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收塔中活性焦颗粒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润泽 毛富志 +2 位作者 房翔 黄志来 王彪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年第12期84-89,共6页
为获得不同百叶类型的吸收塔中活性焦颗粒介质模型,对填充活性焦颗粒的吸收塔进行实测,运用电测法获得两种不同类型百叶上测点的应力数据。运用连续介质法对吸收塔进行数值模拟,当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逼近时,可获得吸收塔内部活性焦的等... 为获得不同百叶类型的吸收塔中活性焦颗粒介质模型,对填充活性焦颗粒的吸收塔进行实测,运用电测法获得两种不同类型百叶上测点的应力数据。运用连续介质法对吸收塔进行数值模拟,当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逼近时,可获得吸收塔内部活性焦的等效连续介质力学模型,对应的固体特性参数即为等效参数,可用于同等条件下的工业场合。通过该方法来判断不同类型的吸收塔内部活性焦的力学特性,对提高设备实际运行的效率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焦颗粒 吸收塔 力学特性 数值模拟 连续介质
下载PDF
基于准连续介质法预测薄膜材料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 被引量:10
2
作者 黎军顽 江五贵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51-856,共6页
采用准连续介质法模拟了单晶Al和单晶Cu纳米压痕实验中的初始塑性变形过程,获得了压头在不同压深下的加载和卸载曲线.在计算得到的载荷-压深曲线基础上,根据Oliver-Phart法计算了薄膜材料的接触刚度、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并与相关文献... 采用准连续介质法模拟了单晶Al和单晶Cu纳米压痕实验中的初始塑性变形过程,获得了压头在不同压深下的加载和卸载曲线.在计算得到的载荷-压深曲线基础上,根据Oliver-Phart法计算了薄膜材料的接触刚度、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并与相关文献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接触刚度-位移曲线呈线性关系;纳米硬度测量中存在尺寸效应,而在弹性模量测量中却不存在尺寸效应.单晶Al和单晶Cu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计算值分别为(0.584±0.013)和(84.088±0.332)GPa,(0.755±0.027)和(131.833±4.449)GPa.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表明使用该方法预测薄膜材料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介质 纳米压痕 尺寸效应 纳米硬度 弹性模量
下载PDF
Al薄膜纳米压痕过程的多尺度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黎军顽 倪玉山 +2 位作者 林逸汉 罗诚 江五贵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9-136,共8页
采用多尺度准连续介质法分别模拟无缺陷和具有初始缺陷两种状态下,单晶Al薄膜纳米压痕初始塑性变形过程,得到载荷-位移响应曲线和应变能-位移变化曲线.研究了初始缺陷对纳米压痕过程中位错形核与发射、Peierls应力以及位错发射.临界载... 采用多尺度准连续介质法分别模拟无缺陷和具有初始缺陷两种状态下,单晶Al薄膜纳米压痕初始塑性变形过程,得到载荷-位移响应曲线和应变能-位移变化曲线.研究了初始缺陷对纳米压痕过程中位错形核与发射、Peierls应力以及位错发射.临界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纳米压痕过程中出现了多次位错形核与发射现象,初始缺陷对第1和第3对位错的形核与发射影响较小,而对第2对位错的形核与发射具有明显的推迟作用,并伴随有裂纹扩展现象;由于初始缺陷引起薄膜材料内部严重的晶格畸变,导致系统应变能和位错运动的Peierls应力增加;裂纹扩展前,发射第2对位错需要的临界载荷增加,裂纹失稳后,位错发射需要的临界载荷下降.模拟获得的纳米硬度和Peierls应力与实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薄膜 纳米压痕 多尺度 连续介质 初始缺陷
下载PDF
微尺度连续介质法定义域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田文超 贾建援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9-192,共4页
Hamaker假设作为微观连续介质的理论基础,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Hamaker假设,利用微观连续介质法,计算了两个原子之间的吸引力,发现计算结果同经典的原子间吸引力不一致;通过分析相对误差发现,微观连续介质法仅适用在原子间距... Hamaker假设作为微观连续介质的理论基础,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Hamaker假设,利用微观连续介质法,计算了两个原子之间的吸引力,发现计算结果同经典的原子间吸引力不一致;通过分析相对误差发现,微观连续介质法仅适用在原子间距较大的范围,并确定了微观连续介质法引力作用域为接触间隙大于7倍的原子半径。进一步分析斥力项,发现也存在同样现象;综合考虑引力和斥力时,在分析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基础上,得到微尺度连续介质法的作用域为大于10倍的原子半径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maker假设 微观连续介质 AFM
下载PDF
微加速度开关吸附力仿真计算 被引量:2
5
作者 田文超 贾建援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6-38,共3页
研究了平面度对微加速度开关触点形貌的影响,建立了触点吸附物理模型,根据微观连续介质理论推导出触点间包含斥力项的吸附力数学模型,经仿真得到吸附力随触点间隙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并得到最大吸附力,从而为微加速度开关的结构设计和系... 研究了平面度对微加速度开关触点形貌的影响,建立了触点吸附物理模型,根据微观连续介质理论推导出触点间包含斥力项的吸附力数学模型,经仿真得到吸附力随触点间隙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并得到最大吸附力,从而为微加速度开关的结构设计和系统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机械系统 MEMS 微加速度开关 吸附力 微观连续介质
下载PDF
AFM常见针尖与试样面间力的计量研究
6
作者 田文超 贾建援 《计量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2-244,288,共4页
首先建立了原子力显微镜(AFM)针尖与试样面力学计量的物理模型,介绍了研究该问题的方法。根据Hamaker理论,利用微观连续介质法建立了AFM常见的圆锥型、四棱锥型和抛物面型针尖与试样面间的包含斥力的力学模型。经计算得到仿真结果,仿真... 首先建立了原子力显微镜(AFM)针尖与试样面力学计量的物理模型,介绍了研究该问题的方法。根据Hamaker理论,利用微观连续介质法建立了AFM常见的圆锥型、四棱锥型和抛物面型针尖与试样面间的包含斥力的力学模型。经计算得到仿真结果,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原子力显微镜 微观连续介质 Hamaker假设
下载PDF
体心立方金属钨Ⅱ型微观裂纹的多尺度模拟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杜浩 倪玉山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721-3729,共9页
采取多尺度准连续介质计算模拟方法(quasi-continuum method, QC),对纳米量级体心立方(body-centered-cubic,bcc)金属钨Ⅱ型裂纹尖端缺陷生成和破坏过程进行计算模拟,得到系统的载荷位移曲线,以及加载过程中裂纹尖端原子位移图像。凭借Q... 采取多尺度准连续介质计算模拟方法(quasi-continuum method, QC),对纳米量级体心立方(body-centered-cubic,bcc)金属钨Ⅱ型裂纹尖端缺陷生成和破坏过程进行计算模拟,得到系统的载荷位移曲线,以及加载过程中裂纹尖端原子位移图像。凭借QC方法的原子精确和较高的计算效率,共观察到了裂纹尖端5次全位错形核和发射现象。模拟结果表明,宏观载荷位移曲线各突降点对应的微观本质是裂纹尖端位错的形核和发射;位错的运动具有不连续性和周期性等特点;位错数量不断增加和快速运动最终导致Ⅱ型裂纹开裂和破坏。根据模拟结果,定量化统计得到全位错位置和加载位移的关系曲线,说明了位错的运动规律:全位错会在裂纹尖端稳定位置形核,并且后续会有不连续的周期性发射;新位错的形核会导致原位错的发射,并且随着全位错数量的增加,位错整体运动速度加快。最后,根据不稳定层错能理论和微观尺度的力平衡方程,对位错形核的初始位置做了理论计算,并对位错运动规律进行机理分析,得到的理论结果与模拟结果相一致,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准连续介质 Ⅱ型裂纹 位错 层错能
原文传递
裂隙岩体渗流及污染物迁移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笑雨 张可霓 李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7-532,共6页
裂隙岩体的非均质性使得其渗流问题与传统多孔介质渗流存在本质差别.目前流行的裂隙渗流模型包括:离散裂隙网格模型;双重连续介质模型;等效连续介质模型.介绍上述方法优劣,并以中国东部某岛屿为基础,基于等效连续介质法,建立三维渗流模... 裂隙岩体的非均质性使得其渗流问题与传统多孔介质渗流存在本质差别.目前流行的裂隙渗流模型包括:离散裂隙网格模型;双重连续介质模型;等效连续介质模型.介绍上述方法优劣,并以中国东部某岛屿为基础,基于等效连续介质法,建立三维渗流模型以及污染物迁移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污染物被岩体的吸附程度对污染物运移影响巨大;降水入渗量增多会使得水流速度增快,却不会显著提升污染物运移至边界的时间,反而由于其增大了污染物向四周扩散的趋势,致使较少污染物迁移至边界;距断层较近的污染源不仅会导致污染物迅速迁移至边界甚至地表,并且质量分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等效连续介质 数值模拟 污染物迁移
下载PDF
纳米切削单晶铜的准连续介质法模拟
9
作者 赵宏伟 郭文朝 +1 位作者 张霖 王晓军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2-357,共6页
采用准连续介质多尺度方法模拟了单晶铜的纳米切削过程。分别采用原子位置图和应力分布图对纳米切削过程中局部变形进行描述,得出了模型的切削力-切削距离的响应曲线。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单晶铜纳米切削过程中材料变形、材料去除机理及内... 采用准连续介质多尺度方法模拟了单晶铜的纳米切削过程。分别采用原子位置图和应力分布图对纳米切削过程中局部变形进行描述,得出了模型的切削力-切削距离的响应曲线。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单晶铜纳米切削过程中材料变形、材料去除机理及内部损伤情况。根据模拟结果,对切削过程中位错形核、演化过程、湮灭消失、切屑及加工表面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位错演化的角度解释了切削力与应变能曲线的峰谷变化。提出了纳米切削过程中材料受到刀具的挤压作用而导致位错形核。得出了在纳米切削过程中塑性材料的去除是基于位错运动演化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力学 单晶铜 纳米切削 连续介质 切削力 应变能 位错演化
下载PDF
纳米压痕试验中圆柱形压头尺寸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建君 江五贵 +1 位作者 黎军顽 赵晟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78-82,87,共6页
针对薄膜材料在纳米压痕试验时出现的压痕尺寸效应,运用准连续介质法模拟单晶铝膜纳米压痕试验初始塑性变形过程。分析了不同直径的刚性圆柱形压头分别压入同一深度时弹性和塑性变形特点,并获得了相应的载荷—压深曲线。基于Oliver-Phar... 针对薄膜材料在纳米压痕试验时出现的压痕尺寸效应,运用准连续介质法模拟单晶铝膜纳米压痕试验初始塑性变形过程。分析了不同直径的刚性圆柱形压头分别压入同一深度时弹性和塑性变形特点,并获得了相应的载荷—压深曲线。基于Oliver-Pharr法,预测了纳米硬度值和弹性模量。研究数据表明:纳米硬度值随着压头直径的增加而减小,呈现出明显的压头尺寸效应;当压头直径达到或超过80时纳米硬度值趋于稳定值,即压头尺寸效应消失。同时表明弹性模量不存在尺寸效应。表明材料的弹性模量本质上仅依赖原子间的结合能,而和压头尺寸基本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痕尺寸效应 纳米压痕 连续介质 纳米硬度 弹性模量
下载PDF
球形压头与单晶铝材料纳米接触过程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晓京 方聪聪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79-86,共8页
采用准连续介质多尺度理论及排斥力场函数,建立了刚性球形压头与单晶铝材料表面纳米接触与脱离过程的跨尺度分析模型,得到载荷-位移响应曲线、原子变化状态图及位移云纹图.研究了接触与脱离过程中单晶铝材料微观变形时原子的排列情况以... 采用准连续介质多尺度理论及排斥力场函数,建立了刚性球形压头与单晶铝材料表面纳米接触与脱离过程的跨尺度分析模型,得到载荷-位移响应曲线、原子变化状态图及位移云纹图.研究了接触与脱离过程中单晶铝材料微观变形时原子的排列情况以及压头形状对位错的形核和发射产生的影响.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接触变形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接触深度的增加,球形压头下部两侧的原子受力方向不断变化,使得载荷-位移响应曲线出现不同于方形压头的阶梯状.由于压头形状的影响,压头两侧的密排原子面实现部分滑移形成了肖克利不完全位错.脱离过程中,原子紧贴压头向上移动,实现部分弹性恢复,残余位移为0.3 nm,非常接近单晶铝单位位错的伯格斯矢量的模0.28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介质 球形压头 单晶铝材料 位错
原文传递
体心立方金属钽Ⅱ型裂纹尖端缺陷萌生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怀宝 黎军顽 +2 位作者 倪玉山 梅继法 王洪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88-494,共7页
本文采用多尺度准连续介质法(quasi-continuum method,QC)模拟体心立方(body-centered-cubic,bcc)金属钽(Ta)Ⅱ型裂纹尖端位错的形核与发射过程,获得位错发射位置与应力强度因子关系曲线,分析裂纹尖端缺陷萌生过程,研究全位错分解以及... 本文采用多尺度准连续介质法(quasi-continuum method,QC)模拟体心立方(body-centered-cubic,bcc)金属钽(Ta)Ⅱ型裂纹尖端位错的形核与发射过程,获得位错发射位置与应力强度因子关系曲线,分析裂纹尖端缺陷萌生过程,研究全位错分解以及扩展位错形成机理.位错活动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一致的特征,新位错的发射对于位错运动具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裂纹扩展初始阶段首先萌生点缺陷,点缺陷随着加载强度增加会萌生新的点缺陷,点缺陷最终运动到边界,导致Ⅱ型断裂破坏.在全位错发射之前有不全位错的形核与发射表明全位错的分解分步进行,从势能曲线上来看,也就是两个极小值点的形成机理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连续介质 Ⅱ型裂纹 扩展位错
原文传递
考虑压头尺寸效应的铝薄膜纳米压痕多尺度模拟
13
作者 陶冶 王梓杰 丁春园 《现代信息科技》 2018年第10期1-5,8,共6页
采用多尺度准连续介质法分别模拟六种不同压头宽度下,铝薄膜纳米压痕初始塑性变形过程。在弹性变形阶段,矩形压头的宽度越大,对应载荷-位移曲线的斜率越大,此时铝薄膜加载越困难。随着矩形压头宽度的不断增加,铝薄膜发生塑性变形所需的... 采用多尺度准连续介质法分别模拟六种不同压头宽度下,铝薄膜纳米压痕初始塑性变形过程。在弹性变形阶段,矩形压头的宽度越大,对应载荷-位移曲线的斜率越大,此时铝薄膜加载越困难。随着矩形压头宽度的不断增加,铝薄膜发生塑性变形所需的临界载荷越大,铝薄膜的纳米硬度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铝薄膜呈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铝薄膜中位错在压头两端正下方远离表面的地方形核,形成的全位错会迅速分解为两个Shockley分位错,压头宽度越大,分位错之间的距离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介质 纳米压痕 尺寸效应
下载PDF
铜化学机械抛光材料去除机理的准连续介质法研究
14
作者 朱爱斌 路新春 +2 位作者 张浩 陈渭 谢友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116,共6页
采用准连续介质力学方法研究了铜化学机械抛光过程的机械作用材料去除机理.模拟了不同大小磨粒在单晶铜工件上的磨削过程,分析了切削过程中工件内部材料变形、切屑的形成以及工件内部应力分布和切削力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工件内部材料沿... 采用准连续介质力学方法研究了铜化学机械抛光过程的机械作用材料去除机理.模拟了不同大小磨粒在单晶铜工件上的磨削过程,分析了切削过程中工件内部材料变形、切屑的形成以及工件内部应力分布和切削力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工件内部材料沿着与切削方向约45°变形形成剪切带,在剪切带区域伴随有位错、滑移等现象产生.磨粒较小时加工后的表面质量较差,磨粒较大时加工质量较好,但会造成工件内部较大的塑性变形与更深的残余应力分布.磨粒尺寸变化对于切向切削力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连续介质 单晶铜 残余应力
下载PDF
薄膜材料断裂韧度的准连续介质法预测
15
作者 赵晟 江五贵 程莹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08年第4期18-22,共5页
本文通过二维准连续介质法模拟三角型压头在纳米压痕试验中测量铝薄膜材料断裂韧度的过程,得到了相应的载荷-位移曲线,计算出了铝薄膜在纳米尺度下的断裂韧度(KIC)和相关的力学性能参数。数值结果显示:单晶铝薄膜材料在纳米尺度下的断... 本文通过二维准连续介质法模拟三角型压头在纳米压痕试验中测量铝薄膜材料断裂韧度的过程,得到了相应的载荷-位移曲线,计算出了铝薄膜在纳米尺度下的断裂韧度(KIC)和相关的力学性能参数。数值结果显示:单晶铝薄膜材料在纳米尺度下的断裂韧度(KIC)为0.216MPa.m1/2,预测值与相关试验结果较吻合,从而表明使用准连续介质法预测纳米尺度下薄膜材料的断裂韧度是可行的。在研究中发现:对应于载荷-位移曲线的急剧下降区域,相应的位移云纹图中有明显的压痕变形集中现象,表明此处是径向裂纹发生的准确位置。计算结果证明,这种载荷-位移曲线和位移云纹图相结合的方法是计算薄膜材料径向裂纹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介质 纳米压痕 断裂韧性
下载PDF
纳米接触问题的多尺度模拟(英文)
16
作者 王正微 江五贵 扶名福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4-39,共6页
使用准连续介质法模拟了镍楔形光滑压头与光滑/多粗糙峰铜基体之间的多尺度纳米接触过程,研究了两模型接触过程中位移—载荷、位移—接触面积关系和基体的变形机制.结果显示粗糙峰能有效地减小粘着力,粗糙峰对接触的初始阶段影响大,该... 使用准连续介质法模拟了镍楔形光滑压头与光滑/多粗糙峰铜基体之间的多尺度纳米接触过程,研究了两模型接触过程中位移—载荷、位移—接触面积关系和基体的变形机制.结果显示粗糙峰能有效地减小粘着力,粗糙峰对接触的初始阶段影响大,该阶段的变形主要为粗糙峰的变形.随着压头位移的增加,粗糙峰对载荷和纳米接触问题的影响也随之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接触 多尺度模拟 连续介质 多粗糙峰
下载PDF
钽、铁、钨三种体心立方金属裂纹的多尺度模拟及韧脆性分析
17
作者 杜浩 倪玉山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97-206,共10页
采用多尺度准连续介质法计算模拟了钽、铁、钨三种体心立方(body-centered-cubic,BCC)金属的I型裂纹断裂过程.观察了加载过程中裂纹尖端区域原子的位错、孪晶等塑性变形现象,以及裂纹的脆性开裂和扩展现象.模拟结果表明,不同BCC金属材... 采用多尺度准连续介质法计算模拟了钽、铁、钨三种体心立方(body-centered-cubic,BCC)金属的I型裂纹断裂过程.观察了加载过程中裂纹尖端区域原子的位错、孪晶等塑性变形现象,以及裂纹的脆性开裂和扩展现象.模拟结果表明,不同BCC金属材料的裂纹在相同的加载下有不同韧脆性表现.在一定变形范围内,钽裂纹主要表现出的是裂纹尖端附近区域原子的位错和形变孪晶等塑性变形现象;铁裂纹在变形过程中先后表现出了塑性变形和脆性扩展现象,与实验结果吻合;钨裂纹在变形过程中则主要变现出脆性扩展现象.计算了三种金属材料的广义层错能曲线,得到其不稳定层错能;并分别用两种不同的韧脆性准则,对三种材料断裂模型的韧脆性行为进行分析,计算分析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从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准连续介质 Ⅰ型裂纹 位错 层错能
下载PDF
基于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的滑坡视摩擦系数影响因素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冉 王学良 +3 位作者 袁鸿鹄 孙娟娟 刘海洋 张如满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5-833,共9页
滑坡视摩擦系数即最大垂直运动距离H和最大水平运动距离L的比值(H/L)能很好地衡量滑坡的运动能力。作者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藏东南区滑坡及地震型滑坡中影响因素(滑坡体积V、斜坡角度θ、滑坡最大垂直运动距离H)及试验因素(H/L值)的... 滑坡视摩擦系数即最大垂直运动距离H和最大水平运动距离L的比值(H/L)能很好地衡量滑坡的运动能力。作者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藏东南区滑坡及地震型滑坡中影响因素(滑坡体积V、斜坡角度θ、滑坡最大垂直运动距离H)及试验因素(H/L值)的水平特征,进一步分析了3个影响因素对该试验因素的影响特征,并采用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法的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滑坡运动的时空演化过程。得到以下结论:θ是H/L值的显著影响因素且主要集中在20°~40°。随着θ的减小、V的增大和H的减小,H/L具有减小的趋势。藏东南滑坡H/L值普遍大于地震型滑坡H/L值,地震型滑坡的远程特征显著,地震作用会弱化θ、V、H与H/L值的相关程度。在坡脚附近滑坡的运动速度往往达到峰值,同时坡脚对滑坡的运动具有显著的阻止效应。研究结果对于滑坡运动特征研究及防灾减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视摩擦系数 统计分析 连续介质力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断裂模型综述(英文) 被引量:4
19
作者 乔阳阳 白远利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10,共10页
聚合物基质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机械性能自20世纪60年代就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航空业和汽车业。然而,由于复合材料的断裂模式非常多样和复杂,对于复合材料损伤以及断裂的预测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该文总结了复合材料断裂的主要模型和... 聚合物基质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机械性能自20世纪60年代就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航空业和汽车业。然而,由于复合材料的断裂模式非常多样和复杂,对于复合材料损伤以及断裂的预测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该文总结了复合材料断裂的主要模型和方法。方法可分为3类:断裂准则法、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法和塑性法。断裂准则法主要考虑复合材料的起始或者最终的断裂极限;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法考虑了材料弹性模量的衰减;塑性法则是把材料的非线性性能当做塑性来考虑。复合材料分层的模型法,作为一种很特殊的失效模式,也包括在这篇综述中,这种失效跟纤维的方向和层板的组合方式很有关系。该文对这些模型的相对优势和劣势也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断裂模型 断裂准则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 塑性 复合材料分层模型
下载PDF
非同时受压矩形钢管混凝土界面传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高 张之恒 +1 位作者 陈浩 王凯强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89,共11页
受结构构造、施工方法及制作精度等影响,钢管混凝土桥梁节点区域传力较为复杂,压力荷载传递往往先由钢管或混凝土承担,经过一定长度后再由钢管和混凝土共同承担,钢管和混凝土非同时受压现象较为普遍。界面传力机理决定着非同时受压钢管... 受结构构造、施工方法及制作精度等影响,钢管混凝土桥梁节点区域传力较为复杂,压力荷载传递往往先由钢管或混凝土承担,经过一定长度后再由钢管和混凝土共同承担,钢管和混凝土非同时受压现象较为普遍。界面传力机理决定着非同时受压钢管混凝土构件、节点及界面抗剪连接件的工作特性。基于弹性连续介质层法,利用变形协调条件,建立了非同时受压矩形钢管混凝土界面传力理论分析模型,推导出剪力传递长度及界面纵向剪力的解析表达式。经有限元验证理论分析模型,进行了矩形钢管混凝土界面传力特性的敏感性参数分析,给出了矩形钢管混凝土剪力传递长度和界面纵向剪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给出的界面相对滑移、界面纵向剪力、剪力传递长度等解析公式计算精度较高,可为钢管混凝土构件、节点及界面抗剪连接件的设计计算提供理论依据;剪力传递长度是反映钢管混凝土界面传力特征的关键指标,决定着钢管与混凝土协同作用范围及强弱;弹性工作阶段混凝土先受压和钢管先受压时界面剪力传递长度相等,与轴力无关,受界面剪切刚度影响规律相同;界面纵向剪力与轴力成正比;剪力传递长度随界面剪切刚度的增大而减小,与之呈负指数函数关系,随钢管、混凝土的轴压刚度增大而增大,与之呈二次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矩形钢管混凝土 弹性连续介质 传力机理 剪力传递长度 剪力分布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