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阙与汉代政治史观——汉阙研究之一 被引量:1
1
作者 宋艳萍 《形象史学》 2013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一汉代宫廷所建之阙阙,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门观也'。清代段玉裁进一步解释曰:'《释宫》曰:观谓之阙。此观上必加门者,观有不在门上者也。凡观与台在于平地,则四方而高者曰台... 一汉代宫廷所建之阙阙,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门观也'。清代段玉裁进一步解释曰:'《释宫》曰:观谓之阙。此观上必加门者,观有不在门上者也。凡观与台在于平地,则四方而高者曰台。不必四方者曰观。其在门上者,则中央阙然,左右为观曰两观。《周礼》之象魏,《春秋经》之两观,《左传》僖五年之观台也。若中央不阙,则跨门为台。礼器谓之台门,《左传》谓之门台是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门 礼器 门台 门者 观台 史观 谓之 平地
原文传递
关注“元艺术”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心峰 《艺术评论》 CSSCI 2020年第3期20-27,共8页
本文呼吁关注"元艺术",认为不仅在艺术学中可以有元艺术学,在艺术创作领域,也有"元艺术"。其根本原因是元艺术学与元艺术背后共同的思维方式,即"元思维"。放眼人类艺术史,这种含有对于艺术本身自我指涉... 本文呼吁关注"元艺术",认为不仅在艺术学中可以有元艺术学,在艺术创作领域,也有"元艺术"。其根本原因是元艺术学与元艺术背后共同的思维方式,即"元思维"。放眼人类艺术史,这种含有对于艺术本身自我指涉、自我反思即元艺术元素的作品,是一种更为普遍的现象,它不限于后现代这一特殊语境,也不限于现代主义艺术。以艺术自身的方式进行自我指涉、自我反思是艺术的重要使命之一。以往对元艺术的关注多停留于显性的元艺术,但更需关注大量存在的隐性元艺术现象;以往的研究,更多留意画中画、戏中戏等,关注艺术中的相互影响作用,也要看到艺术的这种自我省思即元艺术的另一个重要指向,即艺术要想真正具有不同凡响的创造性,还要对过往陈腐的艺术传统予以反省、批判,寻找、创造新的艺术语言、艺术呈现方式;以往的研究,多留意各艺术类别内部的自我指涉,如元绘画等,但还需留意艺术世界中大量存在的跨门类指涉或以个别门类艺术指涉整个艺术等复杂的元艺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艺术 元思维 显性与隐性 两种指向 跨门类指涉
原文传递
中国艺术史学科的可能性、路径及艺术史学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一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49,共8页
中国艺术史学科虽然自成立以来就遭受质疑,但也不难予以合理的回应:西方的艺术史正在从艺术门类史而变得越来越具有艺术门类综合性和文化多元性;中国自身的文化、学术及艺术传统本身则具有艺术史书写的动力。中国艺术史学科的可能性来... 中国艺术史学科虽然自成立以来就遭受质疑,但也不难予以合理的回应:西方的艺术史正在从艺术门类史而变得越来越具有艺术门类综合性和文化多元性;中国自身的文化、学术及艺术传统本身则具有艺术史书写的动力。中国艺术史学科的可能性来自于两方面:艺术史学科制度建立本身,中国式门类艺术汇通及古今学术汇通传统。艺术史学科路径可以有门类艺术史、宽视角门类艺术史、观念艺术史、比较艺术史、跨门类综合艺术史等。对艺术史学科路径的反思可能引导出艺术史学--对艺术史研究方法或路径的反思。中国艺术史学科可以由三个分支构成:艺术通史,跨门类、跨媒介或跨学科的艺术史,艺术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学科 跨门类艺术史 跨学科艺术史 艺术史学
下载PDF
论跨门类艺术史的文献系统与知识学建构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28,I0011,共7页
作为一个总体概念的跨门类艺术史,既有区别于单一门类艺术史的研究路径和方法,又在文献系统的整理和运用方面形成了必要的内在规定性。其文献系统一方面需要在文献层级的纵向轴和介质类型的横向轴两个维度,加以必要的审察和规范;另一方... 作为一个总体概念的跨门类艺术史,既有区别于单一门类艺术史的研究路径和方法,又在文献系统的整理和运用方面形成了必要的内在规定性。其文献系统一方面需要在文献层级的纵向轴和介质类型的横向轴两个维度,加以必要的审察和规范;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跨媒介共同体”概念,得到知识学建构意义上的有效揭示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门类艺术史 文献系统 知识学建构 总体性 跨媒介共同体
下载PDF
熊秉明艺术探索的中西镜像及其边界超越
5
作者 赵斌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98-109,I0005,共13页
旅法艺术理论家、艺术家熊秉明经历了从中国到西方,再从西方返回中国的跨文化;从哲学到艺术,再从艺术延伸至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还有博涉雕塑、书法、诗歌等多种艺术的跨门类,从而使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艺术体验与理论思考熔铸一体... 旅法艺术理论家、艺术家熊秉明经历了从中国到西方,再从西方返回中国的跨文化;从哲学到艺术,再从艺术延伸至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还有博涉雕塑、书法、诗歌等多种艺术的跨门类,从而使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艺术体验与理论思考熔铸一体。他的艺术探索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思想个性——异学互鉴,也就是中西两种异质性学术文化之间发生相互借鉴从而产生新的艺术思想的情形,其中包含五个环节:异学互望、异学互激、异学互惠、异学更生、异学新境。此外,熊秉明的典型意义还在于,他是20世纪艺术界理论与实践兼备的通会人格化身,并致力于构建理论与实践之间互通反哺的双向路径。熊秉明跨文化的艺术经验与面向实践的理论构想对于当前中西文化交流与文化复兴具有宝贵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秉明 跨文化 跨学科 跨门 异学互鉴
下载PDF
《时代建筑》“社区营造与社区商业的魅力”论坛报道 被引量:4
6
作者 丁晓莉 《时代建筑》 2013年第5期158-161,共4页
文章报道了《时代建筑》杂志主办的"社区营造与社区商业的魅力"论坛。该论坛通过开放的社区营造、新区邻里中心的建立,以及城市化进程中老城区的发展方向这三大板块的主题演讲来聚焦社区商业,解析其在当代社区中的魅力。
关键词 社区商业 跨门经营 太平桥模式 城市性 社区结构 邻里中心 公共空间
下载PDF
趣博旨约——熊秉明跨门类艺术实践与中国心灵
7
作者 赵斌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2,共8页
熊秉明的艺术作品是当代跨门类创作实践的一个突出案例。他的艺术创作始于为哲学寻绎具体的形象,横跨雕塑、绘画、书法、诗等多个艺术门类,以门类的转换映现出一生中创作重心的移动和艺术思想的提升。熊秉明通过线、镜子、鲁迅三种有代... 熊秉明的艺术作品是当代跨门类创作实践的一个突出案例。他的艺术创作始于为哲学寻绎具体的形象,横跨雕塑、绘画、书法、诗等多个艺术门类,以门类的转换映现出一生中创作重心的移动和艺术思想的提升。熊秉明通过线、镜子、鲁迅三种有代表性的介质展示出艺术门类间的技法共鉴、意象共现、主题共筑等特征,提示出不同艺术门类间具有相互激发、协同合作的可能。熊秉明跨门类的创作理路彰显出“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中国心灵,印证了中国心灵追求精炼、省思、无息等内在性传统,表现在艺术创作上即是树立起艺术门类间共通的形式标准、揭示出不同门类艺术家创作的深层动力以及中国艺术在门类间交融发展的绵延韵律。熊秉明的跨门类艺术创作是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并推向当代转型的实践范式,表现出丰盈的艺术内涵,对当前和今后的艺术创新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秉明 跨文化 跨门 艺术实践 中国心灵
原文传递
跨门类艺术史研究的空间及其路径——以文学与绘画的关联为中心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琳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4-160,共7页
不同艺术门类之间具有普遍联系与相互作用,由此而产生的“艺术门类间性”,是艺术学理论学科视野下艺术史的研究对象之一。本文综合艺术品与艺术家两方面,考察文学与绘画的“艺术门类间性”,以此探讨跨门类艺术史的潜在空间及其可能的研... 不同艺术门类之间具有普遍联系与相互作用,由此而产生的“艺术门类间性”,是艺术学理论学科视野下艺术史的研究对象之一。本文综合艺术品与艺术家两方面,考察文学与绘画的“艺术门类间性”,以此探讨跨门类艺术史的潜在空间及其可能的研究路径。题画文学与诗意绘画等综合艺术形式,体现了文学与绘画在思维方式、表现方法以及艺术精神等方面的异通性;而文学家与画家的合作对话,则是不离于主体间性的艺术活动,反映出文学与绘画之间的紧密关联与深层互动。中国诗、画的汇通与差异,也在印证各艺术门类之间存在一种“有限度的艺术普遍性”。跨门类的艺术史研究既致力于寻绎各艺术门类的共通规律,也努力探求各个艺术门类无法相互取代的本体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门类艺术史 艺术门类间性 文学与绘画 有限度的艺术普遍性
下载PDF
从再现符号到出场符号——论《只此青绿》舞段的跨门类转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温雅 《艺术教育》 2023年第2期39-42,共4页
在当今传统艺术的再生产领域中,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对绘画《千里江山图》的跨门类转化,当之无愧是一次成功实践。文章指出,从符号学角度来看,《只此青绿》舞段分别作为再现符号以及出场符号实现了对绘画《千里江山图》的跨门类转化:... 在当今传统艺术的再生产领域中,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对绘画《千里江山图》的跨门类转化,当之无愧是一次成功实践。文章指出,从符号学角度来看,《只此青绿》舞段分别作为再现符号以及出场符号实现了对绘画《千里江山图》的跨门类转化:作为再现符号,《只此青绿》是对《千里江山图》的当代阐释;作为出场符号,《只此青绿》一边“召唤”着《千里江山图》的出场,一边代表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的出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门 青绿江山符号 身韵符号 再现符号 出场符号
原文传递
“一般艺术史”视野中的话剧史书写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佳根 宣晓晏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66,共5页
话剧艺术因其综合特征,在话剧史的书写与研究中,被政治性、社会性、文学性、艺术性等属性交织、缠绕,遮蔽了其作为演出艺术的根本性质,造成一定研究偏向。借助“一般艺术史”(或“艺术史”或“艺术共性史”或“元艺术史”)的理论视角审... 话剧艺术因其综合特征,在话剧史的书写与研究中,被政治性、社会性、文学性、艺术性等属性交织、缠绕,遮蔽了其作为演出艺术的根本性质,造成一定研究偏向。借助“一般艺术史”(或“艺术史”或“艺术共性史”或“元艺术史”)的理论视角审视话剧史研究,可以从艺术本体的总体观中审思话剧艺术的本质特征,将门类特殊性融入艺术普遍性中。因而,首先需厘清二者之间普遍与特殊的关系,给定话剧以身份;其次,确立话剧的艺术本体立场,探索基于该立场的审美观念与经验史的研究路径;第三,思索话剧史研究之于艺术史研究的方法论拓展,为构成“一般艺术史”提供戏剧史思路,进而最终构建起具有内在关联性的艺术史知识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史 “一般艺术史” 艺术本体 跨门
原文传递
艺术史学的当代性认识——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跨门类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燕靖 《工业工程设计》 2021年第2期103-110,共8页
自2011年我国学科体系将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之后,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特定背景下,我国艺术学界针对学科内涵及共性特征的研究被重视起来,特别是针对不同艺术历史呈现的融汇阐释,以及就跨学科与跨门类艺术史研究推进问题的探讨,引发越... 自2011年我国学科体系将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之后,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特定背景下,我国艺术学界针对学科内涵及共性特征的研究被重视起来,特别是针对不同艺术历史呈现的融汇阐释,以及就跨学科与跨门类艺术史研究推进问题的探讨,引发越来越多的学术争鸣话题。有鉴于此,由本人主持的2020年度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重大项目“跨门类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提出了明确的概念——艺术史及艺术史学研究需要进行“跨门类艺术史学”的融合探究,这是打通并覆盖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影视、曲艺、美术和设计等多门类艺术的综合艺术史学研究,具有跨门类的贯穿性和互融性特征。因此,艺术史研究可称之为“艺术共性史”或“一般艺术史”的史学研究。而给予支撑的,则是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的研究,这是促成具有概括整体艺术史及艺术史学研究的关键,是推进艺术史及艺术史学研究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学 当代性 跨门 课题综述
下载PDF
艺术史“界域”范畴的厘定认识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燕靖 《艺术学研究》 2021年第1期83-89,共7页
艺术史"界域"范畴的厘定,需要从史学研究的整体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强调艺术史本身具有史学整体性的认知概念,是对人类艺术活动代表性印记的整体观照,既可以从"历时性"角度对其进行考察,又可以从"共时性"... 艺术史"界域"范畴的厘定,需要从史学研究的整体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强调艺术史本身具有史学整体性的认知概念,是对人类艺术活动代表性印记的整体观照,既可以从"历时性"角度对其进行考察,又可以从"共时性"角度予以统摄,从而编织有经有纬、经纬交织的治史脉络。由之,我们在考察艺术史进程时可以发现,作为物质文化的艺术史,作为物质与观念文化的艺术史以及作为观念文化的艺术史,都具有多种存在的可能性,都是构筑起人类艺术活动发展历史的特殊形态。质言之,将艺术活动与对象置于人类文明史、文化史,乃至各类专门史进程中加以考察,既有整体性,又有个别性。因而,辩证地认识艺术史"界域"范畴,划分并定义其相互关系,包括其内在结构与外延范围就显得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界域”范畴 门类艺术史 跨门类艺术史 中西方史学研究
下载PDF
艺术史研究的互异多元与辩证统一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燕靖 《艺术学研究》 2021年第2期36-45,共10页
艺术史研究需要凝聚众多门类艺术史研究的经验、路径与方法作为支撑,这注定了艺术史所包括的范围极具多元性和复杂性。以什么样的视角和方法来探讨艺术史的建构成为首要解决的认识问题。艺术史研究有其自身规律,不应孤悬于门类艺术史之... 艺术史研究需要凝聚众多门类艺术史研究的经验、路径与方法作为支撑,这注定了艺术史所包括的范围极具多元性和复杂性。以什么样的视角和方法来探讨艺术史的建构成为首要解决的认识问题。艺术史研究有其自身规律,不应孤悬于门类艺术史之外,或仅仅以所谓艺术的一般性原则概念来阐释其历史演变,而要以历史科学的整体性与特殊性互异多元的辩证统一观,来对艺术史的史料、实证、史述、史识和史观等加以匡正,从而揭示包括艺术发展进程的多重结构与多样层面。如此才能促使在漫长历史脉络线上处于纷杂状态的艺术史研究获得提升,并形成可能性条件,将其史识与史观构成有规律性、互补性、共时性及一般性的认识,这是艺术史跨门类、跨界域甚至跨学科研究的合理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研究 互异多元辩证统一 跨门类与跨界域 合理性基础
下载PDF
从共通性到变异性:跨门类比较视野下真实观念探析
14
作者 李立 《未来传播》 CSSCI 2023年第5期106-113,共8页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电影史和美术史的比较,文章发现真实观念具有共通性和变异性。共通性表现为“从技法到观念”的真实追求,呈现“感性—理性—知性”的特征,变异性表现为真实观念往往以他域汇通的方式得以证明。基于整体观的认知,秉承...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电影史和美术史的比较,文章发现真实观念具有共通性和变异性。共通性表现为“从技法到观念”的真实追求,呈现“感性—理性—知性”的特征,变异性表现为真实观念往往以他域汇通的方式得以证明。基于整体观的认知,秉承“事不孤起、必有其邻”的学理,文章提出如下推导:真实观念不仅在80年代电影史中以巴赞影响的方式实证,而且在80年代美术史中产生了变异。真实观念的互通拓宽了我们对现实主义的认识,现实主义在中国接受的复杂性与开放性应得到足够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观念 跨门 推导式研究 现实主义
下载PDF
跨门类艺术史学的共识探讨——2021·艺术史学科发展研讨会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欣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3-136,共4页
“艺术史学科发展研讨会”是南京艺术学院联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兄弟艺术院校打造的艺术与人文学科学术高端交流平台。2021年12月26至27日,“2021·艺术史学科发展研讨会”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与会学者围绕... “艺术史学科发展研讨会”是南京艺术学院联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兄弟艺术院校打造的艺术与人文学科学术高端交流平台。2021年12月26至27日,“2021·艺术史学科发展研讨会”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与会学者围绕跨门类艺术史研究的突破性案例分析与理论建构、跨门类艺术史研究的空间及其多元路径探讨、跨门类艺术史视域下的艺术史体例或范式研究、中国特色艺术史与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论建构四个议题,对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归属下的艺术史二级学科的定位及其内涵,以及方向设置诸问题形成的综合性问题域进行共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学 跨门 多元路径 述评
下载PDF
艺术史与艺术史学理论建构——第三届全国艺术史学科发展研讨会学术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欣悦 时静 《艺术学研究》 2020年第6期50-55,共6页
2020年10月17至18日,第三届全国艺术史学科发展研讨会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全门类、跨门类艺术史学观展开交流,从东西绘画的交流与互观、东西方艺术观念与美术精神的比较、东西方造物观与艺术史学观比较、艺术经济史学的融... 2020年10月17至18日,第三届全国艺术史学科发展研讨会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全门类、跨门类艺术史学观展开交流,从东西绘画的交流与互观、东西方艺术观念与美术精神的比较、东西方造物观与艺术史学观比较、艺术经济史学的融合建构与研究路径探讨四个方面展开研讨,对当前艺术史学科发展与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形成初步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门 艺术史学 述评
下载PDF
比较艺术学视域下绘画与音乐跨门类转换的本体论基础——苏珊·朗格艺术幻象论对当下艺术学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50,共6页
目前关于比较艺术学理论与方法的讨论,较少探究各艺术门类间相互转换的本体论基础及其内在的交互机制。而艺术符号美学学者苏珊·朗格所提出和发展的"艺术幻象论",特别是其中的"二级幻象"概念,在认知和理解艺... 目前关于比较艺术学理论与方法的讨论,较少探究各艺术门类间相互转换的本体论基础及其内在的交互机制。而艺术符号美学学者苏珊·朗格所提出和发展的"艺术幻象论",特别是其中的"二级幻象"概念,在认知和理解艺术本质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和阐述各艺术门类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的关系,从理论上建构和夯实了各艺术门类间相互转换的本体论基础。在此意义上,基于对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间相互转换个案及个人艺术创作实践的分析,反思朗格的理论有助于厘清比较艺术学的学理与研究范式,拓展已有的研究空间,构建艺术学理论发展的新视角与可行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艺术学 艺术幻象论 苏珊·朗格 跨门类转换
下载PDF
艺术史学理论的基本构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燕靖 《艺术学研究》 2021年第4期64-76,共13页
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以来,艺术史学科建设和艺术史学理论研究受到整个人文学科的影响并由此获得极大推进,其研究成果的呈现值得关注。尤其对艺术史及艺术史学多视角的认知形成了多种可能,对艺术史学理论的建构也释放出许多新的认识观... 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以来,艺术史学科建设和艺术史学理论研究受到整个人文学科的影响并由此获得极大推进,其研究成果的呈现值得关注。尤其对艺术史及艺术史学多视角的认知形成了多种可能,对艺术史学理论的建构也释放出许多新的认识观念。由此,探讨艺术史学理论的基本构成,应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思考:依据门类艺术史学及相关学科建构跨门类、跨学科史学理论的必要性;艺术史学理论建构离不开史学范式的相互作用;从治史经验到艺术史学理论系统建构的学术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学理论 跨门类与跨学科 史学范式 多元互动
下载PDF
某三跨门式刚架结构安全性分析
19
作者 孟衡 吴彦梅 +1 位作者 武来群 袁恒 《中华建设》 2019年第8期0263-0264,共2页
门式刚架结构是单层工业厂房中应用最主要的结构形式之一。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对其进行安全性分析所做的相关工作、对后续同类型既有建筑的检测与鉴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跨门 刚架结构 安全性
下载PDF
视角与方法:“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中的跨门类研究
20
作者 程雅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第6期54-61,共8页
目前艺术史研究中的跨门类方法虽然尚在不断探索与逐渐明晰之中,但有一些特殊艺术门类史的研究已实践了“跨门类艺术史”的方法,如“丝绸之路艺术史”“中日艺术交流史”“东西艺术比较史”等。这类艺术史因为建立在某个特定地理界域、... 目前艺术史研究中的跨门类方法虽然尚在不断探索与逐渐明晰之中,但有一些特殊艺术门类史的研究已实践了“跨门类艺术史”的方法,如“丝绸之路艺术史”“中日艺术交流史”“东西艺术比较史”等。这类艺术史因为建立在某个特定地理界域、时期、政治、族群等之上,因此需要通过打通艺术门类各个领域,以交互及多元视角来揭示其“史”的内涵与外延,形成对此类特殊艺术史和艺术史学的“整体性”逻辑思维认识,确立这类艺术史的“公共阐释”与“公共史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角 方法 丝绸之路 跨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