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荔枝果核精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及其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尹爱国 刘兴龙 +2 位作者 周天 黄迎娣 刘杰凤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3期212-216,共5页
以荔枝果核为材料,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温度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荔枝果核精油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果核精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0.09MPa、萃取温度41.50℃、解析温度45.03℃,此时精油提取量的最大值... 以荔枝果核为材料,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温度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荔枝果核精油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果核精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0.09MPa、萃取温度41.50℃、解析温度45.03℃,此时精油提取量的最大值为1.34g,提取率为2.68%。同时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对精油成分进行初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其含有26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醇、脂肪酸、酯、烷烃类及烯类化合物,其中醇类、烯烃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成分,含量分别约为4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果核 超临界co流体萃取 精油 响应面 GC-MS 定性 定量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陈振德 许重远 谢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87-688,共2页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花椒挥发油并分析挥发油组成。方法 :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花椒挥发油 ,用GC 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挥发油的最佳萃取条件 :压力为 32MPa,温度为 40℃ ,时间为 1h。花椒挥发油含量为 4.2 ...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花椒挥发油并分析挥发油组成。方法 :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花椒挥发油 ,用GC 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挥发油的最佳萃取条件 :压力为 32MPa,温度为 40℃ ,时间为 1h。花椒挥发油含量为 4.2 4% ,挥发油由 9,7 十八烯醛等 5 8个化学成分组成。结论 :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花椒挥发油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较 ,该法具有提取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界流体萃取 花椒 挥发油 化学成分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下载PDF
高品质玉米膳食纤维生产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2
3
作者 张艳荣 王大为 祝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13-217,共5页
本研究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及挤出技术对玉米皮纤维进行处理,制得具有优良理化特性及较高生理活性的高品质膳食纤维。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处理工艺参数,即萃取压力为30MPa、温度35℃、时间100min、CO2流量23L/h;挤出温度为145... 本研究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及挤出技术对玉米皮纤维进行处理,制得具有优良理化特性及较高生理活性的高品质膳食纤维。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处理工艺参数,即萃取压力为30MPa、温度35℃、时间100min、CO2流量23L/h;挤出温度为145℃、物料含水量为60%、进料速度20kg/h、螺杆转速220r/min。处理后的玉米皮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14.8%,膨胀力为18.2ml/g,持水力为9.3g/g,结合水力为6.3 g/g。大鼠喂养试验结果为饲喂组比对照组的血清总胆固醇降低37.1%,血清低密度脂蛋白降低49.7%,总甘油三酯降低40.2%,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工艺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 挤出技术 玉米膳食纤维 玉米皮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川芎挥发油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李慧 王一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川芎 挥发油 提取工艺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与常规提取方法制备芹菜籽精油的比较 被引量:37
5
作者 李雪梅 周谨 +2 位作者 张晓龙 杨叶昆 邓国宾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81-585,共5页
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同步水蒸气蒸馏-溶剂萃取(SDE)和有机溶剂提取(SE)方法提取芹菜籽中的香味成分,对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芹菜籽精油进行了得率、制备工艺、闻香评价、化学组成和卷烟加香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表... 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同步水蒸气蒸馏-溶剂萃取(SDE)和有机溶剂提取(SE)方法提取芹菜籽中的香味成分,对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芹菜籽精油进行了得率、制备工艺、闻香评价、化学组成和卷烟加香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FE-CO2方法萃取的芹菜籽油得率(11 15%)接近SE方法得率(12 80%),远高于SDE方法得率(0 6%);从中鉴定出21种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占挥发油的92 98%。它们是瑟丹内酯、4,11 桉叶二烯、柠檬烯、1 (4 乙苯基)乙基酮、β 石竹烯、月桂烯、β 蒎烯、反 对 薄荷 2,8 二烯 1 醇、氧代石竹烯、罗勒烯、乙基芳樟醇、乙酸己酯、柠檬烯氧化物、反 香芹醇、顺 香芹醇、反 乙酸松香芹酯、反 乙酸香芹酯、α 石竹烯、β 芹子烯、β 榄香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评香和卷烟应用实验显示:SFE-CO2萃取芹菜籽油的香气更自然浓郁,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优于SDE和SE方法制备的提取物,能有效改善卷烟吸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籽油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同步水蒸气蒸馏-溶剂萃取 有机溶剂提取 成分分析 卷烟加香应用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书国 陈辉 +1 位作者 李雪梅 陈学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1-153,共3页
本文根据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的主要因素,它们包括萃取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小麦胚芽水分含量及粒度等,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小麦胚芽油的萃取量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确... 本文根据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的主要因素,它们包括萃取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小麦胚芽水分含量及粒度等,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小麦胚芽油的萃取量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了最佳的试验条件即为:萃取压力为32~36MP,温度为45~50℃、时间为6h,CO流量为15~20kg/ h,小麦胚芽水份含量为5.0%,粒度为10~15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小麦胚芽油 工艺条件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与分子蒸馏联用技术提取分离川芎挥发性成分及其GC/MS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周本杰 张忠义 +2 位作者 石勇 古维新 张守尧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52-653,共2页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与分子蒸馏(MD)联用技术对中药挥发性成分提取与分离、纯化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川芎的挥发性成分,再将所得到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子蒸馏。以气相色谱(GC)-质谱(MS)...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与分子蒸馏(MD)联用技术对中药挥发性成分提取与分离、纯化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川芎的挥发性成分,再将所得到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子蒸馏。以气相色谱(GC)-质谱(MS)技术分别测定萃取物和蒸馏物的化学成分,并对成分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川芎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共鉴定了45种成分,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再经分子蒸馏后所得蒸馏物的成分种类有所减少,为39种,两提取物所含成分的含量也有所变化。结论 SFE与MD联用技术可用于挥发性成分的分离、纯化,且优于单一SFE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分子蒸馏 川芎 挥发性成分 GC/MS分析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法萃取银杏叶黄酮及其含量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孙婷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26-129,共4页
目的: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银杏叶中黄酮类物质及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以银杏叶中槲皮素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槲皮素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最佳SFE条件是:萃取压力20MPa,萃取罐的温度40℃... 目的: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银杏叶中黄酮类物质及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以银杏叶中槲皮素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槲皮素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最佳SFE条件是:萃取压力20MPa,萃取罐的温度40℃,流量14mL/min,萃取时间2.0h。在此条件下测得总黄酮的含量为29.1%,RSD3.1%。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HPLC测定法适于银杏叶黄酮的提取与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超临界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黄酮 槲皮素 超临界co2萃取 黄酮类物质 含量测定 超临界co2法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原文传递
超临界CO_2从烟叶中萃取茄呢醇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烈 马振元 丛晓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1-353,共3页
关键词 烟叶 茄呢醇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下载PDF
辣椒红色素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0
作者 刘蓉 刘志敏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6年第3期50-53,共4页
本文介绍了辣椒红色素的结构性质,对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和稳定性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辣椒红色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辣椒红色素 声波溶剂提取法 酶法提取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下载PDF
微波萃取技术在姬松茸多糖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艳荣 单玉玲 +1 位作者 刘婷婷 李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67-270,共4页
采用微波萃取技术对经过超临界CO2流体脱脂处理的姬松茸进行多糖的提取,经正交试验分析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600W,萃取时间6min,固液比为1:10,物料粒度0.147mm,粗多糖提取率为14.2%。
关键词 微波萃取 姬松茸 多糖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提取草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赵怡 张国英 +1 位作者 肖中华 邱琴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05-706,共2页
草果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草果的果实除作药用外,还是著名的香料和调味品.对于草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虽已有报道,但对云南及广西产草果采用超临界CO2萃... 草果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草果的果实除作药用外,还是著名的香料和调味品.对于草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虽已有报道,但对云南及广西产草果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目前笔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CO2)分别提取了云南及广西产草果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提取 草果 挥发油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核桃油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及其GC/MS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柳仁民 张坤 崔庆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1-53,共3页
应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 ,研究了核桃油的提取工艺。采用三水平四因素正交试验 ,考察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 流量对核桃油萃取率的影响。最佳萃取条件为 :压力 30MPa ,温度5 0℃ ,时间 4h ,CO2 流量 2 5kg/h ,在此条件下核桃油的... 应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 ,研究了核桃油的提取工艺。采用三水平四因素正交试验 ,考察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 流量对核桃油萃取率的影响。最佳萃取条件为 :压力 30MPa ,温度5 0℃ ,时间 4h ,CO2 流量 2 5kg/h ,在此条件下核桃油的萃取率可达 5 2 4 %。利用GC/MS分析了核桃油的组成成分 ,比较了超临界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GC/MS分析 提取工艺 核桃仁
下载PDF
沉香中精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GC-MS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邓红梅 童汉清 周如金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3-635,共3页
目的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沉香中的精油。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沉香精油的工艺,并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与结论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8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h、沉香药材粉末过40目筛,萃取率达0.62%;... 目的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沉香中的精油。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沉香精油的工艺,并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与结论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8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h、沉香药材粉末过40目筛,萃取率达0.62%;共分离出39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34个成分。首次分离出γ-芹子烯、α-可巴烯-8-醇、广藿香醇(3种倍半萜化合物)、5-羟基-7-甲氧基-2-戊色酮、8-甲氧基-2-(2-苯乙基)色烯-4-酮、7-苄氧基-甲酰色烯-4酮(3种色酮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精油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白木香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穿心莲有效成分的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葛发欢 林秀仙 +4 位作者 黄晓芬 史庆龙 梁宝钻 李菁 钟广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102,共2页
本文应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及正交试验法对穿心莲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所得萃取物有效成分富集,稳定性好,指标性成分脱水穿心莲内酯和穿心莲内酯含量较高。与传统醇提法比较,该方法流程短,节约溶剂,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超临界C... 本文应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及正交试验法对穿心莲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所得萃取物有效成分富集,稳定性好,指标性成分脱水穿心莲内酯和穿心莲内酯含量较高。与传统醇提法比较,该方法流程短,节约溶剂,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釜压力为25MPa,温度为46℃。解析釜Ⅰ压力为6 MPa,温度为65℃;解析釜Ⅱ压力为6 MPa,温度为45℃。流量为40 k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 穿心莲 穿心莲内脂 脱水穿心莲内酯 有效成分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最佳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书国 陈 辉 +1 位作者 李雪梅 陈学武 《粮食与油脂》 2002年第7期2-4,共3页
本文根据超临界流体萃取基本原理,分析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主要因素,包括萃取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小麦胚芽水分含量及粒度等,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了小麦胚芽油萃取量与各因素之间关系并确定最佳试验条件:... 本文根据超临界流体萃取基本原理,分析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主要因素,包括萃取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小麦胚芽水分含量及粒度等,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了小麦胚芽油萃取量与各因素之间关系并确定最佳试验条件:即:萃取压力为32-36MPa,温度为45-50℃,时间为6小时,CO2流量为15-20kg/h,小麦胚芽水分含量为5.0%,粒度为10-15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小麦胚芽油 工艺条件 油脂萃取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豆蔻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邱琴 张国英 +1 位作者 孙小敏 刘辛欣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23-826,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从肉豆蔻中提取挥发油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 ,对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进行比较。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主要成分为 β 蒎烯、松油烯 4 醇、α 蒎烯、γ 松油烯、...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从肉豆蔻中提取挥发油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 ,对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进行比较。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主要成分为 β 蒎烯、松油烯 4 醇、α 蒎烯、γ 松油烯、β 水芹烯等 ;超临界CO2 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 :肉豆蔻酸、肉豆蔻醚、松油烯 4 醇、α 蒎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水蒸气蒸馏法 肉豆蔻 挥发性化学成分 中药材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芦柑精油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高余朵 李保国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4年第6期22-24,共3页
以永春芦柑皮为试验材料 ,通过正交试验 ,研究了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过程中 ,原料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精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二级分离方法 ,萜烯烃类精油较多的最优工艺组合是 :0 .35mm ,12MPa,36℃ ,6 ... 以永春芦柑皮为试验材料 ,通过正交试验 ,研究了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过程中 ,原料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精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二级分离方法 ,萜烯烃类精油较多的最优工艺组合是 :0 .35mm ,12MPa,36℃ ,6 0min,精油得率为 1.91% ;获得低萜精油的最优工艺组合是 :0 .35mm ,14MPa,4 0℃ ,90min ,精油得率为 3.19%。提出了利用柑橘精油处理发泡聚苯乙烯塑料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得率 超临界co2萃取 萃取时间 萜烯 烯烃 萃取温度 工艺组合 萃取压力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玉米皮纤维脂类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艳荣 马福敏 王大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9-151,共3页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脱除玉米皮纤维中脂类物质。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60min、CO2流量23L/h,脂类物质提取率为5.06%。萃取脂类物质后所得玉米皮纤维颜...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脱除玉米皮纤维中脂类物质。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60min、CO2流量23L/h,脂类物质提取率为5.06%。萃取脂类物质后所得玉米皮纤维颜色乳白,风味纯正,脂肪含量低于0.3%,可作为低热量高膳食纤维食品的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纤维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脱脂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迷迭香精油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冲 李嘉诚 +3 位作者 周雪晴 冯玉红 张亚男 张德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4,67,共4页
迷迭香是非常受关注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植物之一。该研究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福建产迷迭香进行精油提取研究,萃取过程采用程序加压和程序升温,进一步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萃取得到的迷迭香精油组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44个组分峰... 迷迭香是非常受关注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植物之一。该研究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福建产迷迭香进行精油提取研究,萃取过程采用程序加压和程序升温,进一步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萃取得到的迷迭香精油组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44个组分峰,鉴定出其中43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83%。福建产迷迭香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如α-蒎烯(10.54%)、莰烯(4.63%)、柠檬烯(7.27%)、桉叶油素(11.76%)、樟脑(9.25%)等的混合香气构成了迷迭香精油的特征香气。根据国际标准对迷迭香精油的分型,确定福建产迷迭香与突尼斯/摩洛哥型更为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GC-MS联用技术 香料与香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