)i分别为17.324~17.460,15.412~15.464和37.216~37.380;Δ(207Pb/204Pb)i和Δ(208Pb/204Pb)i相应为4.026~8.034和61.285~69.928,表明岩浆源区为具DUPAL异常的富集地幔,可能为亏损的软流圈地幔(DMM)与第一类富集地幔端元(EMI)相混合的异常地幔,指示该区早先存在有一次板块消减事件。这对正确认识华北古陆块北缘的大地构造格局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同位素 退榴辉岩 冀北 华北古陆块
下载PDF
龙游石榴石角闪岩是退变榴辉岩吗?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津海 舒良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6-560,共5页
2015年一篇题为"浙江龙游石榴石角闪岩(退变榴辉岩):华夏加里东期碰撞造山事件的新证据"的论文发表在《科学通报》第13期上(陈相艳等,2015).但是作者提供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证据明显不足,加里东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结论... 2015年一篇题为"浙江龙游石榴石角闪岩(退变榴辉岩):华夏加里东期碰撞造山事件的新证据"的论文发表在《科学通报》第13期上(陈相艳等,2015).但是作者提供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证据明显不足,加里东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结论与区域地质背景也不吻合.结合我们对野外和岩相学特征的观察,可以认为该石榴石角闪岩没有经历过榴辉岩相的变质作用,不能作为加里东碰撞造山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龙游 石榴石角闪岩 退榴辉岩
原文传递
中祁连地块北缘退变榴辉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志杰 张宏远 +3 位作者 侯迪 柳长峰 刘文灿 吴晨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3-248,共16页
1∶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中祁连地块北缘发现的退变榴辉岩,呈构造岩块分布于大羊陇一带的变质基底中。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显示,石榴石的矿物包体和化学成分具有进变质环带的特征,属于C类榴辉岩。石榴石核部成分以及残留于核部的黑云母... 1∶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中祁连地块北缘发现的退变榴辉岩,呈构造岩块分布于大羊陇一带的变质基底中。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显示,石榴石的矿物包体和化学成分具有进变质环带的特征,属于C类榴辉岩。石榴石核部成分以及残留于核部的黑云母、斜长石等矿物包体代表了进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计算得到其温压条件为568~580℃和0.80~0.82GPa。大致估算得峰期榴辉岩相阶段(M2)温压条件为(669±5)℃和(2.1±0.2)GPa。石榴石"白眼圈"结构指示了等温减压退变质作用,利用局部的平衡矿物获得高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M3)的温压条件为681~705℃和0.68~0.71GPa。进一步的退变质作用发生在低角闪岩相条件下,以基质中出现粗粒的角闪石和斜长石为特征,估算得到这一阶段(M4)温压分别为500~545℃和0.38~0.43GPa。上述变质过程形成一个顺时针的p-T演化轨迹,暗示板片经历过快速俯冲和折返。榴辉岩的锆石CL图像显示锆石大部分发光度低,为无分带、弱分带或海绵状分带,边部发育宽约5μm的强阴极发光带,主体表现为变质增生锆石的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峰期榴辉岩相变质的上限年龄为(485±22)Ma。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大羊陇榴辉岩的原岩为MORB,推测属于北祁连洋壳的组成部分。结合中祁连地块北缘广泛发育弧岩浆岩,确定了晚寒武世—中奥陶世北祁连洋壳存在向南的俯冲作用,其俯冲极性为南北双向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榴辉岩 高压 P-T轨迹 中祁连地块 北祁连造山带
下载PDF
南阿尔金尤努斯萨依退变榴辉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17
作者 谭俊 宫相宽 +1 位作者 李阔 木热地力·买合苏提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2022年第6期736-746,共11页
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基性麻粒岩的变质演化历史是地学界长期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发现,南阿尔金尤努斯萨依地区出露的石榴子石辉石岩保留了榴辉岩相变质矿物组合: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曾经历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后期叠加了麻... 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基性麻粒岩的变质演化历史是地学界长期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发现,南阿尔金尤努斯萨依地区出露的石榴子石辉石岩保留了榴辉岩相变质矿物组合: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曾经历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后期叠加了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两期变质作用改造,依据LA-ICP-MS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获得两期变质年龄,分别为(495±4)Ma和(448±5)Ma,两者分别显示了榴辉岩相和麻粒岩相变质锆石稀土元素组成特征.而且,在~500 Ma锆石微区发现石榴子石、绿辉石包裹体,~450 Ma微区出现单斜辉石,指示该岩石榴辉岩相变质时代为(495±4)Ma,在(448±5)Ma经历麻粒岩相变质叠加.结合已有研究,该岩石是陆壳岩石在~500 Ma发生俯冲-深俯冲后在~450 Ma经历折返和退变质的产物,两期变质年龄代表了同一地质事件的不同阶段.南阿尔金地区呈透镜状产出的基性麻粒岩至少部分经历过榴辉岩相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榴辉岩 多期 南阿尔金 尤努斯萨依
下载PDF
苏鲁造山带与朝鲜半岛的联系——来自榴辉岩、前寒武基底和古生代沉积盆地的证据
18
作者 翟明国 郭敬辉 +4 位作者 李忠 杜民 任江波 梁世荣 杨丽娟 《海洋地质》 2014年第2期64-80,共17页
苏鲁造山带是否向东延伸到朝鲜半岛以及怎样连接的问题在过去十年一直存在争论。这里报道一些包括如下的最新成果:(1)在南朝鲜发现了榴辉岩以及退变榴辉岩杂岩(洪城杂岩),榴辉岩呈透镜体出现约在820-810Ma的花岗片麻岩中。榴辉岩... 苏鲁造山带是否向东延伸到朝鲜半岛以及怎样连接的问题在过去十年一直存在争论。这里报道一些包括如下的最新成果:(1)在南朝鲜发现了榴辉岩以及退变榴辉岩杂岩(洪城杂岩),榴辉岩呈透镜体出现约在820-810Ma的花岗片麻岩中。榴辉岩的锆石SHRIMP测年指示变质时间约230Ma,原岩的时代约880Ma;(2)狼林(Rangnim)、京畿(Gyeonggi)、岭南(Yeongnam)三地块的基底具有亲华北地块基底的特点。然而,京畿地块包围的若干或大或小的洪城杂岩(Hongseong),其与苏鲁造山带的岩石相似;(3)狼林及京畿地块内部的两个古生代盆地具有类似华北地块的古生代构造一地层:(4)临津江带和沃川带并未显示有碰撞造山带的变质特征。据此,本文提出了地壳断离和逆冲模式,认为扬子地块和中朝克拉通之间的碰撞带保留于朝鲜半岛西缘一带。扬子板块超高压变质岩石圈的下部俯冲至朝鲜半岛之下,后来并未抬升到地表。俯冲的扬子下地壳(洪城杂岩)发生断离并逆冲到朝鲜半岛之上,后来插入京畿地块的基底岩石中。扬子上地壳可能与下地壳分离,并沿着湖南和Chugaryong剪切带逆冲。临津江带和沃川带可能代表了分离出来的扬子上部地壳,它们现今状态受中生代走滑剪切带控制。所有这些断离的上、下的地壳板片在晚侏罗和早白垩构造事件中遭受了严重变形,最终形成现今地质分布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榴辉岩 苏鲁造山带 古生代盆地 朝鲜半岛 基底岩石 沉积盆地 锆石SHRIMP测年 华北地块
下载PDF
对“龙游石榴石角闪岩是退变榴辉岩吗?”质疑的回复
19
作者 陈相艳 仝来喜 +2 位作者 张传林 朱清波 李亚楠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科学通报》2015年第13期发表了我们对浙江龙游地区石榴石角闪岩的研究成果(陈相艳等,2015).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南京大学于津海和舒良树两位老师的质疑,其认为石榴子石周围不存在典型的"白眼圈",也不存在典型的后成合晶结构,... 《科学通报》2015年第13期发表了我们对浙江龙游地区石榴石角闪岩的研究成果(陈相艳等,2015).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南京大学于津海和舒良树两位老师的质疑,其认为石榴子石周围不存在典型的"白眼圈",也不存在典型的后成合晶结构,同时华南加里东期的构造环境也不会形成榴辉岩,即于津海和舒良树两位老师认为龙游石榴石角闪岩不是榴辉岩退变的产物.对此,我们结合详细的野外观察、显微镜下岩相学和矿物化学分析,认为该石榴石角闪岩是榴辉岩退变的产物,可以作为华夏加里东碰撞造山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角闪岩 退榴辉岩 碰撞造山 华南
原文传递
CCSD主孔100-2950m榴辉岩类和片麻岩类叶理及微断层产状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哲民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8-442,共5页
CCSD主孔100~2 950 m榴辉岩、退变榴辉岩类岩石叶理倾角明显较片麻岩类岩石叶理倾角陡,前者总体倾角55°左右,后者28°左右,局部可见片麻岩类叶理切割榴辉岩类叶理,因此两者叶理可能形成于不同时期;两类岩石之间现部分为韧性... CCSD主孔100~2 950 m榴辉岩、退变榴辉岩类岩石叶理倾角明显较片麻岩类岩石叶理倾角陡,前者总体倾角55°左右,后者28°左右,局部可见片麻岩类叶理切割榴辉岩类叶理,因此两者叶理可能形成于不同时期;两类岩石之间现部分为韧性剪切带接触关系,韧性剪切带形成于苏鲁地体折返主期自SEE向NWW的韧性剪切作用.榴辉岩、退变榴辉岩类岩石叶理产状对发育于该类岩石内的微断层产状有一定控制作用,而片麻岩类岩石叶理产状对发育于该类岩石内的微断层产状控制作用相对较弱.孔区脆性变形主要反映白垩纪以来SEE-NWW向伸展构造应力场的变形特征,主孔100~1 620 m倾伏向以SEE向占绝对优势的微正滑断层擦痕即为该期变形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D主孔 榴辉岩 退榴辉岩 片麻岩类 叶理 微断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