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41
1
作者 蒋逸民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78,共6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研究商业化的发展,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以大学学科为基础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面临新的知识生产模式的挑战。新的知识生产是在应用的语境下进行的,主要标志是新的知识生产组织的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研究商业化的发展,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以大学学科为基础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面临新的知识生产模式的挑战。新的知识生产是在应用的语境下进行的,主要标志是新的知识生产组织的出现。新的知识生产模式的出现预示着大学原有的封闭办学模式的终结,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模式2” 科性 高校改革
下载PDF
教育语言学何为?——教育语言学的学科特性及其启示 被引量:22
2
作者 沈骑 《当代外语研究》 2012年第11期38-42,共5页
近四十年来,国外教育语言学学科异军突起,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国内学者对此缺乏了解,存在理解的误区,甚至对教育语言学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因此,要从根本上厘清认识上的误区,就必须弄清楚"教育语言学何为"这个中心命题。... 近四十年来,国外教育语言学学科异军突起,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国内学者对此缺乏了解,存在理解的误区,甚至对教育语言学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因此,要从根本上厘清认识上的误区,就必须弄清楚"教育语言学何为"这个中心命题。梳理教育语言学学科创立、成长到成熟发展的过程,分析其独有的学科特性,有助于提升创建中国教育语言学的学科意识、问题意识和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语言 科特性 科性 启示
原文传递
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的超学科方法论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仁强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6,共9页
词类问题是一个从古希腊延续至今的千年谜题,近百年来词类研究深受牛顿思维之困。文章运用量子思维和超学科方法论的四大公理,系统阐述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尝试破解词类难题。从本体论上看,鉴于词是人类语言的量子,该理论兼顾个体词和... 词类问题是一个从古希腊延续至今的千年谜题,近百年来词类研究深受牛顿思维之困。文章运用量子思维和超学科方法论的四大公理,系统阐述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尝试破解词类难题。从本体论上看,鉴于词是人类语言的量子,该理论兼顾个体词和概括词的词类,主张主客分层和主客互动,兼顾言语个体的主体性和言语社群的主体间性。从逻辑上看,该理论主张个体词的词类判断遵循经典逻辑,而概括词的词类判断则遵循量子逻辑。从认识论上看,该理论兼顾还原论和整体论、兼顾决定论和概率论、兼顾局部(线性)因果论和整体(非线性)因果论,合理阐释个体词与概括词的词类判断标准和程序。从价值论上看,该理论追求理实并重,可为自然语言处理中个体词的词性标注和词典编纂中概括词的词类标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类 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 量子思维 科性
原文传递
社会网络分析与应用语言学交叉研究的前瞻与路径 被引量:8
4
作者 李茨婷 任伟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23,共9页
在当前多语世界中,社会网络对于不同语境中的语言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引介和爬梳社会网络分析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探讨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语言学跨学科前沿研究,着重介绍相关研究设计,梳理代表性实证研究案例。本文勾... 在当前多语世界中,社会网络对于不同语境中的语言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引介和爬梳社会网络分析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探讨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语言学跨学科前沿研究,着重介绍相关研究设计,梳理代表性实证研究案例。本文勾勒了未来研究路径,呼吁国内外学界打破学科壁垒,开展超学科研究的跨国跨境合作以应对现实世界中语言发展和教学的复杂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性 社会网络分析 应用语言
原文传递
后数字转向:哲学、教育、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肖俊洪(译)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2021年第11期9-21,76,共14页
本文从后数字理论的视角提出理解教育和教育研究的后(技术)决定论和后工具论观。文章首先追溯后数字研究的知识之根,在相关历史背景下审视当今的后数字研究,并阐述其快速变化的性质。文章随后分析研究现状,归纳了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 本文从后数字理论的视角提出理解教育和教育研究的后(技术)决定论和后工具论观。文章首先追溯后数字研究的知识之根,在相关历史背景下审视当今的后数字研究,并阐述其快速变化的性质。文章随后分析研究现状,归纳了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各种较低层次技性科学的大融合,比如模拟和数字、物理和生物以及生物和信息的融合,这种融合产生了新认识论、本体论和实践;第二个主题是上述大融合对教育和技术的影响,由此产生了新的后数字生态教育学;第三个主题是后数字研究,这是受上述大融合影响的"重组",强调传统科学领域和学科的进一步协作。文章还简要概述后数字研究的四种"重组"(多学科性、跨学科性、超学科性和反学科性)以及它们对教育研究的启示。文章最后简要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决定论 工具论 后数字 认识论 本体论 教育 生态教育 科性 科性 科性 科性
原文传递
区域国别学的超学科方法论
6
作者 王仁强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4年第2期16-21,共6页
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一个新的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强调学科交叉融合与知识创新,本质上具有超学科性。本文运用超学科方法论的四大公理对区域国别学的交叉学科内涵进行阐释,以期助推该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本体论上看,区域国别学应涵盖... 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一个新的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强调学科交叉融合与知识创新,本质上具有超学科性。本文运用超学科方法论的四大公理对区域国别学的交叉学科内涵进行阐释,以期助推该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本体论上看,区域国别学应涵盖区域国别客体现实的多维性、多元主体性和主客互动性。从逻辑上看,区域国别学应遵循量子逻辑,具有兼容并包的动态开放性,以便处理好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从认识论上看,区域国别学应直面错综复杂的多维现实,遵循整体论、概率论和整体因果论,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从价值论上看,区域国别学应理实并重,统筹推进“大国之学”和“大学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 交叉 科性 方法论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发展历程与学科属性 被引量:5
7
作者 付祥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自从1985年学界提出"建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倡议以来,以实际行动响应者络绎不绝,但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理论贫乏。建构现代文学史料学自身的理论体系、话语模式、评价标准,确认其学科属性,真正从"史料"走向"史... 自从1985年学界提出"建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倡议以来,以实际行动响应者络绎不绝,但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理论贫乏。建构现代文学史料学自身的理论体系、话语模式、评价标准,确认其学科属性,真正从"史料"走向"史料学",成为当下紧迫而具体的任务。现代文学史料学具有超学科性,体现为"现代文学"含义与史料学融合、研究方法多学科性、"边际性"与"开放性"交叉及与电子数字化技术密切相关等特征。现代文学史料学亟待于在现代文学文献学、古代文学史料学、当代文学史料学之间进行互动和打通。只有既注重学科性,又充分肯定超学科性,才能使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学科定位得到统一,理论得到发展,实践得到深化加强,从而促进现代文学研究及其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史料 科属性 科性
下载PDF
中国儿童学研究的关键议题分析及其启示
8
作者 高振宇 《幼儿教育》 2023年第21期3-8,共6页
儿童学研究在中国要实现良好发展,必须解决三个关键议题.一是确定儿童学的学科定位.儿童学应当是学科性与超学科性的统一体.学科性只能作为儿童学研究的外在组织结构和形式,超学科性才是儿童学研究的本质特征.二是确定儿童学的研究范围... 儿童学研究在中国要实现良好发展,必须解决三个关键议题.一是确定儿童学的学科定位.儿童学应当是学科性与超学科性的统一体.学科性只能作为儿童学研究的外在组织结构和形式,超学科性才是儿童学研究的本质特征.二是确定儿童学的研究范围与内容框架.儿童学研究应当紧密围绕儿童与童年这个中心来进行组织、生成和扩展.凡是一切与儿童和童年有关、旨在促进儿童生存与发展的话题都可以成为儿童学的研究内容.儿童学的研究对象不应当局限在狭义的儿童群体内,而是可以延伸至整个人类.三是确定儿童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这就需要回应并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研究过程中的儿童与成人的关系、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关系、儿童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研究 科建设 科性 研究范围 方法论
原文传递
教育神经科学的超学科研究范式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加仙 蔡永华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53-58,共6页
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新的研究范式的形成标志着新的科学的诞生。目前,国际上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经呈现出其独特的研究范式,这些研究范式的重要特征是超学科性。这种超学科性体现在本文所阐述的哥伦布法、教育中的群组研究法、溯因推... 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新的研究范式的形成标志着新的科学的诞生。目前,国际上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经呈现出其独特的研究范式,这些研究范式的重要特征是超学科性。这种超学科性体现在本文所阐述的哥伦布法、教育中的群组研究法、溯因推理法、复杂学习系统的整体研究法和内部效度与生态效度并重的现场实验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神经科 范式理论 科性 哥伦布法 溯因推理法 复杂习系统的整体研究法 现场实验法
原文传递
超学科视域下汉英词典医学词条的词类标注研究
10
作者 王仁强 尹蕊 《英语研究》 2023年第2期164-177,共14页
汉英词典医学词条的词类标注面临重重困难。本文运用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的超学科方法论,对汉英词典中“瘫痪”“治疗”类医学词条的词类标注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不同汉英词典中相同词条的词类标注分歧率高达81.25%,同一部词典中部分... 汉英词典医学词条的词类标注面临重重困难。本文运用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的超学科方法论,对汉英词典中“瘫痪”“治疗”类医学词条的词类标注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不同汉英词典中相同词条的词类标注分歧率高达81.25%,同一部词典中部分具有对称语义关系词条的词类标注存在矛盾,部分词条的微观结构表征违背兼类与词频的相关性原则和“词类对译”原则,部分配例与词类标注不协调。研究表明,现有汉英词典医学词条的词类标注之所以准确度不够高,是因为受到唯科学主义的束缚,而拥抱超学科方法论(量子思维)方为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词典 词条 词类标注 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 科性
下载PDF
教育语言学的超学科性初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风华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22-24,共3页
教育语言学往往被看作是利用诸多相关学科如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以及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中的语言所进行的跨学科性研究。近年来,它更是被看作是采用生态的、超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正规、非正规教育中出现的与... 教育语言学往往被看作是利用诸多相关学科如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以及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中的语言所进行的跨学科性研究。近年来,它更是被看作是采用生态的、超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正规、非正规教育中出现的与语言有关的问题所作的研究。教育语言学的超学科属性使这门学科呈现出更多的特点,也为本学科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语言 科性 教育 语言 生态研究
下载PDF
批评隐喻分析视角下的超学科隐喻翻译研究路径探索
12
作者 王启辰 《话语研究论丛》 2023年第2期131-147,共17页
通过梳理批评话语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概念整合理论与翻译过程研究融合的文献,引介批评话语研究的认知语言学方法中有关批评隐喻分析的论述,参考批评话语研究学者有关超学科性的定义,探讨了批评话语研究、概念整合理论与翻译过程研究三... 通过梳理批评话语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概念整合理论与翻译过程研究融合的文献,引介批评话语研究的认知语言学方法中有关批评隐喻分析的论述,参考批评话语研究学者有关超学科性的定义,探讨了批评话语研究、概念整合理论与翻译过程研究三者超学科融合的可能,即批评隐喻分析视角下的隐喻翻译过程研究。该研究路径以促进参与超学科融合的各学科/分支的发展为指导原则,从概念整合和翻译作为社会实践两个视角就原文文本(如《政府工作报告》)中隐喻表征在译文文本中的表征情况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译者主观能动作用背后的意识形态特征进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过程 批评隐喻分析 概念整合理论 批评话语研究 科性
原文传递
基于有声思维个案的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玉国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76-84,共9页
本文是一项采用有声思维法的自我研究。笔者对自己的一个汉语语法点微格教学设计进行有声思维转写与整理,与其他3名被试分别对材料中的30个思维点进行知识类型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探查汉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的思维模... 本文是一项采用有声思维法的自我研究。笔者对自己的一个汉语语法点微格教学设计进行有声思维转写与整理,与其他3名被试分别对材料中的30个思维点进行知识类型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探查汉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的思维模式、各类型知识在思维过程中的运作方式及主要功能,并结合研究结论反思教师实践性知识、二语教育的超学科性与教师发展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教 有声思维 自我研究 教师实践性知识 科性
下载PDF
国外教育语言学研究综述(2007~2017)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珏璇 沈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8年第5期59-67,共9页
教育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在诞生之初与应用语言学领域内关于学科定义的争议直接相关,后来则发展成为以问题为导向、采用"超学科"研究范式的新型学科。通过对近年内(2007~2017)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教育语言学研究文章... 教育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在诞生之初与应用语言学领域内关于学科定义的争议直接相关,后来则发展成为以问题为导向、采用"超学科"研究范式的新型学科。通过对近年内(2007~2017)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教育语言学研究文章的梳理,分析该学科近年来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通过对相关文献信息进行了可视化呈现,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作者合作网络以及发文量较高的期刊列表;另外还通过分析被引频次最高的14篇文章发现相关研究的主题和背景较为丰富、研究方法较为多样,理论性和实证性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总体而言体现了学科创始人Spolsky所倡导的"问题导向"原则和"超学科"研究范式。总而言之,教育语言学相对而言仍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还有不少值得发掘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语言 研究趋势 文献可视化 科性
下载PDF
两个“标准”背景下的儿童发展科学实验课程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金亮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4年第9期3-6,18,共5页
本文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有关认识儿童、理解儿童的要求出发。结合国际上儿童发展科学研究的新特点,提出师范院校应建设高度统整的儿童发展科学实验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是激... 本文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有关认识儿童、理解儿童的要求出发。结合国际上儿童发展科学研究的新特点,提出师范院校应建设高度统整的儿童发展科学实验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兴趣,帮助他们获得探究体验,提高操作能力,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精神。根据这一教学目标定位,相关的课程内容、支持条件、教学方式等均需调整,以促使准幼儿园教师树立超学科性、动态发展性、跨领域性、实践指向性的实验观念,从而真正深入认识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院校 儿童发展科 实验课程体系 科性 动态发展性
原文传递
翻译的科学系统学模式:超学科性和科学知识系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Н.К.加尔博夫斯基 顾俊玲 《黑河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9-14,共6页
翻译理论在历史上经历四个发展阶段,从感性经验进展到客体翻译理论阶段。但翻译理论是一个科学系统学模式,该模式或可整合长期以来在不同学科框架下用经验的或理论的方法研究翻译获得的科学知识,翻译具有跨学科性。接受翻译科学系统学... 翻译理论在历史上经历四个发展阶段,从感性经验进展到客体翻译理论阶段。但翻译理论是一个科学系统学模式,该模式或可整合长期以来在不同学科框架下用经验的或理论的方法研究翻译获得的科学知识,翻译具有跨学科性。接受翻译科学系统学模式、翻译研究的系统化方法、翻译学知识的系统化,或可证明该学科进入超学科体系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科 系统化 科性
下载PDF
生态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和谐生态语言学
17
作者 周文娟 《阴山学刊》 2019年第2期78-82,共5页
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是从引介西方成果发展起来的,受中国儒道生态智慧影响,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明确的价值取向。这一思想伴随着中国生态语言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动态的嬗变过程,并为"和谐生态语言学"提供了丰富的观念资源... 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是从引介西方成果发展起来的,受中国儒道生态智慧影响,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明确的价值取向。这一思想伴随着中国生态语言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动态的嬗变过程,并为"和谐生态语言学"提供了丰富的观念资源。和谐生态语言学作为生态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体现在新定义、新思想、新模式和新议题四个方面;"和谐生态语言学"的提出不仅可以丰富生态语言学研究的"超学科性"以及新兴"哲学模式",也可以提升中国生态语言学在国际语境下本土化的影响力以及处理生态危机观念问题的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 和谐哲 价值取向 科性 模式 生态危机
下载PDF
伯纳德·斯波斯基的社会语言学思想
18
作者 邓世平 《中国语言战略》 2020年第1期40-49,共10页
本文探讨伯纳德·斯波斯基社会语言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总结他对语言社会学理论及语言政策研究范式发展的主要贡献。研究发现,斯波斯基主张摆脱"语言中心主义",倡导重点关注语言背后的社会问题以及语言与社会之间的深层关系... 本文探讨伯纳德·斯波斯基社会语言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总结他对语言社会学理论及语言政策研究范式发展的主要贡献。研究发现,斯波斯基主张摆脱"语言中心主义",倡导重点关注语言背后的社会问题以及语言与社会之间的深层关系,聚焦"社会中的人"的需要和诉求。其社会语言学思想发展了语言研究的社会转向,具有问题导向、超学科性、以人为中心等特征,这对我国当前的语言研究及语言规划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波斯基 社会语言思想 社会转向 问题导向 科性 以人为中心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一流学科战略联盟构建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殷朝晖 潮泽仪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35,共7页
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下,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发生变革,构建一流学科战略联盟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一流学科战略联盟已逐渐成长为全国性、联动性、专业性的组织,但还存在着联盟运行机制不清晰、联盟主体资... 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下,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发生变革,构建一流学科战略联盟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一流学科战略联盟已逐渐成长为全国性、联动性、专业性的组织,但还存在着联盟运行机制不清晰、联盟主体资源整合有难度、联盟管理受成员地域分布限制和联盟的跨(超)学科研究缺乏等问题。为了适应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趋势,构建一流学科战略联盟应遵循参与主体的多元性、战略目标的相对一致性、合作机制的灵活性和科研水平的先进性等原则。即应使知识生产的情境化贯穿一流学科战略联盟,知识生产主体的多元性推动建设一流学科异质战略联盟和知识生产的跨(超)学科性鼓励成立跨学科、超学科战略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一流 战略联盟 资源整合 情境化 多元性 跨()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