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走神经回路与胃肠动力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兆龙 周晏仪 +3 位作者 万燊燚 邓烽丞 党文呈 张有成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700,共4页
胃肠运动的神经调节十分复杂,其主要通过肠神经系统(ENS)、自主神经系统(ANS)和中枢神经系统(CNS)进行调控,由各级中枢接受胃肠道传入的各种信息,整合后发出调节信息经由自主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将其传送到ENS或直接作用于相应的... 胃肠运动的神经调节十分复杂,其主要通过肠神经系统(ENS)、自主神经系统(ANS)和中枢神经系统(CNS)进行调控,由各级中枢接受胃肠道传入的各种信息,整合后发出调节信息经由自主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将其传送到ENS或直接作用于相应的胃肠道平滑肌。其中延髓迷走复合体(DVC)是构成迷走反射的基础,也是调控胃肠动力的重要副交感中枢。本文对控制胃肠动力的迷走神经回路的组织与结构和对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 迷走复合体 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回路
下载PDF
大鼠结肠扩张性刺激引起内脏活动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黄裕新 王景杰 +4 位作者 姜惠玲 张少玲 杨琦 秦明 赵曙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研究结肠扩张性牵张刺激导致的内脏活动变化的作用机制,为减少因结肠牵张性引起的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囊充气模拟结肠镜引起大鼠结肠扩张性牵张刺激的方法,利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大鼠支配内脏活动的神经中枢延髓内脏带(Me... 目的研究结肠扩张性牵张刺激导致的内脏活动变化的作用机制,为减少因结肠牵张性引起的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囊充气模拟结肠镜引起大鼠结肠扩张性牵张刺激的方法,利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大鼠支配内脏活动的神经中枢延髓内脏带(Medullaryvisceralzone,MVZ)中迷走复合体(vagussolotarycomplex)放电频率的变化,并以胃的运动功能变化为指标,同步观察了大鼠胃电变化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技术,以原癌基因cfos为标志,观察MVZ中迷走复合体的神经元被激活情况。结果给予气囊充气达0.8ml时,迷走复合体中神经元放电频率、Fos的表达以及胃电没有明显改变。给予气囊充气达1.0ml时,迷走复合体中神经元放电、Fos的表达以及胃电开始增加。当气囊充气达1.2ml时,迷走复合体中神经元放电、Fos的表达以及胃电开始有明显增加的改变。气囊充气达1.4ml时,迷走复合体中神经元放电、Fos的表达以及胃电的改变最为明显,而当气囊注入空气1.5ml时,迷走复合体中神经元放电、Fos的表达以及胃电的变化与气囊充气1.4ml时相比,差异不是很明显。结论结肠扩张性刺激可以对支配内脏活动的延髓内脏带中的神经元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进而导致内脏活动的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扩张 迷走复合体 电生理 C-FOS 大鼠
下载PDF
侧脑室注射瘦素对大鼠迷走复合体阿黑皮素原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艳军 马立新 +2 位作者 吴瑞芹 宋成军 李炳庆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22期3388-3391,共4页
目的研究侧脑室注射瘦素对大鼠迷走复合体阿黑皮素原的影响,探讨瘦素是否同下丘脑弓状核一样也在迷走复合体对阿黑皮素原进行调节,从而发现瘦素在迷走复合体上发挥作用的可能路径。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试... 目的研究侧脑室注射瘦素对大鼠迷走复合体阿黑皮素原的影响,探讨瘦素是否同下丘脑弓状核一样也在迷走复合体对阿黑皮素原进行调节,从而发现瘦素在迷走复合体上发挥作用的可能路径。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试验组根据注射后处死的时间(1、3、5 h)分成3个亚组,每组6只。大鼠侧脑室留置不锈钢导管1周,自由恢复及驯养,实验动物在清醒状态下于侧脑室注射瘦素3.5μg/μl,对照组注射3.5μg/μl0.9%氯化钠溶液。苏木精-伊红染色定位迷走复合体,测定阿黑皮素原在该处的表达。结果中枢注射瘦素组大鼠侧脑室注射瘦素后1、3、5 h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迷走复合体上阿黑皮素原的表达阳性细胞计数、表达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与生理盐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枢注射瘦素组1、3、5 h亚组组间迷走复合体上阿黑皮素原的表达阳性细胞计数、表达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瘦素后不能引起迷走复合体上阿黑皮素原的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阿黑皮素原 迷走复合体 中枢注射 大鼠
下载PDF
迷走复合体和迷走神经在炎症反应中的可塑性
4
作者 李霞 赵盼 +1 位作者 王天霞 孙海基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7-491,共5页
为了探究炎症反应过程中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的可塑性变化,实验分内毒素脂多糖(LPS)组和对照组2组,LPS组大鼠股静脉注射LPS,对照组大鼠股静脉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测定迷走神经放电频率、血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 为了探究炎症反应过程中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的可塑性变化,实验分内毒素脂多糖(LPS)组和对照组2组,LPS组大鼠股静脉注射LPS,对照组大鼠股静脉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测定迷走神经放电频率、血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孤束核和迷走神经背核内Fos阳性神经元表达情况。结果表明:LPS注射后,迷走神经放电频率明显增大,血压虽有降低但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神经放电频率明显增大,血清TNF-α水平显著升高,孤束核和迷走神经背核的Fos表达均显著增强,说明迷走神经和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参与了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复合体 FOS表达 迷走神经 内毒素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延髓背侧迷走复合体到下丘脑弓状核ghrelin神经通路的构成
5
作者 苏曼卿 郭遥遥 +2 位作者 赵新玲 金宏 公衍玲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33-37,共5页
探讨延髓背侧迷走复合体(DVC)到下丘脑弓状核(ARC)ghrelin神经通路的构成并观察ghrelin受体(GHSR-1a)在ARC的表达。采用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观察DVC到ARC的ghrelin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纤维投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 探讨延髓背侧迷走复合体(DVC)到下丘脑弓状核(ARC)ghrelin神经通路的构成并观察ghrelin受体(GHSR-1a)在ARC的表达。采用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观察DVC到ARC的ghrelin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纤维投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合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GHSR-1a在ARC的定性及定位表达。DVC发出ghrelin阳性神经元的纤维投射至ARC,并呈现出同侧投射的优势。ARC有GHSR-la mRNA和蛋白的表达。DVC到ARC存在ghrelin神经通路,该通路的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RELIN 弓状核 迷走复合体 逆行追踪 荧光免疫组化
下载PDF
2种应激诱导大鼠迷走复合体神经元的Fos表达
6
作者 何峰 赵东芹 艾洪滨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2-456,共5页
将大鼠随机分为束缚浸水应激组、束缚应激组和对照组,经1 h应激处理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标记迷走复合体中神经元的Fos基因表达,在亚区和亚核水平上进行组间比较,研究2种应激对大鼠迷走复合体神经元Fos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束缚浸水应激... 将大鼠随机分为束缚浸水应激组、束缚应激组和对照组,经1 h应激处理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标记迷走复合体中神经元的Fos基因表达,在亚区和亚核水平上进行组间比较,研究2种应激对大鼠迷走复合体神经元Fos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束缚浸水应激组迷走背核的吻、中和尾3段Fos阳性神经数量均显著增加(P<0.01或<0.05),而束缚应激组仅尾段Fos表达显著增加(P<0.01);在孤束核的吻、中和尾3段,2种应激引起不同孤束亚核的神经元Fos表达的增加(P<0.01);不同应激处理后迷走复合体的不同亚区或亚核神经元的活动会增强,可能与不同应激性胃肠机能障碍的表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复合体 FOS表达 应激 束缚浸水
下载PDF
脑室内注射瘦素对大鼠迷走复合体瘦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赵艳军 马立新 +2 位作者 吴瑞芹 乔跃兵 李炳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脑室内注射瘦素后大鼠迷走复合体瘦素受体(Ob-R)表达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瘦素干预1 h组(A组)、3 h组(B组)、5 h组(C组),每组6只。给药前1周行侧脑室置管,置管1周后无麻醉状态下对照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A... 目的探讨脑室内注射瘦素后大鼠迷走复合体瘦素受体(Ob-R)表达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瘦素干预1 h组(A组)、3 h组(B组)、5 h组(C组),每组6只。给药前1周行侧脑室置管,置管1周后无麻醉状态下对照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A、B、C组侧脑室注射瘦素,剂量均为3.5μg/μL。实验结束后取脑组织,用HE染色进行迷走复合体定位,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Ob-R在迷走复合体的表达。结果 A、B、C组Ob-R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2.49±1.66)、(12.54±2.16)、(12.89±1.86)个,对照组阳性细胞数为(5.66±1.04)个;A、B、C组Ob-R阳性细胞光密度积分分别为(28.41±3.60)、(26.18±6.17)、(24.56±4.14)分,对照组为(16.02±2.06)分;与对照组比较,A、B、C组Ob-R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光密度积分增多(P均<0.05)。A、B、C三组间Ob-R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光密度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瘦素中枢干预后可刺激迷走复合体上Ob-R的表达上调,瘦素刺激时间与Ob-R水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瘦素受体 阿黑皮素 迷走复合体 侧脑室内注射
下载PDF
大鼠疑核对内毒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8
作者 周亚男 王聪 +3 位作者 赵盼 王天霞 夏甜甜 孙海基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为了探究大鼠疑核(NA)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选取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LPS)的方法来构建大鼠炎症模型,同时电损毁左、右侧的N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酶联免疫(ELISA)实验技术,检测NA中即刻早期基因(Fos)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 为了探究大鼠疑核(NA)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选取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LPS)的方法来构建大鼠炎症模型,同时电损毁左、右侧的N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酶联免疫(ELISA)实验技术,检测NA中即刻早期基因(Fos)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炎症组NA、迷走神经背核(DMV)、孤束核(NTS)中Fos和GFAP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血清中TNF-α和IL-4的含量有明显的增大趋势;与假损毁左侧NA组相比,被损毁左侧NA组LPS炎症大鼠血清中IL-4以及TNF-α的水平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时大鼠NTS中的Fos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与假损毁组相比较,损毁右侧NA组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而IL-4含量显著增大,DMV和NTS中的Fos和GFAP表达也无明显变化;NA参与了LPS炎症反应,并通过左侧NA减少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加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右侧NA减少抗炎细胞因子产生,而对促炎细胞因子无调节作用,左右两侧NA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可能有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疑核 迷走复合体
下载PDF
大鼠延髓背侧迷走复合体注射ghrelin激活弓状核神经肽Y/刺鼠色蛋白相关蛋白神经元而诱发多食(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管洪在 李清春 蒋正尧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7-364,共8页
Ghrelin是生长素促分泌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刺激摄食并增加体重。已有研究证实ghrelin刺激摄食的作用靶点主要是下丘脑弓状核(hypothalamic arcuate nucleus,ARC)内的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刺鼠色蛋白相关蛋白(agouti-related pept... Ghrelin是生长素促分泌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刺激摄食并增加体重。已有研究证实ghrelin刺激摄食的作用靶点主要是下丘脑弓状核(hypothalamic arcuate nucleus,ARC)内的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刺鼠色蛋白相关蛋白(agouti-related peptide,AgRP)神经元。除下丘脑外,脑干尾部迷走复合体具有ghrelin受体,是ghrelin调控摄食活动的另一靶点。本实验旨在验证ghrelin作用于脑干尾部所诱发的摄食增加是否需要下丘脑NPY/AgRP神经元参与。在大鼠延髓背侧迷走复合体(dorsal vagalcomplex,DVC)微量注射20pmol的ghrelin,用摄食自动分析仪测量大鼠的摄食反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ARC的NPY/AgRP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ARC的NPY阳性神经元数量及光密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DVC微量注射生理盐水)相比,ghrelin微注射组大鼠摄食量增加,其累积摄食量在注射后2h达最高峰;ARC处NPY/AgRP mRNA的表达水平、NPY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及光密度也明显增加,且均在ghrelin注射后2h增高达到高峰。以上结果提示,大鼠DVC注射ghrelin可能通过上行纤维激活弓状核NPY/AgRP神经元,介导大鼠的多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RELIN 摄食 背侧迷走复合体 弓状核 神经肽Y/刺鼠色蛋白相关蛋白 大鼠
原文传递
一叶萩碱对延髓迷走复合体神经元电活动及十二指肠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伟 周利玲 +2 位作者 尹立 唐朝克 高治平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5期671-672,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左旋一叶萩碱是否对延髓迷走复合体神经元具有兴奋作用,以及对十二指肠运动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下丘脑腹内侧区微量注射、微电极神经元放电记录及十二指肠运动记录等方法,观察下丘脑腹内侧区微... 目的:初步探讨左旋一叶萩碱是否对延髓迷走复合体神经元具有兴奋作用,以及对十二指肠运动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下丘脑腹内侧区微量注射、微电极神经元放电记录及十二指肠运动记录等方法,观察下丘脑腹内侧区微量注入不同剂量的一叶萩碱对延髓迷走复合体神经元电活动与十二指肠运动的影响。实验中VMH微量注射L-Sec解除了GABA能紧张性抑制而引起MFR增加和十二指肠收缩幅度与频率均增强。随着剂量的加大,MRF增加值亦逐渐加大。呈剂量-效应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γ=0.9975(P<0.001)。结果:一叶萩碱对延髓迷走复合体神经元具有兴奋效应,并能促进十二指肠运动。当注射剂量从4μg逐渐加大至54μg时,平均放电率的增加值从(0.61±0.38)脉冲/S增大到(12.24±1.62)脉冲/S1呈现剂量-效应正相关关系。结论:一叶萩碱通过解除γ-氨基丁酸能紧张性抑制机制而引起延髓迷走复合体神经元的平均放电率增加,并使十二指肠收缩幅度与频率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叶萩碱 下丘脑腹内侧区微量注射 延髓迷走复合体神经元放电 十二指肠运动
下载PDF
下丘脑外侧区胃泌素神经元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11
作者 周秀萍 张建福 +1 位作者 阎长栋 张咏梅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 :观察下丘脑外侧区 (lateralhypothalamicarea,LHA)对胃缺血 再灌注损伤 (gastricischemia reperfu sioninjury ,GI RI)的影响 ,并对LHA的调控通路进行了初步分析。 方法 :采用夹闭大鼠腹腔动脉 30min ,松开动脉夹血流复灌 6 0min... 目的 :观察下丘脑外侧区 (lateralhypothalamicarea,LHA)对胃缺血 再灌注损伤 (gastricischemia reperfu sioninjury ,GI RI)的影响 ,并对LHA的调控通路进行了初步分析。 方法 :采用夹闭大鼠腹腔动脉 30min ,松开动脉夹血流复灌 6 0min的GI RI模型 ,用电和化学刺激、电损毁和核团微量注射等方法。 结果 :(1)电或化学刺激LHA均显著加重GI RI;(2 )背侧迷走复合体 (dorsalvagalcomplex ,DVC)内微量注射五肽胃泌素后 ,对GI RI的效应与电刺激一致 ;(3)电解损毁双侧DVC或DVC内微量注射胃泌素受体阻断剂丙谷胺均可取消电刺激LHA加重GI RI的作用 ;(4)切断膈下迷走神经后电刺激LHA ,GI RI则减轻。 结论 :LHA具有加重大鼠GI RI的作用 ;LHA的这种作用可能是因电或化学刺激后 ,激活了其中的胃泌素能神经元 ,经其下行投射纤维释放胃泌素作用于DVC神经元上的胃泌素受体 ,并通过迷走神经介导 ,从而影响GI 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外侧区 胃泌素 神经元 大鼠 胃缺血 再灌注损伤 背侧迷走复合体 五肽胃泌素 丙谷胺 迷走神经
下载PDF
下丘脑外侧区内注射五肽胃泌素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2
作者 周秀萍 张咏梅 阎长栋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LHA)内注射五肽胃泌素(pentagastrin,G5)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imy,GI-RI)的影响。方法核团微量注射法,采用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min,松开... 目的观察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LHA)内注射五肽胃泌素(pentagastrin,G5)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imy,GI-RI)的影响。方法核团微量注射法,采用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min,松开动脉夹血流复灌60min的GI-RI模型。结果①LHA内微量(0.5μl)注射G50.1、0.5、2.5ng后行胃缺血-再灌注(GI-R),其胃粘膜损伤面积分别较溶剂对照组增加41.3%、79.11%(P<0.01)和115.59%(P<0.01),且有剂量-效应依赖关系。②背侧迷走复合体(dorsal vagal complex,DVC)内微量(0.5μl)注射G52.5ng后GI-R,其胃粘膜损伤面积比DVC内注射等量溶剂后GI-R组增加69.15%(P<0.01)。结论LHA内注射G5对GI-RI具有加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激活了LHA的胃泌素神经元,通过下行投射纤维作用于DVC神经元的胃泌素受体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外侧区 胃缺血-再灌注损伤 背侧迷走复合体 五肽胃泌素
下载PDF
电针胃俞募穴对大鼠胃运动及迷走背核复合体中胃动素和胃泌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浩 申国明 +1 位作者 黄顺 汪克明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胃俞募穴对大鼠胃运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脘组、胃俞组、中脘+胃俞组。采用自制应力传感器记录各组大鼠胃窦部胃运动波形,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迷走背... 目的观察电针胃俞募穴对大鼠胃运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脘组、胃俞组、中脘+胃俞组。采用自制应力传感器记录各组大鼠胃窦部胃运动波形,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迷走背核复合体(dorsal vagal complex,DVC)中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电针各组DVC中MTL、GAS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中脘组GAS和胃俞组MT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脘+胃俞组(P<0.05,或P<0.01);各电针组胃运动幅度均明显增加(P<0.01),且中脘+胃俞组胃运动幅度显著高于中脘组和胃俞组(P<0.01)。结论电针胃俞募穴对胃运动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中枢DVC中MTL、GAS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胃运动 迷走背核复合体 胃动素 胃泌素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外侧区内微量注射胃动素对胃窦运动和迷走背核复合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爱军 唐明 蒋正尧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7-421,共5页
采用清醒大鼠胃运动记录和玻璃微电极记录神经元活动的实验方法 ,研究下丘脑外侧区 (lateralhy pothalamicarea,LHA)微量注射胃动素 (motilin) ,对清醒大鼠胃窦运动和对麻醉大鼠迷走背核复合体 (dorsalvagalcomplex ,DVC)中胃扩张敏感... 采用清醒大鼠胃运动记录和玻璃微电极记录神经元活动的实验方法 ,研究下丘脑外侧区 (lateralhy pothalamicarea,LHA)微量注射胃动素 (motilin) ,对清醒大鼠胃窦运动和对麻醉大鼠迷走背核复合体 (dorsalvagalcomplex ,DVC)中胃扩张敏感神经元电活动的调节作用。LHA内微量注射胃动素 (0 37nmol/ 0 5 μl)可使胃窦运动增强 76 2 9± 4 0 9% (P <0 0 1)。DVC中 6 0个胃扩张 (gastricdistention ,GD)敏感神经元中 ,39(6 5 % )个GD刺激引起电活动增强 ,2 1(35 % )个电活动减弱 ,分别称之为GD兴奋型神经元和GD抑制型神经元。双侧LHA微量注射胃动素 0 37nmol/ 0 5 μl,14个GD抑制型神经元中有 12个单位放电频率增加 4 4 35± 7 89% (P <0 0 1) ;2 4个GD兴奋型神经元中有 15个单位放电频率减少 7 17± 7 89% (P <0 0 5 )。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下丘脑外侧区 微量注射 胃动素 胃窦运动 神经元 电活动 迷走背核复合体
下载PDF
迷走背核复合体是针刺调节胃功能的关键核团?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浩 申国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5,共7页
针刺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疗效显著,但其中枢机制不明确,目前研究主要聚焦在某些中枢核团,如迷走背核复合体(DVC)、中缝大核(NRM)、蓝斑(LC)、背侧网状亚核(SRD)、下丘脑室旁核(PVN)、小脑顶核(FN)、中央杏仁核(CeA)等。核团之间是否通过... 针刺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疗效显著,但其中枢机制不明确,目前研究主要聚焦在某些中枢核团,如迷走背核复合体(DVC)、中缝大核(NRM)、蓝斑(LC)、背侧网状亚核(SRD)、下丘脑室旁核(PVN)、小脑顶核(FN)、中央杏仁核(CeA)等。核团之间是否通过某种相互联系参与针刺调节胃功能尚不清楚。进一步整理相关文献发现中枢神经系统许多脑区或核团都与胃功能密切相关,如DVC、NRM、臂旁核(PBN)、LC、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小脑、PVN、弓状核(Arc)、海马、CeA等,这些核团相互之间大多数都有一定的纤维联系,其中以DVC为基本中枢,其他核团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DVC参与对胃功能的调控。针刺调节胃功能是否也以DVC为关键靶点,其他核团直接或间接与DVC形成某种神经环路参与针刺对胃功能的调控?如探讨CeA-DVC神经环路参与针刺调节胃功能的可能性。因此引入更先进的光遗传、化学遗传等技术,从神经环路角度以DVC为中心开展针刺调节胃功能的中枢机制的研究将成为下一步的重点,以实现运用现代神经科学技术阐释腧穴配伍的中枢整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胃功能 中枢核团 神经环路 迷走背核复合体
原文传递
nesfatin-1对大鼠迷走复合体内葡萄糖感受神经元和胃扩张敏感神经元兴奋性的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文杰 蒋正尧 《齐鲁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25-227,231,共4页
目的观察nesfatin-1对大鼠迷走神经复合体(DVC)内胃扩张敏感神经元和葡萄糖感受神经元放电频率的调制作用,探讨其参与摄食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多管玻璃微电极记录单个细胞单位放电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大鼠DVC区微量注射nesfatin-1... 目的观察nesfatin-1对大鼠迷走神经复合体(DVC)内胃扩张敏感神经元和葡萄糖感受神经元放电频率的调制作用,探讨其参与摄食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多管玻璃微电极记录单个细胞单位放电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大鼠DVC区微量注射nesfatin-1前后上述两种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以微量注射9 g/L NaCl作对照。结果在DVC中记录到经多管微电极给予葡萄糖的109个神经元,有46个神经元放电频率降低(鉴定为G-INH);31个神经元放电频率升高(鉴定为G-EXC);32个神经元对葡萄糖没有反应。在39个G-INH经多管微电极给予nesfatin-1,有33个神经元放电频率降低,1个神经元放电频率升高,5个神经元对nesfatin-1无反应。在26个G-EXC神经元中,有20个神经元放电频率升高,3个神经元放电频率降低,3个神经元对nesfatin-1无反应。对89个神经元进行胃扩张(GD)刺激,在DVC中记录到48个神经元被激活(鉴定为GD-EXC),21个神经元被抑制(鉴定为GD-INH),其余20个神经元对胃扩张无反应。在42个GD-EXC神经元中,32个神经元被nesfatin-1所兴奋,10个神经元对nesfatin-1无反应。在18个GD-INH神经元中,16个神经元被nesfatin-1所抑制,2个神经元无反应。上述两类神经元经多管微电极给予9 g/L NaCl,注射前后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esfatin-1能够调制DVC胃扩张敏感神经元和葡萄糖感受神经元的兴奋性,这可能是nesfatin-1抑制摄食的部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SFATIN-1 迷走神经复合体 胃扩张敏感神经元 葡萄糖感受神经元 电生理学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迷走神经复合体注射GLP-1对糖尿病大鼠下丘脑GLP-1受体表达及胃排空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吕丰香 魏良洲 +3 位作者 田字彬 王利华 孔心涓 尹继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中枢迷走神经复合体注射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和中枢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GLP-1(GLP-1)干预组。DM组和GLP-1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目的探讨中枢迷走神经复合体注射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和中枢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GLP-1(GLP-1)干预组。DM组和GLP-1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三组大鼠中枢迷走神经复合体(DVC区)埋置套管,注射STZ 4周后,GLP-1组经套管注射的GLP-1,NC组和DM组大鼠DVC区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用酚红灌胃法检测胃排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下丘脑GLP-1RmRNA的表达。结果注射STZ 4周后,DM组大鼠胃排空率较NC组明显升高(P<0.05),下丘脑GLP-1受体mRNA表达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GLP-1组大鼠胃排空率较DM组显著降低(P<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下丘脑GLP-1R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及DM组(P<0.05),胃排空率与下丘脑GLP-1受体mRNA表达量成负相关。结论迷走神经复合体注射GLP-1可抑制DM大鼠早期胃排空加速,中枢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下丘脑GLP-1受体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迷走神经复合体 胃排空 GLP-1 GLP-1受体
下载PDF
电针胃俞募穴对胃扩张模型大鼠DVC内c-fos的表达状态和影响胃内压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顺 申国明 +1 位作者 黄学勇 王浩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5期663-666,共4页
目的:研究胃扩张模型大鼠胃内压对电针刺激胃俞募穴的敏感性以及相应中枢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为模型组、中脘组、胃俞组和中脘+胃俞组,每组8只。采用在大鼠胃内安置自制球囊的方法记录大鼠胃内压,应... 目的:研究胃扩张模型大鼠胃内压对电针刺激胃俞募穴的敏感性以及相应中枢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为模型组、中脘组、胃俞组和中脘+胃俞组,每组8只。采用在大鼠胃内安置自制球囊的方法记录大鼠胃内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中DVC区c-fos的表达过程及阶段变化。结果记录:a.胃内压与之前比较:经电针刺激的各模型大鼠胃内压均较之前提高(P<0.01);经电针刺激后中脘组、中脘+胃俞组和胃俞组三组模型大鼠胃内压比较,前两组均较第三组高(P<0.05)。电针刺激不是胃运动频率的影响因素(P>0.05)。b.c-fos在延髓DVC中的表达状态与之前不同:电针刺激后各组模型大鼠的DVC区c-fos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且中脘组、胃俞组与俞募配穴组三组相较,前两组比第三组表达状况明显减少(P<0.01),前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俞募穴的电针刺激对大鼠胃运动有重要影响,且作用机制与DVC神经元的是否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俞募穴 迷走背核复合体 胃内压
下载PDF
电针胃俞募穴对大鼠胃运动及延髓DVC区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申国明 王浩 秦勇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胃俞募穴对大鼠胃运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脘组、胃俞组、中脘+胃俞组,每组8只。采用自制应力传感器记录各组大鼠胃窦部胃运动波形,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 目的观察电针胃俞募穴对大鼠胃运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脘组、胃俞组、中脘+胃俞组,每组8只。采用自制应力传感器记录各组大鼠胃窦部胃运动波形,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迷走背核复合体(dorsal vagal complex,DVC)中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DVC中c-fos表达及胃运动幅度均明显增加(均P<0.01),且中脘+胃俞组c-fos表达及胃运动幅度的提高与胃俞组和中脘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胃俞募穴对胃运动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延髓DVC区神经元实现的,且俞募配穴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胃运动 迷走背核复合体 大鼠
下载PDF
下丘脑室旁核经迷走神经复合体对哮喘大鼠的神经调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肖剑 董榕 +1 位作者 刘佳 刘伲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9-304,共6页
为探讨下丘脑室旁核对哮喘大鼠的神经调控途径,取健康雄性SD大鼠制备哮喘模型并诱发哮喘发作,运用WGA-HRP逆行追踪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ABC法)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向迷走神经复合体(DVC)发出投射的下丘脑室旁核(PVN)... 为探讨下丘脑室旁核对哮喘大鼠的神经调控途径,取健康雄性SD大鼠制备哮喘模型并诱发哮喘发作,运用WGA-HRP逆行追踪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ABC法)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向迷走神经复合体(DVC)发出投射的下丘脑室旁核(PVN)神经元内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VN内有三种阳性细胞,即HRP逆行标记神经元、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和HRP/Fos双标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主要见于PVN小细胞部的内侧亚核和外侧亚核,散在分布于背侧亚核,在前小细胞亚核内未见阳性反应;Fos样免疫阳性细胞呈双侧分布,且HRP逆标神经元,HRP/Fos双标神经元也为双侧分布,但以注射区同侧占优势。HRP/Fos双标神经元占HRP标记细胞的44.22%。本研究结果提示,哮喘大鼠发作时中枢内包括下丘脑PVN、延髓DVC的多个脑区内神经元兴奋,且两者之间通过直接投射联系参与哮喘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FOS 下丘脑室旁核 迷走神经复合体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