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宪制起源的关键词展开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人博
《法治社会》
2022年第5期19-26,共8页
中国的宪制发端于近代,以1840年为关键时点。这种宪制话语由人民、民主、民权、共和、国体等一系列概念组成,探究这些概念本身的发端与演进,对研究中国宪制及其相关制度实践而言尤具价值。这些关键词的引进及其发展并不是单向地接受彼...
中国的宪制发端于近代,以1840年为关键时点。这种宪制话语由人民、民主、民权、共和、国体等一系列概念组成,探究这些概念本身的发端与演进,对研究中国宪制及其相关制度实践而言尤具价值。这些关键词的引进及其发展并不是单向地接受彼时更为先进的西方及日本概念,而是概念语词在中国本土“再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颇具西方性的语词被中国知识者转用在本土语境之中,也被赋予了充满历史印迹的任务。辗转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中国宪制语境中的诸关键词,也就随着特定的译法流露出不同的神韵,也为我们研究中国宪制的特定意涵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制
宪法
概念史
近代
中国
转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留美高潮的兴起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忠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0-183,共4页
20世纪初留美高潮的兴起的直接导因是美国退还庚款,但也应该看到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一主因。在留美高潮的到来之前,民间和官方已通过各种途径重开派遣留美学生之路,这为留美高潮的到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庚款留学开始后,晚清政府所组...
20世纪初留美高潮的兴起的直接导因是美国退还庚款,但也应该看到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一主因。在留美高潮的到来之前,民间和官方已通过各种途径重开派遣留美学生之路,这为留美高潮的到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庚款留学开始后,晚清政府所组织的三次留美学生选拔考试,亦反映出近代中国转型的基本情形。就总体而论,留美高潮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密切关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美学生
近代
中国
社会
转型
留美高潮
留学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纸面上的统一:传统中国状纸的近代变革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昕杰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56,192,共15页
状纸是传统中国时期重要的诉讼文书,但在清末之前,都没有关于状纸的全国性统一规则。清末颁行了通行全国的统一状纸规则,规定当事人起诉需提交统一状纸格式的诉状,成为近代司法制度规范化的重要表现。经过民国时期的几次状纸规则改革,...
状纸是传统中国时期重要的诉讼文书,但在清末之前,都没有关于状纸的全国性统一规则。清末颁行了通行全国的统一状纸规则,规定当事人起诉需提交统一状纸格式的诉状,成为近代司法制度规范化的重要表现。经过民国时期的几次状纸规则改革,状纸的种类和形式渐趋稳定,状纸的印制和发售已经与国家司法权的统一和地方财政收入紧密关联,最终形成了中央计划管理、地方参与分利的状纸制度。状纸制度的变革是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扩张的集中体现之一,中央与地方合谋增加收入也加快了该制度的形成。作为近代中国司法统一的重要内容,状纸的形式统一巩固了司法的制度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状格式
诉讼状纸
司法统一
司法收入
近代
中国
法律
转型
原文传递
知识史视角下的近代中国佛学转型——以“科学”观念为中心
4
作者
易中亚
《哲学评论》
2019年第2期60-75,共16页
在"科学"观念下,近代中国佛学的知识意义得以彰显,并在知识领域、知识体系、知识性质上发生了转变,呈现出新的面貌。在以佛学回应科学的同时,近代中国佛学逐渐走向公共空间,实现了知识领域的变迁;在以科学洗礼佛学之后,近代...
在"科学"观念下,近代中国佛学的知识意义得以彰显,并在知识领域、知识体系、知识性质上发生了转变,呈现出新的面貌。在以佛学回应科学的同时,近代中国佛学逐渐走向公共空间,实现了知识领域的变迁;在以科学洗礼佛学之后,近代中国佛学完成了学术化、学科化建构,实现了知识体系的转变。随着近代中国佛学的学术化、学科化,佛学知识的性质引起了教内外的争论,教内人士坚持信仰的先验性,教外人士则与之相反,由此形成了教界与学界佛学的分殊。而"科学"观念对近代中国佛学产生影响的过程也证明了,一种新观念要真正融入中国文化系统,不仅需要通过思想层面的融通来实现,更需要通过知识与制度层面的融通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国
佛学
转型
知识史
“科学”观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宪制起源的关键词展开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人博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出处
《法治社会》
2022年第5期19-26,共8页
文摘
中国的宪制发端于近代,以1840年为关键时点。这种宪制话语由人民、民主、民权、共和、国体等一系列概念组成,探究这些概念本身的发端与演进,对研究中国宪制及其相关制度实践而言尤具价值。这些关键词的引进及其发展并不是单向地接受彼时更为先进的西方及日本概念,而是概念语词在中国本土“再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颇具西方性的语词被中国知识者转用在本土语境之中,也被赋予了充满历史印迹的任务。辗转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中国宪制语境中的诸关键词,也就随着特定的译法流露出不同的神韵,也为我们研究中国宪制的特定意涵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关键词
宪制
宪法
概念史
近代
中国
转型
Keywords
Constitutional System
Constitution
Conceptual History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China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留美高潮的兴起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忠萍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0-183,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项目"留学生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建立"(04SJD770006)
文摘
20世纪初留美高潮的兴起的直接导因是美国退还庚款,但也应该看到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一主因。在留美高潮的到来之前,民间和官方已通过各种途径重开派遣留美学生之路,这为留美高潮的到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庚款留学开始后,晚清政府所组织的三次留美学生选拔考试,亦反映出近代中国转型的基本情形。就总体而论,留美高潮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密切关联的。
关键词
留美学生
近代
中国
社会
转型
留美高潮
留学史
Keywords
students studying in U. S.
the society transform of modern China
high tide of students studying in U. S.
history of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纸面上的统一:传统中国状纸的近代变革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昕杰
机构
四川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56,192,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传统优秀法律文化的近代传承与文明互鉴研究”(23AZD0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状纸是传统中国时期重要的诉讼文书,但在清末之前,都没有关于状纸的全国性统一规则。清末颁行了通行全国的统一状纸规则,规定当事人起诉需提交统一状纸格式的诉状,成为近代司法制度规范化的重要表现。经过民国时期的几次状纸规则改革,状纸的种类和形式渐趋稳定,状纸的印制和发售已经与国家司法权的统一和地方财政收入紧密关联,最终形成了中央计划管理、地方参与分利的状纸制度。状纸制度的变革是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扩张的集中体现之一,中央与地方合谋增加收入也加快了该制度的形成。作为近代中国司法统一的重要内容,状纸的形式统一巩固了司法的制度统一。
关键词
诉状格式
诉讼状纸
司法统一
司法收入
近代
中国
法律
转型
Keywords
Form of Zhuangzhi
Complaint Paper
Judicial Unity
Judicial Income
Legal Transformation in Modern China
分类号
K26 [历史地理—历史学]
D9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知识史视角下的近代中国佛学转型——以“科学”观念为中心
4
作者
易中亚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评论》
2019年第2期60-75,共1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近现代佛教入世转型研究”(编号16AZJ0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科学"观念下,近代中国佛学的知识意义得以彰显,并在知识领域、知识体系、知识性质上发生了转变,呈现出新的面貌。在以佛学回应科学的同时,近代中国佛学逐渐走向公共空间,实现了知识领域的变迁;在以科学洗礼佛学之后,近代中国佛学完成了学术化、学科化建构,实现了知识体系的转变。随着近代中国佛学的学术化、学科化,佛学知识的性质引起了教内外的争论,教内人士坚持信仰的先验性,教外人士则与之相反,由此形成了教界与学界佛学的分殊。而"科学"观念对近代中国佛学产生影响的过程也证明了,一种新观念要真正融入中国文化系统,不仅需要通过思想层面的融通来实现,更需要通过知识与制度层面的融通来实现。
关键词
近代
中国
佛学
转型
知识史
“科学”观念
Keywords
the transformation of Buddhism in modern China
the history of knowledge
the idea of‘science’
分类号
B949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宪制起源的关键词展开
王人博
《法治社会》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留美高潮的兴起
王忠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纸面上的统一:传统中国状纸的近代变革
刘昕杰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4
知识史视角下的近代中国佛学转型——以“科学”观念为中心
易中亚
《哲学评论》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