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时中美关系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6
1
作者 陶文钊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30,4,共25页
在抗战期间的中国对外关系中,中美关系占有显要地位:从总体上说,美国是援助中国最多的国家,美国是太平洋战争中中国的主要盟国,战争末期及战后美国在中国内政中介入之深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所仅见的,战时形成的中美特殊关系,对于战后中国... 在抗战期间的中国对外关系中,中美关系占有显要地位:从总体上说,美国是援助中国最多的国家,美国是太平洋战争中中国的主要盟国,战争末期及战后美国在中国内政中介入之深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所仅见的,战时形成的中美特殊关系,对于战后中国政治的发展影响至为巨大。本文不可能具体叙述战时中美关系的许多细节,只就三个最重要的问题谈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史 蒋介石 国民政府 美国对华政策 赫尔利 日本 史迪威 罗斯 美国政府 战争
原文传递
短暂的合作:抗战后期中共与美国关系解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于化民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58,共31页
出于对日反攻作战的需要,美国政府排除蒋介石的干扰向延安派遣军事观察组,与中共建立起正式的合作关系。中共方面对双方合作抱有真诚的期望,对美军观察组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活动给予全力支持,同意接受史迪威对中国军队包括中共军队的... 出于对日反攻作战的需要,美国政府排除蒋介石的干扰向延安派遣军事观察组,与中共建立起正式的合作关系。中共方面对双方合作抱有真诚的期望,对美军观察组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活动给予全力支持,同意接受史迪威对中国军队包括中共军队的指挥权,准备以各种形式配合美军的战略反攻行动,并且认为在战后中国重建中双方有保持和扩大合作的必要。美国在远东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使中国成为一个由蒋介石主导的亲美国家,以抗拒苏联扩展势力的企图。尽管罗斯福主张在国共之间采取一种相对灵活的政策,但赫尔利却坚持了无条件支持蒋介石的立场。因此,在任何情况下,美国政府都不会放弃蒋介石,尤其是在美军放弃在华东沿海登陆的计划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与美国关系 美军观察组 赫尔利
原文传递
赫尔利使华与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确定 被引量:12
3
作者 陶文钊 《近代史研究》 1987年第2期263-282,共20页
帕特里克·赫尔利于1944年9月作为总统个人代表使华,11月17日任驻华大使,到1945年11月27日辞职,历时一年两个多月。这期间,世界形势和中国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赫尔利使华的前半年,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战时的援蒋抗日到战... 帕特里克·赫尔利于1944年9月作为总统个人代表使华,11月17日任驻华大使,到1945年11月27日辞职,历时一年两个多月。这期间,世界形势和中国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赫尔利使华的前半年,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战时的援蒋抗日到战后的扶蒋反共的转变;赫尔利作为这种转变的具体实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利 扶蒋反共政策 世界形势 美国对华政策 罗斯福 政府 个人代表 蒋介石 援蒋 史迪威事件
原文传递
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 被引量:7
4
作者 任东来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6年第2期141-163,共23页
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任东来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抗战期间,中国曾得到国际上许多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与援助。美国对华援助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中国国民政府通过争取美国的援助,既加强了自己抗战的实力... 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任东来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抗战期间,中国曾得到国际上许多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与援助。美国对华援助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中国国民政府通过争取美国的援助,既加强了自己抗战的实力,也增加其与国内政治对手斗争的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史迪威 国民政府 美国对华政策 中美同盟 中国战场 日本 赫尔利 摩根索 中国抗战
原文传递
赫尔利与一九四五年前后的国共谈判 被引量:9
5
作者 牛军 《近代史研究》 1986年第1期188-206,共19页
赫尔利于一九四四年九月奉命使华,至一九四五年九月离开中国。这期间国共两党曾三次举行谈判,每次谈判都与赫尔利有密切关系。揭示赫尔利与这一时期国共谈判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四十年代中期美国的对华政策。
关键词 国共谈判 赫尔利 对华政策 国共两党 四十年代 深入理解 密切关系 国民党政府 中国共产 使华
原文传递
旧金山会议中国代表团组成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邓野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0-173,共4页
1944年9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作为这个问题的延伸,中共随之提出与国民党联合组团参加旧金山会议。从当时与后来的实际意义看,此事都不具有显赫的历史效果,但是为当时中国政治的背景,留下了一个印记。 针对联合政... 1944年9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作为这个问题的延伸,中共随之提出与国民党联合组团参加旧金山会议。从当时与后来的实际意义看,此事都不具有显赫的历史效果,但是为当时中国政治的背景,留下了一个印记。 针对联合政府主张,1945年1月,蒋介石提出一项反建议,即在行政院内设立一种“战时内阁”,容纳中共和他党参加,但周恩来表示,中共不愿参加国民党统治下的战时内阁。正当谈判往复折冲之际,雅尔塔会议于2月12日发表公报,决定同年4月25日,由美、苏、英、中、法5国共同召集旧金山会议,制订联合国宪章。至此,罗斯福苦心酝酿的中国的大国地位基本确立。受此项决定的鼓舞,蒋氏对中共的态度骤变。2月13日,蒋氏“声色俱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金山会议 顾维钧 周恩来 国民党 中国代表团 董必武 1945年 战时内阁 赫尔利 宋子文
原文传递
重庆谈判中的内外斗争
7
作者 龚燕杰 《党员文摘》 2024年第3期32-34,共3页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重庆市委宣传部联合推出六集文献电视片《重庆谈判》,并于2023年12月26日起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随着电视片里一顿顿尘封已久的历史瞬间,我们仿佛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国共唇枪舌剑...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重庆市委宣传部联合推出六集文献电视片《重庆谈判》,并于2023年12月26日起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随着电视片里一顿顿尘封已久的历史瞬间,我们仿佛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国共唇枪舌剑谈判陷入僵局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乘专机抵达重庆参与国共谈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共谈判 赫尔利 重庆谈判 美国驻华大使 风云激荡 广播电视总台 电视片
原文传递
罗斯福国共联合政府的构想与华莱士使华──兼析赫尔利与华莱士使华政策的异同 被引量:2
8
作者 关绍纪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7-13,共7页
罗斯福国共联合政府的构想与华莱士使华──兼析赫尔利与华莱士使华政策的异同关绍纪1943年底,美国对华政策特别是对国共关系的政策作了较大调整。罗斯福总统提出了关于国共联合政府的构想,制订了实现中国政治统一的路线。华莱士... 罗斯福国共联合政府的构想与华莱士使华──兼析赫尔利与华莱士使华政策的异同关绍纪1943年底,美国对华政策特别是对国共关系的政策作了较大调整。罗斯福总统提出了关于国共联合政府的构想,制订了实现中国政治统一的路线。华莱士使华揭开了美国调处国共矛盾的第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赫尔利 华莱士 国民党政府 联合政府 中苏关系 美国对华政策 美国政府 共产党 罗斯福总统
下载PDF
抗战后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与对苏外交 被引量:2
9
作者 关绍纪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4-59,共6页
1943年底,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通过组织国共联合政府实现蒋介石领导的中国政治统一的政策,并为争取苏联的支持,不惜以牺牲中国的权益为代价,同苏联搞交易。雅尔塔秘密协定签定后,美国又企图借助苏联的压力,迫使中共妥协,实现... 1943年底,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通过组织国共联合政府实现蒋介石领导的中国政治统一的政策,并为争取苏联的支持,不惜以牺牲中国的权益为代价,同苏联搞交易。雅尔塔秘密协定签定后,美国又企图借助苏联的压力,迫使中共妥协,实现由国民党统一中国。由于美国统一中国的计划以维护蒋介石政权为其不变的原则,又无视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政策,因此它只能是一个梦想。中苏条约签订后,美国所希望的国民党统一中国的局面不仅没有出现,中国反而再次陷入内战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美国对华政策 斯大林 苏联 国民党政府 国民党政权 抗战后期 政治统一 赫尔利 雅尔塔协定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贵生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6-23,33,共9页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朱贵生隔岸观火坐收渔利20世纪30年代,中国处于民族危亡之秋。日本全面侵华之后,西方大国无动于衷。1938年7月1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声明说:“我们一贯主张维护和平。我们主张在本国和国际上的...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朱贵生隔岸观火坐收渔利20世纪30年代,中国处于民族危亡之秋。日本全面侵华之后,西方大国无动于衷。1938年7月1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声明说:“我们一贯主张维护和平。我们主张在本国和国际上的自我克制。我们主张所有国家在推行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迪威 蒋介石 抗日战争时期 赫尔利 国民党 美国对华政策 中美关系 毛泽东 共产党人 航空队
原文传递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侵略实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清禄 《学术月刊》 1965年第9期25-31,共7页
在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日民族解放战爭中,美帝国主义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这本来是历史已經作了結論的。但是,在目前美帝国主义如此猖狂地扩大侵略越南的战爭,頑固地推行其反革命全球战略,梦想称霸世界的情况下,重温抗日战爭时期这段... 在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日民族解放战爭中,美帝国主义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这本来是历史已經作了結論的。但是,在目前美帝国主义如此猖狂地扩大侵略越南的战爭,頑固地推行其反革命全球战略,梦想称霸世界的情况下,重温抗日战爭时期这段历史,研究当年美帝国主义如何以“友誼”、“和平”的姿态出现,用“援华”抗日、“調处国共关系”作掩护,大力扶持蔣介石,企图絞杀中国革命力量,排除其他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独占中国的种种阴謀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政府 中国人民 帝国主义 美国对华政策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 赫尔利 国共关系 中国抗战 美国政府
原文传递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昌炽 黄永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6-29,共14页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美国对这个新生的红色政权采取了敌视和对立的立场。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访华,为中美邦交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随后经过多方谈判,直到一九七九年,才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中美两国为什么会在这么...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美国对这个新生的红色政权采取了敌视和对立的立场。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访华,为中美邦交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随后经过多方谈判,直到一九七九年,才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中美两国为什么会在这么长的时间断交?追本溯源,症结所在就是因为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它的后期,美国执行了一条错误的对华政策。正如《美国十字军在中国》一书的作者迈克尔·沙勒所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间,美国对华“制定了一项不幸的政策”,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罗斯福总统 美国对华政策 史迪威 抗日战争时期 美国陆军 国民政府 中国战场 中国共产党 赫尔利
下载PDF
美国对华政策新解——评《从赫尔利到马歇尔》 被引量:4
13
作者 章百家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1-78,共8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和马歇尔曾先后来华调处国共矛盾。他们的使命对中国历史进程、中美两国的关系乃至远东国际关系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最近,牛军的新作《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无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和马歇尔曾先后来华调处国共矛盾。他们的使命对中国历史进程、中美两国的关系乃至远东国际关系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最近,牛军的新作《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无论对了解赫尔利使华或马歇尔使华的历史来说都称得上是一本有份量的著作。该书较好地把握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层次结构和发展脉络,使用了中美双方的史料,提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观点,把有关美国调处国共矛盾诸问题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马歇尔 赫尔利 蒋介石政权 战略关系 美国政府 罗斯福 美国人 美国政策 使华
原文传递
近二十年重庆谈判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立海 《北京党史》 2002年第6期31-36,共6页
重庆谈判作为抗战胜利后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号事件,一直是广大史学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二十年来,随着有关档案文献史料的相继公布,重庆谈判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取得了一批可喜成果。本文现就此作一简要回顾与总结,希望能对下... 重庆谈判作为抗战胜利后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号事件,一直是广大史学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二十年来,随着有关档案文献史料的相继公布,重庆谈判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取得了一批可喜成果。本文现就此作一简要回顾与总结,希望能对下一步的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谈判 蒋介石 毛泽东 研究述评 国民党 国共双方 国共谈判 近二十年 赫尔利 中国共产
原文传递
蒋介石为何向斯大林低头——1945年国民政府与苏联谈判内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永祥 《四川党史》 1999年第5期59-62,共4页
关键词 蒋介石 宋子文 斯大林 雅尔塔协定 国民政府 苏联 中苏谈判 赫尔利 外蒙古 外交部长
下载PDF
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游艳丽 《北京党史》 2004年第S1期44-47,共4页
关键词 “一边倒”外交政策 美国对华政策 毛泽东 蒋介石 国民党 国民政府 “一边倒”政策 美国政府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赫尔利
原文传递
纳尔逊及其使华述略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国镛 陈一容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4年第4期142-158,共17页
纳尔逊及其使华述略张国镛,陈一容纳尔逊曾于1944年9月、11月两次受罗斯福总统之派遣,以总统私人代表身份前来中国,了解并设法解决中国急剧恶化的经济问题。在他的协助下,国民政府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战时生产局,用以“增加战... 纳尔逊及其使华述略张国镛,陈一容纳尔逊曾于1944年9月、11月两次受罗斯福总统之派遣,以总统私人代表身份前来中国,了解并设法解决中国急剧恶化的经济问题。在他的协助下,国民政府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战时生产局,用以“增加战时所需要之生产,负指挥监督及联系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时外交 蒋介石 国民政府 罗斯福总统 《新华日报》 孔祥熙 私人代表 史迪威 中国经济 赫尔利
原文传递
从赫尔利到马歇尔——浅析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及其失败的原因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植荣 《国际政治研究》 1989年第2期34-40,共7页
1944年初,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取得了对日本的绝对优势后,开始了对战后"国际新秩序"与远东格局的安排。为战后美国远东政策作出的兰图规划,表现在1945年1月美国国务院为罗斯福总统出席雅尔塔会议所准备的"对华长期目标与... 1944年初,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取得了对日本的绝对优势后,开始了对战后"国际新秩序"与远东格局的安排。为战后美国远东政策作出的兰图规划,表现在1945年1月美国国务院为罗斯福总统出席雅尔塔会议所准备的"对华长期目标与政策大纲"和"英美苏对华政策统一"两个文件中。其核心就是:谋求一切适当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马歇尔 赫尔利 蒋介石 国民党军队 中国共产党 战后初期 中国问题 美国远东政策 国共两党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战时生产局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国镛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77-187,共11页
中国战时生产局,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政府在美国协助下,在重庆设立的一个直属行政院的控制战时工业生产的机构。它的建立,对国统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公私工矿企业的发展和解决战时军需和民用供给,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至今对这一机... 中国战时生产局,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政府在美国协助下,在重庆设立的一个直属行政院的控制战时工业生产的机构。它的建立,对国统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公私工矿企业的发展和解决战时军需和民用供给,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至今对这一机构的研究文章,仅有三篇,即翁文澋的《重庆战时生产局和美国经济援华政策》,李安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利 蒋介石 重庆 罗斯福总统 私人代表 《新华日报》 战时外交 国民党政府 积极作用 华盛顿
原文传递
论促成国共重庆谈判的四个方面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小满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92年第4期76-81,共6页
对于促成重庆谈判的因素及国共双方谈判的动机,史学界表述了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意图是在政治上争取主动,同时利用时间,作发动全国内战的准备。”这也是传统的,已为人们所接受的观点。有的则认为“蒋介石谈判的... 对于促成重庆谈判的因素及国共双方谈判的动机,史学界表述了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意图是在政治上争取主动,同时利用时间,作发动全国内战的准备。”这也是传统的,已为人们所接受的观点。有的则认为“蒋介石谈判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诱使中共交出政权和军队。”对于中共赴重庆谈判的原因和动机,认为一方面在于争取时间,加紧准备自卫战争;另一方面是为了在谈判中揭露美蒋反动派教育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谈判 自卫战争 蒋介石政府 中间势力 赫尔利 两党合作 日本帝国主义 抗战后期 侵略政策 国共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