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存在与非存在
1
作者 丽莲·阿尔维斯 周春兰(译) 喻岚(校)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当胡塞尔谈到所谓的“超越论还原”或“现象学悬置”时,许多人认为他避开了真理或存在的问题,理由有二:第一,胡塞尔明确指出,当我们进行还原时,不应再简单地“假定它既对我呈现又作为事实存在者而呈现”,并且应该悬置我们关于“现实存... 当胡塞尔谈到所谓的“超越论还原”或“现象学悬置”时,许多人认为他避开了真理或存在的问题,理由有二:第一,胡塞尔明确指出,当我们进行还原时,不应再简单地“假定它既对我呈现又作为事实存在者而呈现”,并且应该悬置我们关于“现实存在方面”的判断;第二,胡塞尔在提到观念的“对象”时似乎没问题,即使当我们指的是非存在的、幻觉的或实际上不可能的对象时。这貌似表明,他对是否存在相应的“普遍的”对象问题不感兴趣。本文试图对此提出质疑,并将表明,他的研究不但从未忽略真理和存在的问题,而且将它们凸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胡塞尔 怀疑 悬置 超越还原 超越 意向性 非存在问题
下载PDF
论胡塞尔自身意识理论的三个阶段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文良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16,共8页
在胡塞尔自身意识思想方面,学界主要存在三种解读:1.自身意识是后续高阶反思;2.自身意识是原本意识所具有的前反思的、前对象化的、单阶自身觉知;3.自身意识是原本意识对其自身的一种特殊的高阶隐性觉知。这三种解读主要是从意识研究或... 在胡塞尔自身意识思想方面,学界主要存在三种解读:1.自身意识是后续高阶反思;2.自身意识是原本意识所具有的前反思的、前对象化的、单阶自身觉知;3.自身意识是原本意识对其自身的一种特殊的高阶隐性觉知。这三种解读主要是从意识研究或存在论角度做出的。相反,本文主要把自身意识问题当作一个认识论问题,亦即对知识的最终确然明见基础的追问,并通过追溯胡塞尔的思想演变,提出并解释了胡塞尔自身意识思想的以下三个阶段及其关联:1)自身意识作为对单纯体验材料的内感知;2)自身意识作为超越论的-内在的纯粹意识领域中个别意向行为所具有的伴随性的、潜隐性的自身觉知;3)自身意识作为整个超越论的纯粹内在意识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意识 向实然状态的还原 超越还原 意向性 本质直观 纯粹自我
下载PDF
物与象:胡塞尔感知分析中的一个基本区分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鸿赫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35,177,共7页
在郊外的公路上,我看见远方驶来一辆汽车。当这辆车足够远的时候,我伸出一只手便可在我的视野里挡住它。此刻比我的手小的,显然不是作为实在之物的汽车本身,而是它在视觉上的被给与性,即,它的象。在这辆车逐渐驶近的过程中,它逐渐变大... 在郊外的公路上,我看见远方驶来一辆汽车。当这辆车足够远的时候,我伸出一只手便可在我的视野里挡住它。此刻比我的手小的,显然不是作为实在之物的汽车本身,而是它在视觉上的被给与性,即,它的象。在这辆车逐渐驶近的过程中,它逐渐变大。这个逐渐变大的,显然也不是作为实在之物的汽车本身,而是作为象的、汽车的显相。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视觉感知行为的真正的相关项,不是那个超越意识的、大小不变的实在之物,而是意识方面的、在时远时近的距离中大小发生着变化的象。物与象之间的一个根本性区别在于,物体的显现本身(作为象)或者清晰、或者模糊。比如我近视,我摘下眼镜,象就变得模糊;戴上眼镜,象又清晰起来。"清晰"和"模糊"不是实在之物的属性,而是象的本己属性。二者在存在方式、时间性、因果性、空间性和超越性等方面有着一系列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还原 感知
下载PDF
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方法——以《现象学的观念》一书为蓝本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广玲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43-345,共3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胡塞尔完成现象学内涵及其研究的基本方法。胡塞尔认为有两种,超越论还原(先验还原)与本质还原,也叫"中止判断"或"悬置"(中止判断指对传统的,未经判断的观念不做肯定,把它放起来)。只有通过超越论还... 本文主要探讨了胡塞尔完成现象学内涵及其研究的基本方法。胡塞尔认为有两种,超越论还原(先验还原)与本质还原,也叫"中止判断"或"悬置"(中止判断指对传统的,未经判断的观念不做肯定,把它放起来)。只有通过超越论还原和本质还原建立起的本质现象学即第一哲学,然后才有可能建立在其指导下产生的超越论事实的现象学即第二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还原 本质还原
原文传递
胡塞尔、海德格尔和马里翁对“我思”问题的反思和阐释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军 丁笑飞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40-48,共9页
笛卡尔为把握知识确然性而提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该命题也成为整个西方近现代哲学命运的浓缩。本文试图探究胡塞尔、海德格尔、马里翁这三位具有代表性的现象学家如何分别以超越论还原、存在论还原、爱洛斯还原的方式反思和阐... 笛卡尔为把握知识确然性而提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该命题也成为整个西方近现代哲学命运的浓缩。本文试图探究胡塞尔、海德格尔、马里翁这三位具有代表性的现象学家如何分别以超越论还原、存在论还原、爱洛斯还原的方式反思和阐释“我思”问题。在以这一问题简史为核心的现象学进程中,现象学在对“我思”的回应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超越论还原以纯粹意识为奠基,存在论还原以“我在”为最终溯源,爱洛斯还原则以“去爱的自我”为最终目的。在这一进程中,先前的后续的现象学家同时对先前的现象学家就此问题的思考予以了评价,因此,本文还简短讨论了马里翁在讨论胡塞尔和海德格尔所理解的“我思”问题时,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内在批评所需要的明见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思 超越还原 存在还原 爱洛斯还原
下载PDF
还原与离相——论胡塞尔超越论还原与佛教之离相问题
6
作者 《普陀学刊》 2017年第3期251-268,共18页
对于佛教来说,“相”的概念最终要通向“无相”,但“无相”却绝不是对“相”的简单删除。所以无相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理解离,而不是如何删除相。在法性宗的诸多论述中,无相被诠释为向真如境界的回返,而其同时也就意味着离相。另一方面,... 对于佛教来说,“相”的概念最终要通向“无相”,但“无相”却绝不是对“相”的简单删除。所以无相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理解离,而不是如何删除相。在法性宗的诸多论述中,无相被诠释为向真如境界的回返,而其同时也就意味着离相。另一方面,在胡塞尔的本质理论中,本质被阐明为事实之物的精神性外观——艾多斯,且在此意义上本质这一概念获得了与“相”通约的可能性。超越论还原作为胡塞尔现象学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其要求之一便是达到主体对现象世界的总体性的撤离,从而也获得了与“离相”的通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现象学 超越还原 无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