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题材影视生产与身份认同建构关系探析——以2000年以来彝族题材影视生产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石谷岩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4,共8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自媒体的推广应用,群体身份认同建构方式出现了与时俱进的变化,利用影视生产等文化生产实践建构身份认同愈发成为流行方式。少数民族通过民族题材影视生产构建自身身份认同,形成兼容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自媒体的推广应用,群体身份认同建构方式出现了与时俱进的变化,利用影视生产等文化生产实践建构身份认同愈发成为流行方式。少数民族通过民族题材影视生产构建自身身份认同,形成兼容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身份认同体系。作为影视生产“新浪潮”的代表性民族,彝族题材影视生产大体以作为民族文化仪式载体的物、作为日常生活要素的物、作为社会机制呈现的物为中介,通过对物的描摹再现彝族传统文化生活与现代市场经济生活,进而在民族认同维度、国家认同维度展开想象与探索,具有丰富的时代意蕴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建构 彝族 影视生产
下载PDF
隔阂与融合:新西兰电影产业突破背后的本土积累
2
作者 田媛 《当代电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0,共6页
1840年,新西兰立国文件《怀唐伊条约》的签订与翻译失确影响深远,绵延至今日,白人与毛利后裔均致力于以动态影像记录或建构身份认同,使得该国艺术影片呈现泾渭分明的主题。本文试图由语言景观的理论视角入手,依据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 1840年,新西兰立国文件《怀唐伊条约》的签订与翻译失确影响深远,绵延至今日,白人与毛利后裔均致力于以动态影像记录或建构身份认同,使得该国艺术影片呈现泾渭分明的主题。本文试图由语言景观的理论视角入手,依据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存续已达十年的“知名新西兰影人”条目拣选典型导演的代表作品,兼有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的故事片及纪录片(含伪纪录片),以期从创作视角揭示在地影人身份认同建构的差异化表达。电影文本中有关场面调度的场景及服装、道具使用,配音中的多种语言及口音混用,均是本文关注的焦点,试图据此揭示影视产业腾飞背后的助力,即过往三十年间新西兰本土影片的艺术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电影 语言景观 身份认同建构
原文传递
乾隆帝身份认同建构的意识形态性
3
作者 杨红伟 《兰州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26-37,共12页
随着新清史应用族群认同理论强调清朝皇帝的满洲认同,引发中国学者强调清朝皇帝中国认同之争论。各执一端,实际上漠视了清朝皇帝身份认同建构的意识形态性。应当看到,在清朝皇帝"中国"概念重构的意识形态下,中国认同与满洲认... 随着新清史应用族群认同理论强调清朝皇帝的满洲认同,引发中国学者强调清朝皇帝中国认同之争论。各执一端,实际上漠视了清朝皇帝身份认同建构的意识形态性。应当看到,在清朝皇帝"中国"概念重构的意识形态下,中国认同与满洲认同的一体性与不同层次性,否则就无法解释其身份认同建构的多元性,如对满蒙一体的兄弟认同与对藏族的宗教认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身份认同建构 意识形态
下载PDF
旅游与竹地摩梭人“家”空间的多维生产及身份认同建构 被引量:28
4
作者 郭文 黄震方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07-921,共15页
采用田野调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对旅游背景下竹地摩梭人"家"空间的多维生产与身份认同建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竹地摩梭人的宗教信仰及其在不同时代的流转,规约着摩梭村民日常空间实践中的自然观、世界观... 采用田野调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对旅游背景下竹地摩梭人"家"空间的多维生产与身份认同建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竹地摩梭人的宗教信仰及其在不同时代的流转,规约着摩梭村民日常空间实践中的自然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具有心物自洽和身心统一性;竹地摩梭人"家"空间具有系统性,体现在村外层、村寨层、家址层、祖母房和身体层不同尺度空间圈层中,其空间秩序和意义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生态意识和人地关系;②以旅游为媒介的资本、权力和消费等结构性力量相互交织和渗透,对竹地摩梭人"家"空间带来了微观地理空间的社会关系、文化意义和人地关系的重塑,且具有多维空间的交互辩证生产性;③随着竹地"家"空间的多维生产和微观地理重塑,出现了以人本主义为特征的前因式认同建构、以结构主义为特征的后果式认同建构,以及以"价值认同,情感不认同"和"价值不认同,情感认同"为特征的"中间型"认同建构。竹地摩梭人对"家"空间旅游化实践的身份认同建构,暗含和折射了村民对"家园"和"家国"的认同状况。④竹地"家"空间的旅游化,本质上是传统民族空间资本化的实践过程,归根结底是新时代"地方"对发展路径和方式的选择,但未来需要调适"家"空间资本化和发展异化之间的矛盾。此外,竹地"家"微观地理空间的案例剖析,在理论上补充和延伸了学术界既有"家"的理论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空间 空间的多维生产 差异化身份认同建构 人地关系 竹地摩梭人
原文传递
增强学术自信构建中国特色的音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州 王耀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46,共6页
学术自信,是文化自信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中的体现。我们应该以充分的学术自信,肯定中国音乐宝藏、中国音乐理论宝库、中国音乐文献、考古发现和前人研究成果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传承弘扬价值,继承中国音乐理论优良传统,让中国传... 学术自信,是文化自信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中的体现。我们应该以充分的学术自信,肯定中国音乐宝藏、中国音乐理论宝库、中国音乐文献、考古发现和前人研究成果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传承弘扬价值,继承中国音乐理论优良传统,让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焕发出时代的青春;以高度的学术自信,克服"单向度接轨"的局限,提倡"双向度接轨",批判地借鉴外来音乐学研究的有益成份,推动和促进中国特色音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增强学术自信,以中国实际为出发点,扎根于中华民族音乐优良传统,实现中华民族身份认同建构,以宽广的襟怀、阔大的气度,以自主性创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具备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音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自信 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继承传统 民族身份认同建构 借鉴吸收融合 双向度接轨 自主性创新
下载PDF
文化产业十年:澳门电影中的本土身份建构 被引量:4
6
作者 田媛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106,共6页
一直以来,澳门常现大银幕却少见本土自我表达,多为他人视角下的城市形象建构,不乏各色奇观化想象。自2009年澳门特区政府正式确立发展文化产业至今已逾十年,本文关注在全产业链相关政策措施支持下小城电影创作的最新发展,由过往四届澳... 一直以来,澳门常现大银幕却少见本土自我表达,多为他人视角下的城市形象建构,不乏各色奇观化想象。自2009年澳门特区政府正式确立发展文化产业至今已逾十年,本文关注在全产业链相关政策措施支持下小城电影创作的最新发展,由过往四届澳门国际影展推出的本土作品入手,立足安东尼·吉登斯的反身性身份认同研究,以文本分析切入,厘清新时期影片中的语言使用和场景选择,及其协助实现的主题表达,并据此细究本土影人关注的焦点,及文化产业政策措施的效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文化产业 澳门电影 反身性 本土身份认同建构
原文传递
解读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的身份认同与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万里云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第7期931-933,共3页
美籍华裔女作家任碧莲创作的小说《典型的美国佬》,描写了3个中国移民者在美国纽约的生活经历。他们怀揣着梦想来到美国,并且不断被这里的主流文化所影响。因此,他们从最开始的美国文化价值观念的批判者变成了接受者,成为了他们最初蔑... 美籍华裔女作家任碧莲创作的小说《典型的美国佬》,描写了3个中国移民者在美国纽约的生活经历。他们怀揣着梦想来到美国,并且不断被这里的主流文化所影响。因此,他们从最开始的美国文化价值观念的批判者变成了接受者,成为了他们最初蔑视的那种群体——"典型的美国佬"。任碧莲借助自身的跨文化身份及小说中角色身份的认同与建构,指出文化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进而为当前全球文化融合背景下种族所面临的身份建构与文化困惑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碧莲 《典型的美国佬》 美国文化价值观念 身份认同建构 文化属性
下载PDF
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的身份认同与建构
8
作者 郑蔚康 《作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6X期155-156,共2页
1991年,美籍华裔女作家任碧莲创作了自己的小说处女作《典型的美国佬》,作品描写了三个中国移民者在美国纽约的生活经历。他们怀揣着梦想来到美国,容身于美国社会,并且不断被这里的主流文化所影响。因此,他们从最开始批判美国文化价值... 1991年,美籍华裔女作家任碧莲创作了自己的小说处女作《典型的美国佬》,作品描写了三个中国移民者在美国纽约的生活经历。他们怀揣着梦想来到美国,容身于美国社会,并且不断被这里的主流文化所影响。因此,他们从最开始批判美国文化价值观念变成了他们最初蔑视的那种群体——"典型的美国佬"。本文对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的身份认同与建构问题进行解读,旨在方便后期研究作品中反映出的当代美国华裔文化属性发展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碧莲 《典型的美国佬》 美国文化价值观念 身份认同建构 文化属性
原文传递
从“帝吧出征FB”事件看网民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职纯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13期346-,共1页
当代社会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与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特点,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其中之一就是网络大举进入日常生活。网络对于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使得每个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媒介信息和影像,从而无可逃避地成为"受众"... 当代社会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与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特点,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其中之一就是网络大举进入日常生活。网络对于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使得每个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媒介信息和影像,从而无可逃避地成为"受众"。而被媒介包围的人们也开始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逐渐改变思考自身的方式,媒介提供的大量影像成为人们叙述自己的中介和再现自身的工具,而对于媒介的使用则成为了当代人进行自我建构的一种新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吧 网民 身份认同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