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生活世界到跨文化对话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俊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7-69,共23页
"生活世界"所蕴含的世界开放性之内涵为全球跨文化对话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实践指引。基于生活世界的主体间交往行为的展开、主体间性框架下不同特殊文化世界之间的交融关系、真理的自由本质及其在开放世界中的呈现等,指... "生活世界"所蕴含的世界开放性之内涵为全球跨文化对话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实践指引。基于生活世界的主体间交往行为的展开、主体间性框架下不同特殊文化世界之间的交融关系、真理的自由本质及其在开放世界中的呈现等,指向的都是世界的开放性特征。基于这些构想,作为"实践智慧"的"反思判断力"、基于家庭经验的"羞怯/畏怯"的伦理习性,成为与生活世界的哲学构想相符合的实践姿态,具有公共性和主体间性特征的开放世界由此得以维护。这种实践姿态在面对多元文化世界时,得出一种新的跨文化哲学实践,它是一种"多极对话",即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遵循差异和平等的原则,在充分的多方参与的对话中寻找共识,通过对话的行动构建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主体间性 跨文化哲学 多极对话
原文传递
跨文化哲学的四个维度 被引量:8
2
作者 姚介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9,共7页
跨文化哲学是新兴交叉学科,它既是对跨文化交往的哲学研究,又是对哲学交往的跨文化研究,旨在建树和平合理、包容互补的文明交往观。跨文化哲学有四个维度:对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哲学研究;跨文化解释学研究;比较哲学研究;跨文化交往伦理... 跨文化哲学是新兴交叉学科,它既是对跨文化交往的哲学研究,又是对哲学交往的跨文化研究,旨在建树和平合理、包容互补的文明交往观。跨文化哲学有四个维度:对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哲学研究;跨文化解释学研究;比较哲学研究;跨文化交往伦理学研究。开展、推进跨文化哲学研究,探讨世界不同文明交往中的各种跨文化理论课题,对促进多样文明共同繁荣与发展、建立和谐世界,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哲学 文明交往观 跨文化解释学 跨文化交往伦理学
原文传递
跨文化批判与当代汉语哲学--晚期福柯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8
3
作者 何乏笔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3,共9页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探索晚期福柯的研究在当代汉语哲学脉络下的特殊意义。面对兼具批判性与跨文化性的修养哲学如何可能的问题,作者由晚期福柯批判概念的两种向度出发(考古学向度与系谱学向度),来界定跨文化批判的运用范围。在批判的考...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探索晚期福柯的研究在当代汉语哲学脉络下的特殊意义。面对兼具批判性与跨文化性的修养哲学如何可能的问题,作者由晚期福柯批判概念的两种向度出发(考古学向度与系谱学向度),来界定跨文化批判的运用范围。在批判的考古学向度方面,以区别比较哲学与跨文化哲学作为讨论的焦点。而有关系谱学方面的讨论所着重的问题则在于,跨文化研究如何摆脱己文化与异文化的比较逻辑,以及相关的文化本质主义倾向。在此背景下进一步询问:当代欧陆哲学的重要语言(如法语、德语)是否具备条件来发展批判性的跨文化哲学?此问题的重要性,若对比于当代汉语哲学的处境,便可初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美学修养 跨文化哲学 现代性
下载PDF
雅斯贝尔斯世界哲学及其对普遍交往的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H.哈留克·埃德姆 金寿铁(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3,共6页
世界哲学是一种新的思维尝试。在"世界哲学"中,"世界"一词标明人类互相理解的空间向度。世界哲学旨在克服"欧洲中心论"的视野,针对的是欧洲哲学与所有文化思想的相遇和讨论。雅斯贝尔斯世界哲学的理念与... 世界哲学是一种新的思维尝试。在"世界哲学"中,"世界"一词标明人类互相理解的空间向度。世界哲学旨在克服"欧洲中心论"的视野,针对的是欧洲哲学与所有文化思想的相遇和讨论。雅斯贝尔斯世界哲学的理念与自身"哲学世界史"的庞大规划直接地联系在一起。哲学世界史是普遍的,因为它同样投入从事哲学思维活动的人们的那个最遥远、最陌生的文化圈子之中。对于实现世界哲学而言,对于普遍交往的可能性而言,哲学世界史是一个根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哲学 哲学世界史 永恒哲学 普遍交往 跨文化哲学
下载PDF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非洲哲学?
5
作者 王俊 《世界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159,F0003,共9页
非洲哲学并不是由一连串哲学家和经典著作构成的系统化的思想史,也缺乏可传承讨论的概念系统。因此迄今为止的非洲哲学研究并没有构成一个系统化的完整学术史,而是围绕着一些观念和问题展开的讨论。从整体上来看,非洲哲学的论述主体、... 非洲哲学并不是由一连串哲学家和经典著作构成的系统化的思想史,也缺乏可传承讨论的概念系统。因此迄今为止的非洲哲学研究并没有构成一个系统化的完整学术史,而是围绕着一些观念和问题展开的讨论。从整体上来看,非洲哲学的论述主体、底层观念、论述方式、思维方式等与我们惯常理解的哲学都有很大的不同,充分标识了非洲哲学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令非洲哲学成为相对于我们的另一“他者”,这一他者维度的介入打破了原本我们熟悉的中西二元比较体系,对于汉语哲学的自我理解,对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哲学地图的完善,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哲学 跨文化哲学 世界哲学地图 部族哲学 口述哲学
原文传递
从作为普遍哲学的现象学到汉语现象学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俊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2-60,204,205,共21页
胡塞尔的现象学包含了两个向度的统一:一个向度是具有绝对性、统一性的普遍哲学,一种普遍的意识学或存在学;另一个向度则是对直观的、当下的、活生生的实际性经验的描述。由此,存在于整体性和多元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和差异性之... 胡塞尔的现象学包含了两个向度的统一:一个向度是具有绝对性、统一性的普遍哲学,一种普遍的意识学或存在学;另一个向度则是对直观的、当下的、活生生的实际性经验的描述。由此,存在于整体性和多元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和差异性之间的张力得到了统一。这种具有非现成性、历史性和开放性特征的现象学为一门跨文化哲学奠基,也使得现象学与汉语思想传统的结合成为可能。今天汉语现象学在跨文化理解和中西思想资源的“共创性”上成为世界现象学和汉语哲学的典范之一。一方面汉语思想资源借助于现象学方法以“如其所是”的方式得到表达,从而撑开了新的阐释空间;另一方面现象学传统在汉语语境中实现了“接着讲”,汉语现象学承接了整个现象学运动的原创性开拓之重任,未来的现象学可以也应当是讲汉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哲学 生活世界 跨文化哲学 汉语现象学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经验重绘世界哲学地图——空间现象学视野下的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俊 《中国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167,207,208,共19页
现象学视野下的空间理解与身体经验联系在一起,处身性成为存在的基本属性,由此空间成为意义建构的结构性要素,同时空间自身也在此过程中以交互主体或共在世界的方式被构建延展。通过具身性、处身性、意义建构和共在的世界被刻画的现象... 现象学视野下的空间理解与身体经验联系在一起,处身性成为存在的基本属性,由此空间成为意义建构的结构性要素,同时空间自身也在此过程中以交互主体或共在世界的方式被构建延展。通过具身性、处身性、意义建构和共在的世界被刻画的现象学的空间经验,对全球化时代的哲学史书写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破除西方中心论的叙述视角,基于空间差异论述多元的哲学。通过在跨文化视野下重绘世界哲学地图,不同的哲学传统才能建立新的自我理解和自我定位,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现象学 跨文化哲学 世界哲学地图
原文传递
从共生的伦理到文化间对话
8
作者 姜丹丹 《百家评论》 2023年第5期27-33,共7页
在法国当代思想家、汉学家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看来,在法国当代思想家、汉学家朱利安看来,在调动广义的中国古代哲学“以别样方式思考”的潜能视野下,打开文化之间的间距,将《庄子》文本置入这一视野中重新解读,可进一步有助... 在法国当代思想家、汉学家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看来,在法国当代思想家、汉学家朱利安看来,在调动广义的中国古代哲学“以别样方式思考”的潜能视野下,打开文化之间的间距,将《庄子》文本置入这一视野中重新解读,可进一步有助于质疑与摆脱在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基督教的传统中设立的主体与客体、身体与精神、内在性与超越性二元对立的思维。因而,在这个跨文化思考的视野下,朱利安在语义转移的层面上,首先做了一些“调适”的尝试;在语言的转译中,经过术语的选取与翻译的调整,在跨文化哲学的思考行为中,也的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哲学 朱利安 跨文化哲学 主体与客体 跨文化思考 内在性 《庄子》 方式思考
下载PDF
卡尔·雅斯贝尔斯世界哲学理念与展望--以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哲学为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金寿铁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55,共9页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哲学开辟了新的哲学研究领域,跨文化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既承认多样文化的正当性,又设法把这种文化多样性与单一的普遍真理结合起来。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预先推定了跨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内容,正如今日跨文化哲...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哲学开辟了新的哲学研究领域,跨文化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既承认多样文化的正当性,又设法把这种文化多样性与单一的普遍真理结合起来。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预先推定了跨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内容,正如今日跨文化哲学所倡导的一样,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也倡导哲学的跨文化变革的必要性。作为总体交往领域里一种罕见的思维尝试,他的世界哲学理论大胆克服对永恒哲学的种种传统表象,为全人类构筑了普遍交往的思想框架。他的世界哲学理论不仅全面扬弃了欧洲中心主义的狭隘地域思维,也积极获取了东西方多样哲学思维中多元主义的存在根据以及作为支撑正当性的差异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跨文化理念 跨文化哲学 世界哲学 无限交往
下载PDF
世界哲学图景中的《善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齐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3-115,F0003,共14页
《善的研究》是西田几多郎发表于1911年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西田以"纯粹经验"概念为出发点,构建了一个从认识论到存在论、再到道德和宗教的形而上学体系。这个体系在框架结构方面与西方哲学体系高度相似,但在内容上却保持... 《善的研究》是西田几多郎发表于1911年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西田以"纯粹经验"概念为出发点,构建了一个从认识论到存在论、再到道德和宗教的形而上学体系。这个体系在框架结构方面与西方哲学体系高度相似,但在内容上却保持着东方思想的底色,尤其体现在西田对其同时代西方哲学传统内部对主客二元分立思维方式的批判的共鸣,以及对现代性批判的认同之上,显现出了很强的本位文化意识。作为110余年前"西学东渐"进程中东西哲学碰撞和对话的产物,《善的研究》无论在过去还是今天都是一本值得称道的哲学著作。不过在今天东西方共同建设跨文化的世界哲学的目标之下,这本著作也暴露出了在不同哲学文化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环节上的不足。在西田"世界主义"观的启发之下,真正有意义的世界哲学当是在消除东西方哲学的对立并互相学习的前提下,在每一种哲学充分展现自身特征的基础上共同创造出的面向未来的新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田几多郎 《善的研究》 纯粹经验 世界哲学 跨文化哲学
原文传递
作为跨文化哲学实践的“多极对话”概念浅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俊 《哲学分析》 2015年第4期73-82,共10页
在全球化的时代,各自代表着不同中心论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形态如何共存?跨文化理解,甚至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跨文化哲学是可能的吗?针对这些问题,奥地利哲学家维默(Franz Martin Wimmer)设计了"多极对话"(Polylogues)模式,在全球... 在全球化的时代,各自代表着不同中心论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形态如何共存?跨文化理解,甚至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跨文化哲学是可能的吗?针对这些问题,奥地利哲学家维默(Franz Martin Wimmer)设计了"多极对话"(Polylogues)模式,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为哲学的发展和跨文化理解与交流提供了一套哲学实践模式。一方面,哲学植根于具体的文化传统和语言;另一方面,哲思活动本身与文化传统又不完全重合,而是要克服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偶然性、追求普遍真理和共同哲学。作为跨文化哲学实践策略的"多极对话"既要提防中心主义的普世论,也要排除分离主义的个殊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跨文化哲学 文化中心论 多极对话
下载PDF
井上哲次郎与东亚哲学的起源
12
作者 张政远 《南开日本研究》 2022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哲学的起源是什么?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例如,我们在考虑日本哲学的起源时,不仅要考虑日本传统的哲学或思想,还要考虑中国哲学在日本的发展;在追溯现代日本哲学起源问题时,亦有必要从整个东亚哲学的脉络来讨论。我们还要注意制度化... 哲学的起源是什么?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例如,我们在考虑日本哲学的起源时,不仅要考虑日本传统的哲学或思想,还要考虑中国哲学在日本的发展;在追溯现代日本哲学起源问题时,亦有必要从整个东亚哲学的脉络来讨论。我们还要注意制度化哲学教育的影响。东京大学是日本最早成立的现代大学。作为日本的最高学府,它对东亚哲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井上哲次郎(1855—1944)曾入读东京大学,后来在该大学任教。他曾编译《哲学字汇》为例,这工具书表面上并没有什么哲学内容可言。然而《哲学字汇》反映了井上对哲学概念的一些重要理解。本文将从《哲学字汇》中抽出一些项目,并分析其哲学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上哲次郎 哲学字汇 东亚哲学 日本哲学 跨文化哲学
原文传递
哲学思维的跨文化转变——卡尔·雅斯贝尔斯与跨文化哲学的挑战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德烈亚斯·切萨纳 金寿铁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2,共8页
今日全球化这一世界境况要求哲学思维的跨文化转变。跨文化哲学指称一个新的哲学工作领域。跨文化性概念标志一系列文化相遇的基本范畴:文化身份与民族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多元主义与普遍主义,可通约性与不可通约性,特有性与陌生性... 今日全球化这一世界境况要求哲学思维的跨文化转变。跨文化哲学指称一个新的哲学工作领域。跨文化性概念标志一系列文化相遇的基本范畴:文化身份与民族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多元主义与普遍主义,可通约性与不可通约性,特有性与陌生性以及跨文化解释学等。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计划是一种理念、假设、路标、目标和一种普遍的哲学交往过程,因此,世界哲学并非有朝一日可以存在于客观形态的某种统一理念之中。雅斯贝尔斯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在于摆脱了所有排他性的绝对效应要求,在开放的视域中,提供了人类能够借以理解自身不同来源的一座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雅斯贝尔斯 跨文化哲学 世界哲学 生存哲学
下载PDF
跨文化哲学的舍勒式开启——读张任之《心性与体知——从现象学到儒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嘉新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4期173-182,共10页
在当代的哲学思考中,最大的期许无疑是汇通中西,而最大的疑难是如何实现汇通中西。汇通中西不仅在概念上是含混且空乏的,而且包含着潜在的理论风险,对此不得不仔细检省。汇通中西哲学的期待,几乎伴随着汉语学界对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现... 在当代的哲学思考中,最大的期许无疑是汇通中西,而最大的疑难是如何实现汇通中西。汇通中西不仅在概念上是含混且空乏的,而且包含着潜在的理论风险,对此不得不仔细检省。汇通中西哲学的期待,几乎伴随着汉语学界对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现象学)的引入、消化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西方哲学 跨文化哲学 现象学 汉语学界 哲学思考
下载PDF
中国文本的跨文化诠释:扬弃与境界的诠释研究
15
作者 罗亚娜 廖志华(译)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80,共17页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文本跨文化诠释的多重可能性和存在的种种问题,凸显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考虑不同文化条件下范式的不可通约性。鉴于不同文化产生不同的参照框架,而参照框架反过来又与感知现实、理解现实和解释现实的不同方法息息相...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文本跨文化诠释的多重可能性和存在的种种问题,凸显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考虑不同文化条件下范式的不可通约性。鉴于不同文化产生不同的参照框架,而参照框架反过来又与感知现实、理解现实和解释现实的不同方法息息相关,因此,当不同思想史中涌现出不同哲学话语时,参照框架所关涉的问题尤其明显,这是因为概念和范畴不能从一种社会文化背景直接照搬到另一种社会文化背景中。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对哲学文本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的新方法,即哲学所谓的扬弃。因此,在对中国文本进行跨文化诠释时,本文主张改变西方传统的诠释学方法,尝试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即用中国的境界融合取代西方的视域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弃 境界 跨文化哲学 参照框架
原文传递
康熙宫廷艺术观探析:以跨文化的哲学影响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帆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康熙帝拥有满、汉、西洋三种文化背景,他用跨文化哲学思想指导宫廷艺术实践。为了保护满洲文化,他寻求发展多元化的宫廷艺术风格;在儒学的影响下,他重视艺术的修身和教化作用;受欧洲科学哲学影响,他利用数学和实验改造宫廷艺术。哲学性... 康熙帝拥有满、汉、西洋三种文化背景,他用跨文化哲学思想指导宫廷艺术实践。为了保护满洲文化,他寻求发展多元化的宫廷艺术风格;在儒学的影响下,他重视艺术的修身和教化作用;受欧洲科学哲学影响,他利用数学和实验改造宫廷艺术。哲学性、政治性、复合性、传播性和矛盾性是康熙宫廷艺术观的突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 宫廷艺术观 跨文化哲学 多元化
下载PDF
2017年度“长江学者”青年学者
17
作者 陈玮 王福生 +2 位作者 段伟文 王凯宁 叶晓璐 《中国哲学年鉴》 2018年第1期386-387,共2页
王俊男,1979年9月生,浙江临海人。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2017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哲学博士,出版研究专著2部,译著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Synthesis Philosophica... 王俊男,1979年9月生,浙江临海人。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2017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哲学博士,出版研究专著2部,译著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Synthesis Philosophica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欧陆哲学、现象学、跨文化哲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哲学 哲学博士 青年学者 维尔茨堡 浙江临海 研究专著 欧陆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作者简介
18
《第欧根尼》 2012年第2期153-155,共3页
海因茨·佩措尔德(Heinz PAETZOLD)卡塞尔大学哲学教授、杜布罗夫尼克大学校际中心主任研究员。他的著作有:《文化的符号语言:美术与建筑》(1997)、《符号、文化、城市》(2000)、《恩斯特·卡西尔引论》(1993、2002、2... 海因茨·佩措尔德(Heinz PAETZOLD)卡塞尔大学哲学教授、杜布罗夫尼克大学校际中心主任研究员。他的著作有:《文化的符号语言:美术与建筑》(1997)、《符号、文化、城市》(2000)、《恩斯特·卡西尔引论》(1993、2002、2008)、《城市生活:论城市文化》(主编,1997)、《整体城市文化》(主编,2006)、《跨文化哲学》(2007,与W.施米德一柯瓦尔齐克合编)和《谢林的自由思想》(2010,与H.施奈德合编)。2004—2007年间担任国际美学协会主席。电子邮箱地址:f2hpaetzold@hetnet.n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城市文化 符号语言 跨文化哲学 2007年 哲学教授 城市生活 自由思想
原文传递
“概念的劳作”是正当的吗?——在跨文化哲学视野中对黑格尔正义概念的思考
19
作者 吴怡宁(译) 朱毅(校) 《伦理学术》 2019年第1期63-75,共13页
本文把'正义'主题与一种非常特殊的实践类型——即概念的实践——关联起来。没有这种概念性—论证性的实践活动,哲学,尤其是欧洲哲学将难以设想。在此需要追问的是,如果说黑格尔哲学宣称通过'概念的劳作'就能把握'... 本文把'正义'主题与一种非常特殊的实践类型——即概念的实践——关联起来。没有这种概念性—论证性的实践活动,哲学,尤其是欧洲哲学将难以设想。在此需要追问的是,如果说黑格尔哲学宣称通过'概念的劳作'就能把握'真理',那么它对待其他哲学与(非欧洲的)文明的方式是否'公正'?黑格尔认为,以示范性的方式,系统性的问题应该依据'真理'与'正义'的关系来处理。基于对问题理解的多样性,本文着眼于哲学中'沟通'所发挥的作用,以此论证: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看,黑格尔哲学本身并非不合理,但是它不能保护我们免受不合理的论断的侵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概念的劳作 正义 真理 跨文化哲学
原文传递
《易经》与西方传统危机
20
作者 恩斯特·曾科 孙瑞雪(译)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0年第2期74-85,227,共13页
《易经》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起到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面临许多问题。被作为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工具传入西方,《易经》受到了西方数学家、哲学家、教会学者和物理学家等的关注,并对其进行了不同的阐释和改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从陌... 《易经》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起到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面临许多问题。被作为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工具传入西方,《易经》受到了西方数学家、哲学家、教会学者和物理学家等的关注,并对其进行了不同的阐释和改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从陌生又神秘的文本,一个未知的外国传统,到对20世纪陷入危机的西方传统的重要修正,再到成为全球文化产业,西方对《易经》的接受经历了重大变化。《易经》给大家的启示是:矛盾双方是互补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易经》对西方理解中国哲学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样的作用将继续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西方传统 跨文化哲学 共时性原则 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